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暗恋桃花源》看赖声川的话剧表现艺术

时间:2023-06-24 16:5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小剧场话剧的代表作,不仅在台湾引起轰动的影响,在大陆也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更在国际上大放异彩、屡获殊荣。这均显示,《暗恋桃花源》在话剧舞台上的独特地位,及其在赖声川作品中的代表性。

关键词:
集体即兴创作;拼贴;赖声川

中国话剧已有百年历史,却依然是一门小众艺术。在新媒体日益繁荣的冲击下,当代小剧场话剧的嬗变引人关注。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自创作完成以来,吸引观众踊跃进入剧场,带给剧场新生命。本文就以《暗恋桃花源》为例,浅析赖声川的话剧表现艺术。以说明赖声川集体即兴创作的与时俱进,以及《暗恋桃花源》这部经典话剧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一.赖声川的创作方式

1.在小剧场下赖声川的集体即兴创作

集体即兴创作最重要的特征是没有现成的剧本,剧本是在即兴创作完成之后才真正产生的。创作中,导演是全局的掌控者,参与者之间建立联系,根据预设的创作核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导演再对大量的素材筛选。所以最后完成的、成熟的作品是集体智慧的结果。集体即兴创作不是反编剧、反剧本、反导演的,成熟的创作大纲是仍然首先存在的。赖声川的集体即兴创作,是在不断地建构、解构的反复循环中完善作品的过程。

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在集体即兴创作的模式中不断的把小剧场话剧从反商业化走向商业化,从小众艺术带入大众艺术,并且依旧保持着戏剧本身的艺术表现力,这样的运作模式是良性的循环。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的成功,为小剧场话剧的发展提供了极高的参考价值。

2.“拼贴”的文本,“混搭”的元素

《暗恋桃花源》的话剧文本是把零碎的片段拼贴在一起,而实现了整出话剧的完整性、严密性,赖声川大胆的放手让《暗恋桃花源》的所有参与者可以从被动的接受安排好的角色,转换成为主动地丰富剧情、丰满人物形象。拼贴的文本并没有使话剧结构松散,话剧的内容杂乱无章,集体创作的结果是实现了《暗恋桃花源》话剧文本从无到有,造成了先有《暗恋桃花源》,后有话剧剧本的颠倒。赖声川只是把“拼贴”作为他做戏的一种形式,他所选择的这种拼贴式创作方式是与他要在戏剧中想要展现的内容是一致的,赖声川对戏剧的“拼贴”是追求形式与内容统一的,他的戏剧创作的独到之处,就是将自己的观念寄托于典型的形式的创作。

在当代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却日渐乏力,舞台“混搭”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不同风格、材质、形式的东西都拼凑在一起,从而混合搭配出了新的风格,这样的舞台作品有较强的、个人化的色彩。“混搭”这个词在快速变化的同时,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义。“混搭”打破了原有的艺术秩序,从某种层面上讲,混搭是一种艺术的创新。在话剧界,传统舞台艺术与现代舞台艺术的混搭,二者相互促进的结果是,“混搭”已经日渐成为话剧舞台表演的一种常用的手段,一种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的方式,话剧表现艺术日益现代化。赖声川是“混搭”高手,无论是传统的与现代的,还是本土的与外来的,他都运用的得心应手。当然,单纯的只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拼贴,谈不上创新。赖声川并不仅仅停留在外在的一种形式上的处理,在其话剧创作中,对于传统题材主题、思想内涵的深入挖掘,并糅合对文化、时代、社会生活等的思考。因此,在赖声川的作品中,传统的精华仍旧保留,新的元素的增加又丰富了作品本身,这样形成了他创作的特色。

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就是集体即兴创作方法的实践,构建起时空交错的复杂结构和对立互动的戏剧张力。《暗恋桃花源》的情节是生动夸张的,却有着感人的有寓意的情感意蕴。赖声川既在话剧艺术上求新求变,坚持于创意,又在格调上追求通俗性和喜闹风格,十分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因此,《暗恋桃花源》是精致艺术和大众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是精致的。赖声川将剧场回归到文化的深处,成就了《暗恋桃花源》的雅俗共赏,也赋予了这部作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二.赖声川话剧的意义

