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课件语文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欣赏动画故事《坐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课件语文汇编17篇,供大家参考。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故事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欣赏动画故事《坐井观天》。
2、交流感受。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了解故事内容。
3、板书课题,读题,说说“坐井观天”的含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遵循低年级儿童的心理规律,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动画故事中,感知故事内容,初步建立语言和形象的联系,为进一步学习语言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2、分小组或同桌之间,开展学习竞赛,采取轮读、领读等多形式学习生字、词语和句子。
(学生自主、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在语境中学习生字和词语,认识事物与发展思维、语言紧密结合,强调识字的过程,也是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过程。同时注重方法习惯的整合)。
3、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理解词语含义。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正音和范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
(3)交流初读感受,解决次要问题。
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些什么?
通读归纳、整理,形成如下认识:
A、弄清故事的人物形象──青蛙和小鸟。
B、知道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C、明了青蛙和小鸟争论的原因及主题。
学生在谈到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关系时,教师顺势切入,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次要内容。
(1)教师简笔画水井的形状。
(2)学生在水井上贴出青蛙和小鸟图片的位置,并口述贴图的理由。估计理由有:
A、我从文章的插图中知道应该这样贴。
B、我从文章第一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读懂什么,是思维的结果;怎么读懂的,是思维的过程。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让问题止于智者。)
(3)学生自读文章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4、质疑、释疑。
(读书须有疑。有疑,才有学生自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提升过程;才有撷取信息,对比分析,综合梳理的研究性学习行为。)
三、熟读精思,领悟旨趣。
(一)学习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1、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
2、点名读,师生评读,体会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礼貌行为和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的情形。
3、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4、教师引读,男女生分组加上动作表演读。
师:一只小鸟飞呀,飞。飞过山川,飞过河流,飞过田野。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见了问:____________?
男生:“朋友,你从哪儿来呀?”
女生:“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水喝。”
(读书活动层次不同,形式多样,注重在读中展开想象,读中理解内容,读中积淀语感。只有学生思之于情读之于形,入情入境的感悟,没有任何强加的朗读技巧的理性指导。)
(二)尝试朗读第二次对话。
1、学生分角色练习朗读第二次对话。
2、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做实验了解青蛙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田野等)。
(注重语言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达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祖国语文的目的。)
4、学生练读对话,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要求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5、指导朗读。
(三)学习青蛙小鸟的第三次对话
1、教师引读,小鸟说天空无边无际,青蛙却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相信了吗?青蛙笑了说:“__________”小鸟也笑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探究。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
(通过合作、探究,充分挖掘青蛙和小鸟的心理活动,体会“笑”的丰富内涵,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让学生感悟了寓意)。
3、指导朗读。
4、创造想象,读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1、学习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五、指导生字书写,完成生字袋的制作。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利用生字袋,让学生在多次复现和运用中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六、课外扩展。
1、课外收集阅读成语故事,开展讲故事竞赛活动。
2、演一演“坐井观天”这个故事。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2篇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都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叫──葡萄沟。
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我们得对葡萄沟有些了解,那就打开今天我们要学的第十一课赶快去看看吧。
自由地读一读课文,遇到特别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朗读情况。
出示词语:葡萄新疆吐鲁番盛产茂密一大串
暗红搭起凉棚吃个够维吾尔族
自由读读(你能读正确这些生字词语吗?);
指名小老师带读;
难读词开火车读;
随机抽读。
哪些字书写时要注意的?
请你带着这些生字词语,再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课文。
3.初步地领略了一下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是盛产水果呢?)
二、体验学习
1.葡萄沟盛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我们就赶快去葡萄园看一看吧!
2.葡萄园到了。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什么是“梯田”呀?(理解“梯田”。)
3.这就是“梯田”,我们赶快登上山坡,仔细去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我们先来看看夏天的葡萄吧!
在课文中找到句子,自己读。再指名读,出示句子。
(1)请读的同学上来动动手,给我们这里也搭建个“凉棚”?出示“葡萄叶”。让学生上台贴树叶。这个就是课文里描写的“绿色的凉棚”吗?不是的,为什么?理解“茂密”。板书:枝叶茂密。你能把她们变茂密吗?再请学生上来贴树叶。
(2)夏季,烈日炎炎,站在这绿色的凉棚底下,你们感觉如何?
生:“凉快”、“凉爽”、“舒服”……(出示图)
4.葡萄一天天长大了,到了秋季,成熟的葡萄是怎样的呢?板书:葡萄。我们一起来欣赏。
用图片,让学生认识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欣赏了这些葡萄,你有什么感受?(悟出葡萄颜色多,数量多)。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理解“一大串”板书:一大串
(3)这么多颜色鲜艳的葡萄,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吗?课文中用的是哪个词?出示句子。板书:五光十色
“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出有什么不同。
(4)有感情地读读相关的句子,自己读,再指名读,并让读的学生把葡萄“挂”在葡萄架下。(十个人左右)(先发再一起贴)最后齐读。
指着板书小结:夏季葡萄枝叶茂密,秋季葡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你能连起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吗?(出示句子)这段话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
6.看着这些五光十色,美丽极了的葡萄,你最想干什么?
7.葡萄沟的葡萄这么诱人,那么维吾尔族老乡是怎么样的呢?板书:老乡热情好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8.“准会”就是?“吃个够”就是?引读最后一句。
9.请你选择课文第二自然段中,你最喜欢的句子读读、背背;
已经迷上葡萄沟的葡萄的同学,你也可以一整段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10 葡萄沟
枝叶 茂密
葡萄 一串串 五光十色
老乡 热情好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学得怎么样?开火车读
葡萄新疆茂盛维吾尔族吐鲁番吃个够
2.上一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第一自然,知道了葡萄沟盛产水果。特别是葡萄,非常有名。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葡萄沟看一看葡萄是怎么样子的。
二、学习新课
(一)看录像,自学第2自然段。
1.看录像
2.自学第2小节,出示要求:(每人发一张)
自学要求:
(1)先读第2段,数数这段共几句话。
(2)说一说从第2句到第4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请你用“──”划出来。
3.检查自学
(1)数好了吗?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啊?
