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工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

时间:2023-06-17 14:2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孟天琦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安徽 合肥 230000)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始终肩负为了国家富强的使命。产业工人作为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源的主要源泉,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发展的人民群众基础,更是发挥“中国创造”在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升级、社会竞争合作的基础力量。同时,伴随新一轮科技信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入演进,分析产业工人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深入推进制造强国战略,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不仅需要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更需要一大批拥有精湛本领、深厚知识储备以及高素质技艺的产业工人队伍。为此,探讨新阶段产业工人影响的理论因子与作用假设,引导现代产业工人队伍有序健康发展,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和分析的焦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保障产业工人合法权益等,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这为更好发挥产业工人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谋划了宏伟蓝图。目前学术界关于产业工人的研究成果总体较为分散,以“现代产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并不多,在中国知网期刊平台搜索只有100多篇文章。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探索产业工人技能认证体系。葛莹玉从产业工人发展历程、演化特点等,提出了产业工人技能的形成是我国产业现代化转型和升级的必然需求,也是现代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升的必需条件[1]。其中与日本模式相类似,在法律层面制定了《促进国家职业技能体系的规范化建设》。赵亚茹、耿艳丽、郭兆辉、陈晓、李怡乐等指出,产业工人在培训主体上,应以职业院校为载体,实施入职前教育和企业员工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技能培训制度,并通过社会组织的第三方参与,对相关技能资格进行认证[2-6]。二是探讨产业工人中不同主客体的相关研究。刁湘俊、叶阿忠等认为,一类是新型产业技术工人,包括复合型技能人才、知识型技能人才以及通用型技能人才,通过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业务培训、技术职称等[7-8];
杨鹏飞指出,另一类是激励保障机制,包括畅通流动渠道与晋升发展、职业实训、奖励补贴以及薪酬分配等[9]。

综上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得出,研究结论都认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产业工人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相关实证分析也较少。为此,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经济学内生增长理论,探讨现代产业工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厘清产业工人运作的动力机制,从而提出优化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发展路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分工模式的不断演进,已有相关研究文献表明,产业工人在推动技术革新改造、加快产业升级转变、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具有关键意义。基于此,本文选择三个维度对产业工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三个理论假设。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与此同时,社会结构也在悄然改变。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转向城市进行发展,并由此进入到第二、第三产业中,形成了当前我国农村产业工人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群体超4亿人,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演进和变革的背景下,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快速壮大,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根据图1所示,其中截至2020年底,我国在第二、三产业就业的人员达到57349万人,占总就业人数近75%,并且主要聚集在现代化制造业领域中。这是带动经济发展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方面的重要支撑。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1。

图1 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数(单位:万人)

假设1:随着产业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就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技术革新改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依靠传统劳动力型的工人已经难以满足新产业新技术的需要。有不少学者研究结果表明,那些拥有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越高的现代产业工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破解生产难题等方面往往具有更大的潜力,越有利于提高整体产业生产效率、创新水平以及企业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产业附加值,给整个城市带来更强的发展后劲。其中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9年职业技能培训结业人数已达11511837人,其中有956.9万人获得不同程度的职业技能鉴定。据此我们提出假设2。

假设2:持续提升产业工人的劳动技能,是推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广泛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论述,认真谋划和部署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相关工作,扎实推进和支持产业工人队伍在技能、素质、制度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并将产业工人社会创造成果等列为国家重大发展成就。尤其是现代“嫦娥航天飞行”“慧眼”卫星遨游、国产“辽宁号”、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项目的全线贯通等,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断提升。

其中在专利发明数量上,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公开发明专利总计696070项,比2020年增长了31%,比2014年翻了一番多,可见我国专利增长较快(见图2)。一系列的科学技术创造得益于产业工人作用的充分发挥,这为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经济发展趋势和新动能变化,引领科技发展前沿,实现“中国创造”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3。

图2 近年授权专利增长状况(单位:项)

假设3: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业工人的社会创造力将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当然影响现代产业工人队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可能还有很多,但是本文主要通过构建模型来验证产业工人规模、产业工人社会创造力、产业工人技能水平这三个因素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

(一)模型与变量指标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对产业工人规模、产业工人社会创造力、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即劳动力、技术、资本这三大要素进行构建,并假定规模报酬不变,通过综合考察产业工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作用,进一步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设定模型如下[10]:

Y(t)=K(t)αR(t)βL(t)γ, 0<α,β,γ<1

(1)

对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变成线性方程如下:

lnY(t)=αlnK(t)+βlnR(t)+γlnL(t)

(2)

式中,Y(t)是被解释变量,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解释变量分别为:K表示劳动力资本,以社会资本存量来衡量;
R表示知识技术投入,以专利授权数量来衡量;
L表示现代工人劳动力,以劳动生产率来衡量。控制变量分别为第一、二、三产业劳动数量;
α、β、γ分别表示资本、知识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相关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WIND统计数据库。另外,在此模型中不可忽视的就是解释变量以及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由于随机效用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不能很好地获得有效的参数估计。基于此,本文选取系统GMM(广义矩估计)方法,从而验证参数估计的效率。

(二)实证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表1相关数据可以得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信息的演进,技术、知识等先进生产要素的作用愈发重要,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特别是那些拥有高技能研发的产业工人,其所带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也越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产生了较强的显著影响作用。此外,在经济发展内部结构上,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这主要源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相关服务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发展方式由过去的原始粗放型转向集约型。

表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2.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使用Stata15.0软件,分别对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产业工人规模、产业工人社会创造力和产业工人技能水平三个因子矩阵进行GMM估计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 GMM模型回归结果

