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素清,朱耀顺
(1.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611731;
2.云南农业大学国际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出发,更加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这段论述为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根本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很多,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新的方法,并加以综合运用”[2],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推动探索和形成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其中主要教育方法加以梳理和分析,将有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立足社会实际,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创新性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更大贡献。
疏导的原意是清除阻塞使之畅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疏导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心理等方面的积极疏通和正确引导,打通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某个环节上的“肠梗阻”,从而使学生能够心情舒畅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的特点在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立足社会现实和学生成长成才实际,以尊重、关心和鼓励学生的积极姿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着力解决学生在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循循善诱地鼓励和引导学生逐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和启发学生在心理上树立勇于战胜各种挑战的信念和信心。此外,教师要以民主平等开放的心态,广开言路,与学生开展对话交流、交心交友,让教师自己和学生双方的真实思想、想法全面地表达出来,化解师生之间的“隔阂”“代沟”,使学生对教师能够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从而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和接受效果。
引导教育法是一种“艺术”含量高的方法,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和学生建立真诚的感情,教师用真诚去感化学生,用感情去感动学生,而不是用趾高气扬的强制的手段进行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在任何方面都要发挥自身的典范引领作用,教师要用坚定的信仰、朴实的情怀、高尚的人格、高超的本领和创新的精神激发和引领学生。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3]学生都是生活在现实中的社会人,他们都有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保持平等,摒弃“一言堂”“一刀切”的不正确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适合的方式,通过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引导学生向全面发展的方向不断努力。
灌输的原意是引导或输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的输送,使学生逐步从内心深处接受具有针对性的显性教育的一种方法。一种价值观念、一个思想观点、一则道德规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直接砸进学生头脑里的,而是教师从“外面”输送到每个学生的头脑里的。灌输是无产阶级政党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时一直使用的方法,其效果十分明显。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4]列宁的这一论述表明灌输是无产阶级政党让人民大众认知、认识、认同和接受、把握、践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有效的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离不开灌输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期的直面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灌输,为学生的思想观念的质变做好了准备。
渗透教育方法是无产阶级政党对人民大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隐性教育方法。一种价值观念、一个思想观点、一则道德规范只有经过长期的全面渗透,才能形成人们接受的社会态势,广泛深入到人们的学习工作、生产生活,为人们知晓和接受。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师把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教育渗透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课下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使之在平常的看不见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浸入学生头脑和心灵,与原有的思想意识融合成为新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直面灌输和全面渗透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灌输和渗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一定时间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心常态”的心理定势。对于学生来说,在灌输和渗透过程中会获得亲身体验,而正是有了这种亲身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才能被学生所感知、接受、理解和把握并上升为理性认同,最终外化为自觉行动。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受教育者不是单一的某个人或某个群体,而是全体社会成员,因而教育方法的选择必然需要考虑全体社会成员的一般性特征。同样如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学生也不是个人或某个群体,而是数量较大的全体学生,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考虑全体学生的一般特点,如学生所处的地理区域、人文环境及总体思想特点、认识水平、道德状况和心理期待等情况,选择一般性的教育方法,针对全体学生开展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考虑全体学生的一般特点和成长规律,而且要准确把握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运用特殊的教育方法,精准施策,因材施教。学生个体千差万别,不仅是外部的衣着打扮、外貌特征各具特色,而且在内在思想意识和外在行为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而后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特别注重的现实问题。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为在认知、动机、情绪、态度、喜好、意志、信念、道德判断、道德评价等方面的千姿百态。
在国际国内两个大环境背景下,学生所处的小环境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处于复杂多变的的境遇之中,学生的层次性、差异性和特殊性也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不能照搬和套用某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而要从具体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实际出发,根据全体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差异,运用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的在于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长为理想信念坚定、思想品德高尚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对学生开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关于思想道德修养、法律、中国近现代史、心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教育。为了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进入学生头脑,其它基础理论也能够被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联系社会实践,结合学生思想需求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践来开展。
实践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丰富理论认识的内容,使思想认识更加成熟。实践的形式丰富多彩决定了实践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举办学习党史演讲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开展社区科普活动,进行网上专题调研,拍摄短视频,走访敬老院,参加生产劳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接触社会,真切地体验生活,扩大视野,积累经验,增长才智。把理论教育放在具体生动的实践中开展,能够让理论鲜活起来形象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更好感悟理论,更准确地理解理论,增强对理论认同和把握的深刻性,从而达到对学生理论武装的理想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认识能力、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历来被马克思主义者所坚持和运用。任何理论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提炼而来,再经过实践检验而生成的。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不仅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现实、学生思想特点相联系,而且要重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社会思潮的影响,用正确的理论作出有力的应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运用自己创造性探索出来的有效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进程中创造性探索出了诸多的有效方法,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说理教育法、榜样教育法、比较教育法、情感感染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具体方法都是我们自己扎根中国大地,汲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创造出来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进入新时代,这些方法不但没有落伍,而且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在继承传统中获得了创新发展,被注入了新的内涵。
在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方法也是值得提倡的。越南、老挝、朝鲜、古巴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基本国情不一样,他们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有效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对我们进一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具有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排斥任何有利于我们发展进步的他国经验的优势,但是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既要立足我国现实国情,坚持自我创造,又要胸怀宽广,批判地借鉴其它有益成果,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道路,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不断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事而变、因时而变、因人而变的。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同时受到的考验更加多样。为此,党和国家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部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有力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创造了巨大机遇。
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新的重大历史使命。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方法创新和其它方面创新。如在当下的网络时代,“网络极大程度上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的文本结构,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传统表达惯性”[6],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新变化,自觉创新教育方法,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梳理和分析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展望未来,我们必须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坚持系统观念统揽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下[7],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方法创新。
猜你喜欢灌输政治思想——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灌输”体系的构建——列宁《怎么办?》“灌输论”的当代阐发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1期)2022-11-22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思想与“剑”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思想是什么”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