(2)请你读一读第一句,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想看看梯田到底什么样吗?图片出示,这就是梯田。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这里和第一段是一样的,也是按时间的顺序写的。
请再读一读第2段,然后同桌讨论一下怎样填写下面这张表格:什么季节什么怎么样。
(4)出示表格。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什么季节什么怎么样
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低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5)2个季节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啊?自己读读看。
A.夏季,茂密的枝叶向四周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指名读,问: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再读读看。
(茂密的枝叶很多,很美。)看图。
还有愿意来读的?为什么把“绿色的凉棚”读得特别重?
他读得好吗?读得好的,我们大家就要向他……(学习)。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好吗?
B.引:那有谁喜欢秋季的葡萄沟呢?
先自己来读一读。谁喜欢?指名读。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a.自由读。
我们来体会一下:(师范读)葡萄 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B.小朋友,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葡萄很多。)哪个词语看出来?那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还感受到了什么?(我觉得葡萄沟很美)哪个词语看出来?(五光十色)什么是五光十色?我们查过字典的。谁来告诉大家?
c.都有哪些颜色啊?请你用“──”标出写颜色的词语。把你划的读给大家听听,好吗?指名读。
我们大家一起来数一数都有哪写颜色。
d.我们来给五光十色换个词。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看一看行不行?(行)为什么课文不用五颜六色,而用五光十色呢?读一读看。
e.为什么?他说得对不对呢?老师再带小朋友去葡萄沟看一看。出示各种图片,感受五光十色的美。师范读后,说:“瞧,一个个水灵灵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呢!
(行)小朋友,现在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到底用哪个词好。(不行)小朋友,你喜欢五光十色的葡萄吗?
E.能读给大家听听吗?让大家感觉到,你是真的很喜欢这里的葡萄的。指名读。评议,你觉得喜欢这里的葡萄吗?还有谁喜欢的?男女生比赛读。读得真好啊,我们大家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好吗?小朋友把这句话读得真美,那你想不想把它背下来,回家的时候也让爸爸妈妈也感受一下葡萄的美呢?真孝顺啊,先自己试着背背看吧!
指名背。
4.引:葡萄真吸引人啊。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出示(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1)你感受到了什么?(很热情)哪里看出来?(“准”、“吃个够”)你来读读看。
你还想到了什么?(真想去吃葡萄)下面老师就请4大组自己准备一下,比一比,哪一大组能够让在坐的每一位老师都听得很想去吃葡萄的。
(2)老乡真热情啊,葡萄沟里的葡萄又这么美,老师也真想去看一看呢。哪一位老乡愿意为李老师介绍一下你们葡萄沟的葡萄呢?请小朋友先自己准备下,把第2段连起来读一读。看谁把葡萄沟读得最美。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读得真好,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语言,如果能背出来那就更好了,看谁最能干,先自己准备一下,指名背。
真棒啊。下面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大家尽情美美地背一次吧!
齐背。
过渡:小朋友,你们吃过新疆吐鲁番的葡萄吗?好吃吗?
老师知道啊。葡萄沟不但葡萄好吃,而且还有很多被制成美味的葡萄干呢。
(二)学习第3段。
1.请小朋友默读一下课文的第3段,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2.上节课,老师请小朋友品尝了一下葡萄干,好吃吗?(好吃)
那你知道,这么好吃的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老师带小朋友去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荫房是和我们普通的房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葡萄干又是怎么做成的?
看录像。
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荫房是怎么样子的?
所以只有在葡萄沟这样的房间里才能制出美味可口的葡萄干。小朋友想不想再去看一看这么好吃的葡萄干呢?请小朋友一起把第3段来读一读。
3.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人来葡萄沟考察,对这种天然晾制葡萄干的办法大为惊奇,于是就到处拜师求教,回去后也学着用这种方法晾制葡萄干,结果都失败了,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吐鲁番干热多风的独特的自然条件。只有我们中国吐鲁番的葡萄沟才能制作出这么好叫的葡萄干。
4.听到这个消息后,你有什么想法吗?(葡萄沟很好。)
问:好在哪里?(盛产水果、风景美丽、老乡热情)
5.是啊。(指板书)葡萄沟不但盛产很多水果,特别是葡萄在外国也很有名,而且人也很好。这里出产的连葡萄干也很有名,我们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你喜欢葡萄沟吗?让我们来一起夸一夸葡萄沟吧! 齐读第4段。
过度语: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认真,读很很好,体会得很好。特别是好多平时胆小的小朋友今天也能积极发言了,老师真高兴。
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看谁发言最积极,讲得最好。
三、巩固练习
读句子,学习按时间顺序说一句话。
葡萄沟五月有杏子,七八句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分,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时间还有多的就写课堂作业)
四、总结
像这样的按照时间顺序写的还有很多,我们平时可以在读书时多留意一下这样的,都搜集过来,下节课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3篇
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9个生字,区分:葡、萄;
密、蜜;
凉、晾;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理解句子。并让学生读悟结合,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4、情境中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对三年级阅读的目标要求,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理解葡萄沟好在哪,了解葡萄干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一大串葡萄)一起看看:
对,是葡萄。都吃过葡萄吧,说说什么感觉?
对呀,香甜的葡萄多诱人啊!我国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是产量最多、吃起来最甜的,要数我国新疆出产的葡萄了,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参观新疆出产葡萄的一个地方,是哪儿呢?
板书:葡萄沟
2、这三个字都是生字。老师发现有两个字长得特别像,哪两个字?谁能说说它们像在哪里?(上面都有“艹”,有“勹”,)那它们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请同学们书空写一遍,记住这两个字。
学生书写。
3、齐读课题。(指导音变:葡萄单读时都是二声,连读时萄读得轻一点,再读一遍)
二、以读为本,认知生字
师:要想去葡萄沟,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下面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并且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开始吧:
1、学生读课文,学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真专心! 现在,每个小朋友选择一个自己还没有读熟练的、没有读好的小节,再练习读一读。等会儿老师要请你来读这个小节,好吗?
生:(选择自己还没有读好的小节练习朗读)
师:敢于表现自己优点的人是可爱的;
勇于暴露自己缺点的人是可敬的!而只有改正了缺点的人才算是真正得到了进步!谁愿意第一个进步?