表3 标准化后GMM模型回归结果

GMM回归结果表明,产业工人规模、产业工人社会创造力、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的发展指标,是由资本、技术、劳动力这三个解释变量来衡量的。由于劳动力的系数为0.627,技术的系数为0.197,资本的弹性系数为0.460,系数均为正表示正向影响,且P值也小于0.1表明是显著的。为此,这对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具体而言在实证分析结果中,标准化系数后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为0.66,知识的产出弹性系数为0.268,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系数为 0.089,反映了资本、知识技能、劳动力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显著。特别是随着我国产业工人数量的不断增加,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开始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这为经济增长奠定了资源基础。相比较,资本的产出在数据显著性以及系数方面也是优于其他控制变量。因此,要积极动员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从而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此外,产业工人知识技能水平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为此,提高劳动技能、培养创新型现代产业工人,将高技能人才吸引到高端制造业以及智能现代化等新兴产业中,已然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基于上述实证分析,建立现代产业工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加强产业工人社会创造力、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以及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逐渐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任务。

立足新发展阶段,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应进一步搭建好政府、企业、工会、行业协会等多方主体的链接,加大创新创效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技能人才激励奖补机制,构建职业培训体系和服务平台载体,增强能力本领,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大军。

(一)强化责任担当,发挥产业工人先锋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通过教育引导、社会宣传、培训实践等,逐步增强产业工人的自信心,激发创新潜力和创造活力。一是大力弘扬产业工人精神。深刻认识劳动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强化劳动的主体地位。各地区各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会等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将其作为政治任务来抓,鼓励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能够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展现当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作品,做到“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网上有论”[11](P42),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主流价值导向,以此充分彰显产业工人的社会贡献与技能价值。二是提升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产业工人作为光荣的劳动者,必须坚持对党忠诚的理想信念,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劳动观,履行好各项责任义务,进一步发挥产业工人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健全制度保障,维护产业工人合法权益

随着产业工人数量的快速发展,各地区产业工人的队伍逐渐扩大,为此,完善的制度健全机制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关键。一是健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法制保障。立足新阶段新要求,应进一步加强从法治层面优化制定符合产业工人发展的体制机制,规范科学合理的法律监督体系,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规的学习宣传,注重提高用人单位和产业工人守法用法的意识,切实保障产业工人的最大化利益。二是加大产业工人科研水平的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加强教育、科研等资金的足额投入,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以此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的技术创造力以及科技研发力。各地各部门要增加对产业工人相关的科研经费预算,规范完善经费使用的明细清单,做到账目清晰、列支合理。与此同时各地区在产业工人技术发展上,应适度增加R&D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尤其针对当前产业工人总体技能偏低、技术水平不够、知识储备不多、创新意识不强的现状,进一步提高职业培训补贴支出,改进补贴方式,提升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建立完善产业工人队伍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产业工人作为党执政兴国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以及支撑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更是我国生产要素的源泉。要不断优化平等就业的环境,重点考虑产业工人转岗和就业需求,引导和支持对新模式新业态的就业扶持力度,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此外,还要不断健全产业工人的收入分配制度。特别是对生产在一线的产业工人,应做好薪酬协商一致政策,保障好产业工人薪酬发放机制,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实现产业工人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升。

(三)提升技能水平,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

劳动技能是现代产业工人的立业之本,更是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巩固综合实力的关键。一是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聚焦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强化产业工人技术基础,围绕新形势新业态新产业新需求,搭建“职业院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四位一体的联合培养平台。通过技能培训、劳动竞赛、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产业队伍。二是构建技能激励机制。应进一步制定完善与产业工人业绩绩效成功挂钩的奖励条例,对具有科技创新以及特殊贡献的人才予以奖励。实施差异性补贴政策,加强对优秀产业工人的吸引与保障,建立健全产业工人的后勤保障机制,让产业工人实现“就业顺、就医快、安家好”的目标。三是规范科学合理的技能竞赛体系。各级工会要加大对创新资金的投入力度,支持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注重培养产业工人的创新能力。紧密结合国家战略、紧扣发展态势,通过开展技能、就业、创新等专题的劳动竞赛或培训活动,提供满足产业工人多样化需求,引导产业工人积极参加,形成供需机制,以此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

(四)完善服务体系,增强产业工人获得感

传统产业工人由于主要聚焦在第一产业,在“农林牧渔”上无法拓展规模空间,导致各地区空间位置限制了产业工人发展的积极性。一是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双轨制”,保障产业工人享有合法的劳动权益。要适应发展环境,使产业工人能够从“工人”视角转换到“管理”视角,享有同等的待遇,拆掉成长成才“独木桥”。同时让具有熟练技能的产业工人能够进入企业管理层面的行列之中,通过加强产业工人教育培训、资历提升等,提高其综合管理水平,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二是拓宽流动渠道,提升产业工人发展空间。应进一步建立产业工人劳动力双向资源的流动机制,使得产业工人能及时面对适宜的劳动岗位。同时,各类就业机构要完善好就业服务信息,了解掌握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知识储备等,适时进行协调搭配,提高企业就业服务效率,为产业工人实现再就业提供“绿色通道”。三是搭建参政议政平台,拓展产业工人建言窗口。适当增加产业工人参政议政的比例,选拔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产业工人到各级组织挂职和兼职,塑造和谐良好的劳动关系,打造特色的产业工人大军,实现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

猜你喜欢产业工人队伍高质量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工会博览(2022年34期)2023-01-13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关于新时代产业工人人才培训的思考现代企业(2021年12期)2021-12-27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产业工人新时代青年歌声(2020年2期)2020-02-27“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1-03还剩多少人?数学大世界·小学低年级辅导版(2010年2期)2010-03-03“五老”队伍大有可为中国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

推荐访问:产业工人 高质量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