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语文课教学方法8篇(完整)

时间:2023-06-27 20:0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语文课的教学方法第1篇01手把手教写汉字研究写字教学好几年了,目前,还没有找到比“手把手教”,更为有效的方法。如果有老师的字写得不好,或者说她舍不得下功夫,没有弯下腰去,手把手地教孩子。基本可以断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教学方法8篇,供大家参考。

语文课教学方法8篇

语文课的教学方法 第1篇

01

手把手教写汉字

研究写字教学好几年了,目前,还没有找到比“手把手教”,更为有效的方法。如果有老师的字写得不好,或者说她舍不得下功夫,没有弯下腰去,手把手地教孩子。基本可以断定,班级中的孩子,书写一定不怎么好,至少不会又快又好。“放松”这种细微的技巧,以及正确的书写姿势,真的不是教师讲解,学生就可以掌握的。每节课,都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孩子书写。教师今天教几个,明天教几个,一个星期,来一个轮回。当然,个别比你写得还好的,就不要去教了。一个学期,近20个轮回,绝大多数的孩子,书写都会大有进步。

02

一句句教读课文

不要老是让学生自由读、齐读、赛读、合作读……你有没有发现,出彩的永远都是那几个语言天赋比较好的孩子。剩余的大多数,原地踏步,不断重复,二没有提升;少数几个,到了小学毕业,六年时间,还不敢张嘴大声读书,别说正确流利有感情了。最好的办法,是教师带读课文,一句一句、甚至半句半句地教。当然,如果你班的孩子懒惰,不肯出声音,可以让全班站起来,谁的声音响亮,可以先坐下。教师一边教,一遍拍那些读得好的同学的肩膀,示意他们坐下。你会发现,所有的学生都在读,都在大声朗读,他们会模仿你的声调、你的气息、你的韵味、你的感觉……天长日久,他们就有了你朗读的状态,逐渐超越了你。坚持一年半载,我敢肯定,你们班的孩子,个个都是朗读的高手。

03

背诵优美段落

不要把课堂肢解为无数细小的碎片,头绪繁多,做不出成绩。不要把背诵的任务全部放在课外。课堂上,要留出大块的时间,让孩子背诵。背诵一段话,真的不是三五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我还是希望教师可以一句一句地教,教顺了,带着孩子们理清线索,列一张思维导图,按图索骥,学生就能很快背诵下来。记忆力的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记忆力,是需要打磨的。长时间不训练,就像刀生锈了,也就报废了。当然,最好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挑战老师,学生会更有兴趣。

04

经常听写生字词

生字词的听写,至少每天2次,家里一次,学校一次。当然,每次听写的数量,可以适当少一点,八个、十个都可以,复习的时候,可以更多一点。最好能有所选择,挑选学生容易出错的字词,反复听写。要经常抽错别字多的孩子,到黑板上书写,对他们是一种激励。听写后,立即改错,哪怕接下来进行课文内容教学。改正错别字,比其它事情重要得多。会就是会,不会就多写几遍,甚至造个句。一个经常写错别字的孩子,学习成绩能好么?

……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被冠名为“灌输”的教学方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必须动起来。这些方法,所训练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基本功。基本功的训练,是不需要过多的新理念、新方法,需要扎实的训练和持久的耐力。没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你让的书读得再多,再能言善辩,哪怕是胸藏万卷、口吐莲花,也不过是绣花枕头而已。你会发现,到了关键时刻,孩子们所学习到的那点方法、技巧,统统拿不出手。

曾有人评价我——你是把少得可怜的知识,运用到极致的人!我赞同。当然,我不以知识少为荣。但是,能把知识充分运用,确实是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的!不然,你所学的知识,永远都仅仅是知识。

语文课的教学方法 第2篇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情况分析

教学理念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由于许多学校仍旧按照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仍以知识灌输为主,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和兴趣不高、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也缺乏有效的交流互动,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在效发展,使教师对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的了解不全面,无法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培养。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教育学科,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交流能力,同时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传授语文基本知识,更要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前许多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传授学生语文基本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等,致使教学效果收效不佳。