指名读课文
2、师:课文才读了一遍就读得这样好,那生字肯定不是问题了,谁来读一读。(出示加拼音词)
(取拼音齐读词语)
师:多好呀,你们都是一个个出色的小老师,自己学,自己教,掌握了本课的所有生字新词,而且课文也能读通顺了。通过刚才读课文,你们觉得葡萄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悟
1、师:那葡萄沟究竟好在哪里,美在哪?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葡萄沟在新疆的什么地方?那里是不是只产葡萄呢?
2、师:现在正是九月,葡萄成熟了。我们就先到葡萄园里去玩一玩好不好?(好)
师描述: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在金秋九月,我们踏上了开往葡萄沟的旅游列车,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让我们感到心旷神怡;
一阵新疆音乐的响起,使我们仿佛闻到了葡萄的芬芳。
师:葡萄沟到了,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
生:葡萄种在山坡。
3、师:赶快登上山坡,睁大你们的眼睛,看看这儿的葡萄长得怎么样?
师:课文是从枝叶和成熟的葡萄两个方面来写了葡萄。谁来读一读描写葡萄枝叶的句子。(指名读)
师:从这个句子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枝叶很茂密。
师:谁能结合你平时见到的谈一谈你对茂密的理解?
师总结:叶子重叠在一起,一片压着一片,不留一点缝隙,就是茂密。那么从课文中的哪些词语中你能感受到叶子的茂密呢?(生:四面展开 一个个 凉棚)
师: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是什么?(凉棚)谁见过凉棚?
师:多美呀,在山坡的梯田上,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构成了葡萄沟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谁还想再读。(指名读)
师:老师通过查资料,吐鲁番有火州之称,那里的天气非常热,温度最高达到49摄氏度。在这种天气里,钻进这样的凉棚底下,会有什么感觉?
生:凉爽 ……
师: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读吧。
4、师: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挡住了阳光,多舒服呀!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
(生读相关句子)
你觉得葡萄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些词语中听出来的?
(生:我感受到葡萄很多,一大串一大串的。)
(生:我觉得葡萄很美,那么多的颜色,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
师:多美呀,这么美的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再读一遍,老师相信再读时肯定会发现一个描写颜色的成语,是什么?
师:你是怎么理解五光十色的?
生:颜色很多。
5、师:绿的叶,五光十色的葡萄,相互映衬,不禁让我们陶醉在这葡萄的海洋里。这么美的句子,你们不想再读读吗?
学生美读,体会葡萄之美。学生读句子。
6、师:同学们读得真美,老师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的葡萄,连老师都忍不住想去摘下几个尝一尝。你们猜一猜:老乡们会让我们吃吗?
生: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读句子: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师:你感觉新疆人怎么样?送老乡一句话吧,哪怕一个词也好。
学生夸“老乡”
7、师:多热情的老乡呀!同学们,我们就要离开葡萄园了,你们想不想再亲眼看看那儿的葡萄?
生:想看。
师:闭上眼睛,我做一下准备工作,眼前有一张大屏幕。
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睁眼,看见了没有?
生:看见了。
师:看见了什么?
生说。
师:我没放录像你们就看见了?实际上你们不是在看,而是在干什么?
生:想像。
师:太重要了。读书时一定要想像,就像在自己面前一样,这样读就读懂了,读活了,读理解了。你们说这种读书方法好不好?
师:下面同学们就运用这种读书方法再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读。
8、师:这么多的葡萄,人们除了在收获的季节,尽情地吃之外,还想了什么好办法来享用它?
生:制成葡萄干。
师:葡萄干是在哪制成的?这里的葡萄干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在这样造型奇特的晾房里,制成了我们最爱吃的葡萄干。谁能说一说这里制作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板书:葡萄干 色鲜味甜)
师:老师听说,以前有一些外国人来葡萄沟考察,对这种天然晾制葡萄干的办法大为惊奇 ,回去后也学着这种方法晾制葡萄干,可是他们那里没有吐鲁番干热多风的自然条件,每次做都没有成功。所以说,吐鲁番的葡萄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听到这个消息后,你想说些什么?
9、师:葡萄沟有那么美的葡萄,有那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还有这样色鲜味美的葡萄干。这么美的地方,你们想不想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想)瞧,许多游客就坐在下面,他们很想听听我们的介绍,请同学们用书上的语言或者自己的语言设计一份导游词。注意要向别人介绍葡萄沟不能只背诵这段话,还要想想开头和结尾怎么说,要注意态度亲切。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
小导游介绍。
师:同学们,这次旅游就要结束了,在这次旅游中,我们是看也看了,吃也吃了,还过了一把导游瘾,我相信此次游览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此时此刻,面对葡萄沟如此的美景,面对热情好客的老乡,你想说些什么来表达你的心声?从文中找一句话表达一下心声。
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指导学生朗读。
10、师:葡萄沟真美,课文的描写真美!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在本子上。(学生摘抄)
四、课堂总结
今天大家学了葡萄沟,得到了新的收获和体验,希望你们能把葡萄沟这个好地方向你的朋友、家人介绍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美丽的葡萄沟,了解我们美丽的祖国。同时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今后去开发建设新疆,建设我们的西部。真正以热爱祖国为荣。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4篇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创造,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语言。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课文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纸筒、头饰、多媒体画面、教学挂图和相关音乐。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2.“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从他们喜爱的故事入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打算给自己提什么样的学习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四人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师巡视指导。
3.检查小组识字情况。
4.区别““渴”、“喝””的字形,练习书写。
5.再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三、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1.出示挂图,(师:瞧,这就是青蛙与小鸟的合影。)
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板书理解“井沿”。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定教思想,让学生自读自悟。)
4.感悟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读后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话”。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指名读。
播放动画。(小鸟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山林,飞过城市……)理解”一百多里”。
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3)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A、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B、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5)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大?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闭眼想象:小鸟飞呀,飞呀,飞过田野,高山,山村,城市,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
(6)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7)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天,无边无际。)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8)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
(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得出结论: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相机指名读好句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
(9)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并交流,读出适当的语气。
