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能力,也是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之一。交际语境视域下习作教学的应然之道应以回归真实为核心内容,解决小学生不愿意写、不会写的问题,让学生将写作看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行为而不是被动、被迫的负担性的行为,帮助学生真正走出写作的困境。
【关键词】交际语境;习作教学;回归真实;交流讨论
作者简介:张瑜(1984.10-),女,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华兴实验学校(小学部),中小学一级教师。雨花台区学科带头人,2020年获南京市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一、前言
表达与交流是写作的本质,回归真实点明了习作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习作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内容,教学模式基本是教师布置习作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习作任务进行仿写、拓写或按照标准范文进行背诵。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脱离了真实性的要求,写作成了学生的负担。因此,交际语境视域下的习作教学要明确回归真实,这对学生语文习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二、什么是交际语境
交际语境下的习作指导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要求揣摩语境的差异,考虑读者的身份、需求,立足读者视角,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来筛选材料,进而选择不同的文体、语言、结构进行表达。荣维东教授强调,写作是作者在特定语境中进行的表达和交流活动,任何习作都面临以什么为角色、对谁、为什么、写什么、用什么方式等交际语境问题。
荣维东所说的特定语境既包括实际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场景,也包括因交际需要而创设的拟真的写作任务场景。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托统编教材不同学段的习作内容,依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置身于各种真实的语境,在相互交际中产生真实的言语表达需求并将其转化为习作动机,激发学生的表达内驱力,提高其写作水平。
三、回归真实为什么是习作教学的应然之道
习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教师常态化的教学内容。习作教学的方案主要根据教材中的习作主题而开展,常规的教学思路是“提供习作范文,学习习作范文,根据习作主题开展写作”。在这种写作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的习作不是记录生活、记录真实,而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学生的习作只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交际语境下,教师强调习作回归真实,积极探索非常规的教学思路,如习作前组织一次春游,写一篇游记;组织一次野营,写一篇感想;参加一次活动,写一篇文章等。写作坚持言之有物,坚持写作内容从生活实际中而来,通过回归真实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意义,写出“有血有肉”的佳品。
四、交际语境视域下习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发现交际的真实需求,找寻习作的初心
不忘初心是习作教学的核心思路,也是习作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在习作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有一种感觉,即习作是为了教师而做,是为了好看而做,将习作当成一种被迫完成的任务,由此出现了“流水账”作文、应付差事等现象,而到了真正写作时又不知道如何写,不知道如何表达。基于学生习作的特点,教师在习作指导过程中要发现学生交际的真实性需求,通过交际的方式让学生不忘初心,写出真情实感。
以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例,在提到推荐好地方时,很多学生就会有习作的“冲动”,认为推荐地方很容易。但从收上来的习作作品来看,绝大部分学生的“推荐”作品都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推荐地点雷同度高,堆砌的内容比较多。如很多学生推荐古镇,除了第一段介绍古镇所在地,其他内容都是介绍美食,甚至有学生用排比句将一条街的美食串联起来,看似很好,但没有特点,也缺乏真实性。
基于学生习作实际,教师在课堂结尾可以创设具体的交流情境,利用交际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文本,找寻写作的初心。如写古镇,教师可以先利用视频展示学生习作中涉及最多的古镇,视频中不仅有古镇的美食,还有建筑、地形、环境等多个内容,为学生再现真实的古镇。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视频回顾自己去过的古镇,讨论除了美食以外印象最深的还有什么,以此引出话题,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结合视频中的内容,学生有了更多想表达的对象,如古镇的大门、古镇的历史典故、古镇中的小船等,进而思考更多关于古镇的“真实”内容,这些都是学生真实的习作意愿表露。最后是“我要写”的转变,基于“视频+同学交流”的方式,学生进一步产生习作的欲望,对照自己之前的习作内容进行反思并重新写一篇介绍真实的古镇的作文,明白习作不一定大而全,而是找到其中一点加以描述。如喜欢美食的学生,可以介绍在哪里就餐,还可以介绍建筑特点、事物特点、风趣小事等,按照一定的逻辑,有效梳理知识。
总之,当习作语境指向真实的生活,指向交际的需要,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鼓励他们选择需要的习作材料,习作的需求就能被唤醒,习作的初心就能被找到,學生就会在无形中完成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过渡。
(二)设计真实的交流任务,筛选习作的内容
筛选写作的内容是交际的重要内容,也是回归真实的主要步骤。每一个主题习作都有不同的思路,同一思路的素材整理也有所不同,如果单纯依靠学生个体来完成写作素材的甄别和选择,显然不符合学生习作实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真实的交流任务,引导学生共同围绕内容开展讨论,不断筛选习作的内容,丰富学生的习作经验。
如在以“观察日记”为主题的习作教学中,观察日记强调真实,但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写,因为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进行观察,即使有观察也只是短时间、局部的观察,不可能像课文《爬山虎的脚》中那样对观察对象进行从小到大的观察。基于学生习作实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以真实性为原则,交流和筛选习作内容。如,同样写家里的小猫,A学生提出写小猫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搜集的材料主要包括小猫小时候的外表、长大之后的外表、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情;B学生提出可以写自己观察到的一件小事,如观察到小猫是如何“搞破坏的”,主要素材是小猫有一次动了妈妈织毛衣用的线团,用爪子、嘴胡乱撕咬,把线团弄得乱糟糟,最后被妈妈教训了。通过交流,学生对习作的内容和素材进行了必要的筛选,在筛选过程中围绕观察寻找了更多的思路并讨论了“真实性”的具体内容。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真实的交流任务,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读者、不同的阅读期待、不同的写作对象选择有针对性的习作内容,落实“写什么”。
(三)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聚焦言语的真实
语言的真实性一直是习作着力强调的地方。将语言真实性与恰当的表达形式相结合是学生习作的亮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塑造多种表达的场景和内容,鼓励学生围绕场景展开丰富讨论,并以此为契机拓展对语言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表达形式与语言真实性如何有效结合,如何达到“形散神不散”的效果。
