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高校联盟发展现状及启示——以陕西省“长安联盟”为例

时间:2023-06-23 19:15: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张 兴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西安 710055)

高校联盟是指高校之间通过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为实现高校学术水平的提高、管理成本的降低,共同解决高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契约而建立起来的松散型网络组织[1]。高校联盟源于19世纪中叶的美国,我国高校联盟的建立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1994年,广州、上海、武汉三座城市分别组建了各城的首个区域高校联盟,开启了高校联盟中国化发展的序幕。2009年,我国首批“985工程”中九所顶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九校联盟(C9)。2017年5月,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和西安邮电大学五所高校整合各自优势资源,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原则成立长安联盟[2],区域高校联盟在陕西再添实践成果。本文以长安联盟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该联盟的组织结构、合作内容和保障机制,期望为联盟高校加快一流学科建设、培养全面复合人才提供一些建议。

长安联盟成员高校寻求多种合作途径,逐步提升资源共享的宽度和广度。如下表所示,联盟内五所高校专业涵盖广,各高校专业优势与特色鲜明,有利于资源的互补及新兴交叉学科的酝酿与发展。

长安联盟成员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情况

联盟自规划成立至今共经历两个阶段,分别为筹划酝酿阶段以及摸索前进阶段。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为筹划酝酿阶段: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以及西安邮电大学新校区临近,师生交流广泛,专业互补特色鲜明。2015年末,三校商议由竞争转向合作,长安联盟的雏形就此形成。经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积极促成,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积极响应,长安联盟发展壮大。2017年5月开始长安联盟进入摸索前进阶段:5月17日,五校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至此长安联盟正式成立。长安联盟坚持走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道路,助力陕西省追赶超越,促进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实现陕西省由教育大省到教育强省的伟大跨越。但因各校在战略定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联盟发展进度远低于预期。五校联盟的组织关系仍较为松散,在联盟实际的管理运行中,核心部门创新能力的激发、校际合作深度广度的拓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联盟综合影响力及品牌效应的发展和提升等方面仍然有所欠缺。

与我国大多数高校联盟类似,长安联盟目前尚未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联盟的发展进行综合规划,联盟运行采用轮值主席制度,时限为一年,各成员高校分别担任轮值主席单位,该校校长则当选成为该届的轮值主席,轮值主席负责对联盟发展的重大决策进行商议决定。秘书处设在轮值高校的教务部门,由教务部门负责人担任秘书长,主要负责联盟日常运行的管理、内外部关系的协调维护等各项具体事务,例如组织“长安联盟高校学生工作论坛”、学术讲座等各项跨校交流活动。各校的相关部门也会根据需要举行会议,以保证联盟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长安联盟至今也并未开通相关管理网站,各校主要通过其官网或教务部门的网站进行信息和活动的发布。目前尚无专项经费供联盟使用,组织协办“长安联盟”高校学生工作论坛活动的资金来源也由轮值主席单位高校来负担,其他活动大都由活动发起高校自行负担。

长安联盟的建立为五校10万余名学生在教学方面提供了更多资源,在学术方面创造了更多机会,在科研方面发掘了更多思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力、凝聚力以及核心竞争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现从联合培养、协同创新、师资互聘、资源开放四个维度,对长安联盟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试图从中找出发展中的亮点和不足,提出借鉴经验及提升方案。

(一)联合培养

联合培养意在利用高校现有专业的特色及优势,在保证本校教学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有余力为他校学生提供跨校跨专业学习的机会。长安联盟高校目前主要通过跨校修读通识教育选修课以及跨校辅修专业进行合作。

联盟发展时间尚短,且联盟遵从“小而精、有特点”的合作理念,跨校选修课目前尚未五校互通。讲授跨校选修课的任课教师将获得与本校讲授课程相同的工作量认定,课程所获学分也可获得本校认定。各校在跨校选修课的开设数量以及可选课人数上呈平稳上升趋势,但仍难以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选修课程也并没有做到延续和贯通,学生的培养效果无法得到纵向体现。

目前,五校中仅有西安外国语大学开设了跨校辅修专业。自2002年起,该校跨校辅修专业便在全省范围内招收学有余力的高校统招本专科生进行学习。跨校辅修共开设五门外语类专业,其中英语、日语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完成学习且成绩合格者将获得陕西省教育厅颁发的“陕西省高等学校跨校辅修专业证书”[3]。以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为例,2019年该院共有24名学生报名跨校辅修专业的学习,远远超过该学院在长安联盟成立前的报名数据。

联盟的建立加强了各成员学校间的联系,但截至目前,联盟中仅有一所高校开设跨校辅修专业,且该项目对联盟内高校学生也并未给予任何例如师资或学费等方面的支持,联盟合作优势体现得并不明显。