小结: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整体感悟,角色体验。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头饰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4)依据画面,为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音乐)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创设展示分角色朗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四、读后悟理,理解寓意
1.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是啊,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3.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4.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五、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但是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它惊呆了,它会看到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
3.学生分小组续编第四次对话。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文,我们都收获不小,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
可能有一些学生会提问:
(1)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2)青蛙有没有错?……
(设计意图: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对寓言来说,故事不过是寓意的载体,寓意才是故事的灵魂。)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这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实践活动: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5篇
一、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三、教具准备:
1。有关水井的教学挂图一幅、小鸟图一幅。
2。本课课文录音带一盒及注音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1。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
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词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五、课堂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 ) 观( ) 沿( ) 百( )
开( ) 现( ) 没( ) 白( )
3)。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1。张挂教学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板书:井沿。讲解生字。井沿: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际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三、课堂练习
1。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附:板书设计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6篇
设计意图
(一)教案设计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读的训练和指导,运用“读书——说话”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故事,通过“读书——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妈妈和我对苗家小姑娘的那份“爱心”,学生在表达、争辩中认识和体会人物。
(二)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的第一感受是要想办法使他们有内容可写,我觉得写日记也一样,只要有了内容,剩下的就好办多了,怎么样让孩子写日记有内容呢?我就想到了把平常看到的东西拿到课堂中来,作为具体的教学材料。蒋锞沅同学是我们班的一个很有个性的男孩,非常聪明,爱动脑,敢提问,发言大胆,知识面广,但行为邋遢,作业拖拉,字迹潦草,不知道整理书包。于是我就把他拿到课堂上来作为写日记的材料,学生就感到有话要说了,觉得写日记原来就这么简单。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人为乐的意识。
(三)情感目标
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写日记。
教学重点
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写日记。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人为乐的意识。
教学媒体
(一)让学生课前读通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二)通过调查、访问、查资料等了解日记是怎么回事。
(三)日记格式图。
(四)准备日记本。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写两个字,你了解它吗?(师板书:日记)
生1:日记。
生2:把做过的事情记下来。
生3:把一些好事写下来。
生4:把我们出去游玩过的地方写在本子上。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两则日记。(揭题:24 日记两则,并板书)
(二)读书——说话
师:现在我们读课文,老师对小朋友读书没有很多要求,我也不问你问题,什么问题也也不问。只有一个要求:读完了,你有什么话要说的吗?说什么呢?说你的感想,说你的理解,也可以说你的疑问。行不行?
生:行。
师:咱们试一试,以后养成一个习惯,读完了就应该有话要说。好不好?那接下来我们一边读一边想:我要说什么呢?还有一个情况,老师认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一读书就要拿起笔来。现在开始读,怎么读都行,默读可以,朗读可以,两个人一起读也行,小组一起读也行。
(生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还想读吗?真好,好孩子就喜欢读书。那么谁想起来大声读?现在请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读,读完了你们就坐下,想读下面的同学就赶紧站起来,争取机会哟,读书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第一段开始读,
(举手的同学读第一、二段)
师:好,想读的站起来,你们接着读第三、四段。
(生读这两段)
师: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动作慢了点,刚才没有争取到机会,现在请没有读过课文的同学站起来,把机会让给你们,你们要不要大家帮忙啊?
生:不用。
师:好,刚才读的同学都坐下,你们几位读第二则日记开始!
(生读第二则日记的第一段)
师:现在全部都读过了,我就想问一下,有谁敢举手,说我是全班读得最好的?
生:我是全班读的最好的!
师:她这么说是骄傲吗?不是,是自信,是勇敢,是有胆量的孩子!我们请她读最后一段。
(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读得真不错,好,现在谁想说话呢?想说就举手。
生1:第一段有一个字不认识。
师:这个不认识的字你作上记号了吗?
生1:我圈出了。
师:非常好,把难读的字圈出是个好习惯。同桌愿意帮他吗?
生2:我愿意。那是个“投”字,“tóu”。
生3:课文中说,今天是我的"节日,我想问是什么节日?
师:哦,这个同学提了个问题,我想,这问题暂时先记下,等会你就明白了,行吗?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生4:在第一则日记中,我做的梦是梦见自己穿上了摆在商店里的那条白纱裙,很漂亮的。
师:那么,课文中的我梦想成真了吗?结果妈妈送我什么礼物呢?请同学拿起笔画出妈妈给我的礼物。(师板书:穿上白纱裙)
(学生边读边画)
生:我的梦想没有成真,因为妈妈的礼物是一条粉红色的布料连衣裙,一个红书包,还有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就是没有我心爱的裙子。
师:应该说是“她”,而不是“我”。谁能正确的说呢?
(指名同学继续讲)
师:她的梦想没成真,结果心里真不是滋味,哪里能看出来?谁能读出感情?
(生读最后一段,师板书:不高兴)
(三)指导写字
师:同桌互读要求写的8个字,并说说可以组成什么词?
(同桌互相检查)
师:有困难吗?
生:没有。
师:考考同学,这8个字可分成几类?为什么这么分?
生:按偏旁可分为4类:女字旁为一类,日字旁为一类,有“分”字的“份、粉”为一类,“读”字为一类。
师:非常好。老师先范写“姑、娘、妹”。
(师范写,提醒学生女字旁的横变成提,生先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同样方法指导书写“昨、晴、份、粉、读”。)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重点】
1.学习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培养写日记的兴趣,能按格式写日记。
【教学难点】
培养写日记的兴趣。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日记两则》,学生读题,相机教学“则”。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学习日记的格式。
日记的格式与我们平时所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写日记,先在第一行的中间写上日期、星期几,天气怎样,再换一行空两格就可以开始正文了。
3.读完了课文,谁愿意告诉大家,这两则日记写了什么?
课件出示:
昨天晚上,我梦见我()。我想,今天是我的节日,妈妈()。可是妈妈下班回来却买了(),就是没有我心爱的裙子,我说妈妈真小气。
4.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
(2)多种形式读
开火车读、抢读、齐读
(3)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换偏旁:奇-寄、分-份粉、少-纱、斗-料;
作-昨、沙-纱。
(4)组词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三、朗读感悟第一则日记。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想成真了吗?
2.指名答,教师板书。
3.小组分工读,指名读。
指导:“我”的梦想没有实现,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还要注意标点的停顿。
4.理解“羡慕”的意思,再说一句话。
5.妈妈给我买回了白纱裙吗?我的心情是怎样的?(理解“迫不及待”)
6.“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课件演示日记内容。
7.指名、分组或齐读第一则日记。
8.妈妈买回了许多礼物,并分成了两份,为什么?
