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A”与其否定形式的分析

时间:2023-06-23 08:4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李玉佩,陈启祥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1.1 “太A”的语义特征

一般情况下,“太A”有表赞叹和程度过分两种语义倾向,这与结构中形容词的词性有着重要联系。

当形容词为褒义时,根据褒义形容词能否受主观意识控制以及形容词配价理论[1],“太A”构式中形容词A为褒义有以下四种情况:

情形一,形容词特征:二价可控

当构式中褒义形容词的性质是二价并且可控时,“太A”构式有两种语义,一是表示赞叹,一是表示程度过分。例如:

1)市民太热情了,真让人感动。(《新华社报》)

2)我自己不会热情,别人太热情了,我也受不了。(《新华社报》)

通过例句我们可以发现1)句和2)句中都有褒义形容词“热情”,但是两个句子所要表达的语义完全不同。从两个句子后半句可以看出:1)句表示对市民表现热情的赞叹之意,而2)句却表达了对太过于热情的不认同。

情形二,形容词特征:一价不可控

当构式中褒义形容词的性质是一价且不可控时,“太A”构式也有表示赞叹或程度过分两种表义倾向。例如:

3)为祖宗传言,难免虚美。这些话就未免说得太漂亮。(《读书》)

4)太精彩了,西藏的服装太漂亮了!(《人民日报》)

“漂亮”一词的性质是一价且不可控的,通过上述两个例句可以看出在不同的语境下“太漂亮”可以表达赞叹义或程度过分义。

情形三,形容词特征:二价不可控

当构式中褒义形容词的性质是二价且不可控时,“太A”构式只表达赞叹义。例如:

5)这对他的间谍活动太有利了!(《人民日报》)

6)这种方法迄今也太有效了。(《牛虻》)

上述两个例句中,褒义形容词的性质都是二价且不可控的,构式表达的都是赞叹义。

情形四,形容词特征:一价可控

当构式中褒义形容词的性质是一价且可控时,“太A”构式既可以表达赞叹义也可以表达程度过分义。例如:

7)美国抱怨说,中国人工作太努力了,生产的东西太多了。(《新华社报》)

8)他工作太努力了,有今天的成绩是必然的。(自省)

上述两个例句中,“努力”一词的性质是一价且可控的,前一句中“太努力”是表达程度过分义的,后一句则是表达赞叹义。

当“太A”构式中的形容词为中性时,它表示的意思多与感觉、感情有关,“太”的存在使得“太+中性形容词”构式在语义上具有赞叹义和程度过分义之分。例如:

9)我觉得我的房子太大了,一个人住很冷清。(自省)

10)这次比赛的意义太大了,经过比赛各班凝聚力更强了。(自省)

9)句中,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看出“太大”表示否定义,而10)句的“太大”则表示肯定义。此外,从语料库中抽取了一百条有效语料进行对比,发现只有5%的“太+中性形容词”表示肯定义,由此可见,“太+中性形容词”表示程度过分义的用法较为常用。

当形容词是贬义时,“太A”构式表示不满、斥责之意。例如:

11)他觉得社会对他太冷漠、太无情了。(《读者》)

12)因此,发达国家不应太自私,需要做出一些牺牲帮助条件不太优越的国家。(《新华社报》)

在上述句子中,程度副词“太”后面的形容词都是贬义的,放在句子中体现了说话人主观上不满、讽刺的情感。在11)句中,说话者对于社会现象持一种失望的态度,这些都是说话人主观上不能够接受的。12)句中,说话者认为发达国家需要做出一些牺牲去帮助条件不太优越的国家,而事实上发达国家并没有这样做,因此“太A”构式在这里表示不满、斥责之意。

