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个提升”,推动“双减”落地

时间:2023-07-04 12:0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李红军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部署,是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其目的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基于此,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北京实验学校积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将推进“双减”和提高校内教育质量紧密结合,控量减负,提质增效,努力做到“四提升两减轻一促进”,即:提升作业统筹管理水平,提升考试组织管理水平,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减轻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提升作业统筹管理水平

制定作业管理办法,明确作业育人功能,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加强年级、学科统筹,实行作业总量控制,建立作业公示制度。

严格控制作业总量 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考学科布置书面作业,量少而精,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时间计算,每天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原则上语数英各20分钟,其他学科15分钟。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要按时就寝,确保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9小时。

年级组、学科组统筹 强化基本“育人单元”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长、内容和难度的统筹管理。年级按照标准、结合课表统筹每天作业总量,填写作业统筹表,学科按分配时间布置作业。学科每周内天与天之间作业可有弹性。班主任负责班级作业统筹管理,确保一天总量不超标,避免某一学科作业时间过长。

作业每天班级公示 加强作业布置过程监管,班级在教室设置公示栏,安排专人填写,每天公示各学科作业内容和预计时长,做到任课教师、学生人人可见。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发挥作业育人、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和备课过程,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课堂就内容相匹配、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个性化作业。提出如下设计要求:一是精选作业内容,整体把控,难易适度;
重点明确,针对性强;
二是分层设计作业,提倡“必做作业+选做作业”模式;
三是设计单元作业,围绕主题,着眼素养,系统规划;
四是丰富作业形式,作业要兼顾五育并举,教师要综合设计学科书面作业、实验操作、口语交际、名著阅读、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科学探究、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节假日要布置阅读、体育锻炼和实践性作业,将学生引领到阅读、体育锻炼和丰富的学科活动与实践中。

精彩作业定期展示 年级设立作业展示区,定期展示优秀作业。

提升考试组织管理水平

科学性 考试管理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评价规律,落实考试的客观性要求,确保考试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要密切考试评价与学生参加的各类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学、做、评一体化,筑牢考试科学性的根基。每次考试都要实施全周期管理,提高考试活动的准入门槛,提升考试方案设计及命题质量,科学合理组织考试,促进考试结果科学合理运用。

人文性 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考试也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考试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考试评价与人文关怀相得益彰的机制,要淡化直至消除对考试结果的横向比较,不凭考试分数给学生贴标签,不以考试倒逼教师“拉”快教学进度。考试结束后,学校要动员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帮扶,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发展性 要善于通过考试诊断学情、把脉教情,从而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同时,学校要强化考试结果分析,对教学质量作出专业判断,有的放矢地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性 要扭转“多组织考试是对学生负责”等陈旧观念,每学期安排期中、期末考试。探索完善学习过程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制度,积极探索开展实践性评价。另外,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考试评价方法方式。

协调性 统筹处理考试、作业、日常评价、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关系,处理好纸笔测试与实践性评价的关系。在命题环节,要注意考试题型的配比,合理确定双基型试题与综合性、开放性、应用型、探究性试题的比例。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校内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课堂质量是关键,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

以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为抓手 学校要求教师把学生放在学校正中央,上好每一节课;
把学生放在课堂正中央,教好每一个学生。课堂教学追求精准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方式、丰富的教学资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实在的教学效果,以学生实际获得为评价标准,确保学生会学、学会。

一是倡导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由关注知识向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转变;
二是加强单元教学设计,兼顾学期目标和课时目标,由课时累加逐渐转向对知识进行补充和整合,创设情境,基于学生立场问题驱动和解决,避免教学碎片化,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三是面对学生个体差异,充分研究学情,尊重人的差异的多样性和自尊,不能只简单以成绩为标准开展分层教学,还要考虑意志力等认知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是倡导通过教学方式变化和任务设计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五是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优势,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推进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教师选择、推荐优质数字资源,丰富学习资源供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
六是促进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创设学生在真实社会生活中的学科学习任务,让学生回归生活,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主动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验证学习的结果。

磨研讲评活动提升上课水平 每周两节磨研讲评课,教学干部先磨课,再上课议课,通过同组教师互评互学,不断提升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开展每月一次激情课堂展示活动,将课堂搬到报告厅,全校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提升、共享课堂智慧,以此为契机,传递课改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引领教师把握课改新方向,推动课堂改革,真正做到“精讲多学,精练提质,精益求精”,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注重精讲精练 只讲不练等于白讲,只练不讲等于白练。引导教师少讲精讲,引导学生多练精练,练后及时讲评。

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不仅仅是解决家长“课后三点半”的困难,而是要通过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增加校内课后服务吸引力,使学生的学习全面回归校园。三点半之前的课程体系是基本供给,立足于实施国家课程方案,着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共同基础。三点半之后的课后服务,是延时供给,内容安排则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的成长需求。

立足校情研究策略 一是我校地处郊区,作息时间与市区不同,学生中午有午休时间,下午上、下课较晚;
二是我校初中学生多为住宿生;
三是初中、高中、玉树学生共用同一校区,时间、活动安排需要兼顾。这需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安排课后服务。我校的具体做法是早晨学生自主锻炼、自主自习后8:10上课,教师主动陪伴学生。周一至周四每天18:10~20:10安排两个小时的延时托管服务,固定学科教师、固定地点开展辅导答疑,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住宿生20:25~21:25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21:50就寝。周五15:30学生乘坐公交车回家。

丰富课后服务内容 提供菜单式、多样化服务项目,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和有效性。一是以课业完成和辅导答疑为主。主要是满足家长需求,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该项服务打破班级界限,分层辅导答疑,细化到每一个年级每一天的安排,明確答疑科目、时间、地点。该服务明确要求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二是坚持五育并举,适当融入体育类、艺术类、阅读类和劳动实践活动,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今后需要在课后服务内容的丰富性和学生的可选择性上下功夫,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在强调课后“服务”的同时,更加突出“育人”作用。

整合教师资源满足课后服务需求 立足本校教师承担课后服务工作,适度打破年级、部门、岗位界限,集中优势师资,充分利用“双师过程”和在线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

总之,学校以“双减”为契机,立足校内,加强统筹,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校内课业辅导,不断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把学生吸引在校内,确保实现在校内学足学会学好的目标。

猜你喜欢考试学科作业【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作业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5-04你考试焦虑吗?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准备考试小樱桃·童年阅读(2014年11期)2014-12-01我想要自由儿童故事画报(2013年3期)2013-06-24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2009年9期)2009-09-14

推荐访问:落地 聚焦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