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20篇

时间:2023-06-27 20:05: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第1篇每当被问起最喜欢上什么课时,很多孩子都会回答我:“体育课!”所以我常常羡慕起体育老师:让孩子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想必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体育课场地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20篇,供大家参考。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20篇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1篇

每当被问起最喜欢上什么课时,很多孩子都会回答我:“体育课!”所以我常常羡慕起体育老师:让孩子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想必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体育课场地大,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2、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3、有例如:毽子、短绳、跑步、做操等多种项目供孩子自由选择。

4、通过竞赛等形式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及时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细看来,除了第一条无法毗及外,其余3条均是数学课能够达到的。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质疑:8+5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思考?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获益斐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两极分化明显,这样的差距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以及双语课的语言氛围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对于进位加法的算理,未给与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落实,讲透,使得在时间控制上有些偏差。在游戏时我原本设计先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分工,但教学时有所遗漏,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己职责不明,未达到预期的竞争场面。

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发展,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2篇

每当被问起最喜欢上什么课时,很多孩子都会回答我:“体育课!”所以我常常羡慕起体育老师:让孩子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想必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体育课场地大,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2、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3、有例如:毽子、短绳、跑步、做操等多种项目供孩子自由选择。

4、通过竞赛等形式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及时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细看来,除了第一条无法毗及外,其余3条均是数学课能够达到的。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质疑:8+5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思考?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靠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获益斐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两极分化明显,这样的差距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以及双语课的语言氛围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对于进位加法的算理,未给与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落实,讲透,使得在时间控制上有些偏差。在游戏时我原本设计先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分工,但教学时有所遗漏,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己职责不明,未达到预期的竞争场面。

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发展,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3篇

在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部分,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图,然后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算法多样化。虽然学生还没有正式学过进位加法,但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肯定会有好多学生能正确地算出得数。在学生列出9+3=12时,我就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是记大数,再接着数小数的;
有的是从3里面拿出1,和9合起来是10,再加2是12;
有的说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上完了这节课,我觉得需要在下次上课时要注意的地方是:优化算法不应太早,应该暴露不同方法的弱点,使学生对方法的优劣有切实的体会,作出自己的选择,真切地体会到“凑十法”的优越性。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4篇

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9+6=15,但当你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

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摆完了和你的同学说一说。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

我在学生汇报方法时我也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并且接着给出9+8=?继续追问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5篇

《20以内进位加法》是一年级上期计算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知识点,也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它也是以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学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知识学习效果的好坏,将对今后学生计算的准确和迅速程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在这一部分知识的接受上产生问题,没有掌握好,计算会很慢而且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进行口算练习和多位数的笔算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一年级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教材编排中这部分知识分为三节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习《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
第二节学习《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
第三节课学习《、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凑十法进行计算,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凑十法”,只有少数孩子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计算。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期间,我组织很多、各式各样的口算练习,有自制的口算卡片、有自制的口算课件、有自制的口算练习题卡,分小组口算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已出题来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题练习口算。多形式、大剂量的练习,让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知识重点的把握效果较好,口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得到大幅提高。在期末考试中,16分的口算题,1.5班的口算准确率达到97.98%,1.6班的口算准确率达到96.06%,(试题中还出现了较多的超纲题目)。

总之,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精讲多练,使大部分孩子对这部分知识都能顺利掌握,但还是有极个别的孩子在口算时计算速度较慢,还要多加练习熟练。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6篇

每当被问起最喜欢上什么课时,很多孩子都会回答我:“体育课!”所以我常常羡慕起体育老师:让孩子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想必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体育课场地大,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

2、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

3、有例如:毽子、短绳、跑步、做操等多种项目供孩子自由选择。

4、通过竞赛等形式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及时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细看来,除了第一条无法毗及外,其余3条均是数学课能够达到的。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质疑:8+5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思考?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获益斐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两极分化明显,这样的差距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以及双语课的语言氛围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对于进位加法的算理,未给与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落实,讲透,使得在时间控制上有些偏差。在游戏时我原本设计先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分工,但教学时有所遗漏,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己职责不明,未达到预期的竞争场面。

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发展,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7篇

对于一年级数学来讲,计算是基础又是重点。我认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又要以10的组成与分成为基础。如果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应该是没有阻碍的。所以,在教学9加几的时候,我先巩固学生学过的10的组成,让学生能很快的知道看到9的想到1,1的凑数是9,看到8的想到2。先让他们知道如何凑十,然后就加快口算、计算速度。直到他们非常熟练的找到5、6、7、8、9的凑数。接下来我就重点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思考过程与方法。