1.2 “太A”的语用特征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约定俗成性的特点,因此,我们说它是建立在人类认知基础之上的。人的认知具有主观能动性,形容词有褒义、贬义、中性三种。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褒贬义词的使用是符合说话者的心理期待的。从认知的角度看,褒义词具有[+期待]的语义特征,而贬义词具有[-期待]的语义特征。按照这个逻辑关系,“太A”结构也是符合在形容词程度量增时是带有[+期待]的,但是上文中分析到“太A”构式中形容词为褒义时,还存在程度过分的情况。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笔者认为,这与人的心理期待标准也有关系。不同的心理期待下,增加褒义词所代表的正向期待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增加褒义词的程度,可能是符合主体心理预期的表示赞叹义,也可能是超过主体心理预期的表示程度过分义。同样的道理,“太+中性形容词”也存在两种表意倾向,符合主体心理预期的表示肯定义,不符合则表示否定义。

从上文可知:仅从形容词的褒贬性不能判断出“太A”构式的语义是什么,因为形容词的褒贬与“太A”构式的语义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云兴华[2]认为随着语境的变化,人们对事物性质所规定的承受限度,即主体预设局限,可能具有差异性或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在使用褒义形容词进入“太A”构式想要表达赞叹义时,那么句子前后一般都会有积极性的词语。如:

13)日本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中华文化太精彩了。(《科技文献》)

14)演出结束时,坐在记者身边的一位法国老人连声赞叹演出“太精彩了,真的太精彩了”。(《科技文献》)

13)句中,日本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程度非常深,足以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非常精彩。

14)句中演出是真的非常的精彩才会引起老人连声赞叹。因此,两个例句中的“太精彩了”必然不会是程度过分义。

当使用褒义形容词进入“太A”构式想要表达程度过分义时,那么句子前后一般都会有消极性的词语。如:

15)他学习也太刻苦了,把身体都累垮了。(自省)

16)你也太老实了,不怪人家欺负你,把你的钱都败光了。(自省)

15)句和16)句中“太A”构式里的形容词都是褒义的,但是句子后半句都带有消极性的词语。因此,“太A”构式所表达的都是程度过分义。

2.1 “太不A”的分析

2.1.1语义特征“太不A”的结构是对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状态的全盘否定。根据重音位置不同可分为“太/不A”和“太不/A”[3]。重音位置不同所表示的语义也有所区别。从“太”、“不”和形容词组合的角度上说,先出现的应当是用否定副词“不”修饰形容词A,“不A”表达的就是客观的“不怎么样”,加上“太”是在主观上对其进行程度的加强。因此,“太/不A”则更侧重于强调作用,也表示极其否定的含义。随着 “太不A”构式使用频率的增加,“太”和“不”在相邻位置长时间出现,“太不”就有了词汇化的倾向。“太不/A”是先明确A的语义,在此基础上带有程度过分义,表示不满,指责等感情色彩。例如:

17)她说,关于喷气机情况,他的消息太/不灵通了。(《从乞丐到元首》)

18)她说,关于喷气机情况,他的消息太不/灵通了。(《从乞丐到元首》)

17)句中的“太/不灵通”侧重于强调消息来得极其慢,“太”在主观上对程度进行了加强,表示特别否定。而18)句中的“太不/灵通”则带有批评指责的意思。

2.1.2语用特征只有褒义形容词或者部分中性形容词能够进入“太不A”结构。表示度量、颜色、气味的中性形容词也不可以进入该结构中。例如:长、短、老等,不能说“太不长、太不短、太不老”。“太不”修饰A用于加强否定表示负面评价,“A”多数情况下是褒义的。为什么贬义形容词不可以进入呢?这是因为人们在运用语言时尽量简短准确,如果要表达负面评价一般是用“太+贬义形容词”,例如:“太笨”。那为什么还存在“太不+褒义词”这种表达方式呢?这是因为受到了言语交际基本准则的制约。邵敬敏[4]提出言语交际的基本准则是会话礼貌原则,这个原则是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尽量把不礼貌的表达方式降到最低限度。因此,当说话者不可避免要说出负面评价时,可以使用这种曲折委婉的表达方式。如上面提到的“太笨”可以说成“太不聪明”以减轻失礼行为。