以教学习作“记一次游戏”为例,教师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表达和学会用真实的语言进行描述。首先,教师可以播放跳长绳的视频(学生体育课的真实视频),让学生思考视频中的体育运动是什么,时间、地点和人物是什么,游戏的规则是什么,通过多个问题让学生对跳长绳展开思考并讨论如何选择习作内容。这一部分通常是习作的第一段,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结合自己对跳长绳的理解和对文章整体的思考合理找到思路,可以快速对内容进行梳理并形成类似开头:“星期四,我们班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开展了跳长绳的比赛,运动规则是四人一组分别跳,统计跳的人数最多的一组获胜。”
然后,教师继续播放跳长绳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在跳长绳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有哪些事情让自己感觉到开心快乐,什么样的细节值得写。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内容展开进一步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写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模板,如记录“我第一次跳绳”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也可以用细节描写的方式加入拟声词描写整个动作,如:“只要听到绳子拍打到地面‘啪’的声音,我就可以冲进去了,绳子再拍打到地面又发出‘啪’的声音后,我就可以跳起来了,而且跑出去的时候,一定要快速从甩绳人边上‘逃’出去。”
最后进行总结,在结尾既可以用陈述语气,也可以用感叹语气抒发情感,完成习作。
总之,将教学内容用真实性的语言进行表达并配上不同的表达形式,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交际语境下教师教学的优势所在。
(四)拓展有效的交际场景,开展写作的实践
交际语境下的习作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回归真实要着力于更多的习作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交际场景。有效的交际场景需要教师着力设计,场景的内容既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片段,也可以是视频内容。无论哪种方式,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确保学生在交际场景中学习到更多内容。
提供更多的习作实践是指教师打破只能在课堂上开展习作的传统教学思路,积极为学生提供更多交际场景和写作实践的契机。如在教学《一直窝囊的大老虎》的阅读课中,教师可以将“记录一次话剧表演”“动物园里的老虎窝囊吗?”等话题作为习作主题,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历的话剧表演或动物园看老虎的场景尝试习作,写出自己对话剧表演、对动物的理解。在“讲历史人物故事”的口语交际课中,在完成了对历史人物故事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口语交际的内容转换为习作,让学生进一步加强自身对场景的表述能力和对人物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拓展有效的交际场景,利用习作、阅读、口语等多个交际场景展开写作实践,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丰富学生习作体会,让写作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实践而来,丰富交际场景。
(五)发展积极的交流意愿,实现写作的互动
学生习作要着力于整体的交流,积极开展互动。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引导让学生对已有的资料进行互动,讨论作品内容,审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确保习作回归真实。
以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为例,常规思路是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互动和交流,习作完成以后上交给教师,但这种思路不符合交际语境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交流的意愿。在习作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和研究,围繞“真实性”的具体要求审视他人文章。首先审视是否应用了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是否符合事物的实际而不是杜撰的;然后讨论他人作品中事物的形状、性质、用途等特点是否严格写出来,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学生围绕习作展开广泛的互动和交流,分析其他人的作品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围绕作品进行的互动讨论是学生对他人作品真实性的一种研讨,是互相取长补短的过程。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作品会有更多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习作能力。
(六)回望交际功能的达成度,组织习作评改
对学生习作评改的传统思路一般是先分析立意,再分析选材的思路,只要立意高,基本可以判高分,给出的评价也比较高。这种思路下,学生的关注点总是集中在题目和开头,习作很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在交际语境下,教师的习作评改要转变传统思路,坚持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切实做好习作评改的设计,在常规的评价基础上引入学生讨论、学生互评机制,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作文是高效的、真实的。
习作评改中对学生习作真实性的指导非常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评改指导,利用评改让学生逐步树立回归真实的核心习作思路,积极开展习作学习。在具体的评改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小组内部习作的评改。组内评改可以使部分学生摆脱侥幸心理。因为学生集体提交以后,教师的精力有限,只能解决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写几句评语,给一个大概分数,没有过多的精力一对一进行习作指导。在小组评改模式下,学生的习作等级如果较低,会起到一种警示作用,促使学生习作“回归真实”。其次,教师要根据每个小组推荐的情况进行分析,选出较好的文章和一般的文章,利用阅读、习作等课进行集中指导。将好文章当作范文讲解,对水平一般的文章则侧重从生活化、真实性的角度进行修订,从而提高文章质量,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评改了解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同时让其他学生了解如何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从宣传到表达技巧等都进行广泛的学习和指导。
五、结语
交际语境视域下习作教学的应然之道必然是回归真实,强调习作的真善美。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明确交际语境与习作的关系,围绕回归真实这一核心内容展开丰富讨论,在习作指导中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有效应用并丰富学生的习作体验,增强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孟伟红.“情节有无中,对话天地间”——借助动画片进行习作指导的策略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21(04):78-79.
猜你喜欢习作教学习作评价表撬动小学习作教学的翻转基础教育参考(2016年23期)2017-01-05新课程理念下习作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探讨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12期)2016-12-29善用微练笔 叩启习作之门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6年23期)2016-12-22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1期)2016-12-07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31期)2016-12-07谈新媒体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10期)2016-11-01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让作文充满情趣考试周刊(2016年74期)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