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科研项目可以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吗?

时间:2023-07-04 12:10: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唐彪 张学敏 刘羽田

摘要:研究生具备较强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之一。研究生科研能力既受研究生自身内部因素影响,也受到导师培养、科研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通过对导师、研究生、科研氛围等主体或因素影响,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对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实施成效分析发现,主持科研项目对驱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具有显著作用。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强化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改善了学校科研氛围,促进了研究生完成学业,对硕士生的科研兴趣激发作用大,提高了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的意愿,对博士生的科研产出激励明显,推动了博士生产出更多科研成果。为此,建议设立更多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建立校-师-生“三维共力”项目管理模式,以主持科研项目驱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

关键词:主持科研项目;
研究生科研能力;
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研究背景

研究生教育的使命要求不断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德国大学教师在19世纪末开始引导学生从事科研,并以一种有组织的学徒制模式对研究生进行科学训练,哲学博士的设置标志着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开端。[1]作为国民教育顶端的研究生教育,对于培养具备什么能力的研究生,一直有明确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国发〔1981〕89号)对于硕士、博士的要求表明,硕士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应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2]整体来讲,就是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不断加强科研能力培养,逐渐拥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人做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

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读研究生科研能力训练亟须重视。2021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达117.7万人,较2020年增加了7万人,同比增长6.32%;
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分别达12.6万人、105.1万人。2021年在学研究生333.24万人,其中在学博士生50.95万人,在学硕士生282.29万人。[4]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进入普及化阶段,研究生教育规模还将持续扩大,授予硕士学位的数量在2023年或将超过美国,授予博士学位的数量在2030年将接近美国。[5]但目前我国研究生导师数仅约46万人,平均每位导师指导博士生约4人,指导硕士约6人,部分导师指导研究生多达30人。[6]研究生规模的快速膨胀与导师队伍建设增长速度不匹配的现实问题,导致导师与研究生见面次数减少,指导频次降低,研究生培养模式从传统的“师徒制”不断向“班级制”“团队式指导”转换,催生了研究生培养本科化现象,带来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7]同时,研究生科研能力訓练存在缺乏系统性、时间缺乏连续性、培养模式单一性、平台条件有限性等问题,导致研究生资料收集及处理能力、阅读文献能力与创新能力相对低下,科研训练主动性普遍不高,影响了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8]

荣利颖等人(2018)认为课程教学、项目研究、导师指导、管理服务等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显著作用,项目研究和导师指导的影响作用最大。[9]赵世奎(2014)、郝彤亮(2020)、俞继仙(2022)等人的研究表明,参与科研项目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支撑,参与纵向科研项目比参与横向科研课题更能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
参与课题不同方式对提高科研能力效果差异明显,在导师指导下参与、承担科研项目对提高博士生科研能力的效果更加显著。[10]但学者们对主持科研项目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基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分析主持科研项目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促进机理,优化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的育人成效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主持科研项目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驱动机理

(一)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

顾明远先生认为研究生的能力结构包括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往(人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五种。[11]研究生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必备的最基本能力,是研究生成功完成科研过程中各项具体任务的本领,是产生创造性知识成果的能力。孟万金(2001)通过文献调查和专家访谈,从科研能力结构要素中筛选出14个项目,分析得出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研究生最重要的5项科研能力。[12]边国英(2008)认为科研能力可以分为认知能力、实践操作技能和缄默知识三类。[13]巩亮等人(2015)认为研究生科研能力包括产生设想能力、形成问题能力、实施实验能力、分析数据能力和汇报结果能力。[14]景英俊(2021)从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等五个维度调查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现状。[15]

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本文认为研究生科研能力是在导师指导和研究生自主学习结合下形成的解决科学研究问题的能力,包括提炼科学问题的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等;
除此之外,科研能力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能力,具有很强的迁移性,能广泛应用于不以科研为主要任务的其他各领域。研究生科研能力影响因素主要分为研究生自身因素、导师因素、环境因素,学校培养可以提高这些因素的作用。要获得良好的科研能力,研究生还应该具备严谨的思维能力、透彻的理解能力、规范的操作能力、准确的表达能力。

(二)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的理论与实践

科研项目通常为解决某一科学技术问题而设立。科研项目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内在的专业性、探索性和批判反思性特征使得这一过程不仅是生产新知识的过程,也是使研究生心智和操作技能得到锻炼,研究能力得到提升的过程。项目研究的过程包括查阅科学文献、确立科研选题、开展科学实验、发表研究成果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从各方面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16]