同桌交流讨论。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教师重点正音。
昨(平舌音) 娘(声母是鼻音) 晴(韵母是后鼻音)
2.观察字形,发现规律,分类说说写字时应注意的事项。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有的字偏旁相同。教师抓住字形的相同点进行范写,让学生迁移运用。
3.示范书写,重点指导。
女字旁:撇点的撇写长一些,第三笔不要超过右边的撇。
日字旁:写得瘦长一些,折笔稍向里收。
妹:右边的部件上横短,下横长。
读:第五笔是横钩,不是横折钩,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则、昨”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团结互助的意识。
3.有写日记的兴趣,并按照日记的格式,开始学写日记。
教学重点
1.学习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培养写日记的兴趣,能按格式写日记。
教学难点
培养写日记的兴趣。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复习生字,指名读。
. 2.完成“看看写写”练习。
二、朗读感悟第二则日记。
1.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议。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
3. 老师范读,小组打擂台读,个人比赛读。
4.指导:要把“我”梦中开心的事,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5.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
(1)阿英妹妹来自哪里?
(2)阿英妹妹是个怎样的孩子?(失学、好学)
(3)妈妈小气吗?
6.指名或齐读第二则日记,说说你感觉“我”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写日记
1.我们学习了小作者的两则日记,你觉得写日记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讨论、回答。
2.总结格式
你觉得写日记应该注意写什么?日记可以写什么内容呢?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
提示:
(1)日记有一定的格式,日记的内容可以包括年、月、日、星期、天气、正文。
(2)日记就是把当天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情记下来,而不是像记流水帐一样,把一天做的事情一件一件罗列下来。
四、作业
1.回家后把你热心助人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按照日记的格式写一则日记。提示:
(1)今天你做了什么?
(2)你到过什么地方?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3)你最想干什么?
(4)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感受怎样?是高兴、伤心还是后悔……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8篇
教材分析 :
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谦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们欣赏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品味到文中的好词佳句,还会使他们产生一个愿望:美丽、富饶的台湾快回祖国的怀抱。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教学资源: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 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课前要求: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的.读得好的词.读得正确的词全班跟读.
(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
(3)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巩固识字.
三.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 以情激趣.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2. 自读感悟.
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
3. 合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质疑课题。
出示以下生字词:附近、环绕、茂盛、隐隐约约、建筑、清晰、朦胧、仙境。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第一节课交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开火车认读、小组读、男女读、齐读。)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展示了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日月潭的`图片和资料,这一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并且解决上一节课我们质疑提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好吗?齐读学生质疑问难提出的问题:
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朗读感悟、自主参与。
1、自读感悟: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轻声读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哪些能解决、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哪些还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和同学交流讨论。
2、小组合作读书、交流讨论质疑提出来的三个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自读感悟的成果:
(1) 日月潭的位置:
1、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2、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能把这两句话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吗?
说话训练:日月潭在 。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日月潭在台湾省台中市附近的高山上。”)
3、师: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自由放声读。(突出“最大”和“高山”)
4、师:请同学们在读读第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除了介绍日月潭在什么地方以外,你还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第二句话)
5、师:你有不明白的词语吗?让学生质疑“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二词。
师:请同学们看看图,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帮帮这位同学?(出示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6、鼓励积累:
师:你最喜欢哪些词语和句子?(指名读)
同学们也喜欢吗?喜欢的就把它划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2) 日月潭名(3)字的由来:
1、师:谁通过读书知道了日月潭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指名汇报读有关句子)(评价:聪明!一下子就答对了)
2、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指名汇报)
3、出示以下句子,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 北边像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读一读,同样是向我们介绍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这两句话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用词形象、生动、具体、准确)
师:对呀!作者用词真的很形象、生动、具体、准确!第二句话中用了一个“圆圆的”和一个“弯弯的”,使人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能把它读一读吗?(指名读---生生评读---男女生赛读)
4、鼓励积累:喜欢这句话吗?咱们把它画下来,课后把它积累到我们的“好词佳句本”中好吗?
(三)日月潭的美景:
1、师:日月潭的风光怎么样?美吗?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指名汇报)
2、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清晨、中午、晴天、雨天)
3、师: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把描写你喜欢的景色的句子有感情的读一读给同桌听,并告诉他你觉得日月潭这个时候的景色怎么样?
自由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清晨”、“晴天”、“雨天”三个不同画面,感悟景色的特点。
4、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感悟景色的特点,并进行朗读指导:
①、汇报“清晨的景色”:
A、谁喜欢“清晨”的景色?(指名读)
B、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不清,蒙蒙胧胧的)
C、除了飘着薄雾的日月潭以外,你还看到什么?(灯光、晨星)(板书:隐隐约约)
D、字词训练、调动积累: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像“隐隐约约”这种形式的四字词语,能说一说吗?
