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全科教育专业汉语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时间:2023-06-25 15: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蒋郁葱 李晶

摘 要:汉语基础知识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具有复杂知识体系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课程,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学方面的专业素养。目前,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全科方向)的汉语基础知识课程,在教材选用、教学改革、课时安排和课程质量标准等方面都需要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以帮助教学团队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培养对象的专业素养,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汉语基础知识课程;小学全科教育;教学改革

“汉语基础知识”课程曾是中等师范学校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为现代汉语。中师与高师合并,或直接升格为高师后,作为初等教育的小教专业,文科方向主要培养掌握小学文科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文科教学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小学语文教师,因而所开设的中文课程占比大,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等。我院从中师转型升格为高职后,于2017年重新开设小学教育专业,主要为农村培养全科型小学教师服务。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但一样带有学界的展望和民间的向往。然现代职教趋势是产教深度融合的“双元制”发展,学制通常采用“2+1”或“1.5+1.5”,有着职教背景的小学教育专业也不例外。作为基础课程的汉语基础知识(包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教程一年,总课时70左右,远远低于本科和高专同类专业。而学生语言尤其文言文基础较薄弱,教学内容选择是个大难题。目前国内已经出版发行的汉语教材,基本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为适用对象,没有“为教而学”的知识认知体系,没有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因而使得当下小教汉语基础课程在“教与学”两方面都无所适从。本文的写作目的,即基于多年汉语基础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一、汉语基础知识课程研究现状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于课程标准。“汉语基础知识”作为小教专业基础课程,本应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然而搜索近年的研究文献,不但数量极少,对课程教学内容界定不清,课程标准也非常模糊,普遍缺乏学术功力,而且不注重打通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联系。

关于教材的编写。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是基础;教材优劣、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由于小学教育专业(全科培养)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目前包括“汉语基础知识”在内的所有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尚未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成熟的教材体系。权宜的做法是从现行的、众多的适用本专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教材中选择,编排体例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少数教材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编入大量附录,以启动学生自主学习。

关于教学方法。习惯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分开讨论研究,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古代汉语”教学研究文献浩如烟海,“现代汉语”则避而不谈。就古代汉语而言,是从王力开始,反复强调词汇学习的重要性,此后学术界一直把词汇教学作为古汉语基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词汇教学融入文选教学中,是普遍公认的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

关于考核方式,多数沿袭传统的做法即建立试题库、闭卷考试等。个别研究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采取多元评价体系,推出论文写作、互相评议等考核方式方法。

综合近五年小学教育专业“汉语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研究相关文献,突出问题是:对受教对象的学情分析不足,对人才培养目标认识不足,不能立足于当地实际,将教育通性和专业特性结合;教学效果未能实现理论术语和生活语言的互相转换,以应用于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教学脱节,割裂二者的联系,教学方法体现不出汉语言的丰富性,难以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汉语的特征而认识自己的语言存在,进而洞察自己的生存环境,提高运用母语思想和表达的能力。

我院为顺应广西农村教育发展需要所开设的小学全科教育专业,有着不同于一般师范专科教育的因素,学制短,人才培养的难度较大,学生语文尤其文言文基础薄弱,对汉语基础课程学习兴趣不大,而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行为,更使得这门课程的开发应用和发展雪上加霜。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旨在认识汉语基础的课程性质,调查分析汉语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教材开发和教学改革方面提出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何将枯燥单纯的汉语语言知识课程,改造为从文化视角分析汉语汉字,理解其中的汉民族思维方式,贯通人文学科各領域的综合型课程;如何突破课时安排限制,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小学教育(全科)专业学生的基础语文水平;拟定汉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探索符合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强调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连通,为学院开发校本教材,形成本院乃至整个广西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特色,提供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本论题的研究,“从学院出发,到小学课堂去”,到小学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以形成成熟理论体系。充分吸收区内外经验,并注意借鉴国外师范教育的改革成果,在确保科学性的前提下,突出汉语基础知识课程标准的基础性、实践性、连通性和地方性,为以后编写出版校本教材完成“总体设计”工作。