先引导他们想怎么样计算,要怎么样去想?没有料到的是,两个班都有一个学生都能按我预想的要求说出了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接下来我就对学生说出来的进行讨论,让全班学生参与,然后我再重点的讲解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与道理。结果学生做起很得心应手,非常的感兴趣,原来要用数手指来计算的学生,现在能心算了。他们那高兴的样子啊,我看了有说不出来成功感。然后接下我并没有上新课,在9加几的上面多用了一点时间,让他们做得有味了,我才教学8、7、6、加几,在这儿我没有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进行思考的,我就直接让学生只想大数的凑数,但还是让学生明白也可以想小数的凑数,那样做要难一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8篇

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认为刚开始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最后,从“算法多样化”中提炼出“算法最优化”,达到“算法熟练化”。

一、作好铺垫。

先上好“凑十”准备课。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教学的重点内容,“凑十法”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在以后学习的计算方法中经常会用到。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都有好处。让学生明确:给9、8、7、6、5凑十各需几,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分散教学难点。

1、复习10的组成。师出1个手指,说道:“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生出9个手指,答道:“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9组成10,学习“凑十” 。

2、学生动手摆小棒(低年级计算教学一定要从实物入手,效果才会好),分别给9、8、7、6、5凑十。如:学生先摆出9根小棒,教师提问“再摆几根才凑成十? ” (再摆1根凑成十,9+1=10。8、7、6、5凑十教法类似),师生一起来拍手说一说。给9凑十需要1,9加1等于10;给8凑十需要2,8加2等于10;给7凑十需要3,7加3等于10;给6凑十需要4,6加4等于10;给5凑十需要5,5加5等于10。

3、总结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二、体现数学生活性。

以9加几教学内容为例,我首先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再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首先创设情景:爸爸买了3瓶饮料,妈妈买了9瓶饮料,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师:你们知道一共有几瓶饮料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

培养创新意识。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本节课中我鼓励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他们想出了许多方法。如(1)数出来的:1、2、3、4、5……11、12,一共有12瓶饮料。(2)妈妈买了9瓶,然后接着数爸爸买来的饮料10、11、12一共有12瓶饮料。(3)我把爸爸买的饮料拿1瓶放在妈妈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4)我把妈妈买的饮料拿7瓶放在爸爸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5)我知道10+3=13,那么9+3=12,9比10少1,得数就少1。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一起用小棒摆一摆:左边摆9根小棒代替妈妈买的饮料,右边摆3根代替爸爸买的饮料,小组内互相讨论,汇报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9+3=12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

9+3=12把9分成2和7,7加3得10,10加2得12。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主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无论是哪个学生,只要能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我想这样的学习都是有效的。

四、从“算法多样化”中提炼出“算法最优化”。

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凑十法”包括多种方法:如“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等。在学生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我又给学生作出适时的引导,对众多方法作出适当的点拨,学生不仅了解了方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计算进行筛选,培养优化意识,其中,“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单。例9+3:

师:看到9想到了谁?生:看到9想到1。

师:为什么是1?

生:因为9和1能凑成10。

师:那这个1从哪儿拿呢?

生:从3中间拿,3借1个给9变成了10。

师:那3借走了1个还是3吗?

生:3借走了1个成了2,9+3就等于12。

要教学这种方法。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他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学会“多中选优,择优使用”。选择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提高计算速度。

五、达到“算法熟练化”,练习设计体现趣味性。

我认为,便于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又感兴趣的方式,都属于好的练习方式。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在练习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工夫。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例:我们先去聪明屋,看看那里的题你会不会做。走出了聪明屋,我们再去智慧山瞧瞧。请同学们把3座山峰上的3个数字加在一起,看谁先找到好方法,最快算出来。通过此题是让学生能熟练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加深理解。接下来我想实现同学们的一个梦想,你们喜不喜欢天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呀?你想不想把它摘下来呀?今天老师就让你们的梦想成真。大家看前边的黑板,我们把它看作蓝天,上面贴着小星星,星星上都有数字。我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人摘左边的星星,另一个摘右边的星星,然后把两颗星星上的数字加在一起,谁愿意来摘星星?让学生分别摘下两个数字星星再列出算式、计算。另外,我还把式题编制成练习卡片,供学生做抽卡游戏,既可以经常进行练习,学生又有兴趣;
让学生举数字卡片,和教师一起完成找“朋友”练习,既可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又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口算的情况。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