E、看到“隐隐约约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能把这个早晨的日月潭读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薄的”、“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
F、指名读---生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G、鼓励积累:清晨的日月潭真美呀!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吧,咱们课后再把它积累到“好词佳句本中”。(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②、汇报中午太阳高照的景色:
A、谁喜欢“晴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艳阳当空”的日月潭吗?现在看到的日月潭,一切都很 清晰 。(板书、理解“清晰”)
C、看到太阳底下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
D、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找伙伴读---师生合作齐读。
E、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③、汇报日月潭蒙蒙细雨的景色:
A、谁喜欢“雨天”的景色?(指名读)
B、想看看“细雨蒙蒙”的日月潭吗?(理解并板书“蒙蒙胧胧”)
C、对比理解“清晰和朦胧”,鼓励学生积累这一对反义词。
D、看到蒙蒙胧胧的日月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导朗读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E、指名读---师生评读---相机示范读---指名小组赛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F、鼓励积累:你喜欢哪些词句?把你喜欢的画吧下来。(鼓励积累好词好句)
4、读思结合、加深体验。
1、师:日月潭的风光实在太美了,老师真想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赞美一下日月潭的风光,该用什么词语好呢?(学生可能会回答“景色优美、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美不胜收、山河壮美、湖光山色”等,待有学生回答“风光秀丽”一词时,马上切入课文)
2、师:课文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句话:示范读---赛读---生生评读---齐读。(突出“风光秀丽”和“许许多多”)
4、引导背诵。
1、诵读全文。
师: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风光秀丽,你喜欢吗?你最喜欢课文的哪部分?把你们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可以的话把它背下来。
2、 试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9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
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10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沿”字的音,掌握“观、际、答、弄”四个字的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意思。
【教学准备】能活动的挂图、玻璃板、投影仪或生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16开的白纸。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解题
(一)谈话导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第六课坐井观天(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
“坐井观天”中的“观”字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写谁坐井观天?结果怎样?(启发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暂不讨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让学生借助拼音小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想:
这篇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
(二)提问:
青蛙与小鸟共有几次对话。
三、分段学习课文
(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
1.青蛙坐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青蛙、井里。并把剪好的一只青蛙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放大了的插图上的井底。)
2.小鸟从哪儿飞来?落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小鸟、天上。并把剪好的小鸟图片贴在插图中的井沿上。)
3.什么地方是井沿?(沿,就是边。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教师指着插图中的那口井来讲解。)
(二)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1.学习它们的第一次对话。
(1)青蛙问小鸟什么了?(指导朗读,要读出问话的语气。)
(2)小鸟是怎么回答的?小鸟为什么要从天上飞下来,落在井沿上?(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渴。)
(3)小鸟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说明什么?(说明天很大很大。)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又说什么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青蛙说的话,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
(2)青蛙说小鸟说“大话”,这“大话”指的是什么?(说小鸟的话是吹牛的话,是不符合实际的话。)
(3)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认为天只有井口大。
(4)“弄错”是什么意思?(是搞错的意思)。什么叫“无边无际?”(“际”是靠边的或分界的地方,也就是边际,“无际”就是没有边际,“无边无际”在本课是形容天很大,没有边际。)
3.学习第三次对话。
(1)让学生小声自读六、七两个自然段。
(2)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是什么表情?这里的“笑了”是什么意思?(嘲笑)
(3)青蛙说自己不会弄错的原因是什么?(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
(4)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小鸟这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它是怎样劝告青蛙的?(教师指导朗读小鸟说的话,要表现出既觉得青蛙可笑,又仍然很耐心,很诚恳。)
(5)假如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教师边说边把插图上的青蛙图片从井底移到井外来。)看看天,它会发现什么?会怎么说呢?(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4.让学生齐读课文,读后提问。
在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上,青蛙和小鸟各是什么看法?它们的看法为什么会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到小鸟是在天空中飞翔,所以它看到的天确实是无边无际的;
而青蛙天天坐在井底,它的目光受到限制,它也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
5.小结。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认识到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盲目自信、自以为正确,不肯接受小鸟的帮助,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要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6.戴上青蛙、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青蛙、小鸟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四、布置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把“坐井观天”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11篇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介绍俺这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葡萄,表达了作者热情赞美葡萄沟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知道俺国新疆吐鲁番怎样的好地方,激发他们的思想感情。
2、学习理解自然段,抓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训练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
第二自然段,在理解各句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第三自然段,协助同学在理解句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俺国新疆有一个好地方,这个地方出产水果,被称为瓜果之乡,你们想知道是哪个地方吗?今天,俺们就到这个地方游览一番。
二、配乐范读课文
边听边考虑:你喜欢这个地方吗?为什么?
读后提示不懂的问题。
三、通过同学的质疑引出目标
带着这些问题俺们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俺们还要学习分清主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比一比谁朗读得最好,谁背的最快。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
考虑: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2、看图或投影:突出人们对葡萄的喜爱。
3、怎样读才干读出这种喜爱呢?
(练读──指读──齐读)
过渡:葡萄沟出产那么多的水果,其中葡萄著名中外,为人们所喜爱,人们为什么喜爱葡萄呢?
五 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
考虑:第二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的是什么?
同学讨论明确:
(投影)
第一句: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第二句:葡萄的枝叶茂密。
第三句:到了秋季,葡萄结和又多又好。
第四句:维尔吾尔族才乡拿葡萄热情待客。
2、比较句意,用取主舍次法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⑴ 让俺们来看看这4句话讲了几个意思?
(几句话算一个意思)
⑵ 同学讨论明确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
第二个意思:葡萄枝繁叶茂且又多又好。
讨论过程中引导同学重点理解3、4句:
⑶ 这两个意思中,哪是主要的呢?
⑷ 俺们的归纳段的主要内容时要注意:在一个自然段当中会有几个意思,对理解课文内容作用大的就是主要的,仅仅是次要的,留下主要的,舍掉次的就是取主舍次,所以有主舍次的方法很容易概括出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⑸ 谁能用取主舍次法概括出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抓词语,谈理解:
你人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到葡萄长得特别好呢?
先谈枝繁叶茂:像……绿色的凉棚。
再谈:
一大串……一大串
有……有……
五光十色
4、作者把葡萄的长势喜人,数量多,品种多写得栩栩如生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你喜爱葡萄吗?
下面俺人来看一段录相,一起欣赏这诱人的葡萄吧!
请你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5、你们愿意,把这段背下来吗?
打出投影;填空形辅助同学背诵。
6、小结学法:刚才俺们是依照怎样的读方法学懂这一段的呢?
投影打出:
一读:标句子,讲句意。
二读:哪几个句子讲同一个意思,共有几个意思。
三读:比较句意,有取主舍次的方法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四读:抓词语,谈理解。
五读:有语气。
过渡:这么好的葡萄收下以后怎么办呢?下面俺们就依照这个学习方法学习么三自然段。
六、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标句子,想句意:
第一句: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有的运到阴房制成葡萄干。
第二句: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像碉堡。
第三句:利用流动的热空气蒸发掉葡萄的水分,制成葡萄干。
第四句:这里的葡萄干色鲜,味甜,非常有名。
2、比较句:取主舍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联系上文和这段的几句话之间的关系来看,正是因为葡萄沟的葡萄又大又甜,又是用阴房把它制成葡萄干的,所以葡萄干的颜色,味道甜,非常有名,因此第四句是第一段主要内容。有取主舍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是:葡萄沟的葡萄干色鲜,味甜,非常有名。
3、有语气地朗读第三段:
(练读──指读──评读──练读)
过渡:面对这样一个地方,人想说什么呢?
