“母婴共生期”的养育方式

时间:2023-07-04 13:3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思源

0~6个月,宝宝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善,很多需求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

即使是很有经验的二胎宝妈,也会觉得这阶段的宝宝很难带。

有人可能会说:“宝宝那么小,不会走不会爬,只要让他们吃饱喝足,在家躺着玩就可以了,有什么难的?”

殊不知,0~6个月是宝宝身心最脆弱的时候,而且,孩子生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自己的生长特点。

0~6个月宝宝的需求

这个阶段的宝宝,尤其需要用心呵护和耐心陪伴。面对刚出生的宝宝,妈妈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0~6个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母婴共生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因为这个阶段,宝宝的心理特征,是与妈妈共存于一体的。

客体关系心理学家温尼科特也曾讲过:不存在婴儿,只存在母婴。

所以,0~6个月的宝宝,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与妈妈都处于共生的状态。

而且,宝宝在0~6个月这个阶段,他的这种“全能自恋”的感觉是连续存在的。

在宝宝的意识中,妈妈也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自己与妈妈,不是两个独特的个体,而是随心所欲的一体。

宝宝所有的需求,如果从妈妈那里都得到了及时的回应,幸福感、存在感、满足感、归属感就会油然而生。

在这个阶段,宝宝和妈妈仿佛有心电感应一样,母子同心,母婴一体,是很正常的状态,所以,心理学界会把这一阶段称为“母婴共生”阶段。

母婴共生,不只是生理上的共生,更是心理上的共生,情感上的共生,爱的共生。

母婴共生期最重要的能力,是感受力和安定心的能力。

因为宝宝刚出生时,他的身心发展和成长,完全依赖于外界环境。

所以,作为第一照护人——妈妈,就是孩子最重要的环境。

妈妈跟孩子本身是共生一体的,面对孩子的任何需求,妈妈都要做到:全然感知,及时回应,身心俱在。

宝宝出生以后,面对他的哭声,我们要全然感知到他的需求。做到:生理上的需求,我们及时回应;
情感上的需求,我们共情、共生、滋养。

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一个生命在最早期能够奠定安全感、归属感与存在感。

这是生命在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最本质的需求。

以宝宝的独立感受为中心

有一个新手妈妈,对于宝宝的到来,她有很多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但是,她依然有着天然的母爱直觉。

有一天,这个妈妈找到我。她说:“我家宝宝总是哭,然后,我就快速滿足他,及时回应他。

但是我家奶奶说,一哭就抱,会把宝宝惯坏的。孩子哭了,我们要等一会儿再去回应。

我们现在就锻炼他延迟满足的能力,这样的宝宝,会更好带,不会容易哭。我总感觉奶奶说的好像不对。”

我首先非常赞叹这位妈妈的直觉。奶奶依据的是过往的育儿经验,虽然也是一份好心,但是,奶奶没有从一个独立生命的角度出发,没有从孩子独特的身心发展特点去考虑。

0~6个月的宝宝,处于“全能自恋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对外界反应比较少,基本上只有吃和睡。这个时期,在宝宝自己的感觉里,世界和自己就是一体的。

妈妈对他积极的关注和陪伴,就维持了孩子“世界与我一体”的全能自恋感。

对于“呼奶唤抱”,无所不能,当宝宝有了哭声,有了需求,妈妈都能及时回应。

他对外界最初的印象就是,他是被人爱的,也是被关注的。对于孩子来说,他的内在就会感到很幸福。

妈妈以宝宝的感受为中心,与宝宝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和关注。这样长大的孩子,他们就会发自内心深处,发自灵魂深处,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创造力,对人友善,同时,会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权利。

全能自恋感充分满足后的宝宝,他的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可以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

当一个孩子内在的爱是富足的,内在的爱是充分的,那么,他会对外在的世界有一个基本的信任,也会具有爱人的能力。

相反,若是妈妈不能随时满足宝宝,对于需求又不去及时回应,延迟回应,很可能让宝宝缺乏安全感,感受不到妈妈的关爱。

最终,他会表现出焦虑难安,缺乏安全感,甚至会导致抑郁。

众所周知,现在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24.6%。

如果在0~6个月期间,全能自恋时期没有被满足的孩子,那么,他们成年后遇到挫折时,有可能就会有想要“毁灭一切”的想法。

这都是因为婴儿期全能自恋感没有得到满足,长大后,觉得自己有一些能力了,就会继续寻找“全能自恋”感,有报复性补偿心理。

建立和谐稳定的母婴关系

童年时期,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母婴关系,则是重中之重,决定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

一般来说,0~6个月的宝宝,哭闹是困扰妈妈们的最大难题。宝宝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是在啼哭中降临的。

宝宝不会说话,他必须要依靠哭声去表达需求。那么,在家庭中,就会常常听到宝宝的哭声,尤其当妈妈身心不在孩子身上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哭声就会更加激烈。