不足之处:教师的引导要及时、到位,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小结是必要的。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9篇

对于一年级数学来讲,计算是基础又是重点。我认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又要以10的组成与分成为基础。如果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应该是没有阻碍的。所以,在教学9加几的时候,我先巩固学生学过的10的组成,让学生能很快的知道看到9的想到1,1的凑数是9,看到8的`想到2。先让他们知道如何凑十,然后就加快口算、计算速度。直到他们非常熟练的找到5、6、7、8、9的凑数。接下来我就重点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思考过程与方法。

先引导他们想怎么样计算,要怎么样去想?没有料到的是,两个班都有一个学生都能按我预想的要求说出了计算的过程和方法。接下来我就对学生说出来的进行讨论,让全班学生参与,然后我再重点的讲解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与道理。结果学生做起很得心应手,非常的感兴趣,原来要用数手指来计算的学生,现在能心算了。他们那高兴的样子啊,我看了有说不出来成功感。然后接下我并没有上新课,在9加几的上面多用了一点时间,让他们做得有味了,我才教学8、7、6、加几,在这儿我没有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进行思考的,我就直接让学生只想大数的凑数,但还是让学生明白也可以想小数的凑数,那样做要难一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10篇

一年级上册教材在最后一个单元安排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本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以及10加几等与十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如果能熟练背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题目,能帮助他们顺利解决很多后续的学习。所以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这部分内容分两段教学,我是这样做的:

一、学习9、8、7、6加几。

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最先学习的就是9+几,学习9+4时,我先带学生复习了凑十歌和10加几等与十几的题目,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先摆小棒算得数,学生有的想到接着数的办法,10、11、12、13,。有的学生就想到了用凑十法算,先给9一根凑成10,10再加3等与13,我让学生代表分别汇报了这两种想法,然后问学生喜欢哪种办法,班里学生都说喜欢凑十法。于是就多练了几遍凑十法,学生熟练掌握了。而且初步形成认识,是把小数拆开给大数凑成十。

学生学习9+几时还比较顺利,学习8、7、6加几时有的学生有点迷糊了,还是把小数拆成1和几,于是我又引导学生想,你需要把大数凑成十,因此拆小数时要好好想一想,到底拆成几和几合适。当时有一些家长也给我说有的孩子有时犯迷糊,我安慰家长不用着急,一年级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以前每年我们都遇见过,多练习就好了。

我还告诉学生和家长,用凑十法计算时,一般是拆小数给大数凑成10,也可以拆大数给小数凑成10,要灵活运用。凑十法只是一种计算方法,还是要尽快让孩子把得数背下来。

我还告诉学生和家长,以前学的10以内加减法,和现在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必须让孩子背会得数,因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重要,例如:如果能熟练背会,填未知数9+()=15这种题就能快速做出来,不用再费脑子计算思考。再比如以后要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14-6=,学生只要会背6+8=14,那么直接就能想到14-6=8。试想,数学考试时那么多进位加法题目,孩子怎么可能每道题都现算,现想得数?

一天上课我检查9加几和8加几,发现多数孩子背的不熟练。有家长签字说孩子只能提高计算速度,背会得数可能性不大。我告诉这些家长不要低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以前我们教的每一级学生都要求背会,难道我们班的孩子就背不会?只要天天练习,天天背,一定能背会。

二、5、4、3、2加几。

前面学习的9、8、7、6加几,一般都是大数加小数,一般用拆小数给大数凑成十,学习5、、4、3、2加几,都是小数加大数,最快的计算方法是先想大数加小数等于多少,这进一步体现了9、8、7、6加几的重要性。如果想不起来大数加小数的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拆小数或大数都可以。在课堂上我发现经过几天的训练,多数学生对于9、8、7、6加几的得数已经熟练背会了。

总之,学生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所有的方法都只是一种计算方法,最快的方法就是把所有题目的得数熟练背会,做到张口就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希望全班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都能尽快背会所有题目的得数。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11篇

一年级上册教材在最后一个单元安排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本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以及10加几等与十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如果能熟练背会20以内退位减法的题目,能帮助他们顺利解决很多后续的学习。所以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这部分内容分两段教学,我是这样做的:

一、学习9、8、7、6加几

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最先学习的就是9+几,学习9+4时,我先带学生复习了凑十歌和10加几等与十几的题目,出示例题后,我让学生先摆小棒算得数,学生有的想到接着数的办法,10、11、12、13,。有的学生就想到了用凑十法算,先给9一根凑成10,10再加3等与13,我让学生代表分别汇报了这两种想法,然后问学生喜欢哪种办法,班里学生都说喜欢凑十法。于是就多练了几遍凑十法,学生熟练掌握了。而且初步形成认识,是把小数拆开给大数凑成十。

学生学习9+几时还比较顺利,学习8、7、6加几时有的学生有点迷糊了,还是把小数拆成1和几,于是我又引导学生想,你需要把大数凑成十,因此拆小数时要好好想一想,到底拆成几和几合适。当时有一些家长也给我说有的孩子有时犯迷糊,我安慰家长不用着急,一年级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以前每年我们都遇见过,多练习就好了。

我还告诉学生和家长,用凑十法计算时,一般是拆小数给大数凑成10,也可以拆大数给小数凑成10,要灵活运用。凑十法只是一种计算方法,还是要尽快让孩子把得数背下来。

我还告诉学生和家长,以前学的10以内加减法,和现在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必须让孩子背会得数,因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重要,例如:如果能熟练背会,填未知数9+( )=15这种题就能快速做出来,不用再费脑子计算思考。再比如以后要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14-6=,学生只要会背6+8=14,那么直接就能想到14-6=8。试想,数学考试时那么多进位加法题目,孩子怎么可能每道题都现算,现想得数?

一天上课我检查9加几和8加几,发现多数孩子背的不熟练。有家长签字说孩子只能提高计算速度,背会得数可能性不大。我告诉这些家长不要低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以前我们教的每一级学生都要求背会,难道我们班的孩子就背不会?只要天天练习,天天背,一定能背会。

二、5、4、3、2加几

前面学习的"9、8、7、6加几,一般都是大数加小数,一般用拆小数给大数凑成十,学习5、、4、3、2加几,都是小数加大数,最快的计算方法是先想大数加小数等于多少,这进一步体现了9、8、7、6加几的重要性。如果想不起来大数加小数的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拆小数或大数都可以。在课堂上我发现经过几天的训练,多数学生对于9、8、7、6加几的得数已经熟练背会了。

总之,学生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所有的方法都只是一种计算方法,最快的方法就是把所有题目的得数熟练背会,做到张口就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希望全班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都能尽快背会所有题目的得数。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12篇

今天教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例5,这是“用数学”的内容,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放的问题情境——运动场中啦啦队表演图,看着这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能够列出不同的算式,为了让孩子们的思维不受局限,我在本课为孩子们创设了比较大的空间:

空间一: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始。出示主题图后,我先给了孩子们观察图的时间,但没有让他们说看到了什么,而是直接将要解决的问题提了出来“一共有多少人?”那么啦啦队一共有多少人呢?你能帮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孩子们很快就想到了答案,有的算式列成了“8+7=15”,有的列成了“9+6=15”,列出算式后,我还重点让列式的孩子给同学们讲了为什么这样列,孩子们讲的非常完整“第一排有7个小朋友,第二排有8个小朋友,两排一共有15个小朋友”,“我看到男生有9个人,女生有6个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15个人”。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到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使学生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空间二:找不同,进一步体会加法含义

在学生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两种解答方法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得到的,列式不同,但解答的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进一步体会了加法的含义。

这一例题的解决让学生切实经历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13篇

《20以内进位加法》是一年级上期计算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知识点,也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它也是以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学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知识学习效果的好坏,将对今后学生计算的准确和迅速程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在这一部分知识的接受上产生问题,没有掌握好,计算会很慢而且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进行口算练习和多位数的笔算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一年级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教材编排中这部分知识分为三节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习《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
第二节学习《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
第三节课学习《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凑十法进行计算,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凑十法”,只有少数孩子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计算。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期间,我组织很多、各式各样的口算练习,有自制的口算卡片、有自制的口算课件、有自制的口算练习题卡,分小组口算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已出题来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题练习口算。多形式、大剂量的练习,让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知识重点的把握效果较好,口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得到大幅提高。在期末考试中,16分的口算题,5班的口算准确率达到97.98%,6班的口算准确率达到96。06%,(试题中还出现了较多的`超纲题目)。

总之,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精讲多练,使大部分孩子对这部分知识都能顺利掌握,但还是有极个别的孩子在口算时计算速度较慢,还要多加练习熟练。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14篇

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9+6=15,但当你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就在学生脑子一片空白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习的工具——小棒,对学生说“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好吗?摆完了和你的同学说一说。

