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纲23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23 11: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论文提纲第1篇中文摘要4-5英文摘要51绪论8-151.1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8-91.1.1课题的研究背景8-91.1.2课题的研究意义91.2国内外研究现状9-131.2.1国外研究现状9-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文提纲23篇,供大家参考。

论文提纲23篇

论文提纲 第1篇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

1 绪论 8-15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8-9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8-9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9-13

1.2.1 国外研究现状 9-1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1-13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5

1.3.1 研究方法 13

1.3.2 创新点 13-15

2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问题及成因分析 15-28

2.1 初中生现状与初中思品课教材分析 15-17

2.1.1 初中生的现状分析 15-16

2.1.2 初中思品课教材分析 16-17

2.2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具体表现 17-23

2.2.1 初中思品课教学理念问题 17-20

2.2.2 初中思品课教学方法落后 20-22

2.2.3 初中思品课教学手段缺乏实践性 22-23

2.3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危害 23-24

2.4 造成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原因分析 24-28

2.4.1 陈旧的教学意识 24-25

2.4.2 教师教学理念原因 25-26

2.4.3 教学理论与实践缺乏同步性 26-28

3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与教学价值 28-44

3.1 初中思品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策略 28-36

3.1.1 教学理论与实践保持同步 28-30

3.1.2 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积极性 30-33

3.1.3 教学理论与时代特性相结合 33-36

3.2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价值 36-42

3.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38-39

3.2.2 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39-40

3.2.3 形成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40-42

3.3 本章小结 42-44

4 防止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模式构建 44-57

4.1 对初中思品课课程进行重新审视和设置 44-49

4.1.1 从初中思品课教学理念层面,重新审视和设置 44-46

4.1.2 从初中思品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上,重新审视和设置 46-47

4.1.3 明确初中思品课课程的设置方向与教育效果 47-49

4.2 理论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 49-51

4.2.1 开展与初中思品课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现场感受 49-50

4.2.2 结合周围的实物,将理论教学与情景教学结合起来 50-51

4.3 初中思品课中教学理论联系实践对教师的要求 51-56

4.3.1 初中思品课教师定位 51-54

4.3.2 理论基础扎实,具备激发学生勇于实践的技巧 54-56

4.4 本章小结 56-57

结论 57-58

参考文献 58-59

附件 59-62

致谢 62-63

附件 63

论文提纲 第2篇

致谢 5-6

摘要 6-7

ABSTRACT 7

目次 9-11

第一章 绪论 11-24

1.1 交流配电网面临的挑战 11-13

1.1.1 负荷增长与可用土地面积紧张的矛盾 11-12

1.1.2 高新产业比例扩大与电能质量偏低的矛盾 12

1.1.3 新能源(电源)接入及用电需求多样化 12-13

1.2 直流配电网及其关键技术 13-22

1.2.1 直流配电网特点与优势 13-17

1.2.2 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 17-19

1.2.3 直流配电网的关键技术 19-22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2-24

第二章 直流配电网的工作原理与建模仿真 24-44

2.1 直流配电网的基本结构与关键设备 24-31

2.1.1 AC/DC换流器 24-27

2.1.2 DC/DC换流器(直流变压器) 27-28

2.1.3 直流断路器 28-30

2.1.4 电压平衡器 30-31

2.2 直流配电网的`控制与调度 31-34

2.2.1 直流配电网的协调控制 31-32

2.2.2 直流配电网的综合调度 32

2.2.3 可再生能源对直流配电网的影响 32-34

2.2.4 可再生能源的储能配置及调度方案 34

2.3 含可再生能源的直流配电网潮流 34-36

2.3.1 直流配电网的潮流计算 34-36

2.3.2 潮流计算中可再生能源的处理方法 36

2.4 直流配电网的建模与仿真 36-42

2.4.1 放射状结构的直流配电网 38

2.4.2 环状结构的直流配电网 38-40

2.4.3 两端结构的直流配电网 40-42

2.5 本章小结 42-44

第三章 交、直流配电网的经济性分析与比较 44-55

3.1 交、直流配电网的负载及最大传输容量 44-47

3.1.1 配电网负载及其分类 44-46

3.1.2 交、直流配电网的最大传输容量 46-47

3.2 交、直流配电网投资成本的计算 47-50

3.2.1 换流站与变电站的造价 47

3.2.2 直流电缆与交流电缆的造价 47

3.2.3 直流断路器与交流断路器的造价 47-48

3.2.4 直流变压器与交流变压器的造价 48

3.2.5 逆变器与整流器的造价 48-49

3.2.6 交、直流配电网的投资成本 49-50

3.3 交、直流配电网传输损耗率的计算 50-51

3.3.1 各类换流器的传输效率 50

3.3.2 直流电缆与交流电缆的传输效率 50

3.3.3 交、直流配电网的传输损耗率 50-51

3.4 交、直流配电网的经济性分析 51-53

3.5 本章小结 53-55

第四章 直流配电网交流电源接口换流器的配置 55-70

4.1 直流配电网交流电源接口换流器的配置问题 55-58

4.1.1 问题描述 55-57

4.1.2 交流电源接口换流器配置的约束条件 57-58

4.1.3 交流电源接口换流器配置的目标函数 58

4.2 直流配电网交流电源接口换流器的配置方法 58-65

4.2.1 交流电源接口换流器数量的估算方法 58-61

4.2.2 适用于交流电源接口换流器配置的遗传算法 61-63

4.2.3 个体目标函数值的计算方法 63-65

4.3 算例分析 65-68

4.4 本章小结 68-70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70-73

5.1 全文小结 70

5.2 柔性直流配电网的未来研究方向 70-73

参考文献 73-7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与录用的论文 78-79

论文提纲 第3篇

摘要 6-7

Abstract 7-8

第1章 绪论 11-17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2

1.2 辐射测温技术发展概况 12-15

1.3 红外辐射测温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15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5-17