二、通过情境教学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年龄,他们更喜欢充满趣味的语文教学课堂,而不喜欢沉闷死板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各种情境教学模式进行课堂导入,增强语文学习的吸引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人教版《五彩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谈话的方式进行导课:你们谁见过水是彩色的吗?在我国四川的藏龙山上有个彩色的水池,池中的水不但有颜色,还非常的奇特。你们想不想知道五彩池是什么样的吗?通过运用这样的导课方式,迅速激发学生对五彩池的向往和兴趣,还能激励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集中精力认真学习。教师采用这样的情境教学,增强师生的情感沟通,使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具有润物无声的影响作用。

三、通过探究合作教学培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既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和兴趣,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堂教学准备,选择适合小学生探究的话题,并对课堂教学的方法步骤合理安排,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引导的方式和原则进行探究学习,学习中要讲求实效,不可急功近利。探究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以问题探索为导向。

这样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融合在一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探究学习中,除了个人自主学习外,还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开展合作学习非常有必要。它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强合作意识。

四、通过启发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小,思维方式和能力还不成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在语文学习中对教师过度依赖。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就非常有必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关系重大。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启发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联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质疑的方法,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讲《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给学生提出疑问:鲁迅为什么受人爱戴?作者为何要选这几件事来写鲁迅?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再例如,在讲《青松》和《红梅》这两篇课文时,它们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上有共同的特点,虽然教师借物抒情,但是它们是有区别的,可以采用同类比较的方法,把青松与红梅进行类比,使学生较好掌握二者特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语文课的教学方法 第3篇

识 字

采取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学文字,学语言,用语文的乐趣,通过加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的不断整合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书本中识字的自觉性。

(1)寓教娱乐,在游戏中识字。认姓名,记住本班小朋友的名字,认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等。让学生逛商场、超市时认字。在教室设置识字园地,同学之间互相识字。

(2)举一反三,在思考中认字。在教学中不事立地教学生识字,而是要创造一种情趣,一种氛围,让学生有兴趣学。

(3)勤于实践,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识字,一方面从衣食住行入手,仔细观察生活,拓展识字。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互联网上认识新字,学习成语。

(4)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氛围中识字。通过观察大自然及其事物的变化,认识生字,生词,说一句完整的话。一周有一次展示课:把自己从课外认识的字放到一个大盒子里,我们取名识字宝囊,也有叫智慧袋的,到时候让同学们从里面抽取考考大家,胜出者为“识字大王”给五枚校徽的奖励,每次同学们的兴趣高涨,都超出老师的想象,识字量大增。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做示范写,凡是板书的内容我都是认真规范地书写给学生们看,我认为,我的一笔一画运笔走势间架结构定能给学生们以目染,让学能生们感受到汉字的美,然后启发他们效仿我的写字感觉,促使学生们自己写字时也要严肃认真并且把字写好看。好字是练出来的,有好的指导不去反复练习是写不好字的。我重新燃起“在一张张白纸上留下美丽的汉字”的希望,我想培养出一大群“小书法家”。我还加强了写字作业练习,加强课堂写字作业的同时还设立了家庭写字作业本——“月亮本”。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家长的监督指导下认真写字。我批改作业时用小星星表示,得三颗星就是小小书法家。每次发下作业本学生们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得了几颗星,获得小小书法家称号的同学自然就高兴得不得了。写字需要心平气和,平心静气地写字的过程也是优化性格的过程。写一手好字是内在美的体现,字练好了,休养自然就提高了。指导学生写好字,是我们的责任,不得半点懈怠与忽视。

表 达

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我班每天都有观察说话的时间,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较为系统的说话训练。每天上课之前我都会拿出五分钟练习说话,说说你的心情如何、说说你的愿望、说出你对同学的看法,还可以说说你的烦恼……经过这样有计划的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话说得比较完整比较有顺序,而且有个别学生还能做到把话说得比较生动有趣。