面对一个常常哭闹的孩子,很多老人就会给孩子贴上“脾气急躁” “脾气不好”的标签。这是我们将成年人的情感和意图转嫁到了宝宝身上,认为宝宝哭闹就是情绪不好,脾气不好,其实不是。

哭声,就是孩子的语言,他在用哭声表达自己的需求。

如果是生理需求,比如,他饿了,尿了,热了,不舒服了,妈妈在几秒之内就及时回应,哭声一定会立刻停止的。

但如果是情感需求,就不一定了。比如,宝宝因为饿了,先哼唧了一会儿,看妈妈没来,再哭得稍微大声一点儿,可是妈妈还没来,宝宝就会再给妈妈发信号,用更激烈的哭声去表达自己。

其实这个时候的哭声,就不单纯是生理需求,而已经上升为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了。

这时候,如果妈妈发现宝宝哭了,就会想:哎呀,哭了,哭了,赶紧喂奶吧。

你把乳头给到宝宝,宝宝一定会摇头或者是用舌头把乳头抵开,因为他此刻的需求不再是吃奶,而是需要情感上的安抚。但是,很多妈妈不知道这个情况,不知道宝宝已经上升为情感需求、心理需求了,还继续给乳头,而孩子也会继续哭闹。妈妈就崩溃了,会认为孩子脾气真大,真受不了,会有非常多的无力感。我们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节奏,我们内在的感受力也没有恢复,我们感知不到孩子当下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就一定会忽略眼前生命的真实诉求。

接纳和尊重孩子

0~3岁,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它奠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基础,奠定了情绪、心理和人格的建立。

我们不了解孩子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就一定会阻碍孩子,会耽误孩子的成长。

我们辅导过一个案例,宝宝七八个月了,每次出去的时候都不排便,纸尿裤也是干干的,不尿也不拉。

妈妈非常困惑,于是找到老师。老师让她回顾在过往的养育过程中,是否因为宝宝拉便便或者是排尿,有对宝宝进行过无意识的攻击?

妈妈仔细地梳理和回顾,发现原来在宝宝小的时候,有一次带宝宝出去玩,宝宝在婴儿车里拉了臭臭。妈妈有一些着急,有一些埋怨孩子:“哎呀,弄得哪儿都是,我怎么收拾啊?”其实,妈妈无意识的话,对宝宝内在心理造成了伤害。

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换纸尿裤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告诉他,接下来每一步,妈妈要做什么。

这样,宝宝就不会惊慌失措,缺乏安全感,而是会安然舒适地享受其中。

而且,他也会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接纳和尊重,感受到真情真爱,他内在也会生发出满满的幸福感。

这样的方式下,宝宝会很喜欢换纸尿裤,会很喜欢剪头发,也会很喜欢洗澡。

相反,妈妈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给孩子不愉快的身心体验,孩子就会抗拒剪头发,抗拒洗澡。

如果妈妈不了解孩子抗拒是因为自己过往的错误养育造成的,当看到孩子哭闹,找不到根本的原因,妈妈的情绪就会很崩溃,就会产生无力感。甚至,将所有的一切都怪在宝宝身上,觉得宝宝很难养。

现在,大部分家长都是关心孩子有没有长高,有没有增加体重,有没有吃饱,有没有穿暖,有没有着凉,有没有受伤。

但其实,内在的生命,内在的心理品质,才是支持他一生的成长关键,也是他内在生命的智慧。

他发自心灵深处的力量,生命内在深层的、本质的心灵发展,其实跟身体之间还有密切的关系。

当宝宝的心灵发展得好,发展出了持久的力量之后,他的身体也会越来越好。心灵有内在的成长路径,我们一定要了解心灵的需求,我们一定要不错过,这样孩子才能够健康地成长。

母婴共生期为什么弥足珍贵,大家现在知道了吧?只有短短6个月。

胎教时期和母婴共生时期,只有这短短的一段时光。

这样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当我们未来再来回忆这段时光的时候,依舊能够感受到那份与宝宝全然感知、真爱滋养、性情相通的真实与美好。

猜你喜欢哭声全能身心全能小达人幼儿画刊(2022年8期)2022-10-18全能小达人幼儿画刊(2022年10期)2022-10-14全能小达人幼儿画刊(2022年9期)2022-09-14全能小达人幼儿画刊(2022年5期)2022-06-06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11-30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哭声延河·绿色文学(2020年6期)2020-09-10爱吃哭声的妖怪儿童时代·快乐苗苗(2020年6期)2020-06-29小宝宝的哭声,你听懂了吗幸福家庭(2019年14期)2019-01-06给身心降个温小资CHIC!ELEGANCE(2016年15期)2016-07-26

推荐访问:共生 养育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