第2章 辐射测温方法及基于颜色测温原理 17-28

2.1 红外辐射测温技术概述 17-19

2.2 比色测温法及颜色测温公式推导 19-25

2.2.1 常规窄带宽比色测温法 19-20

2.2.2 非线性校正比色测温法 20-22

2.2.3 双波段比色测温 22-23

2.2.4 基于标校的双波段比色测温法 23-24

2.2.5 彩色 CCD 颜色测温原理推导 24-25

2.3 基于辨识建模的辐射测温方法 25-27

2.4 本章小结 27-28

第3章 统计学习与支持向量机 28-42

3.1 统计学习理论 28-30

3.2 支持向量机原理介绍 30-35

3.3 支持向量回归机原理 35-38

3.4 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优势与测温流程 38-40

3.5 支持向量机参数选取方法 40-41

3.6 本章小结 41-42

第4章 支持向量机的改进与参数优化 42-54

4.1 标准支持向量机(NOR-SVM)建模原理 43-45

4.2 标准支持向量机在高温测量中的应用与分析 45-47

4.3 基于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参数选取方法 47-52

4.3.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48-49

4.3.2 遗传算法的实现 49-51

4.3.3 遗传算法选择支持向量机的结构参数 51-52

4.4 改进的支持向量回归机(SOR-SVM)算法 52-53

4.5 本章小结 53-54

第5章 支持向量机在颜色测温中实验仿真与分析 54-62

5.1 标准 SVM 与改进后的 SVM 性能测试与对比 54-56

5.2 遗传算法对结构参数的优化 56-60

5.3 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60-61

5.4 本章小结 61-62

本文总结与展望 62-64

总结 62

展望 62-64

参考文献 64-67

致谢 67-68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68

论文提纲 第4篇

论文题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用户观点的情感挖掘研究

目次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息抽取研究现状

1.2.2 情感倾向性分析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1.3.1 论文主要工作

1.3.2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文本情感分析

2.2 相关工具、模型介绍

2.2.1 语言技术平台云LTP-Cloud

2.2.2 条件随机场模型

2.2.3 TF-IDF算法

2.2.4 支持向量机模型

2.3 性能评价指标

2.4 本章小结

3 电商平台的产品评论数据获取

3.1 评论语料的`获取

3.1.1 研究对象

3.1.2 数据获取

3.2 评论语料预处理

3.2.1 清洗评论

3.2.2 评论预处理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语义的评价信息抽取

4.1 评价信息抽取模型构建

4.1.1 训练集的生成

4.1.2 特征选择

4.1.3 特征模板定义

4.2 对比实验与实验分析

4.2.1 实验流程

4.2.2 实验结果

4.3 本章小结

5 评论文本情感倾向及可视化分析

5.1 评价单元抽取

5.1.1 评价单元抽取框架

5.1.2 评价单元抽取方法SSMCRFs

5.2 评价单元抽取实验效果分析

5.3 评价单元情感倾向分析

5.4 可视化展示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提纲 第5篇

摘要 5-7

目录 10-13

第1章 绪论 13-20

1.1 前言 13-15

1.1.1 研讨背景 13-15

1.1.2 研讨目的与意义 15

1.2 研讨内容 15-20

1.2.1 本文研讨剖析思绪与框架 15-16

1.2.2 论文采用的研讨办法 16-18

1.2.3 本文的组织构造 18-20

第2章 我国 B2C 购物网站的概略及在线评价的引见 20-29

2.1 我国 B2C 购物网站的"概略 20-25

2.1.1 电子商务以及 B2C 的定义 20-23

2.1.2 我国 B2C 购物网站的运营现状与市场格式 23-25

2.1.3 本文 B2C 购物网站的研讨对象 25

2.2 B2C 购物网站用户在线商品评价的情况 25-29

2.2.1 在线商品评价的定义 25-26

2.2.2 商品评价的分类与构造 26-27

2.2.3 研讨 B2C 购物网站商品评价的范围及意义 27-29

第3章 B2C 购物网站商品评价的效应研讨的实际根底与文献综述 29-41

3.1 商品评价效应的根本定义 29-30

3.2 网络购物信息抓取技术的开展及文献综述 30-31

3.2.1 中文网络信息抓取技术的开展历程 30-31

3.2.2 中文网络信息抓取技术的相关文献综述 31

3.3 在线口碑效应实际与从众效应实际 31-34

3.3.1 在线口碑实际 31-33

3.3.2 从众效应实际与综述 33-34

3.4 网络购物在线评价信息的效应研讨实际及文献综述 34-41

3.4.1 购物网站用户商品评价研讨的特征选取 36-37

3.4.2 购物网站用户在线商品评价研讨的技术和办法 37

3.4.3 本论文所用的研讨办法与技术 37-38

3.4.4 购物网站用户在线商品评价效应研讨的文献综述 38-41

第4章 B2C 购物网站数据信息的采集与要素量化 41-57

4.1 网络信息抓取技术和工具的开展 41-44

4.1.1 常用的网络信息抓取工具 41-44

4.1.2 网络信息抓取工具的选取(MetaSeeker) 44

4.2 B2C 购物网站在线商品评价信息和征询信息的抓取 44-51

4.2.1 B2C 购物网站在线商品评价信息的构造 44-47

4.2.2 B2C 购物网站征询信息的构造 47

4.2.3 B2C 购物网站在线商品评价信息和征询信息的抓取进程 47-51

4.3 B2C 购物网站在线商品评价信息和征询信息的要素量化 51-55

4.3.1 京东商城在线商品评价信息的要素量化 51-54

4.3.2 京东商城征询信息的要素量化 54-55

4.4 本章小结 55-57

第5章 B2C 购物网站在线信息的初步剖析 57-82

5.1 网络购物用户的区域散布、会员等级以及消费品牌的研讨 57-67

5.1.1 网络购物用户会员等级以及消费才能省份散布剖析 57-61

5.1.2 不同等级网络购物会员用户对手机品牌的购置状况 61-67

5.2 网络购物用户的征询、购置行爲以及对商品停止评论等行爲规律研讨 67-79

5.2.1 网络购物用户征询、购置、评价工夫特征 68-72

5.2.2 网络购物用户征询与购置行爲关系剖析 72-73

5.2.3 网络购物用户购置行爲与在线宣布评价行爲的关系剖析 73-75

5.2.4 在线评价信息购置与评价工夫差的多元线性回归剖析 75-79

5.3 本章小结 79-82

第6章 B2C 网络购物用户商品评价效应的相关实证研讨 82-113

6.1 网络购物用户在线评价和征询信息的关注焦点研讨 82-96

6.1.1 因子剖析实际引见 82-84

6.1.2 在线评价信息的因子剖析 84-89

6.1.3 征询信息的因子剖析 89-96

6.2 在线评价信息对销售量的影响 96-109

6.2.1 根本变量的定义与描绘以及相关的根本假定 97-99

6.2.2 在线评价信息对销售量的影响 99-106

6.2.3 本节小结 106-109

6.3 本章小结 109-113

第7章 B2C 网络购物用户商品评价的效应研讨的总结及前景预测 113-118

7.1 本文的研讨结论 113-115

7.2 依据研讨后果给网络商家提出合理的建议 115-116

7.3 本文的创新之处 116

7.4 本文的缺乏之处以及进一步研讨的方向 116-118

参考文献 118-127

附录A 127-130

致谢 130-132

论文提纲 第6篇

摘要 4-5

Abstract 5

第一章 绪论 10-18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0-11

1.2 质量控制的相关概述 11-1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1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

1.3 钻孔灌注桩的相关概述 12-15

1.3.1 钻孔灌注桩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12-13

1.3.2 钻孔灌注桩的优点及存在的缺陷 13-14

1.3.3 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的现状 14-15

1.4 研究主要内容和意义 15-16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1.4.2 研究意义 15-16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7

1.5.1 研究方法 16

1.5.2 技术路线 16-17

1.6 本章小结 17-18

第二章 工程质量控制理论基础的研究 18-34

2.1 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含义 18-21

2.1.1 质量和工程质量的概念 18-19

2.1.2 工程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19-20

2.1.3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20-21

2.2 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及基本环节 21-23

2.2.1 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 21

2.2.2 施工质量控制的原则 21-22

2.2.3 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 22-23

2.3 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3-24

2.4 常用的质量控制分析方法 24-28

2.5 可拓学理论概述 28-33

2.5.1 可拓学理论原理 28-29

2.5.2 可拓综合评价法的思路步骤 29-31

2.5.3 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31-33

2.6 本章小结 33-34

第三章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34-47

3.1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34-42

3.1.1 冲击法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34-39

3.1.2 旋挖法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39-42

3.2 影响钻孔灌注桩质量的主要因素 42-43

3.3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事故及处理措施 43-46

3.4 本章小结 46-47

第四章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可拓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47-55