语文园地中设置的口语交际,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渠道。我在教学中首先做到认真备课,选好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其次采取适合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训练,如:每周一次的看图说话表演赛,两周一次的讲故事比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采取多种形式,配以科学的学法引导,可使学生变得乐说、会说。口语训练的形式可采用“看-说-写”、“听-说-写”、“读-说-写”、“画-说-写”、“做-说-写”。在句式上,通过提供典型范例,让学生观察、理解、模仿,既达到会“说”,又能够说好。

训练的句式如:“有……有……还有……”、“先……再……最后……”等。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充分发挥低年级语文教科书的作用,利用内容简短、语言精练、故事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必要时“拿来”仿一仿,用一用,说一说,所耗时间短暂,学习频率快捷。对于解决“怎样仿、用,如何促说”这一问题,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方法,学习研讨。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改变语文作业设置内容和形式。因此,我要求一年级每天写一句话,先模仿写,再独立写,中间插上优美词句的积累;并让他们互相交流,以此促进“说”的训练。学生在交际时,我就在一旁认真倾听,发现语病,以适当的方式予以纠正,规范口头语言。同时如发现学生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就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能自由、愉悦地参与口语交际。

阅 读

阅读能力有了提高。阅读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我强调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对课文内容认识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我就在一旁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之后,再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学生入情入境、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也就出来了,对课文的理解就不需要教师太多的分析了,学生就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就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并能根据课文要求和自己的喜爱,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片段。通过一个学期的反复练习,学生对这种阅读教学法非常的喜爱,自己的阅读能力地得到提高。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千多个汉字,能阅读浅显易懂的课外书了。我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书,多学词语,和学生一起寻找课外读物。如《小学生必读》、《连环画》和《小星星》等等,都是学生的好朋友,并且向学校图书室借书,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书可读。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引入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等,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学生积累奠定基础。又如《小壁虎借尾巴》、《要下雨了》等课文中的插图。由于连环图每一幅图之间都有较紧密的联系且将几幅图合起来都有一个较完整的故事。除了仔细观察每一幅图,还要根据插图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弄清每一幅图的意思和所表现的内容,让学生能用几句话把图意说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把每几幅图顺次连起来观察,结合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能根据几幅图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不断积累好词句,慢慢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然后一个月内开展一次词语展评,比比谁积累的词语又多又好,以此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加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的不断整合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书本中识字的自觉性。

(1)寓教娱乐,在游戏中识字。认姓名,记住本班小朋友的名字,认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等。让学生逛商场、超市时认字。在教室设置识字园地,同学之间互相识字。

(2)举一反三,在思考中认字。在教学中不事立地教学生识字,而是要创造一种情趣,一种氛围,让学生有兴趣学。

(3)勤于实践,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识字,一方面从衣食住行入手,仔细观察生活,拓展识字。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互联网上认识新字,学习成语。

(4)走进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氛围中识字。通过观察大自然及其事物的变化,认识生字,生词,说一句完整的话。一周有一次展示课:把自己从课外认识的字放到一个大盒子里,我们取名识字宝囊,也有叫智慧袋的,到时候让同学们从里面抽取考考大家,胜出者为“识字大王”给五枚校徽的奖励,每次同学们的兴趣高涨,都超出老师的想象,识字量大增。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做示范写,凡是板书的内容我都是认真规范地书写给学生们看,我认为,我的一笔一画运笔走势间架结构定能给学生们以目染,让学能生们感受到汉字的美,然后启发他们效仿我的写字感觉,促使学生们自己写字时也要严肃认真并且把字写好看。好字是练出来的,有好的指导不去反复练习是写不好字的。我重新燃起“在一张张白纸上留下美丽的汉字”的希望,我想培养出一大群“小书法家”。我还加强了写字作业练习,加强课堂写字作业的同时还设立了家庭写字作业本——“月亮本”。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家长的监督指导下认真写字。我批改作业时用小星星表示,得三颗星就是小小书法家。每次发下作业本学生们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自己得了几颗星,获得小小书法家称号的同学自然就高兴得不得了。写字需要心平气和,平心静气地写字的过程也是优化性格的过程。写一手好字是内在美的体现,字练好了,休养自然就提高了。指导学生写好字,是我们的责任,不得半点懈怠与忽视。