2.2 “不太A”的分析

2.2.1语义特征与“太不A”不同的是,“不太A”对可进入的形容词在词性上没有太大限制,无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都可进入该结构中。根据重音位置不同,可以是“不/太A”,也可以是“不太/A”。同样根据“不”、“太”和形容词组合方式来说,先出现的应当是“不/太A”。因为在现代汉语中,否定副词直接放在所修饰词的前面。“不/太A”是对“太A”的否定,语义比较委婉,是程度上略有点不“A”。随着汉语的发展,“不”和“太”长期处于相邻位置出现,“不太”相当于词汇化为一个词,“不太/A”是先明确A的语义,加上“不太”,表示在此基础上程度减轻。例如:

19)这个活儿并不/太难,可也不是谁都能干。(《新华社报》)

20)这个活儿并不太/难,可也不是谁都能干。(《新华社报》)

19)句中的“不/太难”,表义比较委婉,可理解为不是很难,或者有点难。而20)句中的“不太/难”,则是先明确形容词“难”,加上“不太”表“难”的程度有所减轻。

2.2.2语用特征“不太A”在语用上是比较委婉的负面评价,常常有以下搭配:

1)可以与语气助词“啊”“呢”“吧”等语气词搭配,但不可以和语气词“了”搭配使用。例如:

21)“你……不接电话吗?……让人久等了,不太好吧!”(《红苹果之恋》)

2)可与结构助词“了”搭配使用。

22)现在要想找一本王品青校点、鲁迅作序的《痴华》也不太容易了。(《读者》)

22)句中的“了”不是语气词,而是结构助词,加上“了”整个句子读起来是通顺的。

3)经常与副词“还”、“并”连用。

23)这位大嫂面对镜头还不太习惯,但她那种喜悦心情体现出电话给农村带来的许多好处。(《人民日报》)

23)句中的“还”表示的是一种状态的持续,表示“仍旧”的意思。

在言语交际中,当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做出负面评价时,如果能够考虑到听话人的感受,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既能够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又不会忽视听话者的感受,使交际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因此,使用“不太A”比使用“不A”要礼貌、得体一些。

2.3 “太不A”和“不太A”的对比

上文提到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都可以进入“太A”构式中。但是“太不A”结构却对形容词有所限制,“不太A”与“太A”一样,对进入其中的形容词没有太大限制。“太不A”构式对形容词的色彩义有很大的限制,有贬义、消极义感情色彩以及表度量、颜色、味道类中性的形容词不能进入“太不A”构式。相比之下,“不太A”构式对形容词没有很大限制,无论是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都可以进入“不太A”构式。兹将其区别列于表1。

表1 “太不A”和“不太A”的对比

3.1 “太A”表示赞叹义的偏误

“太A”构式经常与语气词“了”连用,构式中每个词对句子的语义都有重要影响,例如“A”的性质影响句义,加不加“了”可能会使句子语义完全相反。

24)*谢谢你,你的主意太好。

25)*谢谢你,你的方法太有用。

例24)和例25)都是遗漏“了”而产生的偏误,使得原本表示褒义的倾向变成了贬义。

留学生对于程度副词“太”和“很”的混淆偏误在语料库中出现得最多。“太”和“很”都能够修饰形容词,它们的语义和用法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它们都可用作主观性评价,但是“太”的主观性比“很”强。例如:

26)*不用担心我,我现在生活得太好!

27)*课堂气氛特别好,所有人都太开心。

28)*我不喜欢上海,这里很热闹,也不太干净,空气也差。

例26)和(27)应该用“很”,而例28)应该用“太”留学生出现这类偏误的原因是混淆了“很”和“太”的语义和用法。

形容词使用不当也是造成偏误的原因之一。“太”在修饰形容词时,形容词不能是状态形容词。例如:

29)*这块草地太绿油油了!

30)*今天天气太闷热了!