研究生主持的科研项目包括研究生管理部门、高校设立的研究生科研创新类项目,导师科研项目下设的子项目等。由于导师科研项目下设子项目较少采取申报、检查、结题等项目全环节管理,因此本文研究的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指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设立的研究生科研创新类项目。

1.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的理论价值

研究生科研创新类项目是专门面向在读研究生设立的,一般由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申报,其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主持科研项目激发研究生知识生产兴趣。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有助于统筹科研育人资源,实现科研价值引领、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科研团队精神陶冶、科学理念方法训练、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有机统一,树立研究生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项目以师生共同发展为中心,建立科教联动机制,激发师生的科研内生动力,推动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

第二,主持科研项目推动研究生生成知识生产能力。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是科研训练的有效方式。科研训练不同于知识教学,知识教学侧重于理论的讲解,科研训练还包括进行完整实践操作的过程,从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设计、信息收集与处理,到得出并检验结论等。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有助于学生发现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形成科学思维,生成知识生产能力,产生科研成果。

第三,主持科研项目推动研究生践行科教融合。研究生教育本质上带有科教融合的品质,科教融合是西方大学现代化的共同趋势[17],其本质就是在“科研–教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传授和创新,推动研究生科研能力不断提升。研究生基于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发现,自主开展项目申报、研究实践、中期检查、项目结题工作,正是践行科教融合的体现。

2.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的政策与实践

国家一直注重以科研训练推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是一种有效的科研训练方式。教育部等有关主管部门先后多次出台研究生科研训练相关指导性文件(见表1),要求以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等形式驱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重庆市、江苏省、广东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级研究生管理部门陆续设立了由研究生主持的科研创新类项目,践行科教融合育人,推动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暨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苏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自主设立了各具特色的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引导研究生主动申报、主持科研项目,提升科研能力。

(三)主持科研项目驱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

1.主持科研项目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显性驱动

主持科研项目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显性驱动,主要是指研究生通过参与项目的申报、实施以及结题环节,能够锻炼并提升其四项外显性的能力:一是文献资料检索能力,二是获取和分析数据能力,三是书面表达能力,四是与导师沟通交流与口头表达能力。

一是项目申报环节推动研究生收集处理资料和提炼科学问题能力提升。科研训练的第一步就是选题。现实生活中隐藏着许多科學问题。研究生通过收集资料、阅读理论文献、开展科学实验或者社会调研,在复杂的现象中将问题逐步剥离、抽象聚焦、提炼,将学习生活中观察到的问题提炼形成特定的科学问题,并不断通过收集资料证实问题的真伪。在提炼、证实这些科学问题的过程中,研究生发现和提炼科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的训练。研究生在撰写项目申报书过程中,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写作表达能力等均能得到提升。

二是项目实施环节提升沟通交流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实施环节,需要持续开展深入系统的阅读、调查、思考、试验和研究。在收集整理相关文献、实验数据等资料过程中,研究生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得到锻炼,理解、操作、判断能力逐步增强,逐渐形成解决科学问题的科研能力。在项目研究进展中,通过与导师及课题组其他同学合作、交流探讨,研究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三是项目结题环节提升研究生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项目结题一般需要发表研究成果或形成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成果的过程,需要研究生将自己严谨的思维、对科学问题透彻的理解、研究过程及结果转化为文字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将有效训练研究生准确的书面表达能力。有的项目结题还需现场答辩,这就需要研究生将研究成果以PPT等形式呈现并口头表达,以便答辩专家理解和接受,这一过程将有效锻炼研究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主持科研项目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隐性驱动

主持科研项目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隐性驱动,主要是指研究生通过参与项目获得的各类经验,能够迁移并且运用到今后的科研当中,从而对个体的科研能力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对内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激发研究生科研兴趣、推动研究生产生主动科研行为,对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推动导师给予更多指导、形成科研氛围和成果反向激励。

一是对研究生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教育学基本理论指出,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教学的主体,学校和导师是主导者。相比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是落实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更有一定优势。一方面申报科研项目是研究生的主动科研行为,是研究生积极投入科学研究的体现;
另一方面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能不断激发研究生的兴趣和内生动力,锻炼研究生团队合作、实践、交流沟通的能力,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研究生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使研究生主动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研思维习惯,提升科研能力。