(二)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4]。

目前,联盟五校均已与其他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在科学前沿、产业行业、区域发展、文化传承四个方向设立多个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在地质能源开发、电子信息研究、传统文化与区域文化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协同发展,为解决技术难题和加速发展创新作出突出贡献。联盟虽然鼓励本校优势、特色学科推免生报读联盟其他高校硕士研究生,接收高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联盟高校的推免生,以此巩固联盟间各高校的联系[5],但因联盟各校优势学科差异明显,至今尚未建立以长安联盟成员高校为合作主体的协同创新中心。针对此痛点,长安联盟可在区域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进行尝试。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例,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和推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五所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五校可根据自身所长促进“一带一路”综合建设,着重在教育科学、数字经济、尖端科技等方面与沿线各国相互学习交流,在解决民族争端、处理宗教问题、对抗恐怖主义、智库建设方面提供对策咨询。让沿线国家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以及他国的文化历史和发展实际,为沟通“一带一路”建设搭建互信互助共享的桥梁,同时也能借此增强长安联盟的综合影响力。

(三)师资互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在整体教学科研效果的优劣以及学生的发展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长安联盟鼓励联盟内高校教师在人事关系不变更的前提下进行师资流动,为陕西省高教事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作为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陕西师范大学,其入选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自定)”代表了我国目前在中文和中国文学领域的发展前沿。西安邮电大学以理工学科见长,学生在文学写作方面略有逊色。两校以长安联盟为契机,在师资聘用方面达成合作意向。陕师大委派文学专业教师至西邮进行文学基本理论、文学写作等课程的讲授。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精力投入程度是影响跨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真正达到师资互聘在教学方面的效果,必须采取措施鼓励教学水平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动投入到跨校教学的行列之中。为激励教师投入度的提升,高校可通过授予荣誉称号、提供资金补贴等方式为教师提供精神及物质奖励。

校际间的科研合作已屡见不鲜,高校通过师资的流动实现强强联合,在特定学科进行深入探索,力求在目标领域中有所突破,并根据国家需求及社会趋势推动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6]。例如,西北大学与西安财经大学在统计学科方面进行密切交流,展开深入合作,力争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重大项目方面取得成果。

长安联盟在教师流动教学及科研领域仍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五所高校应互为支撑并形成合力,尊重发展差异,找准发展共性,努力打造出一批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在前沿热点问题上不断加强科研攻关取得标志性成果,不断增强长安联盟软实力,提升长安联盟品牌形象。

(四)资源开放

开放共享作为提升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开展合作的重要前提。五所高校作为长安联盟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应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强化和提升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为师生服务的意识,积极推进图书资料、学术讲座、学科竞赛、在线课程、实验室等资源开放,范围囊括教学科研、医疗健康、就业创业等诸多方面。通过资源共享巩固联盟深入合作,以达到设立联盟的目的和初衷。

为实现图书资料、电子资源共享,联盟各高校图书馆多次召开长安联盟高校馆际交流会。会议以图书馆全面合作的内容及方式为讨论重点并最终达成共识。但因时间、技术等客观因素,师生进行跨校图书资源共享尚未实现,但是此举必将会推动联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能力的全面提升。陕西师范大学自加入长安联盟以来,逐步放开参与学术讲座的限制,“曲江讲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论坛”以及“教育书院教授讲会”、本科生(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等一系列特色教育品牌对联盟研究生敞开了大门。除陕西师范大学外,联盟内其余四所高校也根据需求尝试进行资源整合,对于以下项目各校已进行初步探讨,或将形成新的合作趋势。例如,西北大学与西安外国语大学有意在经济学科进行合作,以经济学理论为研究重点,增强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学科实力。西安外国语大学与西北政法大学协商共建通识学院,以语言、法律学科资源为基础培养知法懂法拥有国际视野的综合素质人才。西安邮电大学也以自身电信专业为锚点,吸引联盟内其他高校加强实验室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为科学研究提供实验数据,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长安联盟结合各高校特点,从发展细节入手,寻找合作方向,整合现有资源,节省开发时间,避免资金重复投入,为联盟内师生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机会,对开阔学生眼界,提升教师水平,强化高校联系,促进区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因联盟目前处于摸索前进时期,难免出现问题。例如,合作高校对联盟的重视力度不足,致使出现管理方式陈旧、宣传力度不强等问题。各高校虽然在多方面进行合作,但始终不够深入,未触及到核心地带,联盟难以获得现实成果。联盟信息传输的通道也尚未完全贯通,高校难以及时准确获知师生需求。为促进长安联盟快速长效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一)挖掘联盟发展深度,切实促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纵观长安联盟的发展进程,各校相关职能部门在实际运行中联系较少,组织关系较为松散,致使联盟发展难以达到内外联动的目标效果。高校内部对联盟长远建设的重视程度也略显不足,学生作为联盟的直接参与者与评价者,了解联盟信息的渠道不够通畅。联盟虽然已在通识课程、教学科研、会议讲座、师资聘用等多方面达成合作共识,但是合作大都不够深入,有名无实,教育资源也并未真正“流动”起来。长安联盟的管理人员皆是兼职,管理人员的本职工作的工作量已经饱和,无暇兼顾联盟的发展,且联盟管理作为附加工作,管理人员也并未得到额外的奖励,这使得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下降,导致联盟事务及信息无法很好地做到上传下达,责任很难落实到人。为了使联盟真正“落地”,各高校可选择第三方机构对于联盟进行日常管理或设专人对联盟进行专职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摒弃固化运作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各校之间的实际联系,推动校车、实验室等配套项目的完善,加速学科建设以及新兴热点交叉学科的设立。联盟可以通过设立网站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对联盟内学生进行统一管理;
学生也可通过该网站了解信息、反馈问题;
其他相关人员也可通过网站及时获得联盟新闻和数据,有利于打造联盟品牌,提升联盟知名度。

