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语》中的“必也……乎”句式

时间:2023-06-25 20:4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论语》一书中共出现6个“必也……乎”句、1个“必也……也”句;《礼记》中的3个“必也……乎”句;《孟子》中的1个“必也……乎”句,这些句子应该是同一个句式,需要一个统一的翻译模式,但纵观各家译文并不一致,本文试图对这些句式加以详细分析比较,得出一个统一的翻译模式。

关键词:必也……乎;句式

《论语》一书中曾6次出现“必也……乎”的句式,1次“必也……也”的句式;《礼记》3次出现“必也……乎”的句式,其中2次是对《论语》的引用;《孟子》一书只出现1次“必也……乎”的句式,也是对《论语》的引用。可以说“必也……乎”是《论语》特有的一种句式,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翻译模式,但各家对此的翻译并不一致,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一致的。下面我们选取几家有代表性的译注,如下:

以上各家主要是对“必”含义的理解不同,《论语译注》把“必”全译成“一定”;《论语新解》有时把“必”译成“必要”、“定要”,有时又译成“只有”或“除却”,或译成“必然”、“必该”;《礼记译注》把“必”译成“必须”或“一定”;《孟子译注》则把“必”译成“必定”。《论语译注》7句话中的“必也”后都没有标点符号;《论语新解》中只有一个“必也”后用了逗号;《礼记译注》“必也”后1处有逗号,2处没有标点符号;《孟子译注》中“必也”后也无标点符号。《论语译注》中“乎”后全用感叹号,句末“也”后用句号;《论语新解》中“乎”后有的用问号,有的用感叹号,还有的用句号,句末“也”后用句号;《礼记译注》中“乎”后有时用句号,有时用逗号。《孟子译注》中“乎”后用感叹号。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个句式。首先从“必”、“也”、“乎”三个词说起。上文说过各家对“必”主要有①一定;②必须;③必定;④只有;⑤除却,五种翻译。《汉语大字典》中并无“只有”、“除却”这两个义项,且如果用这两个义项来翻译上述8个句子,并不是每个句子都能够翻译得通。如果译成“一定”、“必须”、“必定”三个义项,也并不能把每个句子都翻译得通,就会造成了增字解文的现象。我们认为“必”应理解为《汉语大字典》中的义项⑻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使”、“如果”;“必”后则省略了分句中的谓语动词,杨伯峻、何乐士的《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说:“省略的方式主要有承上省略和探下省略,还有不依赖于上下文的省略。省略的成分已在上文出现过,省略的对象可以在上文中找到,下文承上文而省略。古文中大部分省略属于这种情况。”(语文出版社2001年8月版 第814页-815页)如下表所示:

也就是说,“必也”是一个省略了谓语动词的分句,那么“必”后面的“也”就应该用逗号,作用有两点:①语气词用在句末;②用来引起下文。用现代汉语来翻译,可以翻译成“……的话”。

对于句末“也”和“乎”来说,肯定是语气词,争议主要在表什么语气。“也”和“乎”都可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这4种语气。只有感叹语气表达的是喜、怒、哀、忧、爱、恶等强烈的感情。上述几个句子不可能是祈使句和疑问句,这一点没什么疑问。假设是陈述句的话,就说明这几个句子表达的语气就比较舒缓,没有强调的意味,但是来我们来看一看表1中的8个句子,句1表述的射礼方面的思想,句2表达的是仁方面的思想,句3表达的德化,句4是名实方面,句5和句7表达的是中庸,句6是孝悌,句8是为师之道。“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爱’是核心,‘礼制’是为仁的标志,‘中庸’是为仁的途径。‘仁爱’根本核心是孝悌之道。要强调‘礼’,就必须‘正名’,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中庸之道则是孔子为仁、行礼的途径。中庸就是谨守礼制,不偏不倚,调和折中,把握道理,始终遵循人事的伦理常规。看来‘仁爱’、‘ 礼制’、‘中庸’、‘正名’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饶尚宽《六家述要》讲义)儒家在表达这些思想的时候,应该不会用平缓的语气来陈述这么重要的思想,而是会用一种感情强烈的语气来表达,也就是感叹语气。所以说句末的“乎”和“也“表达的是感叹的语气,不是陈述语气和疑问的语气,不应用句号和问号。《礼记》是孔门七十子之后至西汉时代儒家学者所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所记录的都是战国、秦汉间儒家的言论。所以在《礼记》中出现“必也……乎”句式也就不难理解。后代的儒者模仿孔子的口气来强调一个重要的道理,这也不是不可能的。

综上,我们认为这个句式的翻译模式应是如果……(省略的是一种与前一句相反的一种情况,是一种没有实现的假设的情况。)的话(是对“也”的翻译,表示话没说完,引起下文),就……(对“必也”后的句子的翻译)。“必也”后应该有逗号,句末的“乎”和“也”应用感叹号,表达的是一种感叹的语气。正确的句逗和翻译如下所示: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字典》[M]湖北辞书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2] 金良年.《孟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3] 钱穆.《论语新解》[M]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9月。

[4] 唐子恒.《文言语法结构通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5] 杨伯峻 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年8月版。

[6]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2月2版。

[7] 楊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4月版。

作者简介:

王前(1979—),女,辽宁大连人,宁波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训诂学、中古汉语词汇研究。

猜你喜欢句式论语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满族文学(2022年1期)2022-01-21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疯狂英语·读写版(2020年1期)2020-03-02“动词+宾语+现在分词”句式归纳第二课堂(初中版)(2015年12期)2015-12-26点点读《论语》学苑创造·C版(2015年9期)2015-11-26点点读《论语》学苑创造·C版(2015年10期)2015-11-13《论语·学而第一》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13期)2015-08-18《论语·为政第二》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13期)2015-08-18点点读《论语》学苑创造·C版(2015年8期)2015-08-05特殊句式时代英语·高三(2014年5期)2014-08-26半部《论语》治天下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14年5期)2014-07-09

推荐访问:论语 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