二、以小学识字教学为例,探索汉语基础知识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途径

近几年,我们教学团队对北海市各小学的识字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北海市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的教学心理动向、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为研究如何提高当前北海市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供了事实依据。经研究分析后认识到:要使识字教学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从而促进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小学语文课识字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既不废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又努力实现阅读识字教学过程的轻松愉悦,并普遍在教学实践中提出要求,以此规范和指导教师的研究和实践。阅读识字教学所选材料要有童趣,要吸引学生乐意去读;对新材料学习的导入要有激情,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师对学生阅读识字的评价要积极向上,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识字成功的情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愉悦、轻松。教师在教学中要随着学生阅读识字能力的提高,适当增加阅读识字材料,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识字的积累与应用。教师还要建立阅读识字激励机制,引导鼓励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识字,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自觉性。另外,教师还要做好家长的辅导工作,指导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外阅读识字活动。

轻松愉悦的阅读识字教学给我市语文教学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体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它把儿童自出生以来的生活积累作为引桥,使之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减少了识字教学的时间与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使课堂教学与轻松阅读形成良性循环,互为联系,互相补充,也为大量阅读打下了坚实基础,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展了视野,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教学显现了对汉字字形规律的关注。如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结合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合理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认记生字。利用形旁表义,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悟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认记,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找到识字的规律,为自主学习汉字打下基础。

善于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字形通过大脑的加工,与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得出最好的记忆方法,储存在大脑中。特别强调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经过这种练习,字就记得特别牢。有些形近字放在一起教学。像学“青”字的时候,把“清”“情”“晴”“睛”这几个字放在一起学,让小朋友学会对比观察,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这一点是学生掌握好字的关键所在。小孩子就比较出“清清楚楚”三点水,和水有关。“情”字是竖心旁,和心情有关,心情。“晴”字日字旁,和太阳有关,晴天。“睛”字,和眼睛有关。在学这一类字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区别,并把各自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出于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大部分学生很投入,效果比较好。

(二)存在的问题

1.识字教学中欠缺审美教育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语文教学也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识字之中,在训练过程中利用字理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提高识字质量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目前北海市小学的识字教学虽然有很大的改进,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在于认、写、讲、用齐头并进的做法达到极至而忽视审美教育的渗透。例如,几乎每学一个生字都要练习组词、造句。大量的组词、造句练习充斥整个教学过程,不少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会用一个字组词并造句就会用这个字。从而大量地占用学习时间,语文学习效率低下。

2.不太善于以字理分析寻找美

“汉字字字有字理”。这个字理就是汉字组成的规律,就是汉字形与义的关系。在教学中,应根据儿童的认识能力,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识字教学,并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汉字的形象美激发他们的知觉美感。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学生在分析字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活动。因为形象美显得明确、具体,不仅给人以突出的印象,而且给人以愉悦的心情。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还学生一双寻找美的眼睛,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现汉字的形象美,激发他们的直接美感。

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通过溯源图教学象形字;通过“分解——组合”教学会意字等。这就是把象形字还原成图画,把会意字变成一个个小故事。如教学“山”字可通过展示群山图、群山抽象图,古体和楷体“山”,表现出“山”字的大体演变过程。在教“休”字时,把它演绎成一个人赶集累了,靠在树旁休息的小故事。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再造想象,先让他们在头脑中把汉字还原成景物形象,再恰当运用图片、幻灯、录像等手段把大脑中的景物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使学生觉得生动、真实,从而身临其境地感知汉字的形象美。最后,教师可做示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给生字扩词,如“山川”、“山水”,进一步深入感知汉字形象,强化发现美的效果。

3.教师自身文化素质有限,没有充分认识到“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文化原型”

