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时间:2023-07-04 09:3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王亚男 董芷菡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包含了多种类型,其中音乐文化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元素之一。文章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究,并探讨了其未来发展。

至今为止,包括昆曲、京剧和蒙古长调在内的许多民族音乐已经成功成为非遗,但却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面临着挑战。若要有效保护传统文化和非遗艺术文化,就必须在尊重本体的基础上,加大对非遗艺术文化的保护力度,唯此才能确保非遗音乐文化得以延续发展。

保护与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有益于非遗保护体系的建设

中国对非遗音乐文化的研究已经逐步深入,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经验和体系,为非遗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参考路径。

进一步强化对非遗音乐文化的保护,可以逐步整合资源,建立起非遗保护体系,为更多的非遗音乐项目提供有力支撑,提高其保护和传承效果。

为相关研究与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非遗正面临着消亡的风险。通过相关的研究与保护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非遗的完整性。

通过开展有组织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民族音乐的历史、特点、技艺、传承等各个方面的重要性,出版相关学术专著和论文,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意见,同时也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提升国内外的文化认同,也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助于发掘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

民族音乐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可以展现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与相似之处,这种表达方式有利于激发人们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心,提高文化自觉性。

通过发掘非遗音乐的文化价值,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让年轻一代了解音乐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且通过研究非遗音乐的历史变迁和文化背景,可以启发当代音乐创作者的创作灵感,促进音乐创新,发展多元的音乐文化。

民间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民间音乐类非遗作为一種重要的非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现代化的发展,传承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农村社区,许多几十年前仍风行的民间音乐类非遗,如“乐广场”“京剧茶馆”等,已经因城市化浪潮的到来而消失无踪。在传承者方面,年轻人对于民间音乐类非遗的兴趣不断降低,传承者老龄化、缺乏接班人已成为制约民间音乐类非遗传承的主要因素。在政策方面,尽管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但现实中保护措施有时难以落实。

传统文化市场化冲击民间音乐类非遗传承

随着市场化的发展,民间音乐类非遗的商业化被逐渐推广,传统音乐的元素被商家大量借用,并且音乐的学习也从传统的手抄笔记、口传心授逐渐走向了商品化的培训班。这些渠道无疑会对原本的音乐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传统文化的市场化倾向引发的音乐究竟是真正的民间音乐类非遗,还是变成了纯粹的商业产品,这成为微信公众号、社交网络等应用里老中青三代之间的序列,文化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味道。其次,基于商业化顾客需要、课程的组织、制作等原因,能够取得流传时长更长、音乐性质更好的经典民间音乐类非遗必然优先选择,这样就造成了优势民间音乐类非遗不断得以传承的现象,但是很多其他的经典民间音乐类非遗则在传承中失落,甚至完全被忘却。

人才缺失,教育失位

民间音乐类非遗传承需要专门的教师和指导者,他们应当掌握音乐理论、演奏技巧和传统乐器制作等多种能力,然而这种人才非常稀缺。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许多民间音乐类非遗技艺并未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部分民众认为民间音乐类非遗只是一种娱乐形式,缺乏对其文化价值的认知,这是许多民间音乐类非遗形式消亡的原因所在。

民间音乐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路径

相关部门加大支持

当前,加强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需要相关各部门在政策、经费和人才等方面进行支持。在政策方面,应当出台相关民间音乐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法规和规定,明确保护民间音乐类非遗的重要性,加强对民间音乐类非遗的保护措施和宣传,推动其传承发展。在经费方面,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民间音乐类非遗传承和保护的经费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保护工作中。增强对民间音乐类非遗传承人和组织的资金保障,提高其传承能力和艺术水平。在人才方面,应该鼓励并推荐青年才俊,对民间音乐类非遗传承人和组织进行认证和补贴,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吸引力。

建立一支优秀的传承团队

保护非遗音乐文化,不仅在于依靠非遗音乐文化的传承人,更在于建立一支优秀的传承团队。为了保护非遗音乐文化,文化部门、专家学者和艺术组织都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还不能完全确保推进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除了正式的政策法规外,更需要建立一支优秀的传承团队。传承团队应当具有专业的音乐技能以及充足的文化知识,对整个音乐文化的传统和历史知识有充分了解,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创新这种文化形式。