让他们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我在学生汇报方法时我也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并且接着给出9+8=?继续追问学生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于学生不同的算法,我都应该加以鼓励,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能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15篇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用凑十法,只有少数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16篇

在教学中,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创设了有趣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部分,我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小羊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小羊图提出数学问题,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算法多样化。虽然学生还没有正式学过进位加法,但是根据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肯定会有好多小朋友能正确地算出得数。在学生列出9+3=12时,我就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是记大数,再接着数小数的;
有的是从3只小羊中拿来一只,和9只合起来是10只,再加2只是12只;
有的说一只一只数出来的。

上完了这节课,我觉得需要在下次上课时要注意的地方是:优化算法不应太早,应该暴露不同方法的弱点,使学生对方法的优劣有切实的体会,作出自己的选择,真切地体会到“凑十法”的优越性。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17篇

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认为刚开始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最后,从“算法多样化”中提炼出“算法最优化”,达到“算法熟练化”。

一、作好铺垫。

先上好“凑十”准备课。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教学的重点内容,“凑十法”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在以后学习的计算方法中经常会用到。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都有好处。让学生明确:给9、8、7、6、5凑十各需几,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分散教学难点。

1、复习10的组成。师出1个手指,说道:“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生出9个手指,答道:“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9组成10,学习“凑十” 。

2、学生动手摆小棒(低年级计算教学一定要从实物入手,效果才会好),分别给9、8、7、6、5凑十。如:学生先摆出9根小棒,教师提问“再摆几根才凑成十? ” (再摆1根凑成十,9+1=10。8、7、6、5凑十教法类似),师生一起来拍手说一说。给9凑十需要1,9加1等于10;给8凑十需要2,8加2等于10;给7凑十需要3,7加3等于10;给6凑十需要4,6加4等于10;给5凑十需要5,5加5等于10。

3、总结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二、体现数学生活性。

以9加几教学内容为例,我首先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再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首先创设情景:爸爸买了3瓶饮料,妈妈买了9瓶饮料,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师:你们知道一共有几瓶饮料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

培养创新意识。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本节课中我鼓励学生,尊重他们的想法,他们想出了许多方法。如

(1)数出来的:1、2、3、4、5……11、12,一共有12瓶饮料。

(2)妈妈买了9瓶,然后接着数爸爸买来的饮料10、11、12一共有12瓶饮料。

(3)我把爸爸买的饮料拿1瓶放在妈妈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

(4)我把妈妈买的饮料拿7瓶放在爸爸的袋子里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剩下的2瓶,一共是12瓶。

(5)我知道10+3=13,那么9+3=12,9比10少1,得数就少1。

教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几种方法中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方法可真多,下面我们一起用小棒摆一摆:左边摆9根小棒代替妈妈买的饮料,右边摆3根代替爸爸买的饮料,小组内互相讨论,汇报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9+3=12把3分成1和2,9加1得10,10加2得12。

9+3=12把9分成2和7,7加3得10,10加2得12。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主动活泼,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无论是哪个学生,只要能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我想这样的学习都是有效的。

四、从“算法多样化”中提炼出“算法最优化”。

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绝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从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我价值观角度提出的。为此,数学教学中算法多样应当组织学生学会从多种算法中分析、辨别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法,当然不应是教师主观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较佳方法中的标准,一是简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类问题中均可使用,这两条标准必须同时具备。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作用,这是学习数学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凑十法”包括多种方法:如“拆小数,凑大数”和“拆大数,凑小数”等。在学生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我又给学生作出适时的引导,对众多方法作出适当的点拨,学生不仅了解了方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对“多样化”的计算进行筛选,培养优化意识,其中,“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单。例9+3:

师:看到9想到了谁?生:看到9想到1。

师:为什么是1?

生:因为9和1能凑成10。

师:那这个1从哪儿拿呢?

生:从3中间拿,3借1个给9变成了10。

师:那3借走了1个还是3吗?

