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艳飞,郝 殿,李学臣,易书钢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科学技术研究所,河南 焦作 454002)
沿空留巷在实现无煤柱开采、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的同时,可有效降低采掘比、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紧张局面,这是我国深部煤炭开采沿空护巷的主要发展方向[1]。然而,基于“切顶短壁梁理论”的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所形成的采空区[2],与用传统回采工艺所形成的密闭采空区相比,呈开放状态,导致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明显增大,这给采空区遗煤自燃防治及瓦斯抽采措施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3-4]。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煤层赋存,以及矿井通风情况下的漏风及其巷道围岩裂隙开展了大量研究[5-10],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有别于常规Y型通风“两进一回”方式有利于解决工作面上隅角处的瓦斯超限[11-13],古汉山矿1604工作面在运输巷切顶留巷后采取“一进两回”的通风方式,采空区风流流动、气体分布情况具有明显差异,进一步加剧了采空区有害气体涌出的危险。基于此,采用SF6示踪气体技术[14-15],开展沿空留巷及Y型通风方式下工作面漏风及瓦斯涌出规律研究,正确判断采空区风流流动方向,对指导矿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采空区瓦斯抽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1 工作面基本情况
1604工作面位于16采区西翼,北部为16021工作面(已回采),南部为1606工作面(未回采),西部为界碑断层保护煤柱,东部为16西翼回风下山保护煤柱。工作面走向长度978~1 010 m,倾向长度155~173 m,煤层厚度4.7~6.2 m,平均厚5.5 m,煤层平均倾角13°。1604工作面相对位置关系及风流方向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面位置及风流方向示意图
为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缓解工作面采掘衔接紧张等问题,1604工作面在正常推进约70 m至1606工作面开切眼(已掘进成巷)位置后,采用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保留运输巷形成1606工作面,作为接替工作面。同时,工作面通风方式由常规U型通风转变为“一进两回”Y型通风,运输巷新鲜风流在工作面开切眼下部分流,一部分通过工作面开切眼及回风巷至16辅助回风巷(回风线路1),另一部分通过沿空留巷段、1606开切眼、通风立眼及1606底抽巷至16回风巷(回风线路2)。
1.2 沿空留巷实施
1604运输巷按照“切(超前预裂切缝)、补(顶板补强支护)、护(巷帮挡矸防护)、支(滞后临时支护)”沿空留巷工艺流程[16],在实施过程中沿空巷道变形可控,基本达到了无煤柱沿空留巷的目的。但随着工作面推进,顶板下位岩层反复扰动,沿空留巷在工作面滞后开采影响下,出现一定程度的底鼓、变形,留巷侧帮采用“金属网+风筒布+塑料网+挡矸柱”的方式,仅起到阻隔采空区垮落岩石的作用,采空区全部暴露在巷道内,形成一种完全开放状态[17]。
2.1 测定方法及步骤
根据工作面通风方式特征,采用定点连续稳定恒量释放方式,设计在运输巷沿空留巷外段及工作面开切眼下部煤壁分别释放SF6示踪气体,考察沿空留巷段及工作面开切眼风流流动方向。第一次考察,释放点位于沿空留巷外段距离工作面开切眼6 m沿空侧巷帮位置;
第二次考察,释放点位于工作面开切眼第10架煤壁位置。考察期间,分别在预定位置连续释放SF6气体直至测定结束,释放速度均为15 L/min。SF6气体释放10 min后开展参数测定,沿倾向上每间隔5架进行一组测定,沿走向上每组分别测定架后、架间、架前及煤壁处风流瓦斯浓度(甲烷体积分数,下同)及SF6体积分数。根据2次考察测定结果绘制SF6体积分数、瓦斯浓度分布云图,如图2所示。
图2 工作面风流SF6体积分数及瓦斯浓度分布云图
2.2 测定结果及分析
2.2.1 SF6气体分布特征
1)第一次考察情况
工作面检修期间,在沿空留巷外段释放SF6气体后,在工作面开切眼自下而上进行首轮测定,15 min后在开切眼第25架位置首次检测到SF6气体,在工作面开切眼中上部检测SF6气体浓度整体较低,但在工作面上隅角附近检测得到最大值。气体连续释放40 min后,沿工作面开切眼自上而下进行复测,在开切眼第5~102架位置均不同程度检测到SF6气体,但第15架、65架及85架以上位置检测浓度相对较高,且整体高于首次测定结果,同时在工作面上隅角附近检测得到最大值。