你们看看书上怎样说?
七、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联系上文考虑:
为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八、小结全文
今天,俺们通过取主舍次确定了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领略了瓜果之乡葡萄沟的风光,尤其是那令人馋涎欲滴的葡萄和葡萄干,让俺们感受到了葡萄沟的魅力,对于这样一个好地方俺们怎么能不赞美它,喜欢它呢?
九、板书设计
盛产葡萄
枝繁叶茂
葡萄沟 葡 萄 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干 色鲜味甜。有名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12篇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积累“茂盛、名胜古迹、隐隐约约、风光秀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难点:
产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二、初步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
三、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四、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教师进行点拨指导。
(第一自然段写日月潭的位置;
第二自然段写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三四自然段写那里的秀丽风光。)
五、交流。
(一)日月潭的位置。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练习说话:日月潭在______________
(第一句话说日月潭在台湾省,第二句说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教师引导学生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群山环绕”和“名胜古迹”的意思。
(二)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1、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写名字由来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结合朗读,教师画出日月潭的平面图,学生画出日潭和月潭的位置。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填空:
湖的北边像(),叫();
湖的南边像(),叫()。
3、比较感知,指导朗读。
(1)北边像太阳,叫日潭;
南边像月亮,叫月潭。
(2)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弯弯的”写出了月潭的形状,太阳虽然不会变,但“圆圆的”可以跟“弯弯的”对应,读起来有美感。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了准确用词的好处)
读第二自然段要突出形状特点,使人明了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
4、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六、作业设计。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一、二自然段。(看图背诵──想象背诵──根据板书背诵)
2、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和名字的由来。
3、抄写本课生字词。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13篇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
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
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文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景色的美,洋溢着作者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它不仅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二、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三、认知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四、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 、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 、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具体设计如下:
一、课前欣赏,激发情感
课前让学生欣赏一组祖国迷人秀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川秀美,景色逸人,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为生长在这样美丽而伟大的国家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入情境,学习课文,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声像结合,感知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收集日月潭的近景、远景、清晨、晴天、雨天及游客观光等许多图片,在优扬的音乐的基础上配上优美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一边赏风景,一边悟课文,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若单凭教师讲或学生读,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读后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以景激情,调动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
课文重点是二、三、四自然段,采用Flash片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学生对图片的欣赏、说话,对文字的品味、朗读,掌握课文重点,领略作者的遣词造句之美,体会日月潭的多姿多彩。第二段中对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的理解,用课件展示空拍日月潭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日月潭的形态美,一边体会作者比喻的精妙,和对日月潭的喜爱赞美之情。第三、四段是指导朗读的重点段,利用图片将文中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此时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变得自然而然,有感而发。
四、展示情境,复述课文
在赏析课文后,设计“我当导游”的活动,继续播放音像课件,练习朗读,让学生再一次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仙境,得到美的熏陶,在美的世界中受到感染,把文中的赞美之情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从而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鉴赏力得到训练,为背诵课文,积累语言作好铺垫。
五、拓展情境,爱国教育
最后设计“游客抒情”这一环节,让学生将学习本文后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形成初步的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另外,在学生个个都说“日月潭真是个好地方”,个个都想“到台湾去”时,老师再动情地讲述: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还没有回归。台湾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台湾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从而增强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意识,完成课后第3题。
七、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咱们祖国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有世界八大奇观之一的万里长城;
有象征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龙门石窟;
有以奇松、怪石著称的黄山;
还有雄伟壮观的泰山。我们的祖国可真美呀!你们不为生长在这样的国家里而感到自豪,感到骄傲吗?
2、这些景点都在我国大陆地区,我还听说台湾岛上有一处景色特别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个地方就叫日月潭。今天,我们一块去欣赏那儿的美景吧!(板题,读题)
(二)情境体验,整体感知
1、各位小旅客们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听我为大家介绍日月潭的美丽风光。(多媒体画面及音乐,师朗读)
2 、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有什么感受吗?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请小朋友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日月潭的美。注意把字音读准。
3 、生字词反馈。(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三)细细品读,理解课文
品读第一段
1、小声自由读,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
2、指名交流:
(1)体会1、2句。(板书:大湖高山)
(2)体会第3句。联系画面理解“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用动作演示理解“群山环绕”(多媒体辅助)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二段
1、自由小声读,想想你又看到了什么美?
2、点击课件示空拍日月潭图片:把你看到的美景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全班交流,并指导朗读。(利用多媒体和模具演示的方式体会日月潭形状的美。)
4、指导背诵。(由四人小组成立为一个导游团,向游人介绍日月潭的"美名是如何得来的。)
品读第三段
1、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
2、点击课件示“清晨”图片:说说清晨的景色。(让学生充分想象说话)
3、明确“隐隐约约”的意思。
4、清晨,日月潭给你怎样的感觉?(播放课件,理解“隐隐约约,很美,富有神秘色彩)
5、挑战读课文。
品读第四段
1、读课文,这段介绍的是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2、中午的时候,日月潭是一番什么景象?(播放课件)
(1)示“晴天、雨天”两幅图:看你喜欢哪种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同桌或邻近伙伴交流一下。
(2)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
(3)指导朗读。
品读第五段
1、齐读课文,说说这段讲的是什么?
2、通过学习课文,你从哪儿看出“日月潭风光秀丽”?(群山环绕、潭深水绿、飘着薄雾、清晰展现、一片朦胧)
(四)我当导游,回味课文
日月潭景色这么美,老师都还想去游览,哪位同学愿意领老师和同学们再去欣赏一下。
(五)抒发感受,启发爱国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2、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了,至今还没有回归。台湾人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台湾的小朋友也在向往早日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此时,你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六)结束:快乐的旅程到此结束。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14篇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巩固已学生字。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要开阔眼界,不能自以为是。
二、说教学重难点 :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我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说学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手段掌握学习方法。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3、说教学手段的"运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学生亲身体验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四、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对话——演读入境——抒发感情,升华情感几个环节。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看了“坐井观天”这个课题,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猜测。这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理会梳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面,如“谁坐井观天?”“为什么要坐在井里?”“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等,然后在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我采用学生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提出思考问题:他们在争论什么?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并结合图文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井底 ),小鸟落在( 井沿 )。理解“井沿”,并举实际例子,如:桌沿、床沿等帮助学生理解。
(三)研读对话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从字里揣摩出青蛙在井底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读完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读懂了什么?