表 达

口头表达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我班每天都有观察说话的时间,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较为系统的说话训练。每天上课之前我都会拿出五分钟练习说话,说说你的心情如何、说说你的愿望、说出你对同学的看法,还可以说说你的烦恼……经过这样有计划的训练,每一个学生都能把话说得比较完整比较有顺序,而且有个别学生还能做到把话说得比较生动有趣。

语文园地中设置的口语交际,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渠道。我在教学中首先做到认真备课,选好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其次采取适合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训练,如:每周一次的看图说话表演赛,两周一次的讲故事比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采取多种形式,配以科学的学法引导,可使学生变得乐说、会说。口语训练的形式可采用“看-说-写”、“听-说-写”、“读-说-写”、“画-说-写”、“做-说-写”。在句式上,通过提供典型范例,让学生观察、理解、模仿,既达到会“说”,又能够说好。

训练的句式如:“有……有……还有……”、“先……再……最后……”等。

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充分发挥低年级语文教科书的作用,利用内容简短、语言精练、故事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必要时“拿来”仿一仿,用一用,说一说,所耗时间短暂,学习频率快捷。对于解决“怎样仿、用,如何促说”这一问题,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方法,学习研讨。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改变语文作业设置内容和形式。因此,我要求一年级每天写一句话,先模仿写,再独立写,中间插上优美词句的积累;并让他们互相交流,以此促进“说”的训练。学生在交际时,我就在一旁认真倾听,发现语病,以适当的方式予以纠正,规范口头语言。同时如发现学生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就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能自由、愉悦地参与口语交际。

阅 读

阅读能力有了提高。阅读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我强调学生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然后同学之间互相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对课文内容认识了多少,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我就在一旁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之后,再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学生入情入境、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也就出来了,对课文的理解就不需要教师太多的分析了,学生就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就能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并能根据课文要求和自己的喜爱,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片段。通过一个学期的反复练习,学生对这种阅读教学法非常的喜爱,自己的阅读能力地得到提高。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千多个汉字,能阅读浅显易懂的课外书了。我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书,多学词语,和学生一起寻找课外读物。如《小学生必读》、《连环画》和《小星星》等等,都是学生的好朋友,并且向学校图书室借书,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书可读。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引入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课外书《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等,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学生积累奠定基础。又如《小壁虎借尾巴》、《要下雨了》等课文中的插图。由于连环图每一幅图之间都有较紧密的联系且将几幅图合起来都有一个较完整的故事。除了仔细观察每一幅图,还要根据插图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弄清每一幅图的意思和所表现的内容,让学生能用几句话把图意说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把每几幅图顺次连起来观察,结合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能根据几幅图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不断积累好词句,慢慢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然后一个月内开展一次词语展评,比比谁积累的词语又多又好,以此促进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语文课的教学方法 第4篇

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何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是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求知的过程。采用合作探究性学习,学生学习主动,能够自然而然地以主人的身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应创设一个有效学习的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积极的指导,从而达到一种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的深度交融,这样的课堂里,教帅当配角,学生唱主角。学习是快乐的,是有效的。他们体验的是真正的自由.学习欲望随之激发而来,每个人和每个组都尽力追求自己的目标,成为学习的开拓者非追随者。只要教师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权利和机会,相信每个学生就都能在探究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二、适当评价,提高效率

教学评价目的是为了教学进程的丰富和有效, 为了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讲义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新课程改革以后,走遍大江南北,到处是“你真棒”,学生都小和尚念经似的毫无热情地说着早已训练好的顺口溜:“嘿!嘿!你真棒,你真棒!你是我学习的好榜样!”这种非自发、非自愿、无表情、无真情的“你真棒”, 人听起来不是滋味。有专家指出:“这种虚情假意的‘作秀’,给幼小心灵的伤害不知有多么大!”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评价就要语言简要,指向明确,鼓励也应适度,过多的激励会使学生滋生自负心态和躁动情绪。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真心真意。对小学生而言,笼统地表扬固然能让他们高兴,但价值不大,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三、心中有爱、关爱儿童