4.1 可拓综合评价法对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评价的步骤 47

4.2 影响钻孔灌注桩质量因素的分析 47

4.3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在非线性可拓综合评价的建模过程 47-54

4.3.1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评价标准的建立 48-52

4.3.2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52

4.3.3 确定经典域、节域及待评物元 52-53

4.3.4 确定各评价指标关于质量等级的关联度 Kj(Vi) 53

4.3.5 确定待评物元关于等级 j 的关联度和评价等级 53-54

4.4 本章小结 54-55

第五章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评价实例分析 55-67

5.1 工程概况 55-56

5.2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的分析与评价 56-66

5.2.1 确定经典域、节域 56-58

5.2.2 确定待评物元 58-59

5.2.3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 59-64

5.2.4 各评价指标关于各评价等级的规范关联度 64-65

5.2.5 确定钻孔灌注桩质量等级 65-66

5.3 本章小结 66-67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7-69

6.1 结论 67

6.2 展望 67-69

致谢 69-70

参考文献 70-72

论文提纲 第7篇

摘要 4-6

Abstract 6-7

第一章 绪论 11-31

1.1 浮法玻璃 11-14

1.1.1 浮法玻璃的发展与现状 11-12

1.1.2 浮法玻璃工艺的特点 12

1.1.3 浮法玻璃组成 12-14

1.2 高铝玻璃 14-18

1.2.1 铝硅酸盐平板玻璃组成 15-16

1.2.2 高铝瓶罐玻璃组成 16

1.2.3 建筑用高铝平板玻璃现状 16-18

1.3 玻璃熔体性质 18-24

1.3.1 玻璃粘度与浮法工艺 18-20

1.3.2 熔体粘度的理论模型 20-24

1.4 玻璃化学稳定性及风化 24-25

1.5 离子交换法玻璃化学强化 25-29

1.5.1 离子交换法的定义和分类 26

1.5.2 离子交换机理 26-27

1.5.3 表面应力与应力松弛 27-29

1.6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29-30

1.7 课题的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30-31

第二章 实验与测试 31-44

2.1 实验总体流程 31-32

2.2 玻璃的组成设计 32-33

2.3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33-35

2.3.1 实验原料 33-34

2.3.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4-35

2.4 玻璃的制备 35-36

2.5 玻璃结构和性能测试 36-44

2.5.1 玻璃结构测试(FT-IR、Raman) 36-37

2.5.2 扫描电镜(SEM)测试 37

2.5.3 高温粘度测试 37-38

2.5.4 热膨胀性能测试 38

2.5.5 密度测试 38-39

2.5.6 抗折强度测试 39-40

2.5.7 化学稳定性测试 40-41

2.5.8 抗风化性能测试 41-42

2.5.9 离子交换法玻璃化学强化实验 42

2.5.10 电子探针 X 射线显微分析 42-43

2.5.11 双折射光弹性表面应力分析 43-44

第三章 Al_2O_3/SiO_2对 NA_2O-CAO-Al_2O_3-SiO_2系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44-81

3.1 玻璃组成设计 44-45

3.2 Al_2O_3/SiO_2对玻璃粘度及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45-60

3.2.1 高温粘度分析 45-50

3.2.2 温度-粘度曲线与特征温度点 50-53

3.2.3 玻璃料性与浮法成形区特征温度范围 53-57

3.2.4 熔体流变性能分析 57-60

3.3 玻璃结构分析 60-71

3.3.1 FT-IR 结果与分析 60-61

3.3.2 Raman 分析 61-69

3.3.3 Al/Si 比对 Q~n基团间的转化、网络聚合程度以及短程结构混乱度的影响 69-71

3.4 玻璃力学性能与热膨胀性分析 71-74

3.5 化学稳定性分析 74-76

3.6 抗风化性能分析 76-79

3.7 本章小结 79-81

第四章 B_2O_3/R_2O 对 NA_2O-CAO-Al_2O_3-SiO_2系玻璃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81-108

4.1 玻璃组成设计 81-82

4.2 B_2O_3/R_2O 对玻璃粘度及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82-90

4.2.1 高温粘度分析 82-85

4.2.2 温度-粘度曲线与特征温度点 85-87

4.2.3 玻璃料性与浮法成形区特征温度范围 87-88

4.2.4 熔体流变性能分析 88-90

4.3 玻璃结构分析 90-101

4.3.1 FT-IR 分析 90-98

4.3.2 Raman 分析 98-101

4.4 玻璃热膨胀性分析 101-102

4.5 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分析 102-104

4.6 抗风化性能分析 104-106

4.7 本章小结 106-108

第五章 NA_2O-CAO-Al_2O_3-SiO_2系玻璃化学强化机理的研究 108-132

5.1 实验组成 108-109

5.2 化学强化过程中 K-NA离子交换分析 109-123

5.2.1 离子扩散系数理论 109-110

5.2.2 AS 组玻璃离子交换 EPMA 测试结果与分析 110-114

5.2.3 AN 组玻璃离子交换 EPMA 测试结果与分析 114-118

5.2.4 不同玻璃组成对 K-Na 离子交换的影响 118-121

5.2.5 温度对 K-NA 离子交换的影响 121-123

5.3 化学强化后玻璃表面应力分析 123-127

5.3.1 双折射光弹性表面应力分析仪测试结果与分析 123-125

5.3.2 不同组成对玻璃表面应力和应力层深度的影响 125-127

5.4 玻璃机械强度 127-130

5.4.1 化学强化前后玻璃抗折强度的测试结果和分析 127-128

5.4.2 表面应力及缺陷对玻璃机械性能的影响 128-130

5.5 本章小结 130-132

第六章 结论 132-135

参考文献 135-142

致谢 142-143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43

论文提纲 第8篇

题目:Analyze Jane Eyre’s character through the novel Jane Eyre

1. 论文观点

简爱背负了自然与社会给她的一切不幸,她既没有双亲,也没有财富,最要命的是她没有娇美的面容。但是她有着坚强的个性,她敢于反抗、敢于争取平等和独立,而且她也众多女性不同的"是:她敢于勇敢表达自己的爱情,蔑视以金钱、地位等物质为基础的爱情。最重要的是她

拥有一颗善良而纯洁的心,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众多读者,深受读者的喜爱。

2. 研究的重要性

《简爱》这部小说,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处女座,同时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根据自身的经历创作出这一系列作品,简

爱的经历和作者的经历非常相似,研究简爱的性格对研究作者有着非常大的益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理解简爱这一人物形象和《简爱》这部作品。

3. 研究方法

1、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文献,对《简爱》这部作品有更深的认识。

2、搜集资料之后,要加强资料阅读,选择其中有利的部分,深层次阅读。

3、着手写作,和导师保持联系,多交流沟通,接受导师意见。

4. 目录

Content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Introduction of the Novel

