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人才核心素质培养的“互联网+”可视化平台构建

时间:2023-06-17 16:4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廖东华 曾青霞 郭荣传(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 南昌 33002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1],江西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书院作为国家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专业基地和国家中管局中医专硕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相融合的改革试点单位,遵循中医教育规律、中医人才成长规律,提出了“中医人才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凝炼了以“中医信念、经典理论、辨治技能、中医思维”为内涵的“中医人才核心素养”,明确了其在中医专硕培养中的重要性。并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现代教育与传统师承教育互补融合,围绕中医人才核心素质培养进行了近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构建了基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激励、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多点位评价,注重有效反馈,及时总结提高的创新教育评价体系[2]。一是重视中医思维培养,建设精品课程;
二是借鉴传统书院模式,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半天读书,半天临证”的书院研修方式,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三是创新能力评价内容,严格考核标准,增设临证技能实测,综合历练、测试学生中医诊治疾病的能力。明确评价临床能力合格的四大指征,创新中医临床能力考核评价标准;
设计优选激励机制,筛选前90%颁发书院合格证书,优选前30%颁发豫章优秀学子证书。在该评价体系的指导下,创建了规培管理系统、师承带教系统、远程直播云端系统,在此基础上,集成构建了基于中医人才核心素质培养的“互联网+”可视化平台。

该平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了交互式的网络学习模式[3],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设计,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和医学教育的跨界融合,促进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转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2015年开始,各省设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国家将中医专硕临床实践训练全部纳入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给中医专硕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4],比如中医思维培养、中医信念、辨证技能不足;
中医专硕与规培融合不紧等。同时,为进一步落实记录规范化培训学生的学习轨迹,形成整体规培效果的评价数据,从培养学生的中医信念、中医思维、经典理论的角度出发,我们设计开发了规培管理系统,搭建了一个有形化、可考核、可测评的中医人才素质培养载体,为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改革新模式提供平台支撑。

本系统主要为培训管理部门进行学生规范化培训安排,追踪学生规范化培训过程和学习培训轨迹提供帮助。该系统设置了培训科室管理部门、带教老师和学生等角色,不同角色实现不同功能,包括培训安排、科室安排、学生转科计划、带教老师试题制作与管理等。系统主界面如图1所示。

图1 规培管理系统主界面

该系统分为前端和后台,前端主要用于用户操作,分为以下5大模块:门诊规培、住院部规培、中医专硕、综合考核、系统管理;
后台主要便于管理人员进行角色分配、部门管理、用户管理等操作。门诊规培模块主要是为了规范化培训学生的安排,包含老师带教安排情况、对学生训练项目进行打分,并记录了学生在跟师过程中产生的笔记及心得和训练项目的得分情况;
住院部规培模块主要是为了学生转科计划安排及成绩考核查询,涉及轮科计划安排情况、出科考核及年度考核的成绩管理;
中医专硕模块主要是为老师及学生提供在学习交流上提供互动及学位论文的管理,主要内容包含岐黄讲坛、岐黄沙龙、个人自修、学位论文;
综合考核模块主要统计学生各项考核成绩,其中理论学习管理模块将经典理论的辨证论治内容系统化,即融合辨证纲领、打通经典课程,构建了经典辨证论治学体系,并用现代语言加以解读,以解决教学中经典理论概念不清、知识体系不完整、逻辑思维不系统的问题;
科研人文素质管理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中医信念,以积分的形式督促学生完成中医相关的宣传和学习,并在系统中加以记录;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用于管理人员添加专业术语、设置评分规则等。主要功能模块作用如图2所示。

图2 规培管理平台功能模块图

规培管理平台将中医专硕培养与规培紧密融合,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中医思维;
将经典理论的辨证论治内容系统化,缓解了学生因经典古奥、思维方式不适、教学课时不足导致经典理论学得不熟不透的问题;
将中医信念的培养具象化,以积分制的形式进行考核。该平台不仅使学生的学习轨迹有迹可循,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考核体系,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规培考核的效率。

目前,针对中医专硕门诊规范化培训师承带教,尚无制定相关规范化培训标准及模式;
同时,现行的中医门诊规培缺乏规范的带教模式、制度保障和考核标准,影响带教导师积极性,并且严重影响中医临床人才的带教效果。为强化中医专硕人才的中医思维培养和提升其辨治技能,我们首创了“中医门诊规培”理念,建设了一个中医特色鲜明的门诊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南昌岐黄中医门诊部,积极探索中医临床诊疗新模式。在师承带教过程中,构建了侍诊、助诊、预诊递进式的带教模式,分步锻炼学生独立接诊处置能力。其中:侍诊是指学生待在专家身边抄方、观摩学习;
助诊是指作为专家的助手,帮助专家操作电脑;
预诊是指学生单独接诊病人,一般由高年级学生担任。通过这种递进式的诊疗模式进行门诊规培,对不同层次(年级)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中医思维训练。为此,在诊室硬件建设时,每间诊室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外面是学生团队接诊诊室,里面是专家接诊诊室。所有的患者首先由预诊的学生单独接诊后再进入专家诊室进行就诊。在这个过程中,为解决学生实境临证少、导师现场指导少、师生互动交流少、临证思维实践难的问题,我们研发了全国首套“基于中医思维培养的门诊规培系统”,即“真实情境”诊疗系统(A-B病历)。在辅助中医专硕规培生跟师临证的渐进式学习和实践训练的同时,让中医思维培养实现了有形化、可考核、可评价。

