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坤林 王远
摘要:针对“双减”背景下教师减负“减什么”及教师负担“怎么减”的问题,明确了教师减负以减机制类负担、减“外事”类负担、减专业类负担、减精神类负担为抓手。减轻教师负担要增加教师编制,盘活教师资源;
引入社会力量,服务赋能“双减”;
完善评价标准,提升管理水平;
理清教育职责、回归教育本位。
关键词:教师负担;
教师减负;
“双减”政策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9-0092-05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要求要着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双减”政策有效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必要的学业负担,优化了校外教育培训环境;
但与此同时,该政策的出台也对教师群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主要从教师负担的现状及教师负担的原因分析着手,明确教师负担“是什么”“怎么样”,教师减负要“减什么”与“怎么减”,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一、教师负担是什么?
针对教师减负的探索一直未曾停歇,但总是收效甚微、浮于表面、无法根除。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教师负担的内涵及范围未能明确。明确教师负担,首先需要认识“负担”的词源与意义,从广义和狭义上划分教师负担。狭义上中小学教师的负担指的是中小学教师于学校工作中所承担的教学工作、教育职责与职业压力等。此外,从教师角色出发,教师负担是教师应履行的责任、完成的任务及承担的压力,进而细分为工作负担、生活负担和心理负担等[2]。对于中小学的教师减负主要指的是减轻或减除超出教师正常工作压力负荷范围、违反教育教学规律、违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破坏正常教育生态的事务,包含减除超前负担、过度负担和额外负担。
早在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清理、规范影响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关工作,尤其是与教育教学不相干的事项,保障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育人[3]。实际上,教师减负的目的是让教师从繁重的、本来不应该由教师承担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使得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教育教学科研之中,从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能及教育教学热情。实施教师减负政策已三年有余,各地也严格根据中央文件精神要求,制定并颁布了教师减负有关措施及政策清单,创立了统筹规范的政策制度。与此同时,“双减”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在校内方面,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服务水平有所提升,在作业布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学校的课后服务要基本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因此,教师减负政策的有效开展,可以减轻教师的不合理负担,使得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书育人过程,继而在落实“双减”政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作业管理水平及课后服务水平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教师负担怎么样?
“双减”政策的出台,突出强调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教师的任务与负担。正确认识教师所承受的负担现状,摸清教师负担底牌,对于明确教师负担,探索教师减负内容,提出教师减负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我國教师负担过重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所显现,尤其中小学教师一度被计划、表格、纲要、总结等非教学内容挤占了过多教学时间,以至于有教师认为仅有1/6的时间可以用来教学[4]。当前,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的负担不仅仅包含与教学相关的负担,还包含了学校管理、社会性服务、责任考核等多源性质的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双减”要求压缩学生的作业时间,这就需要教师提升作业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质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相关准备工作;
二是在校时间更长了,很多教师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疲劳和精神焦虑现象;
三是非教学任务增加,部分教师忙于应付各种事务性的工作,缺乏时间和精力备课、批改作业等;
四是“双减”背景下,对于教师在教学领域的“专”与“精”要求更高,很多教师缺乏相应的水平与能力,感到力不从心,进而增加了心理负担等[5]。这些负担极大地干扰了教师的教学安排与教学计划,使得教师无法做到潜心教学、静心育人。
三、教师减负减什么?