1.1.1 Main Idea of the Novel

1.1.2 Main Person of the Novel

1.2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

1.2.1 Something about the Author

Chapter Two Character of Different Periods of Jane Eyre’s Life

2.1 the Early Childhood Character of Jane

2.1.1 Jane’s Character at Gateshead

2.1.2 Jane’s Character at Lowood School

2.2 the Later Character of Jane

2.2.1 Jane’s Character at Thornfield

2.2.2 Jane’s Character at Moor House

2.2.3 Jane’s Character at Ferndean Manor Chapter Three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

5.参考文献

6. 进度安排

1、论文指导第一至三周:完成初稿

2、论文指导第四周:指导老师审查论文初稿后发回修改

3、论文指导第五周:上交论文第二稿

4、论文指导第六周:指导老师审查论文第二稿后发回做进一步修改

5、论文指导第七周:定稿

6、论文指导第八周:交定稿的打印稿和电子稿

论文提纲 第9篇

目 录

摘 要

绪 论

一 秘书的角色定位和心理素质

(一) 秘书的地位及心理素质

(二)秘书工作中存在的心理压力和挫折表现

二 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产生的原因

(二)造成的影响

三 秘书人员适应工作压力和调适心理挫折的方法

(一) 提高认识 全面发展自身素质

(二) 辨证挫折观 乐观自信的态度

(三) 心胸开阔 寻找适合的抒解方式

(四) 换位思考 转化压力为动力

四 提高心理素质的意义

(一) 优化群体结构

(二) 促进不断进取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提纲 第10篇

(1)论题、背景和意义,李清照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应对论题、选题的出发点、相关背景情况、理论和现实需求、研究成果可能具有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做出简要分析、说明。

(2)研究基础。学生应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准备情况、参与学术研究情况、已发表论文或已完成相关研究情况等做出说明。

(3)研究内容。学生应对所研究问题的研究范围、学术渊源、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研究要点、可能涉及的相关领域和问题、拟采用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对本论题的适用情况、论文主体框架等做出明确说明,对于课题直接相关的已有成果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已有成果存在的不足和研究空间,做出分析和判断,对可能达到的学术目标做出预测。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5)研究计划。学生应根据自己所确定的论题制订比较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工作日程。

论文摘要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他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请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为首"。她以敏锐的才思和女性特有的柔肠灵性,敏感深情地致力于别具一格的小词创作,有着鲜明的个性风韵。随着生活的变迁,其作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反映青春少女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作品,活泼自由,充满生机。第二阶段反用、映年轻少妇思亲恋亲的.作品,悲伤中包含着期盼,冷清中又有热烈的渴望。第三阶段由于国破家亡,孤身瓢泊异地,作品多思乡恋旧,怀念亲人,表现一种孤苦无助的家国之痛,开题报告《李清照论文开题报告》。她的词的艺术成就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在人物形象方面,李词塑造了一系列从青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到哀婉嫠妇的,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其次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善于移物于情。二是善于用典。三是构思精巧,善于造境。四是语言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

李清照此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今天,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李词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他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她的词的艺术成就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在人物形象方面,李词塑造了一系列从青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到哀婉嫠妇的,既各自鲜明独立又前后联结发展的完整的系列知识女性形象。其次是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善于移物于情。二是善于用典。三是构思精巧,善于造境。四是语言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音乐美。

李清照此自问世以来,赢得了广泛赞誉,对我国古典诗词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今天,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李词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庭背景

李清照的一生演绎了一个古代知识女性的传奇故事。李清照成为我国历史上少有的著名才女,与他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博古通今、多才多艺,母亲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在家庭的耳濡目染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李清照小小年纪便文才出众,长大后,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读她的作品也可以看出他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家境殷实,有着浓郁的家庭文化氛围,实乃"盐絮家风"。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除得力于家学外,夫婿赵明城也极为重要。二人志趣相投常常饮酒作诗,赏花填词,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气息。如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所言:二人堂前饭茶,"只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中者可饮茶,"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真乃情深意笃。而逢赵明诚奉命去他乡就职,或出外游学对易安来说真是日思不想餐,夜思不能寐,对酒消不尽绵绵情思,于是才有了"锦书万里无人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表达无限相思之苦的名篇佳作。"女为悦己者容""起来慵自梳头"(《凤凰台上忆吹箫》)也正是爱情的真实表现。

李清照前半生虽说没有受过生计之苦,但是官宦门第中政治活动的耳濡目染,使她对国家大事也有所了解,并怀有希望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北宋亡后,其辗转江南,备受流离之苦,加之明城病殁,更是雪上加霜。从此,李清照孤雁南行,敏感的情怀只有通过笔墨来表达,"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罪"。是这样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过着这样的生活,才会有一首首让人心碎,让人心痛的千古佳作。

论文提纲 第11篇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5

1 引言 9-10

2 文献综述 10-18

2.1 国内外有关英语学习焦虑的研究现状 10-13

2.1.1 英语学习焦虑的历史及现状研究 10-12

2.1.2 英语学习焦虑概念的界定 12-13

2.2 国内外团体辅导研究现状 13-18

2.2.1 团体辅导的研究状况 13-14

2.2.2 团体辅导概念的界定 14-15

2.2.3 团体辅导的理论基础 15-18

3 研究构想 18-34

3.1 理论依据 18-19

3.2 研究内容 19-20

3.2.1 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水平 19

3.2.2 团体辅导对英语学习焦虑的研究 19-20

3.3 研究目标 20

3.4 研究假设 20

3.5 研究方法 20-34

3.5.1 被试 20

3.5.2 研究工具 20-21

3.5.3 研究设计 21-24

3.5.4 数据处理 24

3.5.5 团体辅导实施过程 24-34

4 结果 34-40

4.1 高一年级英语学习焦虑水平现状分析 34-35

4.2 英语学习焦虑前测数据结果 35-36

4.3 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研究 36-39

4.3.1 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性检验 36-37

4.3.2 对照组前后测结果差异性检验 37-38

4.3.3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结果差异性检验 38-39

4.4 团体成员的自我评价 39-40

5 分析讨论 40-44

5.1 团体心理分析 40-42

5.2 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原因的分析 42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42-44