一个班四五十个孩子,更多的时候,教师把注意力放在了两头,特别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学习跟不上的,缺少家庭关爱的。对中间段的学生,往往因为他们的“安静”而有些忽略。对中间段孩子的关爱,公开课上或许有,那是因为学生精彩的发言为自己争了光。家常课上,更多的则是“必须“”不能”之类的规定。教师按着教学进度教着一篇篇课文,如果学生没有按照预定的轨道前行,则会遭到教师的恼怒、斥责。教师关注学生考了多少分,而不是他们的内心感受。

在当今这种浮躁的社会,教师应该把儿童放在心里,既要细致地观察、耐心地倾听、友善地走近、自然地融入,更要主动科学地研究儿童,准确掌握他们的性格、兴趣、经验储备、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特点,面向“每一个”,努力实现“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朱熹:《论语注》)。尤其是信息化时代、多元化社会,造就了更多有独特的个性、别致、才能的儿童,无论是聪明伶俐的还是笨拙幼稚的,无论是乖巧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教师把儿童放在心里,是满足儿童的实际需要。儿童需要学习语文,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语文素养,但他们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渴望被关注、体贴,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支持,渴望实现梦想赢得成功,这是他们生命成长的强烈诉求,这也应该是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

把儿童放在心里,是对儿童真诚、博大的关爱。教师会欣赏儿童,也会善意地批评;对他们严格要求,也会宽容他们的失误;是耐心等待儿童的成长,也会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最重要的是,所有的一切都来自教师心底对他们真正的无私的爱。把儿童真正地放在心里,这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是我们今日做一名出色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根基。

四、充满激情、热爱语文

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很有激情,很敏感、细腻,很率性、优雅的人。他(她)会感动得流泪,会兴奋得欢呼,会难过得呜咽,会生气得顿足,而这一切,皆因为他(她)眼中的文字。语文教师,应该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备课,决不是看看教参,抄抄教案,借鉴名师的教学设计,而是要潜心会本文,反复读、熟练读,在语言文字中虚心涵泳、探幽索微、仔细吟味,直至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读到理解透彻,获得精深的义理,有了审美欣赏,不由得深深地叹服。

教师首先被语言文字感动,才能以真情意、真见识打动学生,这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决不是满堂讲、一味问或是机械练,而是教师以热烈饱满的激情、抑扬顿挫的语音、真切深刻的体悟,示范着、引领着、激发着,让学生在熏陶感染中,也把那些优美的语言文字当作朋友,虽然或许有千年之远,千仞之遥,却可以和他们晤面交谈,没有了时间与空间之限,没有了尊卑和亲疏之分,在精神的自由交流,心灵的对话与撞击中去寻求人生的意义,去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热爱语文,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特质和真挚情感,是我们今日做一名出色的小学语文教师的前提。

五、广泛读书、教学反思

“没有时间“”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得过且过”等,造成了当前一些教师“读书少,少读书,不读书”。读书要自觉。教师需要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丰富的情境实践知识。教师应该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并将从书中所学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构建起深厚广博的人文基础,增加自己的人文底蕴。

读书、思考、实践;再反思,再实践,再读书……用审视的眼光读书,边读边结合自己的实践,生成自己的主张;用批判的眼光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问题,寻求突破,以提高教学艺术。不人云亦云,不固步自封,拒绝重复,拒绝平庸,始终坚持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积累自己的个体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读书,反思,应当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成为自己生活的习惯与享受,这是我们今日做一名出色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源泉。

语文课的教学方法 第5篇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法

1

自主性学习

心理学家布希尔指出,创造力的形成离不开个性这一因素。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支配自己权力的意识、能力,充分体现语文的个性化学习。

