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当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实情况来看,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基于先进的教学理论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并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而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认知能力以及艺术感知能力的关键学科,已然被人们重点关注。基于此,文章从高中美术教学的角度切入,探讨如何有效培养高中生的美术图像识读能力,同时论述图像识读教学与美术鉴赏活动的关系,以求为后续教师深耕高中美术课堂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力与素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
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
能力提升;
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5-0081-03
引 言
现在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复杂,视觉化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图片,而各种图片都有自己独特的符号和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视觉效果是不容忽视的。在进入“读图时代”后,我们除了要了解影像资讯,更要学会甄别、鉴别,以解读影像的意蕴及其变迁。在新一轮的艺术教育变革中,艺术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艺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图像识读是艺术教育的首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关键。随着阅读时代的来临,对学生阅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要。在高中美术教育中,优质的图片资源被充分利用,而学生的图像阅读和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一、图像识读素养的界定与分析
从本质上分析,图像识读是一种建立在学生视觉体验下的教学方法。尹少醇教授曾说过,图像识读是建立在学生主观思维下的一种认知发展模式,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图像的感知能力和体验能力,同时也有益于教师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在此教学背景下,学生的实践可以由片面转向多元,这对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能力与素养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基于尹少淳教授在《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一书中对图像识读的分析与解读,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美术理论知识的分析与讲解,还要从美术实践活动的设计角度优化课堂教学素材,结合学生的审美能力、核心素养水平以及对艺术的理解能力,进一步确定立体的教学框架,搭建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型。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可以借助图像识读实现个人美术学习素养的全面提升,培养对图像肌理、空间、色彩、明暗、构图等的解读与分析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图像识读能力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识读技能。教师需要秉承“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态度,让学生明白图像识读能力的养成并不是简单地识别图像,而是要在识别图像的基础上分析图像、理解图像并应用图像。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及艺术感知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1]。
二、美术鉴赏活动与图像识读素养的关系
图像识读与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且教师在现实教学环境中同样需要将图像识读与美术鉴赏活动整合,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需求,并借此提升美术知识学习兴趣。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图像识读与美术鉴赏活动之间就像是相互表述与相互支持的关系。图像识读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开展美术鉴赏活动。教师只有让学生多参加美术鉴赏活动[2],才能有效地培养其图像识读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在阐明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之后,需要对两者进行有机结合,然后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路径,在满足美术课堂教学需求的同时,凸显两者之间的关系与特征。我们可以结合《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来解读美术鉴赏活动与图像识读素养的内在关联。高中美术作为一门独立性较强的课程,其价值是凸显艺术的文化与内涵,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功能是构建学生对美的认知与理解深度。因此,教師在对两者进行结合的过程中,要从美术创作的角度切入,基于文化知识的应用、鉴赏素材的选择、图像识读能力的培养等,构建综合性、体系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同时,教师还需要借助审美活动的开展需求,让学生进行美术文化内涵的解读,融合古代、近代、现代等多种美术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空间。
三、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我们都知道,美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同时也回归于生活[3]。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构建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同时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烘托生活化教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这样可以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的图像识读能力。因此,这是一种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与路径。
例如,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陶瓷艺术相关内容为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解读。通过讲解,学生能够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陶瓷大国”,甚至今天依然有很多外国友人称呼我国为“陶瓷之都”。随后,教师便可以结合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类陶瓷艺术品设计和开展鉴赏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析与讲解古代陶瓷和现代陶瓷之间存在的差异,并试图说明两者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理念。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陶瓷上的图腾与彩绘对学生进行教学。如在引导学生鉴赏相关图片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出示一组唐宋时期的官窑陶瓷,上面的花纹和图案都非常美丽,且大部分是以象征贵族身份的“龙凤呈祥”等图案为主题。随后,教师再出示一组同一时期背景下的民间陶瓷图案。此时,学生会发现民间流传的陶瓷图案纹路虽然比较简单粗糙,但能够在第一时间从相应的图案上看到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例如,有的陶罐上绘制了民间过年的图画、有的瓷瓶上绘制了人们下地插秧的图画……学生能够从中感受生活化的气息,同时能够将之与官窑陶瓷和现代陶瓷对比,实现个人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个人图像识读素养的进步。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教师还可以另辟蹊径,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例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类彩绘或各类金银首饰上的雕刻图案,从中探索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内容。经过美术学习后,不论是鉴赏能力还是图像识读能力,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4]。