6 教育建议 44-46

6.1 给学校的建议 44

6.2 给学生的建议 44-46

7 结论 46-47

参考文献 47-50

附录1 50-52

附录2 52-53

附录3 53-54

致谢 54

论文提纲 第12篇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一章 绪论 8-15

1.1 官方语言多语制国家的研究现状 8-12

1.2 本文研究对象的说明 12

1.3 数据资料来源 12-13

1.4 基本思路和操作方法 13-15

1.4.1 基本思路 13-14

1.4.2 操作方法 14-15

第二章 官方语言多语制国家类型划分 15-21

2.1 官方语言均为国内主要民族母语 15-16

2.2 官方语言为本土语言及原宗主国语言 16-18

2.3 官方语言为原联盟通用语和区域语 18-19

2.4 三种类型国家的总况 19-21

第三章 官方语言均为国内主要民族母语的国家 21-30

3.1 官方语言的法定排序 21-23

3.2 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 23-27

3.3 两种排序比较以及制约因素分析 27-30

第四章 官方语言为本土语言及原宗主国语言的国家 30-58

4.1 原宗主国语言推广政策 31-36

4.1.1 英、美语言推广政策 31-33

4.1.2 法兰西语言推广政策 33-34

4.1.3 葡萄牙语言推广政策 34-35

4.1.4 西班牙语言推广政策 35-36

4.2 本土语言法定排序在前的国家 36-49

4.2.1 官方语言的法定排序 36-37

4.2.2 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 37-47

4.2.3 两种排序的比较及制约因素 47-49

4.3 原宗主国语言法定排序在前国家 49-55

4.3.1 官方语言的法定排序 49-50

4.3.2 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 50-54

4.3.3 两种排序情况对比及制约因素 54-55

4.4 官方语言为本土语言及原宗主国语言的国家语言排序总况 55-58

4.4.1 原宗主国语言在前的原因 55-56

4.4.2 语言法定排序的总体情况 56-58

第五章 前苏联的俄语地位问题 58-67

5.1 前苏联的语言政策 58-59

5.2 俄语为官方语言的原成员国 59-61

5.2.1 俄语地位的变化 59

5.2.2 语言使用情况 59-61

5.3 非俄语为官方语言的原成员国 61-66

5.3.1 俄语地位的变化 61-62

5.3.2 语言使用情况 62-66

5.4 俄语在独立出去的前苏联成员国的地位问题 66-67

第六章 结语 67-69

6.1 本文研究及结论小结 67-68

6.2 有待深化研究的课题 68-69

参考文献 69-75

致谢 75-7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6

论文提纲 第13篇

论文题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刺激,加上人们对房屋的需求量上升但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的改革。2010年以后国家政策的调整导致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力量决定上层建筑,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赢得利润。因此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科学的控制施工成本。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研究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可以将资源落实到实处以减少企业施工成本。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对进行的变更进行预算,以增加企业收入,提高企业竞争力。

1.2.2 研究意义

对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和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在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等合同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

1.3 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研究在施工阶段中对成本的投入,科学的管理,甲方设计的变更和工程量的临时增加等成本的控制以提高经济效率。其中成本的控制包括对人工,对材料的管理和控制,机械台班费,安全文明施工费等方面。

第二章 对施工阶段的研究

2.1 对企业 施工阶段的研究

2.1 施工组织计划

2.1.1.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

2.1.2施工方案

2.1.3施工进度计划

2.1.4施工平面图

2.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施工过程的控制

2. 3建筑施工特点

2.3.1施工的流动性

2.3.2施工的单件性

2.3.3施工周期长

2.3.4受环境影响大

第三章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研究

3.1 对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认识

3.2企业控制施工成本的方法

3.2.1施工阶段成本的节约

3.2.2施工阶段成本的创益

3.2.3施工阶段企业的科学管理

3.3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内容

3.3.1材料费用的控制

3.3.2人工费用的控制

3.3.3管理费用的控制

3.3.4安全文明施工的投入

3.4对传统的施工过程中成本的控制的研究

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只是在施工前对于工程量的计算和施工后对工程进行决算,对施工中成本的控制不够到位不科学。

3.4.1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

安全文明施工决定了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3.4.2对材料的管理

(1)材料的入库和保管

(2)材料的成本控制

(3)材料的使用

3.4.3现场施工人员的管理混乱

3.5企业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的方法

(1)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文明施工是企业施工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对施工安全的管理才能:

① 使员工面临的安全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② 直接或间接的获得效益。

③ 提高企业品牌和形象

(2减少施工成本的方法

①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②对材料的管理

③对工程的合理安排:

(3)对现场工作人员的要求

第四章 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国内对于现代意义上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逐渐发展起来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理论与方法也逐渐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研究的热门,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4.1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的主要问题

(1)组织施工计划受市场影响大

(2)施工过程中控制不严密

(3)安全管理不到位

(4)技术基础薄弱,管理水平难有保障

(5)材料管理不细致

4.2我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的主要对策

(1)加强对市场的了解

(2)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

(3)安全文明施工落实到位

(4)增强施工人员水平

(5)加强对材料的控制和管理

论文提纲 第14篇

摘要 5-6

Abstract 6

1 绪论 10-16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0

1.2 永磁同步电机及其相关控制技术的发展 10-13

1.2.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10-11

1.2.2 数字控制器的发展 11-12

1.2.3 控制理论的发展 12

1.2.4 转子初始位置检测 12-13

1.3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发展趋势 13-14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6

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原理 16-24

2.1 永磁同步电机分类与结构 16

2.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 16-20

2.2.1 坐标变换 16-18

2.2.2 数学模型 18-20

2.3 矢量控制原理 20-22

2.3.1 矢量控制原理 20-21

2.3.2 电流控制方式选择 21-22

2.4 本章小结 22-24

3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 24-36

3.1 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SVPWM)原理 24-30

3.1.1 空间矢量的定义 24

3.1.2 电压与磁链的关系 24-25

3.1.3 基础电压空间矢量 25-26

3.1.4 电压空间矢量线性组合 26-29

3.1.5 电压矢量扇区的判断 29

3.1.6 基础电压矢量作用时间的确定 29-30

3.2 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 30-32

3.2.1 坐标变换模块的构建 30-31

3.2.2 SVPWM调制模块的构建 31-32

3.2.3 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32

3.3 仿真结果 32-34

3.3.1 仿真模型参数的设定 32-33

3.3.2 仿真波形 33-34

3.4 本章小结 34-36

4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6-46

4.1 硬件系统总体结构 36

4.2 电机本体 36-37

4.3 主控制板 37-41

4.3.1 DSP控制芯片及其周边电路 37-38

4.3.2 电流调理采样电流 38-40

4.3.3 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电路 40-41

4.4 主功率电路 41-44

4.4.1 单相不控整流电路 41

4.4.2 光耦隔离电路 41-42

4.4.3 驱动电路 42-43

4.4.4 三相全桥逆变电路 43-44

4.5 本章小结 44-46

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与调试 46-58

5.1 软件系统使用DSP资源 46-47

5.2 软件主程序 47

5.3 中断服务子程序 47-50

5.3.1 PWM重载中断服务子程序 47-49

5.3.2 定时器中断服务子程序 49-50

5.4 转子初始定位程序 50-51

5.5 转子位置计算程序 51-52

5.6 SVPWM调制程序 52-53

5.7 控制系统调试 53-57

5.7.1 系统稳定运行电流波形 53-55

5.7.2 系统运行中的转速波形 55-56

5.7.3 系统带载能力测试 56-57

5.8 本章小结 57-58

6 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技术 58-68

6.1 转子初始位置检测主要方法 58-60

6.1.1 光电编码器法 58-59

6.1.2 高频信号注入法 59-60

6.2 高频信号注入原理 60-64

6.2.1 永磁同步电机的高频模型 60-62

6.2.2 脉振高频电压信号注入法原理 62-64

6.3 高频注入仿真 64-67

6.4 本章小结 67-68

7 总结与展望 68-70

7.1 全文总结 68

7.2 工作展望 68-70

致谢 70-72

参考文献 72-74

论文提纲 第15篇

致谢 4-6

摘要 6-8

Abstract 8-10

1 绪论 14-29

1.1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研究意义 14-18

1.1.1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研究背景 14-15

1.1.2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轻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概况 15

1.1.3 直流配网技术发展概况 15-17

1.1.4 高压直流断路器面临的研究难点 17-18

1.2 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技术概况与发展趋势 18-26

1.2.1 机械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技术概况与发展现状 18-20

1.2.2 全固态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技术概况与发展现状 20-23

1.2.3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技术概况与发展现状 23-26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6-29