2

合作性学习

美国威廉·格拉塞又称之为小组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的认知、发展、学习情感和同伴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语文学习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由于语文学习任务共同承担,学习中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3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着眼于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引导促进激励”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法

1

引导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给予引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方法就是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2

促进

在引导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语文学习效果采取的一种情感唤醒法。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信心,以一种积极的情感态度深入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

3

激励

在促进的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方法。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

“引导促进激励”教学法,就是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学情实际,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竞争精神和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掌握解决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六结合”语文教学法辩证统一,互相渗透

1

“六结合”语文教学法是辩证统一的

“自主合作探究,引导促进激励”高效课堂的“六结合”语文教学法,前者是前提、基础,为后者的实施起决定性作用。没有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就不会有教师进一步的“引导促进激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不到感兴趣的探究问题,教师的引导促进激励就失去了意义。而后者又是前者的促进和发展,是语文学习效果、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价值的进一步体现。也可以说,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过程决定结果;后者是目的,前者是原因,有因必有果。

2

“六结合”语文教学法是互相渗透的

高效课堂“六结合”语文教学法,六个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灵活机动、有机融合的方法。我们不能机械地套搬,不能把这六个步骤单一化,应该做到相互渗透,因课制宜,因人制宜。

高效课堂“六结合”语文学习法,可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参与到学习小组之中去,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语文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实施引导促进激励法,激励学生的语文学习意志,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意识,鼓舞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学生之间也可以在合作探究时,取长补短,帮助和引导同伴的思维获得发展,促进同伴认识的提高,激励同伴学习兴趣的提升。因此,高效课堂“六结合”语文教学法,是践行新课程,培养好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建立师生情谊,促进语文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好方法。

“六结合”语文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学生自主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程序与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在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指导自主求知的方法。除常规方法指导外,着重交给学生语文学习策略,让学生知道在具体的语文学习情境中,选择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会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控,提高自学能力。这是自主学习成功的核心要素。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学习,才能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

2

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志

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恰当的语文学习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语文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语文问题的氛围中,产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语文学习的探索动机。

3

控制好你的情绪

在班级授课制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特定学习内容,选择最佳的语文合作学习形式。如果语文问题属于聚合思维的内容,以竞争性团体气氛为宜;如果语文问题属于发散思维的内容,以小组内部协作为宜。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组际交流、集体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总之,在教学中实施了“自主合作探究,引导促进激励”的“六结合”语文教学法,对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践行新课程改革,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语文课的教学方法 第6篇

01

要保证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

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应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02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03

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例如《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怎样才算正确地读?想必有的人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

只有联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04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

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w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

“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05

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总而言之,朗读作为一种有声音的语言艺术,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至关重要,朗读的水平会直接影响一名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循循善诱,精心设计语文朗读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充分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感受到朗读的魅力,从不读到愿读,从愿读到会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简单三招,提高孩子语文能力

识 字

采取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学文字,学语言,用语文的乐趣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陶冶情操,奠定语文知识基础。小编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语文课上5种朗读的教学方法

01

要保证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

教师(或学校)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规定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成度。要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

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说实在的,有的课文浅显易懂,语言平平,实在不必“循规蹈矩”在“分析”的漩涡里打转转,还是多读读吧。

应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02

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段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

03

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后再朗读一遍,甚至根本没去理解,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来。例如《鸟的天堂》,其中有一句:“这是一棵大树。”怎样才算正确地读?想必有的人把重音落在“这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对上下文的理解还未到位。

只有联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应重读“一棵”,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棵”、“二棵”都是错误的。朗读到位了,对榕树之大体会也更深了。

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04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

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气声的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绿啊(w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还可告诉学生,随着读“啊”字,气流也轻轻带出,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

“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05

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

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

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总而言之,朗读作为一种有声音的语言艺术,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至关重要,朗读的水平会直接影响一名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循循善诱,精心设计语文朗读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充分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感受到朗读的魅力,从不读到愿读,从愿读到会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课的教学方法 第7篇