坚决落实教师减负的意见要求,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对于教师职业与教师队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及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明确教师减负“减什么”尤为关键,继而研究“怎么减”和“谁来减”的问题,助推教师减负政策有效落地,提升教师减负之后的育人实效。
(一)减行政类负担
中小学教师在学校的教学中不仅面临着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还面临与教育行政工作有关的一些负担。学校要着力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调查统计机制、信息收集机制、用人调人机制,有效减轻教师的行政类负担。
当前,诸多学校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多种形式的督查、评比、考核以及文明创建等工作,在过程中要求多而细,活动需记录、工作需留痕、调查留照片、事后必宣传。单在材料整理过程中就需要分类分项评分,甚至在每一项活动中,都得有方案、有照片、有工作量、有总结。更有甚者,部分地方竟出现晚上突击检查学校教学总结、党建、后勤管理、治安卫生等工作的情况,带情绪“检”,带目标“查”,干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秩序。因此,着力减轻教师的行政类负担,成为教师减负的重要一环。
(二)减“外事”类负担
教师作为教育的首要资源,既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也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学校要建立并明确教师减负清单,明晰中小学教师的职责所在,划定工作范围,统筹规范无关教学的事务,不能无故抽调或借用中小学师资,应强化组织保障与职责定位。
各级党委和政府在统筹部署教育扶贫、社会维稳、防灾减灾、疾病防控等工作时,确需中小学教师配合工作、参与其中的,须严格按照程序开展。要有效减轻减除“外事”类负担,还教师一份安宁。
(三)减专业类负担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建设,这要求教师从全方位、在全过程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学,教出一堂精彩而又优质的课程,需要从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全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创造条件。
在课前备课环节,传统备课过程中,尤其是新任教师的备课任务包含了课时的完整教案、教学课件以及试题设计。这对于教师来说,任务本身过于繁重,而且会形成备课模式固定、教学形式固化等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学校可以通过成立相应的学科组,备课时教师相互交流、加强合作,简化“笔尖”“课件”任务,强化实操水平要求。通过组内磨课等形式,相互吸收优质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现好的教学方法相互交流,优的教学内容相互吸收,妙的教学手段相互借鉴,进而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还教师以轻松。
在课堂教学环节,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教授给学生大量的知识,学生就可以学习到更多,由此“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受众很广。然而这一种模式,教师通常是“累并满足着”,而学生却“懵并游离着”,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与“双减”政策的双重背景下,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形式被大为推广。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学生身心“动起来”,思维“飞起来”,教师“静”下来,课堂教学负担自然就减下来了,还教师以静心。
在课后辅学环节,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后作业,命制具有针对性的、独具校本特色的高质量的作业试题。同时可以发挥课题组的优势,构建起作业命制、审核、测试于一体的责任制,分轮次循环进行,以达到提升作业命制质量与减轻教师负担的双重效果。另一方面,教师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与水平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只有练好“校内提质”内功,才能打好“校外减负”硬仗。学校和教师通过整合线上优质资源,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减轻学生与家长的焦虑,还教师以舒心。
(四)减精神类负担
“双减”背景下,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迅速提升,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幅增加。很多教师在岗时间达十余个小时,骤然延长的工作时间,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加重了教师的精神压力[6]。学校里繁重的備课、上课、辅导、教研、考试、培训、扶弱、评职称、社团活动、社会责任等任务,让教师难以歇下来,增加了心理负担。尤其班主任工作更是繁杂多变,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需要做到事无巨细,一一照应,加重了教师的身心压力。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新考试变革、新教学要求的变化,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整,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教师面临着“我向性”和“非我向性”的矛盾心理,增加了教师的精神性负担。
在教师任务繁重的环境下,有效减轻教师精神负担,对于提升教师教学热情意义重大。首先,教师应做到自我疏导与专业调节相互配合。一方面,通过引导教师进行精神的自我诊断与疏导,来有效释放精神压力;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学校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进行心理与精神的专业调节。其次,通过弹性上下班、固定休假与补充休息制度的形式,允许教师在制度的范围内对到岗时间进行动态调整,让教师真正做到休息时间可调整、能争取,卸下精神包袱自主休息。最后,通过物质同精神激励结合的方式,给予教师一定的激励,提升教师的教育热情。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构成教师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基础,教师物质条件充盈,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更加有动力追求自我实现,进而提升自身的精神水平。
四、教师负担怎么减?