2 直流断路器关键技术 29-39

2.1 电弧模型理论 29-32

2.1.1 电弧模型总述 29

2.1.2 Cassie电弧模型 29-30

2.1.3 Mayr电弧模型 30-31

2.1.4 其他黑盒电弧模型 31-32

2.2 电力电子器件串、并联的均压、均流策略 32-37

2.2.1 电力电子器件串联均压 32-35

2.2.2 电力电子器件并联均流 35-37

2.3 直流断路器中相关辅助回路的设计 37-39

2.3.1 缓冲回路 37-38

2.3.2 吸收回路 38

2.3.3 其他辅助电路 38-39

3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与动作分析 39-49

3.1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拓扑结构 39-44

3.1.1 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基本拓扑结构 39-40

3.1.2 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具有电流开断双向性的拓扑结构 40-41

3.1.3 带小电感结构的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 41-43

3.1.4 在机械开关支路串入IGBT的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 43-44

3.2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工作原理 44-49

3.2.1 合闸过程分析 44-46

3.2.2 分闸过程分析 46-49

4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相关理论分析与参数设计 49-58

4.1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限流过程中能量的转移与释放 49-54

4.2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元件参数的设计 54

4.2.1 缓冲电容C_T的选择 54

4.2.2 限流电路电感L的选择 54

4.2.3 缓冲电路电阻R_T的选择 54

4.2.4 限流电路电阻R_L的选择 54

4.3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中固态复合开关的配置方案 54-58

5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各拓扑结构的仿真动作分析 58-71

5.1 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基本拓扑结构的仿真分析 58-61

5.1.1 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基本拓扑的仿真参数设计与分析 58-59

5.1.2 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基本拓扑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59-61

5.2 带小电感结构的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的仿真分析 61-66

5.2.1 带小电感结构的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仿真参数设计与分析 61-63

5.2.2 带小电感结构的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63-66

5.3 在机械开关支路串入IGBT的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拓扑结构的仿真分析 66-71

6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试验试原理样机的实验验证 71-84

6.1 新型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基本拓扑结构的实验室样机硬件搭建 71-79

6.1.1 实验室样机主电路搭建 71-74

6.1.2 直流电源产生部分的电路搭建 74-75

6.1.3 IGBT驱动电路部分的电路搭建 75-77

6.1.4 晶闸管驱动电路部分的电路搭建 77-78

6.1.5 控制信号电路搭建 78-79

6.2 限流式混合直流断路器试验试原理样机的实验结果与波形 79-84

6.2.1 断路器正常分闸时的实验波形 79-81

6.2.2 断路器发生短路故障分闸时的实验波形 81-84

7 总结与展望 84-87

7.1 总结 84-85

7.2 展望 85-87

参考文献 87-9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93

论文提纲 第16篇

一、总 纲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的一次语言及相关科学研究的一次基本训练,因此,要求学生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做好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是整个大学教学和教育的重要和必要内容,也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教师都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指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任务。

二、 毕业论文的阶段及要求

论文工作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准备(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文献)、撰写提纲、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定稿与答辩。

(一)准备: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研究范围(语言、文学、文化、社会问题、应用英语、经济、贸易、科技、社会生活等),但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

(二)撰写提纲:
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和研究所采集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提纲。同时也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在学生形成毕业论文提纲前一定要与每位被指导的学生进行讨论,毕业论文提纲应尽量做到全面缜密,理顺所要论述内容,避免以后反复修改。

(三)第一稿: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指导教师审定后的毕业论文提纲进行写作, 不可自行其是,随意更换主题。第一稿完成以后,指导教师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按照既定的`提纲和思想在写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学生采取不认真的态度,指导教师应对其提出严肃的批评教育,拒不接受者,指导教师有权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或交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处理。如果指导教师不认真指导,随意放学生过关,以后阶段出现的问题由该教师本人负责。

(四)第二稿:要求学生不仅要继续补充第一稿之不足,同时要求在表达上要有所提高。在接到第二稿以后,指导教师阅读后应指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学生及时改正。

(五)第三稿:要求学生在文风、文章格式、修辞等方面有所提高。指导教师要对第三稿进行全面的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以保证定稿打印时所有的错误和疏漏都得到更正,错误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打印前再校对,以保证尽可能地将正确的版本打印出来。

(六)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的答辩是毕业论文工作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予以充分的准备和重视。论文答辩前,学生们必须充分熟悉论文,答辩时,要求学生能脱稿进行5~10分钟的毕业论文内容的陈述,并流利、准确地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在答辩过程中,参加答辩的教师要对答辩人的语言技能(语音、语法、词汇、语用)、口笔头能力、论文内容和答辩的表现进行认真纪录,客观公正地评分。

二、 毕业论文的内容:

毕业论文的内容可以涉及语言知识、与语言有关的问题(如,语言教学、文化等)和相关专业的知识和内容(如经济、贸易、管理、市场营销等)。其他内容,须经论文审题小组集体审定。学生有选择的论文内容的自由,指导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能代替学生做出决定。论文内容要能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具有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有新颖性。论文可以对某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也可以是实践问题的解决。论文不仅要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要反映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较为正确的论述,要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论文必须做到主题明确、论据清晰、内容具体而充实,切忌空谈。写翻译的论文,除实例分析外,还要提供原文的译文,以便弄清译论的依据。如果论文是实践性的,它必须提出一定的解决途径、方案。

三、 毕业论文的评审:

指导教师在对论文评定成绩时,要参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出的语言水平和专业八级考试的成绩,以正确衡量学生真实的语言和认识水平。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成绩提出异议,如不被采纳,可提交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商议和仲裁。指导教师如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有抄袭现象,应及时向学生指出,学生若不接受批评,指导教师应提交到学院毕业论文工作小组处理,严重者取消论文资格。指导教师应杜绝送分的做法,也不可因个人原因影响对学生论文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 论文的格式:

论文的规格:正文长度 5,500—8,500 单词。

使用的语言:英语

论文分题目、引言、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

引文要注明出处。直接引用要加引号,间接引文要以转述的方式出现。然后以括号把引文来源写清楚:(作者名,年份,引文所在页码)

论文正文部分:

1、 题目大写,三号字,新时代罗马字,大写下面可写一个附标题,4号字;

2、 作者名,5号字,班级,学号

3、 指导教师名,5号字,职称

4、 摘要:用300词,5号字, 英文一页,中文一页

5、 关键词:不能用专有名词,词与词之间空四格(或一个Tab键),不加标点符号

6、 正文:用5号字, 大部分标题用5号字黑体、小部分、小小部分。大部分用罗马字,小不 分用一般数字符号:

引言:引入正题,不超过2段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II. 1.1, 1.2, 1.3, 1.4, 1.5 ...