在大众文化语境,中,对“高雅”文化的颠覆,为大众提供了一条释放自我情感的途径,大众更容易接受快乐的元素,在《暗恋桃花源》中,就满足了台湾大众的心理需求,在特殊的文化语境下隐含着文化意蕴,彰显了社会价值。赖声川的许多话剧作品都不仅仅局限于艺术价值,也不仅仅因为其商业价值上的成功,在表面的火爆的话剧市场中,赖声川的话剧作品影射的社会现象和时代精神是更加值得反思的。赖声川带给话剧的,是一种思想,是一份厚重。

赖声川在《暗恋桃花源》文本形式上采用拼贴的方式,以及在戏剧中对各种元素的混搭,在碰撞中激化矛盾,加剧冲突,却意外地造成了一种内在的联系。赖声川把戏剧创意运用的浑然天成,加之这样的戏剧创作方式本身就独具匠心,值得在戏剧创作中借鉴和深入的实践。《暗恋桃花源》已然成为赖声川戏剧作品成功的代表之一,在小剧场话剧中树立起赖声川的品牌,成为经典剧目。

赖声川创作的作品,带领观众进入戏剧,最终又打破它,把观众拉回现实,这样的间离感没有削弱话剧的表现力,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戏剧张力。《暗恋桃花源》这出戏的力量就在于,音乐一响起,演戏的人、看戏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入戏。而赖声川,这位当之无愧的戏剧翘楚,凭借其层出不穷的创意,把握准确的文化定位及其团队出色的市场营销手段,成为了台湾戏剧界的一种标志。赖声川,成为了品质的象征和票房的保证。

三.《暗恋桃花源》之新

从《暗恋桃花源》不难看出赖声川话剧创作的娴熟。赖声川的话剧之所以成功,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主动地融合多元文化,积极的坚持艺术创新。近年来,大陆的舞台艺术领域新作不断,许多作品兼容多种多样的艺术元素,吸取东西方的戏剧经验,出现了很多舞台艺术精品,既叫好又卖座。

本文所分析的《暗恋桃花源》,只不过是赖声川众多话剧作品中的一部,是赖声川的话剧创作成功的经验,以此来说明赖声川的话剧表现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话剧艺术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希望本文能对话剧创作的实践与剧场艺术的研究提供一点有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赖声川:《赖声川剧场第一辑-暗恋桃花源·红色的天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8

[2] 赖声川:《无中生有的戏剧-关于“即兴创作”》 [N],联合报,1988.8

[3] 常倩倩:《《暗恋桃花源》的后现代特征》[J],《戏剧之家》,2010(6)

[4] 秦帅:《赖声川《暗恋桃花源文本策略分析》[J],《东方艺术》,2009(Z2)

作者簡介:荆永乐(1988—),性别:女,民族:汉,籍贯:山西省阳泉市,单位: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职称:助教,学历:2012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方向:传播理论及传播史。

猜你喜欢赖声川浅析赖声川在《暗恋桃花源》有关行动的解构锦绣·上旬刊(2021年5期)2021-05-14赖声川在话剧《北京人》中的导演构思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6期)2020-06-04浅析话剧《如梦之梦》的现代性特征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59期)2020-03-17赖声川《曾经如是》的舞台艺术艺苑(2020年5期)2020-02-04论《暗恋桃花源》中关于文化身份的追寻戏剧之家(2018年34期)2018-03-01赖声川首部网剧《王子富愁记》登陆优酷综艺报(2018年2期)2018-01-26“远离纸张立于舞台”戏剧之家(2016年15期)2016-08-15论契诃夫对赖声川戏剧创作的影响艺苑(2014年4期)2014-10-14一张会行走的床知识窗(2013年10期)2013-05-14

推荐访问:桃花源 话剧 暗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