建立一个优秀的传承团队需要充分挖掘和培养年轻人的音乐潜力,提升其对音乐文化的认同,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相关部门可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此外,传承团队还应该与非遗的传承人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其丰富的传统知识和技能。为吸引更多的青年加入这一领域,还应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让更多有才能和兴趣的青年加入其中。例如可以适应社会运作的需要,设立集市场策划、传承保护和文化演出等多方面业务于一体的非遗音乐工作室。

推进对非遗的社会普及

可以通过加强非遗教育、创新非遗展示方式、强化非遗产业推广以及加强非遗保护制度建设等路径推進对非遗的社会普及。

首先,在加强非遗教育方面,非遗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教育事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中注入非遗元素,有效推动非遗教育普及。同时,应该建立相关机构,开展非遗知识普及宣传、非遗传统技艺培训等多项非遗教育工作,培养出更多的非遗传承人,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非遗展示方式的创新可以有效推进非遗的社会普及。在创新非遗展示方式方面,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物尽其用地展示非遗元素,让更多人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另外,要组织多种形式的非遗展览、演出等活动,让观众亲身体验非遗文化之美,增加非遗的吸引力和包容性。

再次,非遗产业是推进非遗社会普及的重要手段。在强化非遗产业推广方面,要把非遗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紧密结合起来,加强非遗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增加非遗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建立完善的非遗产业扶持政策,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创业中来,切实促进非遗产业的增长,推进非遗社会普及。

最后,非遗保护是非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加强非遗保护制度建设方面,要完善非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要加强非遗资源调查和认定工作,科学合理地界定非遗资源范围,为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的问责制度

保护非遗音乐文化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通过搜集信息、递交申请、参加评选等步骤,最终获得相关机构的扶持,实现文化传承和弘扬的目标,因此要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的问责制度。具体来说,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专门的保护政策和措施。此外,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加强对民间音乐类非遗的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和档案,为民间音乐类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支持。为了改变目前“重申报轻管理”的现状,可建立非遗音乐文化的责任体系,以此为基础监督有关部门并实现有效管理,以最大程度地保障和推进保护工作。

相关部门应该转变思想,注重非遗音乐文化的保护工作,建立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文化部门不应只依赖上级单位的检查和评估,而是要在责任体系的推动下,自觉关注非遗音乐文化的发展并及时提供支持。省级文化部门应该成立监管小组,加强对非遗音乐文化的保护监督,对保护不力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要求整改。同时,需要加强对非遗音乐文化基金的维护,对基金进行科学规划,确保相关传承者获得财政补助,并购置相应的设备和设施,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积极构建数字保护系统

现代科技的引进为非遗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应积极构建一个数字保护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科技的优点和效果。首先,可以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对非遗进行复制,这项技术在非遗文化的保护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已成为非遗文化保护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非遗文化进行真实的还原,使人们更好地与非遗文化进行互动,达到资源共享、数字化保存的目的。在非遗音乐文化方面,可以运用VR技术构建一个三维数据库,积极探索建立民间音乐非遗数字化展厅,运用建模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发虚拟场景,将不能用语言形式保存的文化,用画面和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还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文化遗产中,对其色彩、符号以及纹理等信息进行识别并进行标识,最终形成向量数据集。

民间音乐类非遗是中国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加强对非遗音乐文化的保护,可以帮助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建立起非遗保护体系,发掘出音乐文化的价值。要对非遗音乐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必须加强对其支持,建立由非遗传承人组成的队伍,并强化社会宣传,建立完善的非遗保护责任机制,以此为基础积极建立数字化保护系统,努力推动其产业化发展,如此才能取得更为理想的保护与传承效果。

本文选自:“冀南地区非遗的数字化传承与保护”(编号:20210201130)202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  1.邯郸学院夏青传媒学院;
2.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猜你喜欢民族音乐民间音乐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4期)2021-04-19民族音乐处在“低谷”当代陕西(2020年14期)2021-01-08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音乐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期)2016-09-05高人隐藏在民间爆笑show(2016年4期)2016-06-17高人隐藏在民间爆笑show(2016年2期)2016-04-11高人隐藏在民间爆笑show(2015年5期)2015-07-09高人隐藏在民间爆笑show(2015年1期)2015-03-26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中国音乐教育(2014年3期)2014-05-16音乐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8期)2009-11-19

推荐访问:文化遗产 传承 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