汉字负载文化知识,汉字内蕴博大精深,汉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识字教学,应该在让学生们理解字理的同时,从心底由衷地钦佩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

有位二年级的老师教学“累”字,因为不懂得或没注意到这个字的文化含义,所以只能生硬地教学生认识其上下结构。其实“累”字上面为“田”,代表“耕田和吃饭”,下部分代表“织布穿衣”,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极不发达的旧时代,要解决这两个基本的生存问题是非常辛苦的,“穿衣吃饭,人伦无礼”,一个“累”字,包含了许多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解读,给学生的启示就不仅仅是认识一个字那么简单了。

4.写字教学状况令人堪忧

随着计算机迅速地走进家庭,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写字教学正在逐渐被忽视,主要表现在一些人对写字教学目的的认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本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但现在似乎已经不像原来一样重要。因为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内容比手写更能够体现规范、端正、整洁的要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认认真真地写字相对而言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并且不像其他的学习很快取得显著成效。另外,人们把学生沉重负担也归咎于写字教学。社会和家长批评小学教育的焦点就是学生回家没完没了地写作业,其中主要的内容之一是写生字和生词,甚至把学生眼睛近视等问题也一并迁怒于写字。一些家长由此认为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关键,字写得怎么样无关紧要,把字写得差不多也就可以了。甚至有的教师将要求把字写多少遍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

(三)初步研究出的对策

1.识字教学应着眼于汉语的语言习惯和汉字规律本身的实践

通过反复的指导和训练,使部分学生养成从理性层面上看问题、想问题的好习惯。看到一个生字,首先不是去记它的形、音、义,而是问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让其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汉字的规律。在用字时,遇到把握不大的字,会联系它的语音环境去思考应该用什么字,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还要吸纳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和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研究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就,按照汉字形、音、义三个要素的不同特点,不断创新,追求提高识字效率的共同目标。

2.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和爱美的情趣

教师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首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要在字理识字教学中进一步挖掘一切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的美,理解更深层次的美,不停地创造美;要意识到,切实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字理,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丰蕴的文化,能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更好地去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强化其为民族为国家贡献一生的学习目的,更好地将自己的才华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类,将爱国之情升华为报国之志。通过字理知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帮助学生在识字中创造美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只有将美融于我们的教学,才能产生更大限度的效果。

3.教师必须对写字教学的理念重新进行认真的审视,加强写字教学

汉字与拼音文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汉字本身负载、蕴涵着丰富的信息。仅以汉字的形体而言就异常地复杂,从其所以构成的各种要素,到这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从单个汉字的孤立形态,到成篇汉字的整体构象,都要比其他文字复杂得多。根据汉字的音、形、义及其相互关系,写字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的需要而掌握字形的过程,而要知道这同时也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另外,写字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能力。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字的书写相比较,汉字的书写无疑是具有最多的讲究,因而也是最需花费心智的一种活动,唯有汉字的书写能形成人类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一即书法。虽然中小学的写字教学不是培养书法家,但是,教师必须认识到写字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关系,写字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系,而不应该简单地将写字当作一项技能。

三、结束语

汉语基础知识是一门具有复杂知识体系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课程,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语言学方面的专业素养,对文字、词汇、语句、语音、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特点、古今差异,以及发展变化规律必须烂熟于心。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熟悉古代天文、地理、历法、礼仪、习俗、典章制度等方面的知识背景,把解读汉语基础知识放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背景中进行。本项目研究的预期成果,将为本校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汉语基础知识课程的教材选用、教学改革、课时安排和课程质量标准提供理论和事实依据;帮助教学团队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结合,切实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汉语知识和阅读古典文献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为其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具足良好的语言修养和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申小龙.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年:328-333.

[2]黄伯荣、李炜.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2.

[3]郭錫良.古代汉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1-3.

猜你喜欢教学改革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推荐访问:汉语 教学改革 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