SF6气体运移主要受沿空留巷段风流作用,其涌出特征代表了沿空留巷段风流流动方向。由SF6气体涌出情况可以看出,沿空留巷段存在明显的漏风现象,风流经巷道上帮进入采空区后,短时间内便经工作面开切眼第25架以上不同位置涌入工作面,表明工作面架后一定距离采空区与工作面具有较为良好的连通性,风流在该区域流动阻力较小。随着时间延长,SF6气体释放量增加,工作面检测SF6体积分数明显增大,说明SF6气体在留巷段风流带动下主要沿回风线路2运移的同时,在留巷段不同位置漏风作用下均向采空区内渗漏,并在采空区内持续向工作面方向运移,最终自开切眼中上部涌出。
2)第二次考察情况
工作面检修期间,在开切眼下部煤壁释放SF6气体后,在开切眼风流的带动下逐步扩散,沿倾向自下而上测定SF6浓度,呈现降低趋势,但在回风巷端口位置附近快速升高;
沿走向整体呈现靠近煤壁侧SF6浓度高于采空区侧,且工作面下部采空区侧高于工作面上部,特别是第55架及85架以上位置,测定的SF6浓度较低。在每组参数测定期间,架间、架前、煤壁处SF6浓度相对稳定,架后则有较大范围波动,且在上端头架后溜煤槽处检测的浓度最低,仅间断检测到微量SF6(其他架后溜煤槽无法进入测定)。
根据第二次考察结果,开切眼下部SF6气体在风流中逐步混合,由煤壁向支架后方运移,架间、架后SF6气体浓度呈现增大趋势,但仍存在一定梯度,表明SF6气体在开切眼第20~40架运移主要受开切眼风流作用,呈现向采空区流动特征;
在开切眼中上部,SF6气体浓度整体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特别是架后、架间浓度迅速降低,SF6气体主要沿工作面开切眼架前及煤壁运移,结合第一次考察结果,在开切眼中上部采空区气体向工作面涌出量增大,一方面稀释了架后及架间SF6气体浓度,另一方面挤压了SF6气体扩散空间,即在工作面中上部受采空区、开切眼风流共同作用下,整体呈现由采空区向工作面涌出特征。
对比2次考察结果,对工作面风流流动方向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但在架后区域却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原因为工作面风流风速在走向上自开切眼至采空区逐渐降低,风流在架后区域混合形成紊流,架后测定数据为瞬时结果,存在较大波动所致。
2.2.2 瓦斯浓度分布特征
综采放顶煤工艺开采条件下,工作面瓦斯涌出主要包括煤壁、落煤、放煤及采空区遗煤瓦斯涌出。对比2次风流瓦斯浓度考察情况,测定结果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在倾向上自下而上逐渐增大的同时,在走向上自采空区至工作面煤壁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特别是在工作面中上部表现较为明显。结合工作面风流测定分析结果,煤壁、落煤涌出瓦斯主要沿工作面风流向上运移,涌入回风巷,仅少量由工作面下部漏入采空区;
架后放煤释放瓦斯在靠近采空区侧紊乱风流作用下,在开切眼下部涌入采空区,在开切眼中上部则涌入工作面;
受整个沿空留巷段漏风影响,采空区瓦斯(特别是深部高浓度瓦斯)将持续向工作面方向运移,并由工作面中上部涌入工作面。
对比工作面下部各测点风流瓦斯浓度平均值0.068%,工作面上部平均值为0.139%,约为工作面下部的2倍;
若以开切眼下端口与中部测定结果差值的2倍,作为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以开切眼下端口与上隅角测定结果差值减去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作为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则检修期间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为0.54 m3/min、采空区瓦斯涌出量为1.65 m3/min,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占工作面总瓦斯涌出量的75%。工作面生产期间,架后放煤瞬时涌出瓦斯将在漏风影响下,由采空区进一步向工作面涌出,采空区瓦斯涌出为工作面瓦斯涌出主要来源。
因此,1604工作面在沿空留巷及Y型通风条件下,工作面风流分别自沿空留巷上帮及开切眼下部漏入采空区,并由开切眼上部涌入工作面;
沿空留巷段漏风风流加大了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及涌出范围,采空区瓦斯为工作面瓦斯涌出主要来源,漏风作用进一步增大了采空区瓦斯治理难度。
3.1 采空区漏风通道动态变化
1604工作面回采至出现初次来压后,基本顶呈现“O-X”状态,随工作面不断推进至留巷位置,已连续回采70余m,基本顶呈现半个“O-X”状态周期性破断。受实体煤侧的支撑作用,开切眼位置、运输巷(里段未留巷)及回风巷侧基本顶悬臂梁结构破断后,并不能完全压实,最终形成采空区残留边界[18],该区域与留巷段风流能够直接导通,成为长期有效风流通道。而开切眼上部基本顶周期性破断滞后于工作面开采,与综放支架共同形成大量风流通道,此部分通道随工作面推进将一直存在,成为采空区涌出风流、留巷段漏风风流与工作面开切眼风流相互交汇的主要区域。工作面上端头附近基本顶“弧三角板”结构的支撑作用,在回风巷风流作用下使上隅角成为采空区风流主要涌出位置。
而留巷沿空侧由于超前预裂切顶,形成短臂梁结构,顶板最终沿挡矸措施形成巷帮,其围岩结构变化与采空区中部顶板变化较为一致,主要分为3个阶段:直接顶切顶垮落阶段、基本顶切顶断裂移动阶段、上覆岩层再平衡阶段[19]。沿工作面向采空区深部方向依次为松散区、压实区、稳定区,其漏风通道(孔隙率)依次减小。采空区顶板垮落分布如图3所示。
图3 采空区顶板垮落分布示意图
随着工作面推进,沿空留巷暴露在采空区侧的面积不断增大,尽管其增加部分主要为深部逐渐压实、稳定区域,在未采取有效封堵措施的情况下,整体漏风通道仍呈现增大趋势。