教师作为“双减”政策实施的主力军,面临着负担加重的问题,时常无法得到有效缓解。有些地方也未严格按照“双减”政策中对教师的保护规定认真落实,给教师带来困扰,也影响了“双减”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与对策。
(一)增加教师编制,盘活教师资源
“双减”背景下,很多教师的工作时间也相应地有所延长。为了有效达到工作时间与回报的平衡,就需要创设一定的回报机制。当教师的工作付出与回报长期达不到平衡,可能就会导致一些优秀教师的流失,进而增加“双减”政策下的反弹压力。通过动态选调与统筹调剂编内教师资源,保障学校间的师资增减与生源增减达到动态平衡;
创新教师的用人机制,规范合法地运用人事代理、劳务用工、劳务派遣等用人方式,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扩宽优质师资供给,促使教师轮岗转换,盘活教师资源,解决师资配备不平衡的问题,以达到减轻教师负担的目的。
(二)引入社会力量,服务赋能“双减”
“双减”背景下,积极引入社会资源与社会力量参与学生的课后服务与课后知识拓展与普及,能够有效减轻教师额外的负担。利用社会力量与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学习、陪伴阅读、劳动实践、手工创作、艺术表演、运动体验、科普活动以及拓展训练等课后服务活动。学校可以与社会各界开展资源合作,也可以联合一些培训机构,这有利于部分培训机构的健康转型,从而搭建起一个以学校为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协同用力、赋能“双减”的育人新格局,进而有效减轻教师的育人负担。
(三)完善评价标准,提升管理水平
“双减”之下,教师要提高作业设计与管理的意识及创新能力。借助信息化平台保障学生作业数量科学合理、作业质量经得起检验,逐步构建科学高效的校本作业管理制度。完善对教师能力的评价标准,对于促进“双减”工作在学校有效落实至关重要。“双减”政策明确规定要全面缩减学生的作业总量与作业时长,这对于教师提升作业设计能力与强化课后服务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对应,相关能力应作为教师能力与水平评估的重要参考,驱动教师专业提升。如学校在进行教师评价时,通盘结合教师的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乃至学生评价,对于能够将“均一化作业”、“个性化作业”与“校本化作业”有效融合的个人和集体,给予激励并表彰,可以提升教师的获得感与荣誉感,助推教师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提升作业管理质量队列当中[7]。
(四)厘清教育职责,回归教育本位
“双减”政策之下,有效减轻教师负担,需要各界协同助力。首先,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梳理清查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评比等项目,简化会议、文件形式,杜绝重复上报数据材料及多头填写表格现象,避免推派无关培训活动任务给教师。其次,学校方面需引导教师明确自身职责范围,厘清工作边界,不在教育任务之内的工作要敢于拒绝,维护教师权益。同时需要改进学校教学管理方式,根除形式化的管理负担,将时间还给教师,让教师能真正回归“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及时“归位”,处处“到位”,提升教育质量,落实“双减”育人需求。
“双减”背景之下,探求教师负担现状及表现,明确教师减负内容,提出教师减负对策,切实减轻教师负担,旨在为教师进一步提升自身质量、革新自身能力做准备,同时也是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将逐步完善教师减负体制机制,还学校以宁静,还教师以安心,促使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更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价值与意义。教师回归教学,教育回归本质,可以塑造良好的教育生態环境,达到教师“减负提质”与学生“减负增效”同向同行,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 [2023-01-02].http://www.gov.cn/xinwen/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2]张雅静.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的来源与排解[J].教育科学论坛,2019(4):60.
[3]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EB/OL].(2019-12-15) [2022-01-02].http://www.gov.cn/zhengce/2019-12/15/content_5461432.htm.
[4]冀惠.“双减”背景下教师减负的现状与问题[J].中小学校长,2021(10):29.
[5]胡远明.“双减”落地生根,教师减负是关键[J].教育家,2022(9):40.
[6]周洪宇,齐彦磊.“双减”政策落地:焦点、难点与建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1):73.
[7]郭霁瑶.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双减”后教师负担过重怎么办?[J].中国经济周刊,2022(5):85.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双减政策政策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政策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28期)2021-08-09“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教师版上半月(2021年8期)2021-07-19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政策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助企政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2020年2期)2020-03-08政策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