(指导学生读出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还可加上适当的动作。)
2、研悟第二次对话
A、学生自读第二次对话,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理解“大话”,同时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过大话吗?说大话对不对?(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C、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并说话。
D、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E、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F、分角色朗读。
3、研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分角色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并用“一……就……”说话。
B、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对话。(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朗读。
(五)抒发感情、升华情感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
拓展延伸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学了寓言后,你明白了什么,想说什么,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
(说明青蛙见识少、目光狭小,而小鸟则见多识广。得出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2、假如青蛙听了小鸟的劝说,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15篇
一、谈话看片,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不要加字,减字。)
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
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附近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建筑
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c.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d.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交流讨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5.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游客呢?(对日月潭的总体介绍)
你能来试一试吗?(多请几名学生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不看书;
再介绍给同桌听)
6.说说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请每位同学在学习小组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7.你最欣赏哪位导游?能说说理由吗?
8.请学生再次观看有关日月潭的视频,几位优秀导游为大家作介绍。(集体评议,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向好友介绍日月潭。(此内容也可在课后进行)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可背诵。
四、课外拓展,组织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台湾风景名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放有关台湾的风景短片,请小朋友来当当小导游,介绍景点。
2.知道在台湾还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吗?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五、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
说说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教师范写。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六、课后作业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介绍日月潭。
2.画画你心中的日月潭。
3.把你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载在好词佳句本中。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16篇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创造,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语言。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课文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纸筒、头饰、多媒体画面、教学挂图和相关音乐。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2.“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从他们喜爱的故事入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打算给自己提什么样的学习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四人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师巡视指导。
3.检查小组识字情况。
4.区别““渴”、“喝””的字形,练习书写。
5.再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三、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1.出示挂图,(师:瞧,这就是青蛙与小鸟的合影。)
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板书理解“井沿”。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定教思想,让学生自读自悟。)
4.感悟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读后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话”。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指名读。
播放动画。(小鸟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山林,飞过城市……)理解”一百多里”。
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3)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A、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B、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5)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大?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闭眼想象:小鸟飞呀,飞呀,飞过田野,高山,山村,城市,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
(6)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7)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天,无边无际。)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8)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
(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得出结论: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相机指名读好句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
(9)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
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并交流,读出适当的语气。
小结: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
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整体感悟,角色体验。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头饰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4)依据画面,为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音乐)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创设展示分角色朗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四、读后悟理,理解寓意
1.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是啊,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3.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
4.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五、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但是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它惊呆了,它会看到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
3.学生分小组续编第四次对话。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文,我们都收获不小,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
可能有一些学生会提问:
(1)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2)青蛙有没有错?……
(设计意图: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对寓言来说,故事不过是寓意的载体,寓意才是故事的灵魂。)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这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实践活动: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见识短浅、傲慢、自信
小鸟:有耐心
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教学反思】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在多元智慧的砥砺碰撞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幸福和快乐,我希望自己能把知识当成礼物送给学生!下面我就《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一、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本课我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的,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二、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统一。课堂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不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师生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应及时捕捉,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况且,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学生的思考可以丰富学习的主题,提升本课的教学价值。如以上教学结束时教师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也许有一些学生会提问:“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青蛙有没有错?”这是一个涉及到价值选择及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应辩证地处理。随着课改的深入,那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更需要我们理智地守望。
三、小组合作,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旨在拓宽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四、拓展延伸,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围绕“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样呢”等问题,采用小组内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每组学生在一个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使学生的知、能、情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以此总结升华,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其个性魅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年级课件语文 第1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创造,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语言。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课文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纸筒、头饰、多媒体画面、教学挂图和相关音乐。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2.“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从他们喜爱的故事入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打算给自己提什么样的学习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四人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师巡视指导。
3.检查小组识字情况。
4.区别““渴”、“喝””的字形,练习书写。
5.再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三、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1.出示挂图,(师:瞧,这就是青蛙与小鸟的合影。)
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板书理解“井沿”。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定教思想,让学生自读自悟。)
4.感悟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读后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话”。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指名读。
播放动画。(小鸟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山林,飞过城市……)理解”一百多里”。
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3)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A、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B、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5)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大?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闭眼想象:小鸟飞呀,飞呀,飞过田野,高山,山村,城市,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
(6)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7)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天,无边无际。)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8)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
(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得出结论: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相机指名读好句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
(9)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
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并交流,读出适当的语气。
小结: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
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整体感悟,角色体验。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头饰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4)依据画面,为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音乐)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创设展示分角色朗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四、读后悟理,理解寓意
1.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是啊,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3.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
4.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五、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但是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它惊呆了,它会看到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
3.学生分小组续编第四次对话。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文,我们都收获不小,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
可能有一些学生会提问:
(1)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2)青蛙有没有错?……
(设计意图: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对寓言来说,故事不过是寓意的载体,寓意才是故事的灵魂。)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这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实践活动: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见识短浅、傲慢、自信
小鸟:有耐心
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教学反思】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在多元智慧的砥砺碰撞中,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幸福和快乐,我希望自己能把知识当成礼物送给学生!下面我就《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进行一些思考。
一、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本课我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过程的,通过自主识字、自读自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了读书。
二、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统一。课堂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不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师生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应及时捕捉,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况且,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学生的思考可以丰富学习的主题,提升本课的教学价值。如以上教学结束时教师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也许有一些学生会提问:“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青蛙有没有错?”这是一个涉及到价值选择及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问题,我们应辩证地处理。随着课改的深入,那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更需要我们理智地守望。
三、小组合作,强化了主动参与、相互交流。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旨在拓宽学生之间交流的信息空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主动参与。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思考,在相互交流中启发,情感和认识水乳交融,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群体的主体性和合作意识。
四、拓展延伸,注重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围绕“青蛙跳出井口会怎么样呢”等问题,采用小组内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让每组学生在一个共同认知的基础上,创造出个性化的语言,促使学生的知、能、情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以此总结升华,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一次体现其个性魅力,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完成了一个以知育情、以情促知的拓展过程,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境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