3.2 留巷初期漏风量分布情况
根据留巷期间巷道表面位移检测情况[20],距工作面煤壁60 m为松散区,60~110 m为逐渐压实区,110 m以远为稳定区。在工作面推进至运输巷沿空留巷长度约30 m位置时,沿空留巷段采空区尚处于松散区范围,对工作面进、回风路线进行风量测定考察。1604回风巷风量、1606开切眼风量、高位抽采巷抽采混合量之和与1604运输巷进风量基本吻合,符合风量平衡定律,说明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测定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工作面风流分布示意图
由图4可见,运输巷风流自开切眼分风后,沿空留巷段呈现风量递减的趋势,最里端测点风量和开切眼风量基本一致,风流沿巷道上帮漏入采空区,累计漏风量约为100 m3/min;
工作面开切眼自下而上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风流自开切眼下部漏入采空区,而后自工作面开切眼中上部由采空区涌入工作面,开切眼漏风量为150 m3/min左右,总漏风量约占进风量的15%。
3.3 漏风量动态变化
在留巷段长度30~70 m时,连续测定沿空留巷段风量变化情况,跟踪考察漏风量动态变化。留巷段分风量及漏风量均呈现先增高后下降趋势,在留巷长度35 m时达到最大值,40 m之后呈缓慢下降趋势。而最终风量(1606开切眼风量)则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留巷40 m之后下降幅度趋缓。留巷段风量变化情况如图5所示。
图5 留巷段风量变化情况
结合1604工作面采空区漏风通道变化情况,留巷阶段初次来压之前(留巷长度35 m之前),留巷侧基本顶尚未完全断裂下移,同时未留巷段采空区仍处于松散状态,此时留巷段与采空区及其残留边界导通性达到最大状态。随工作面推进,留巷阶段初次来压之后,采空区逐渐被压实,留巷段与采空区残留边界导通性削弱。因此,留巷段分风量、漏风量在初次来压之前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
同时,根据风量守恒和风压守恒定律,在不考虑漏风及高位巷抽采的情况下,对1604工作面“一进两回”通风方式下风流风量进行计算,按照工作面回采期间风量1 700 m3/min计算,在工作面留巷初期,回风巷风流风量Q1为1 118 m3/min,沿空留巷段风流风量Q2为582 m3/min。随着工作面推进,运输巷及回风巷长度不断减小,回风线路1风流阻力逐渐减小,风量逐渐增大,回风线路2风流则相反,按照工作面回采至终采线计算,Q1为1 270 m3/min,Q2为430 m3/min。受漏风影响沿空巷道实际分风量大于计算值,但整体随工作面推进呈下降趋势。在分风量下降影响下,随工作面推进留巷段漏风通道虽不断增大,漏风量却呈缓慢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有限,沿空留巷段漏风将持续影响采空区瓦斯运移。
1)采用示踪气体法定性分析了沿空留巷“一进两回”通风方式下工作面采空区风流流动方向,工作面风流分别自沿空留巷上帮及开切眼下部漏入采空区,并由开切眼上部涌入工作面。沿空留巷段漏风风流加大了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及涌出范围,采空区瓦斯为工作面瓦斯涌出主要来源,漏风作用进一步增大了采空区瓦斯治理难度。
2)采取风量测定方法定量分析了沿空留巷漏风动态变化,沿空留巷段漏风通道随工作面推进整体呈增大趋势,但漏风量在留巷阶段初次来压前达到峰值,而后受巷道风流阻力变化影响,留巷段分风量、漏风量均呈缓慢下降趋势。
3)矿井应针对留巷段围岩变化特点,在压实区及稳定区采取喷浆、在松散区采取风布遮挡等措施,以有效减少沿空留巷段漏风,降低采空区瓦斯向工作面涌出。
猜你喜欢煤壁漏风风流浅埋煤层采空区密闭漏风量测定研究价值工程(2022年33期)2022-12-07木瓜煤矿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片帮控制技术实践江西煤炭科技(2022年2期)2022-08-18数你最风流黄河之声(2021年14期)2021-10-28漏风的小棉袄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21年8期)2021-08-20烧结漏风率对利用系数影响关系的探讨昆钢科技(2020年4期)2020-10-23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煤壁破坏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分析煤矿安全(2020年4期)2020-04-24留白——不着点墨,尽显风流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19年9期)2019-10-17复杂条件下回采工作面煤壁失稳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煤矿现代化(2019年6期)2019-09-09兼职者的风流史意林·全彩Color(2019年7期)2019-08-1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海峡姐妹(2019年7期)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