生:3借走了1个成了2,9+3就等于12。

要教学这种方法。使学生看到在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他们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学会“多中选优,择优使用”。选择比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提高计算速度。

五、达到“算法熟练化”,练习设计体现趣味性。

我认为,便于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又感兴趣的方式,都属于好的练习方式。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在练习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工夫。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例:我们先去聪明屋,看看那里的题你会不会做。走出了聪明屋,我们再去智慧山瞧瞧。请同学们把3座山峰上的3个数字加在一起,看谁先找到好方法,最快算出来。通过此题是让学生能熟练运用凑十的方法计算,加深理解。接下来我想实现同学们的一个梦想,你们喜不喜欢天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呀?你想不想把它摘下来呀?今天老师就让你们的梦想成真。大家看前边的黑板,我们把它看作蓝天,上面贴着小星星,星星上都有数字。我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个人摘左边的星星,另一个摘右边的星星,然后把两颗星星上的数字加在一起,谁愿意来摘星星?让学生分别摘下两个数字星星再列出算式、计算。另外,我还把式题编制成练习卡片,供学生做抽卡游戏,既可以经常进行练习,学生又有兴趣;
让学生举数字卡片,和教师一起完成找“朋友”练习,既可以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又便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口算的情况。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

不足之处:教师的引导要及时、到位,教师适时的引导和小结是必要的。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18篇

本学期我又教一年级,打开教材第一感觉教材在更新,让我意识到我的教学理念也要更新,尽管自己教龄比较长但还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仍认真地备好每节课。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我进行了一些调整。

第一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把《9加几》和《8、7、6加几》分为两课时教学。我认为合理的安排,精心的设计也能用一课时解决。

第二调整教学过程:

《20以内进位加法》主要是让学生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算法优化。教材是这样安排的既提倡算法多样化又重点讲凑十法,在凑十法中既可以看大数拆小数,也可以看小数拆大数。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反而不知道怎样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怎么办呢?我把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把9加4作为教学的重点,突破凑十法,看到9想到1,9和1凑成10,所以我们把4分成1和3。那4还可以分成2和2,什么数与4相加要把4分成2和2呢?学生前面对凑十法理解得比较透彻,马上想到了4和8相加时把4分成2和2.我就因势利导让学生观察()+6(6分成1和5)、()+6(6分成2和4)、()+6(6分成3和3)这三组算式中都是加6为什么为什么分成的数不同呢?他们分别与谁相加呢?为什么?这样的设计进一步强化了“凑十法”。

第三精心设计练习:

我出了两组题进行练习。第一组是:9+29+39+49+59+69+79+89+9第二组是:8+38+48+58+68+78+8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的加数和得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善于思考,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理解凑十法的基础上迅速牢固的掌握9加几和8加几的得数。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反思:

1、这节课只是让学生系统的学会了“凑十法”为学生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指明了一条路。如果学生要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还需要课后加强练习。

2、这节课的教学容量比较大,对后进生还需要单独辅导,多加练习。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19篇

每当被问起最喜欢上什么课时,很多孩子都会回答我:“体育课!”所以我常常羡慕起体育老师:让孩子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想必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体育课场地大,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2、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3、有例如:毽子、短绳、跑步、做操等多种项目供孩子自由选择。4、通过竞赛等形式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及时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细看来,除了第一条无法毗及外,其余3条均是数学课能够达到的。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质疑:8+5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思考?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获益斐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两极分化明显,这样的差距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这节课总体来说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以及双语课的语言氛围使得课堂气氛较好。但同时也有很多遗憾之处。如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参与性没有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巡视走马观花,而未深入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参与到他们的探究中。对于进位加法的算理,未给与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落实,讲透,使得在时间控制上有些偏差。在游戏时我原本设计先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分工,但教学时有所遗漏,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自己职责不明,未达到预期的竞争场面。

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作为教师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得到发展,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的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将不断努力和探索,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 第20篇

《20以内进位加法》是一年级上期计算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知识点,也是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它也是以后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学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知识学习效果的好坏,将对今后学生计算的准确和迅速程度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如果学生在这一部分知识的接受上产生问题,没有掌握好,计算会很慢而且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进行口算练习和多位数的笔算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一年级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

教材编排中这部分知识分为三节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
第二节学《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
第三节课学《、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凑十法进行计算,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凑十法”,只有少数孩子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计算。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期间,我组织很多、各式各样的口算练习,有自制的口算卡片、有自制的口算课件、有自制的口算练习题卡,分小组口算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已出题来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题练习口算。多形式、大剂量的练习,让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知识重点的把握效果较好,口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得到大幅提高。在期末考试中,16分的口算题,5班的口算准确率达到97.98%,6班的口算准确率达到96。06%,(试题中还出现了较多的超纲题目)。

总之,在《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精讲多练,使大部分孩子对这部分知识都能顺利掌握,但还是有极个别的孩子在口算时计算速度较慢,还要多加练习熟练。

推荐访问:进位 加法 反思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20篇 20以内进位加法反思(集合20篇)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