III. 1.1.1, 1.1.2, 1.1.3/ 2.1.1, 2.1.2, 2.1.3, / 3.1.1. …

结论

7、 参考文献(Bibliography):先英文,后中文

作者名,出版年月,文章名/书刊名,出版社,地点

9、致谢(Acknowledgement)

五、 毕业论文质量标准

(一)选题恰当、与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相当;

(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

(三)观点正确、逻辑性强、无违反国家大政方针的观点;

(四)叙述清楚、层次清晰而丰富;

(五)语言表达正确,无拼写错误、语言错误控制在20-25%00(万分之二十到二十五)

(六)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无明显失误,修辞错误率控制在2%。

【扩展阅读】英语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Outline

New Media"s Impact on Public Relations

Abstract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 Role of the new media in public relations and crisis management

2. New media and public relations

3. New media and the strategy of company’s public relations

Chapter two Methodology

1. Data

2. Measure

3. Case study

Chapter three finding and analysis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

Acknowledgements

Reference

Appendix

Chapter 1

Basic Knowledge for thesis Writing

Why should we write the thesi

论文提纲 第17篇

摘要 4-6

Abstract 6-8

1 绪论 11-30

1.1 研究理论背景 11-12

1.2 研究的实践背景 12-14

1.3 文献综述 14-26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6

1.5 主要研究方法、思路以及创新点 26-30

2 一次性能源稀缺性的统计分析——国际比较 30-40

2.1 稀缺及自然资源稀缺的界定 30

2.2 研究方法能源稀缺性度量指标的选择 30-32

2.3 数据说明及统计描述 32-38

2.4 本章小结 38-40

3 能源价格市场化程度衡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0-61

3.1 误差修正模型 40-42

3.2 处理不规则的时间数据 42

3.3 中国煤炭市场一体化实证结果及分析 42-50

3.4 中国原油价格市场一体化程度实证结果及分析 50-56

3.5 中国天然气价格市场一体化实证结果及分析 56-59

3.6 本章小节 59-61

4 能源约束下的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 61-111

4.1 能源约束、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基本模型 61-66

4.2 能源稀缺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66-76

4.3 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约束 76-109

4.4 本章小结 109-111

5 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11-158

5.1 不同产业能源消费状况 111-114

5.2 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判断 114-120

5.3 产业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120-127

5.4 影响我国能源消费变化的因素 127-152

5.5 能源价格、能源消费、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 152-157

5.6 本章小结 157-158

6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158-165

6.1 实证研究结论 158-160

6.2 主要对策建议 160-162

6.3 本文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62-165

致谢 165-166

参考文献 166-177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77

论文提纲 第18篇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引言 10-11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16

1 研究中的有关概念 11-12

1.1 心理健康 11

1.2 情感态度 11

1.3 ARCS动机模式 11-12

2 理论基础 12-13

2.1 积极心理学 12

2.2 建构主义心理学 12-13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6

3.1 国外研究现状 13-14

3.2 国内研究现状 14-15

3.3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研究的不足 15-16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及研究假设 16-20

1 问题提出 16-18

1.1 教育改革的需求 16-17

1.2 情感态度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17

1.3 心理健康教育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17-18

2 研究假设 18-19

3 研究意义 19-20

第三部分 调查研究 20-27

1 学生情感态度调查统计 20-23

1.1 调查对象 20

1.2 调查方法 20

1.3 调查结果 20-23

2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调查统计 23-25

2.1 调查对象 23

2.2 调查方法 23

2.3 调查结果 23-25

3 调查结果 25-27

3.1 情感态度调查结果 25-26

3.2 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调查结果 26-27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27-38

1 情感态度实验研究 27-34

1.1 研究目的 27

1.2 研究方法 27-31

1.2.1 被试 27

1.2.2 实验设计 27-28

1.2.3 实验材料 28-31

1.3 结果分析 31-33

1.3.1 实验组和对照组情感态度的组内差异比较 31-32

1.3.2 实验组和对照组情感态度的组间差异比较 32

1.3.3 实验组和对照组英语成绩差异比较 32-33

1.4 结果讨论 33-34

2 心理健康访谈 34-36

2.1 研究目的 34

2.2 研究方法 34

2.3 结果分析 34-36

2.4 结果讨论 36

3 总讨论 36-38

3.1 学生英语成绩讨论分析 36

3.2 学生情感态度讨论分析 36-38

第五部分 结论与建议 38-40

1 结论 38-39

2 建议 39-40

第六部分 不足与展望 40-41

1 不足 40

2 展望 40-41

参考文献 41-44

附录 44-47

致谢 47

论文提纲 第19篇

摘要 4-6

Abstract 6-7

1 绪论 10-14

1.1 选题背景 10-12

1.2 写作目的和意义 12-13

1.3 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4

1.3.1 基本框架 13

1.3.2 研究方法 13-14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14-22

2.1 激励与激励机制的概念 14-18

2.1.1 激励的概念 14

2.1.2 激励机制的概念 14-15

2.1.3 激励机制的特征 15-17

2.1.4 激励的过程模式 17-18

2.2 相关激励理论 18-22

3 成达公司上海执行中心简介 22-27

3.1 成达公司上海执行中心基本概况 22-24

3.1.1 中国成达工程有限公司简介 22-23

3.1.2 北京BPDI工程公司企业简介 23

3.1.3 成达公司上海执行中心的建立背景及基本概况 23-24

3.2 成达公司上海执行中心的人力资源概况 24-26

3.3 成达公司上海执行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 26-27

4 成达公司上海执行中心员工激励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7-34

4.1 成达公司上海执行中心员工激励现状概述 27

4.2 成达公司上海执行中心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27-34

4.2.1 对员工激励重要性认识不足 28-29

4.2.2 缺乏科学系统的绩效考核体系 29-30

4.2.3 激励措施缺乏系统性与合理性 30-32

4.2.4 缺乏对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的设计 32

4.2.5 缺乏企业文化凝聚力的设计 32-34

5 成达公司上海执行中心员工激励机制设计方案 34-54

5.1 基本原则 34-38

5.1.1 以人为本的原则 34-35

5.1.2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35

5.1.3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统一原则 35-36

5.1.4 体现员工个体差异的原则 36

5.1.5 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36-37

5.1.6 及时激励与长效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37

5.1.7 基本激励与动态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37-38

5.2. 成达公司上海执行中心员工激励机制设计方案 38-51

5.2.1 绩效考核及评价激励 38-41

5.2.2 薪酬与福利激励 41-44

5.2.3 职业成长激励 44-48

5.2.4 荣誉与地位激励 48

5.2.5 情感激励 48-50

5.2.6 企业文化激励建设 50-51

5.3. 成达公司上海执行中心员工激励机制的`运行 51-54

5.3.1 激励机制的内在联系 51-52

5.3.2 激励机制运行的保障 52

5.3.3 激励机制设计的评价 52-54

结语 54-55

参考文献 55-56

致谢 56

论文提纲 第20篇

摘要 3-4

Abstract 4-5

第1章 导论 7-13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7-10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10

1.3 研究方法 10-11

1.4 创新之处 11-12

1.5 论文框架 12-13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13-18

2.1 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13-14

2.2 企业重组理论 14-15

2.3 医疗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相关观点 15-17

2.4 医疗机构组织架构的评定相关观点 17-18

第3章 旬邑传统医疗机构的现状分析 18-24

3.1 旬邑传统医疗卫生机构的简介 18-20

3.2 旬邑医疗服务机构重组前运行机制 20

3.3 旬邑传统医疗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20-22

3.4 旬邑传统医疗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22-24

第4章 旬邑县医疗卫生服务集团重组后管理体制的方案设计 24-53

4.1 旬邑县医疗卫生服务集团重组具备的条件 24

4.2 旬邑县医疗卫生服务集团重组方案设计的目标、原则和功能定位 24-27

4.3 旬邑县医疗卫生服务集团重组方案 27-28

4.4 旬邑县医疗卫生服务集团重组后各项管理制度方案设计 28-48

4.5 重组后旬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状况及运行机制 48

4.6 旬邑县医疗卫生服务集团重组后优势初步显现 48-53

第5章 旬邑医疗服务集团重组后管理体制实施的保障措施 53-55

5.1 集团层面 53

5.2 政府层面 53-55

第6章 结论 55-56

6.1 主要结论 55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5-56

参考文献 56-58

附录 58-67

致谢 67

论文提纲 第21篇

摘要 3-4

Abstract 4

1 前言 7-9

2 文献综述 9-17

2.1 构建自主课堂的理论基础 9-10

2.2 执行自主课堂的策略 10-12

2.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2-13

2.3.1 重视课堂教学,努力构建自主学习过程 12-13

2.3.2 创设最佳的学习或训练的学习环境 13

2.4 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13-15

2.4.1 运动心理能力概述 13

2.4.2 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重要作用 13-14

2.4.3 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类型 14-15

2.5 教练员对契约自主训练的个性化教学的运用 15-16

2.6 学生在制定训练计划的理论依据 16

2.7 契约自主训练对培养运动员自主训练的意义 16-17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7-29