二是对导师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对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与导师的交流增加、科研氛围改善、科研成果反向激励等,间接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在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履行职责,指导研究生了解学术前沿、掌握科研方法、强化实践训练。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要求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申报、开展研究、完成结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导师持续指导互动,以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科研素养影响研究生。在这一持续交流过程及各种seminar、学术交流活动中,科研氛围得到改善,科研成果陆续产出,能给研究生带来科研满足感和成就感,推动研究生按期完成学位论文,持续激发研究生科研兴趣,不断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见图1)。

三、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驱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实证分析

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为研究生设立的科研项目,由研究生主持申报,要求研究生在毕业前完成结题。从2014年开始,分博士生项目和硕士生项目两类实施,截止2020年共立项3076项。2021年7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印发《重庆市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提出将适度扩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规模。为分析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成效,作者编制并发放调查问卷746份(针对研究生的问卷589份,有效问卷579份;
针对导师的问卷157份,有效问卷151份),访谈调研研究生导师、项目主持人、项目管理人员等50余人次,涉及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市内主要高校10余所,导师(教师)170余人,研究生620余人。整体来看,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有效推动了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

(一)项目驱动研究生增强科研能力,提高了研究生科研成果产出

针对主持该项目研究生的调研显示,40%的研究生认为参与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经历对自己科研能力提升非常有帮助,53%的研究生认为作用比较大。与没有主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的同学相比,主持项目研究生的文献检索、阅读、表达和写作能力,创新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的能力等均有较大提升(见表2),这些必备学术科研能力也将有助于个人未来成长。

高质量的科研产出成果是项目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表现。根据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结题“预期成果”表述形式,结题成果大致分为专利、应用转化、成果鉴定、专著、论文、研究报告六类。经调研,重庆市内主要高校项目结题成果主要为各类学术论文,其次为专利,少量为结题报告。截止2021年9月,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两大数据库中搜索依托“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发表的文章总数为3176项,其中核心期刊有2032篇,占比63.98%,产出高水平论文较多,说明项目实施成果显著,促进了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

(二)项目促使研究生与导师联系增多,推动了导师履行育人职责

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在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履行职责。导师指导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关键。根据研究生问卷调研发现,82%的研究生认为参与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与导师的交流联系频次较其他未参与项目同学显著增多。39%的研究生反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导师对项目的指导次数达5-7次,47%的研究生反馈导师对项目的指导次数达7次以上(见表3)。可见,以项目为依托加强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导师履行育人职责。

针对导师问卷结果显示,导师在研究计划和想法、帮助研究生解决疑难问题以及指导研究方法和结题报告撰写方面对研究生的指导较多,其中研究计划和想法占比94.7%(表4所示)。可见导师的指导以研究计划和想法为主,反映导师作为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引路人,授人以渔,注重思维启发。

(三)项目推动科研创新氛围明显改善,增强了研究生科研积极性

项目激发了研究生、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重庆市内各高校营造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的氛围,为培育和凝聚科研创新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对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的评价”调研显示,88.73%的研究生认为主持科研创新项目有助于营造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氛围,82.5%的研究生认为主持科研创新项目有助于高校研究生培养(如表5所示)。部分研究生也表达了增加项目立项数和加强项目管理以进一步发挥项目实施成效的意愿。

调研显示,79%的研究生认为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有助于提升所在学校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从参加项目动机看,94%的研究生为了锻炼科研能力,67%的研究生源于个人兴趣。访谈得知,主持该项目的硕博士研究生主动参与项目研究,帶动了周围同学参与学术研究,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催生了良好科研氛围形成,各学校每年申报该项目的人数逐年递增。导师高度肯定该项目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间接作用。调研显示,超过80%的导师认为该项目激发了研究生们的研究兴趣,约73%的导师认为该项目提升了科研氛围(表6所示)。

(四)项目促进研究生完成学业,助力了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

根据重庆市研究生科研项目2014-2018年立项的2032份总名单(已毕业研究生),项目组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取220份样本(硕士生140份、博士生80份),已经结题的有193项,分析项目结题情况及项目与其学位论文、发表论文关联度等情况,结果显示,项目实施促进了研究生完成学业,推动了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