学生先独立接诊患者,开具处方,形成完整的初始电子病历A;
再通过指导老师现场接诊过程中的示范带教和讨论讲解,同步对学生提交的初始电子病历A进行批改,形成正式电子病历B。学生对老师批改后的正式电子病历B进行学习,领悟带教老师诊疗思路,撰写学习心得,作为师承带教和跟师学习的考核资料。“真实情境”诊疗系统让学生在每日真实的接诊过程中,训练中医临床思维,提升辨治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通,其主要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主要业务流程图

该系统主要分为预约挂号、医生工作站、药房药库等几个部分,完成中医门诊业务信息化管理、规培人员角色管理及规培记录的查询统计管理。其中门诊医生工作站是该平台的核心模块,它可以完整地记录整个就诊过程,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问诊详细信息、诊断处方信息等。医生工作站的主界面如图4所示。

图4 医生站主界面

整个师承带教平台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突出了素质教育、师授传承、中医思维培养,并且强化了中医特色。其中涉及的中医问诊、诊察、诊治开方等流程,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和辨治技能。

针对中医人才培养,部分中医院校已尝试打破传统的理论学习加实际操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交互式的网络教学平台,使得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5]。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普及,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和医学教育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中医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基于此,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学习模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辨治技能,我们结合传统的师承带教模式优势和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直播平台。该平台不仅可以采集名医临证影像,还可以实现远程会诊和远程带教。

该平台的使用不仅涉及软件开发,还涉及专家诊室和直播教室建设。(1)专家诊室建设:诊室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面为学生问诊,里面为专家就诊。所有专家诊室配置两个高清摄像机,分别为全景摄像机(采集整个诊室带教影像资料)和局部高清摄像机(采集患者就诊影像资料),另外,专家诊室配置一台录播服务器用于影像资料的录制与直播互动。(2)直播教室建设:配置两台高清摄像机,用于采集直播教师的影像;
配置一台直播服务器,用于跟和诊室进行带教互动直播,另外,配置两台显示屏,用于直播显示专家诊室的师承带教场景,完成教室远程师承带教。

使用该系统的录播功能可以完成名老专家诊疗过程的高清录制,为名老专家的学术传承保留珍贵的视频资料,以便学生可以反复观摩学习;
通过直播功能,可以实现教室和诊室之间的远程带教直播,专家在诊室带教(见图5),副主任医师在诊室做助手,通过远程直播的方式,低年级的硕士学生在教室观看专家讲解病案(见图6),通过远程带教方式,可解决因地域限制带来的带教困难问题,能够让更多学生近距离地学习专家诊治流程、辨治技巧,学生还可适时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专家在线互动答疑,实现了经典教学与临床带教的无缝连接,提升了学生的中医辨治能力。

图5 专家临床带教

图6 教室直播学习

这种远程带教模式不仅扩大了师承带教的受众面,还及时地把临床一线的典型病历、优质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且层级更加鲜明,极大地提高了带教成效,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

传统诊疗模式存在名老中医门诊需求量大、号源紧张等问题,难以满足众多患者的需求[6]。该平台的远程会诊功能突破了时间和地点限制,填补了线上与线下诊疗间的空缺[7],跨地域进行会诊,这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也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效率。

远程直播云平台一方面可以录制名老专家的带教过程,另一方面优化了带教诊疗程序。在门诊带教的同时,通过远程直播的方式,将远程带教应用于中医门诊规培师承带教的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为师生提供一种新的教学范例。远程带教为当前信息化背景下的师承带教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完善了中医专业硕士门诊规范化培训师承带教模式,填补了现行中医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

在中医专硕培养与规培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经验总结基础上,我校从培养学生的辨治技能、中医思维、中医信念、经典理论等角度出发,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构建了基于中医人才核心素质培养的“互联网+”可视化平台。该平台在落实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辅助学生跟师临证渐进式学习和中医思维培养的同时,还积累了许多完整的中医门诊病历数据和名老专家的珍贵带教视频资料。此外,平台远程直播系统的启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带教成效,还方便了患者就医。该平台是一个有形化、可考核、可测评的中医思维培养载体,为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改革新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师承规培诊室“顾氏外科”师承教育融于中医外科学住培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3期)2022-10-12师承授受经验谈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22年3期)2022-10-12午后的诊室滇池(2022年3期)2022-03-05就业指导课提高麻醉规培医师就业质量的实践现代医院(2021年6期)2021-12-05师承与独创之美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12期)2021-10-24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识及规培生就业情况分析河南医学研究(2021年16期)2021-07-19“互联网+CBL”模式在核医学规培中的创新应用效果研究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规培医生为主讲的小讲课在规培教育中的应用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20年27期)2020-03-28新开的诊室特别文摘(2017年18期)2017-11-13新开的诊室喜剧世界(2017年10期)2017-06-01

推荐访问:互联网 可视化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