3.1 研究对象 17

3.2 研究方法 17-18

3.2.1 文献资料法 17

3.2.2 专家访谈法 17

3.2.3 观察法 17

3.2.4 数理统计法 17-18

3.2.5 实验法 18

3.3 实验研究方案的设计 18-19

3.3.1 实验题目 18

3.3.2 实验目的 18

3.3.3 实验对象、时间和地点 18

3.3.4 评价实验指标 18

3.3.5 实验对象的分组与分析 18-19

3.4 实验设计 19-29

3.4.1 诊断学习要求 19

3.4.2 界定学习目标 19-27

3.4.3 师生之间共同商定契约内容 27

3.4.4 确保学习资源和策略 27

3.4.5 确定完成计划的日期 27

3.4.6 确定完成目标的证据 27

3.4.7 履行契约 27-28

3.4.8 评价训练结果 28-29

4 分析与讨论 29-35

4.1 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 29-30

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训练效果的数据分析 30-31

4.3 自主训练的认知程度 31-32

4.3.1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自主训练的认知程度 31-32

4.4 影响学生训练的因素 32-34

4.4.1 影响学生训练的外部因素 32-33

4.4.2 影响学生训练的"内部因素 33-34

4.5 教师教学行为特征 34-35

5 结论 35-36

致谢 36-37

参考文献 37-3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9-40

附件 40-44

论文提纲 第22篇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1. 导论 13-24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15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述评 15-20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20-21

1.3.1 研究思路 20

1.3.2 结构安排 20-21

1.4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不足 21-24

1.4.1 研究方法 21-22

1.4.2 创新之处 22-23

1.4.3 存在的不足 23-24

2. 商业银行交易账户市场风险的研究基础 24-34

2.1 交易账户的概述 24-28

2.1.1 交易账户的定义 24-25

2.1.2 交易账户与银行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25-26

2.1.3 交易账户与会计准则在金融资产划分上的联系与区别 26-28

2.2 市场风险的定义和种类 28-34

2.2.1 市场风险的定义 28-30

2.2.2 市场风险的种类 30-34

3 市场风险的计量模型选择 34-58

3.1 标准法 34-38

3.2 内部模型法 38-54

3.2.1 VaR的概念 39-41

3.2.2 VaR的计算方法 41-51

3.2.3 事后检验 51-54

3.3 计量方法之比较 54-57

3.3.1 标准法与内部模型法比较 54-55

3.3.2 VaR计算方法比较 55-57

3.4 本章小结 57-58

4. 我国商业银行交易账户的现状 58-76

4.1 交易账户投资组合的现状 58-72

4.2 我国商业银行交易账户市场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72-76

5. 商业银行交易账户中市场风险因子的联动效应分析 76-91

5.1 市场风险因子的联动效应的形成机理 76-81

5.1.1 联动效应的理论模型 76-80

5.1.2 联动效应的形成机制 80-81

5.2 联动效应的实证分析 81-90

5.2.1 结构化向量自回归模型 81-83

5.2.2 实证检验及分析结果 83-90

5.3 本章小结 90-91

6. 我国商业银行交易账户市场风险的计量 91-124

6.1 债券投资组合的市场风险计量 91-101

6.1.1 研究方法及数据选取 91-92

6.1.2 实证分析 92-99

6.1.3 模型优劣比较 99-101

6.2 利率衍生品市场风险的计量 101-116

6.2.1 研究方法及数据选取 102-103

6.2.2 实证分析 103-116

6.3 汇率衍生品市场风险的计量 116-122

6.3.1 研究方法及数据选取 117-118

6.3.2 实证分析 118-121

6.3.3 模型优劣比较 121-122

6.4 本章小结 122-124

7. 结论与建议 124-129

7.1 研究结论 124-125

7.2 建议 125-129

7.2.1 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系统 125-126

7.2.2 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交易账户市场风险相关的管理体系 126-129

附录 129-141

参考文献 141-147

致谢 147

论文提纲 第23篇

致谢 6-7

摘要 7-8

图表目录 10-12

英文缩略语 12-13

目录 13-15

第一章 绪论 15-31

1.1 研讨背景 15

1.2 电解水简介 15-17

1.3 酸性电解水研讨停顿 17-28

1.3.1 根底实际研讨 17-18

1.3.2 酸性电解水使用研讨 18-28

1.4 研讨内容与技术道路 28-31

1.4.1 研讨内容 28-30

1.4.2 技术道路 30-31

第二章 混比进程中微酸性电解水的参数变化规律 31-40

2.1 前言 31

2.2 资料与办法 31-35

2.2.1 实验资料与设备 31

2.2.2 实验办法 31-34

2.2.3 数据处置 34-35

2.3 后果与讨论 35-39

2.3.1 ACC的变化 35-36

2.3.2 pH值的变化 36-38

2.3.3 ORP的变化 38-39

2.4 小结 39-40

第三章 混比进程中微酸性电解水消毒动力学 40-53

3.1 前言 40

3.2 资料与办法 40-44

3.2.1 实验资料 40

3.2.2 实验设备 40-41

3.2.3 实验办法 41-44

3.2.4 数据处置 44

3.3 后果与讨论 44-52

3.3.1 中和剂鉴定实验后果 44

3.3.2 滤膜法与发酵法比拟 44

3.3.3 静态混比消毒 44-45

3.3.4 静态混比消毒动力学 45-47

3.3.5 静态混比消毒 47-48

3.3.6 静态混比消毒动力学 48-52

3.4 小结 52-53

第四章 次要养殖水质参数对微酸性电解水消毒动力学的影响 53-73

4.1 前言 53

4.2 资料与办法 53-54

4.2.1 资料与设备 53

4.2.2 实验办法 53-54

4.3 后果与讨论 54-72

4.3.1 SAEW对实践海水养殖水的消毒效果 54-55

4.3.2 水温对静态混比消毒动力学的影响 55-60

4.3.3 水温对静态混比消毒动力学的影响 60-64

4.3.4 浊度对静态混比消毒动力学的影响 64-68

4.3.5 浊度对静态混比消毒动力学的影响 68-72

4.4 小结 72-73

第五章 结论与瞻望 73-75

5.1 主要结论 73

5.2 创新点 73-74

5.3 瞻望 74-75

团体简介 75-77

参考文献 77-83

推荐访问:提纲 论文 论文提纲23篇 论文提纲(通用23篇) 论文提纲范例大全8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