一是项目对博士生的科研产出效果明显。抽样调查显示,样本中有12位硕士生、53位博士生已经发表了与项目有关的学术论文,占样本总数的29.55%;
其中66.25%的博士研究生产出了科研成果,仅有8.57%的硕士生产出了科研成果(见表7)。可以看出,博士生项目相比硕士生项目产出成果更多。

二是项目对硕士生的科教育人效果明显。硕士阶段是学术科研能力养成的基础时期,博士阶段是学术研究能力的发展时期。从调查数据来看,89位已经结题的硕士研究生中,有78%选择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说明参与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激发了研究生学术兴趣,创造了更多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对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激发了硕士生继续攻读博士的意愿。

三是科研创新项目推动了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术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研究生的综合素养。硕士研究生140份样本中有104份学位论文与项目研究方向有关。博士研究生80份样本中,有53份学位论文与项目研究方向有关(见表8)。整体来看,72.27%的研究生依托项目完成了学位论文,可见项目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起到助推作用,引导研究生对项目研究方向深入思考,对学位论文撰写有重要意义。

四是项目促进了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2021年西南大学毕业博士生中,15位的论文获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有5位(占1/3)主持了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反映出主持科研项目对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有极大帮助。从对导师的问卷调研来看,79%的导师认为该项目对高层次人才培养以及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有非常大或较大促进作用。通过对研究生的进一步访谈,了解到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学术发展平台和项目支撑,成为拔尖人才培养支持体系的实践载体之一。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主持科研项目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驱动作用显著。项目促进了研究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激发了研究生科研兴趣,推动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改善了学校科研氛围,提升了研究生科研能力。

二是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对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提升存在差异。该项目对硕士生的科研兴趣激发作用大,提高了硕士生攻读博士的意愿;
对博士生的科研产出激励明显,推动了博士生产出更多科研成果。

为进一步发挥主持科研项目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驱动作用,推进科教融合育人,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创造条件让更多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建立省、校两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体系,为更多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条件。导师可在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下设子项目供研究生主持,按申报、检查、结题的项目研究全流程对子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主持科研项目对研究生成长成才的育人作用。尤其對于“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数量较少的高校,强化以各级各类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为平台,推动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

第二,高校对研究生主持的科研项目强化管理。高校制订学校层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和相关规定,负责项目的全过程实施,加强项目研究过程检查,组织专家对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督促学院等二级培养单位出台配套实施细则,落实项目环节管理。

第三,导师对研究生主持的科研项目加强指导。导师应充分认识到研究生主持科研项目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以研究生为主体,在项目选题、申报书撰写、研究方法及资料收集、结题报告及研究成果等方面予以全方位的指导,帮助研究生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助力研究生顺利完成项目结题。

第四,研究生自身积极争取主持科研项目。研究生要强化对主持科研项目的认识,加强学习投入,培养学术兴趣,主动发现科学问题、申报科研项目,积极开展项目研究,认真梳理研究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及时向导师请教、与同学沟通,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战军,等.研究生教育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5.

[2]夏泉.浅谈开展研究生学术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6):42-44.

[3]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J].中国人才,2020(9):4.

[4]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OL].(2022-03-01)[2022-07-29].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3/t20220301_603262.html.

[5]张炜,汪劲松.研究生教育规模预测与中美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2):1-7.

[6]汪霞,等.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306.

[7]苏俊宏,徐均琪,吴慎将,等.科研赋能教学模式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1(2):36-39.

[8]杨永兵.科研项目训练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的调查研究[J].高教学刊,2020(13):39-42.

[9]荣利颖,邓峰.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证分析:基于2017年全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J].教育研究,2018,39(9):95-102.

[10]郝彤亮,杨雨萌,孙维.博士生科研项目参与对科研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20(9):50-57.

[11]顾明远.试论21世纪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3):12-15.

[12]孟万金.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调查研究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1(6):58-62.

[13]边国英.科研过程、科研能力以及科研训练的特征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08(5):22-25.

[14]巩亮,张万红,程会强,等.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结构与评估[J].江苏高教,2015(4):84-88.

[15]景英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青岛大学,2021.

[16]邱勇.秉承科教融合理念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J].人民周刊,2020(16):71.

[17]周光礼,马海泉.科教融合与大学现代化:西方大学科研体制化的同质性和差异性[J].中国高教研究,2013(1):12-21.

(责任编辑 刘第红)

推荐访问:科研项目 科研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