一、保证朗读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从中获取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语文课上,教师应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有的语文课上,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在课堂中对朗读教学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真正让学生会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必须要把更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可是,时间哪儿挤呢?课堂上就要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二、培养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读,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首先,情绪具有感染力,因此我们可以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浓厚的情景,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教师有效地范读,多媒体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等。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学生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在教学《草原》时,在讲到草原的景色时,我根据电教投影片,引导学生边欣赏草原美丽的画面边动情地朗读,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记忆中感悟到了语言之美。

其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来看,小学生最富于表演欲望,让学生投入于此。通过丰富的语调,形象逼真的表演,再现课文情境,增进理解,加深印象。因此,表演读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一种好方法。

三、丰富积累要有韵味

如果光凭一节语文课,学生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以课文为起点,以课文为凭借,培养学生处方探究获得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注理应是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正缘于此,我们好多的教师上完课总要给学生介绍一些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提高。薛老师上《卧薪尝胆》时,更是“棋高一着”,他利用一幅对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激发出学生去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兴趣,非常有韵味,我们相信学生一定会去搜索这方面的资料,在搜索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要有新味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

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 ”,“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


语文课的教学方法 第8篇

一、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如:在教《小露珠》这一课时,以猜谜语的形式“闪亮透明小圆球,不大不小像豆豆,花草,树叶做摇篮,摇来摇去真自在,太阳出来去无踪。”这是什么?我话音刚落,学生就争先恐后的抢答,看着学生积极的气氛,我又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小露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时候消失的?经过几分钟的阅读,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是在夜幕降临时出现的,在太阳公公出来时消失。有的说:夜深人静,万物都入睡时小露珠出现,在早上七点半消失。此时我点拨到:小露珠的出现,为什么动物们和植物们都喜欢呢?小露珠要走时他们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小露珠要做时又是怎样和他们告别的呢?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抢着回答:就像万物都喜欢小露珠一样的心情。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精心备课

落实语文教学有效性,认真组织语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实行“个人自备、集体议课、专人整理、上课听课、反思修改”的备课方案,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1、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2、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第三是网络资源。搜集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并精选一部分,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3、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在备课中考虑问题的生成,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把提问题的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真心做到了“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

4、精心设计训练。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作业练习,在“新”、“趣”、“实”上功夫。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勤思多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必须构建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为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目标的师生和谐、积极探索、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

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他人合作,与老师交流??????如:我在教学《小露珠》这一课中,当同学们还在感受小露珠用自己的身体滋润了,美化了植物时。有一个同学就冒然提出问题:小露珠滋润植物,美化植物,装点着植物,可他自己呢?这时让你的课堂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那是再自然不过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欲望极高。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及灵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

四、有效练习,深化课堂

语文教学担负着言语技能训练、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等多重任务,但言语技能原型训练是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因此,要构建有效的课堂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落实知识点,抓准精练点,促成调动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动性、形成技能、技巧,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这是《花钟》教学中的一个言语训练片段:师:找一找这些花开花的时间? 生:午时花十二点左右开。

师:“左右”这个词可以去掉说午时花十二点开吗? 生:不可以。师:为什么? 生:去掉后表示一定在十二点开了,而花开花的时间没那么准确的。师:说得真好,加上“左右”显得更准确。还有与“左右”相近的词语? 生:大致、估计、大概、大约 师:在句子中用上这些词语,会让我们说的话更加准确,可信。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其他花开花的时间生:…… 古代关于教学方法的故事,“授之以金,不如予之点金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均是教授学生学习方法的名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特点。”我们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能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会听说读写,这应该是语文课的“保底工程”,也是学生成长中坚实的塔基。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抓住了“左右”一词,体会意思,找相近词语,从而掌握用语的科学性、准确性。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有效地训练了言语应用技能。有效的语言文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要牢牢抓住,实实掌握,不能忽略和放松。“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推荐访问:语文课 教学方法 语文课教学方法8篇 语文课的教学方法(汇总8篇) 语文课的教学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