(二)拓宽联盟合作广度,促进普职教育融通正向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输送大量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声誉在国家、社会和职业院校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改观。长安联盟作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政策,摘除职业教育“有色眼镜”的排头兵,应主动欢迎以职业大学、“双高计划”院校为代表的职业院校加入其中,双方密切分工,共谋发展。普通高校在理论知识、科学研究方面进行攻关,职业院校在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方面提供支持。普通高校与职业院校可将师资流动作为试点进行双向合作:职业院校教师可至联盟内普通高校进行再深造,普通高校教师也可从职业院校教师处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便利条件。高职高专学生可通过申请辅修专业、参加跨校辅修课程等方式在普通高校进行课程学习,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证书,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普通高校学生也可进入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操作,避免教育资源因重复建设形成的浪费。职业院校凭借实训场地等资源的出借也可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为学校的后续建设提供补充。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必然会对联盟成员积极性的调动带来积极影响,因此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也势在必行。面对此形势,利益分配应遵循按劳分配的规则。高校对联盟的投入程度越高,该高校也就能获得更多高校联盟的发展成果,以此激励高校投身于高校联盟的建设当中,激发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为各校的后续深入合作提供不竭动力。

(三)提升联盟运行信度,完善评价体系跟进反馈结果

长安联盟是需多方配合协同发展的有机结合体,公正完备的评价体系对联盟教学质量的提升、管理方式的改进,以及各方意见的真实表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学作为高校立足的重中之重,提升教学质量就成为各高校皆要面临的严峻问题。联盟跨校教学有其独特之处,需要教师在课程重点的选择、时间与效益的平衡、人际关系交往配合、附加时间的把控等方面花费更多精力。为鼓励更多有教学热情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跨校教学的行列中,联盟可通过教师自评,学生、听课教师和专家评教等手段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让评教真正地成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工具。评价的终结预示着教学活动的结束已成为开展评价所面临的通病,这一弊端极大地降低了评价效果。对评价结果的反馈进行追踪,不仅能让评价摆脱形式主义,关注和处理师生普遍反映的需求和困难,为长安联盟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还能够检验联盟发展出现的问题是否得以解决,为制定后续发展计划提供参考。联盟还应引入良性竞争机制,由全体师生、教学督导以及第三方机构以年为限对各校在联盟发展的资源投入、管理水平、品牌打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各方面投入较少的高校进行督促整顿,让各高校在动态博弈中增强凝聚力,共同加强对联盟的管理。联盟还应设立准入制度,鼓励和欢迎各高校加入,为联盟内各高校创建“双一流”增强竞争优势。

(四)增强联盟建设效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助区域经济腾飞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高校联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政府和企业的鼎力相助对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区域社会整体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长安联盟应善于利用外部抓手,主动加强与政府及企业的联系。推动政府制定保障联盟正常运转、维护联盟师生正常权益的相关性文件和政策,争取政府在联盟运作中更多的财政投入以解决联盟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问题,推进联盟的良性发展。联盟还应主动促成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加入联盟的日常运行,赢得企业的资金支持,对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热点进行科研合作,为高校提供更多符合产业实际需求的科研方向和课题,使学生的知识储备真正转化为实践行动。联盟还可通过建设科技产业园对政府以及企业的发展做出反哺。联盟可效仿借鉴西安交大“西部创新港”建设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建设和发展科教产业园区为陕西省招商引资,配合陕西省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留住人才,财力智力共同作用,以科技进步促进经济长远发展。不仅如此,长安联盟也应该“走出去”,与其他国内或国际高校联盟建立合作关系,并以此拓宽联盟发展视野,在学习中增强联盟的综合实力,提升长安联盟的社会声誉。通过长安联盟以及政府、社会、企业及各方的不懈努力,为陕西省又好又快建设群策群力,提升陕西省综合发展水平。

本文通过对长安联盟的发展实践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校管理创新不足、教育国际影响较弱等现状,从挖掘发展深度、拓宽合作广度、提升运行信度和增强建设效度四方面,为我国区域高校联盟发展提出健全区域高校联盟合作机制、深化普职教育融通、强化利益分配体系及评价体系、寻求外部各方支持等建议,以期促进区域一流高校联盟建设,推动区域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长安发展长安长安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2年1期)2022-04-26我们长安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2年1期)2022-04-26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水VS火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2期)2021-05-08“长安号”:一路驰骋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03-21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家庭影院技术(2018年11期)2019-01-21西游新记 2小雪花·小学生快乐作文(2018年2期)2018-03-21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水与火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2期)2015-01-14

推荐访问:陕西省 联盟 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