(二)关注学生学习渠道与兴趣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普遍偏高,且在新媒体盛行的社会环境中,各类信息与资源对高中生而言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但是由于学生无法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甄别,导致在接受新媒体信息的过程中会采取“无差别接受”的方式。这不仅会导致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降低,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审美素养与个人品格。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需要从图像识读能力培养的角度入手,基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以及对学生美术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借助新媒体渠道,创新课堂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例如,在当前的网络时代背景下,“轻奢风格”“后现代风格”“抽象派风格”等各种元素的美术流派非常繁杂,但并非所有的网络信息都能够对不同的美术风格进行合理解读与分析。这导致部分学生在接受网络环境的影响后,会对美术的不同风格产生认知模糊的情况。例如,很多学生无法区分“轻奢风格”和“极简风格”的美术表现形式,也难以区分“抽象派风格”和“后现代风格”的美术表现形式。对此,教师可借助不同风格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鉴赏,帮助学生合理区分不同的美术风格,以及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与热情。同时,这一方法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美术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实现对不同作品的分析与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在现实教学中,
若想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就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渠道并对其进行严格把控与管理,指导学生自主分析与判断学习渠道的优劣。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基于教材的应用拓展教学的空间和范畴,还能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凸显图像识读的价值与功能。
(三)合理利用地方艺术与文化资源
地域性文化是美术发展和传承的基石,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美术知识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教师要在现实教学中融合地域性文化和地方艺术特色,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此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借助不同的美术文化资源,为学生设计一个全新的课堂环境与学习空间,借此表达美术的文化特色,反映美术的文化底蕴,凸显学生图像识读能力提升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从民间美术入手,为学生选择相应的教学素材,借此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关于中国民间美术的知识教学时,可以从我国不同地域环境中选择不同类型的美术教学资源[5]。教师可以选择敦煌的壁画,让学生通过图像识读了解敦煌壁画中隐藏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教师也可以选择河北剪纸,培养学生的美术图像识读能力。借此,教师能够让学生对剪纸图案进行分析与解读,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美术文化中对美好生活的寓意与期待。教师还可以从福建地区的民间木偶雕刻中选择相应的美术教学素材,让学生了解木偶艺术品中的色彩搭配、文化内涵、造型设计等[6]。凡此种种,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美术知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应用地方性的美术文化资源为学生开辟一个全新的美术图像识读能力提升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美术感知能力与美术鉴赏能力会随着对各类美术学习资源的深入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这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以及学生的文化追求精神也有一定的辅助效果。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美术教育的根本引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无目的素材”和“可见学习”下的两次地铁卡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能强烈地感受到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有所提高。学生设计作品构图更新颖、内容更豐富、画面更有个性。学生团体协作,尝试合理分工、组织实地探究,讨论设计路线,并进行汇报展示。在设计作品的同时,学生布置教室、校园环境进行展览。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设计专属的班级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众号与更多人分享读图的收获。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是当前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提升高中生审美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研究、重点思考、重点设计的教学内容。基于此,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必然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同时美术文化也会扎根于学生的内心。
[参考文献]
方雅男.基于“图像识读”能力的高中山水画鉴赏课教学实践探究[J].高考,2022(4):165-167.
唐以利.艺体特色高中“地理+美术”融合课程中区域认知和图像识读关系研究:以中国地域差异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6):31-32.
刘菲菲.高中美术图像识读素养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简乐怡.基于图像识读的高中美术鉴赏问题情境教学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寿南茜,李民.试论高中美术鉴赏课图像识读与文化理解指向性教学融合[J].今古文创,2021(17):127-128.
季小洁.学生“图像识读”核心素养的培育: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为例[J].教师,2020(33):95-96.
作者简介:彭琼(1970.8-),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质课获得者,曾获市优质课一等奖2次。
猜你喜欢能力提升高中美术策略探究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情感读本·理论篇(2016年9期)2016-11-05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