例(29)和例(30)中的形容词都是状态形容词,不能与程度副词“太”搭配使用,留学生通常因不熟悉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分类而产生此类偏误。

3.2 “太A”表示程度过分义的偏误

“太A”表示程度过分义对留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表程度过分义除了与修饰的部分有关之外,还和语境及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有关。

31)*对新手来说,我可能严格了。

32)*过了这么久,我觉得问题越来越太严重。

33)*最近天气很好,不会太冷或热。

例31)缺少程度副词“太”,根据语境,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是程度过分义。例32)误加了程度副词“太”。例句可以有两种修改方式,一种是改成“过了这么久,我觉得问题越来越严重”,表达一个渐进的过程。另一种是改成“过了这么久,我觉得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表达问题的严重程度很高。例33)表达的是天气不会非常冷或非常热,在句子中语义层次应当是一致的。而这里只强调了不会“太冷”,所以应改成“最近天气很好,不会太冷或太热。”

3.3 “太A”否定形式的偏误

“太A” 的两种否定形式 “太不A” 和 “不太A”,留学生将它们混淆而产生的偏误也不在少数,例如:

34)*以前我学习的时候不太努力了。

35)*现在我认识到自己也不太谨慎了。

以上两个句子都使用“了”来表示增强语气,只有“太不A”能与“了”搭配,因此要将两个句子中的“不太”改成“太不”。

36)*我觉得你这间屋子太不乱。

37)*我长得太不难看。

例36)和例37)都把“不太”用成了“太不”,而两个句子中的形容词都是贬义词,“太不A”格式不允许贬义词进入,因此两个句子中应该使用“不太”。

此外,我们注意到留学生在“比”字句中误加“不太”,这类偏误也比较常见。例如:

38)*他比我不太高。

39)*冬天的北方比南方不太冷。

留学生出现这类偏误的原因是他们不了解“太”是绝对程度副词,且具有对比性的语义特征,因此“太”不可以用于有具体参照点的“比”字句中。例38)和例39)是同类偏误,但是例38)可以改成“他不比我高太多”,而例39)改成“冬天的北方不比南方冷”,在句法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常识上似乎又犯了错误。所以例39)应改为“冬天的北方不比南方冷太多”。

错序的偏误是指词语或句子成分在句中的位置错误而造成的偏误。留学生在使用“太”的相关格式时,会出现这样的偏误,例如:

40)*那个国家不太安全,去旅游。

41)*可是我呆在香港不久,所以不太深香港的印象。

例40)和例41)主要是语序错误,例40)是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错误,谓语应该放在主语之后,句子应改为“去旅游不太安全”。例41)是状语与谓语的语序发生错误,状语应该放在谓语前,句子改为“对香港的印象不太深”。

本文以“太A”与其否定形式为对象,从语义、语用两方面对其进行了的分析。首先,以“太A”为对象,从语义内涵以及语用特征的角度对“太A”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褒义、贬义、中性形容词都能够进入“太A”构式中,不同词性的形容词进入构式中会产生不同的语义倾向。其次,以“太A”的两种否定形式“太不A”和“不太A”为对象,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对两者进行分析,并从可进入二者构式中的形容词的差异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留学生学习“太A”与其否定结构时产生的偏误进行了分类,分析这些偏误有利于留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太A”与其否定形式。

猜你喜欢褒义贬义词构式构式理论与韩国语“?”句式教学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3期)2019-08-27英语委婉语定义的局限与演变北方文学(2019年20期)2019-07-15张老师犯得着这样“处心积虑”吗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2018年17期)2018-09-05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3期)2017-05-23存心有天知公务员文萃(2016年11期)2016-11-21汉语口语常用构式哈译研究长江丛刊(2016年30期)2016-11-12“点”的觉醒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4年8期)2014-09-10“就/才”进程—评价构式的认知修辞分析当代修辞学(2014年3期)2014-01-21卖萌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等6则意林(2013年9期)2013-05-14说句好话挺难杂文选刊(2013年5期)2013-05-14

推荐访问:否定 形式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