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动画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时间:2023-06-17 13:1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熊硕

近几年,数字动画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新闻传播领域。不论是单一用动画技术替代真实场景的新闻表述,还是使用了交互技术增强沉浸感的新闻游戏,还是拥有极强传播能力的严肃游戏(以教授知识技巧、提供专业训练和模拟为主要内容的游戏),都能看到数字动画技术对于信息传播颠覆式的应用与实践,重新定义了人类与媒介之间的互动关系。

数字动画技术是指借助一系列数字技术制作动画,二维动画技术、3D动画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影视后期技术、CG插画技术都为数字动画的创作提供了技术支持。①数字动画技术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兴起,数字技术模拟的真实性和动画特效的多样性极大地拓展了动画的表现空间,给人们带来了细腻丰富的视听体验。随着计算机硬件及算法模拟效果的不断提升,数字动画技术拥有了更加出色的表现力,并被广泛应用于大众传媒、电子游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等领域的画面呈现中,产生独特的创新魅力。

(一)数字动画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普及应用

2013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雪崩》成为传统新闻借助数字动画技术向融合新闻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报道。②美国《前线》杂志于2015年9月发布其第一支新闻短片《埃博拉病毒暴发:虚拟之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带领读者“走进”了埃博拉危机中心,讲述埃博拉病毒如何传播和肆虐。作为主流媒体代表的《纽约时报》于2015年11月制作的VR新闻短片《流离失所》,使得新闻传播业界和学界开始关注和重视VR新闻这一新的新闻形态。随着媒体融合和“四全媒体”建设等理念的提出普及,数字动画技术与新闻报道的结合在国内媒体报道中也越来越多见。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央视网推出《全景沉浸看报告》,首次在报道中运用“VR+AR”技术。在实景视频的基础上糅合三维动画,辅以李克强总理同期声,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生动、具象的可视化展现。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邱南森博士认为,可视化的魅力在于帮助观众掌握新闻事实,理解事件的意义和真相。③新媒体技术带来全新的传播生态,重塑新闻生产模式。新闻媒体借助数字动画技术实现数据新闻、融合新闻等新闻形式,适应受众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增强媒体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全面性和易读性已成为一种趋势。

(二)数字动画技术在新闻传播的应用场景

数字动画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在场”体验。从新闻的呈现层面,数字动画技术建构了一个由受众主动参与体验的“拟态环境”,拓展了新闻信息的内容和维度,有效降低了信息传播中“噪音”的干扰。受众可以通过数字动画技术参与到新闻事件的始末,空间化、场景化的现场还原增强了平面抽象新闻报道所缺乏的立体感,大大降低了编码解码的信息歧义,使用户直观感受到细节呈现的真实。

从用户的体验层面,数字动画技术以水平定位系统模拟用户视角,通过高画质的全景展示,多种类的交互方式提高用户在行为甚至触觉上的交互体验。因此,基于该技术生成的新闻可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多感官参与的状态能为用户带来更平衡的感官体验。在此,在数字动画技术建构的虚拟空间中,用户能够根据所获得的信息及自身在系统中的行为,通过逻辑判断、推理和联想等思维过程对其未来进行想象。在观看新闻时,受众通过移动、互动的方式进入故事结构,以第一视角直接参与事件本身,理性情感逐渐递减,使得观众产生最为真实的情感,从而加深了观众对于事件的参与。《纽约时报》推出难民题材的新闻报道《无家可归的孩子》,赋予用户战争后流离失所的儿童的第一视角,人们可以观看到被破坏的建筑,更可以放大细节观看到战争中的大量死伤。

(三)数字动画技术的延伸——电子游戏的美学传播

数字动画技术当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是电子游戏。电子游戏的美学在近些年的著名历史类作品中,基本已经达到能够完全模拟现实场景的水平。例如,《刺客信条》中表现出的耶路撒冷、大马士革等著名历史名城,大马士革圣保罗教堂、倭马亚大清真寺、努尔丁陵墓和耶路撒冷大清真寺等标志性建筑物也在游戏中塑造出来,让玩家真切体会到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期的文化特色,让玩家看到12世纪的中东地区究竟是什么样子,白色系的建筑风格和人烟稀少的街道也让玩家感受到了那个时期中东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宗教战争与高压统治者的残酷;
又比如《刺客信条2》集中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玩家可以在游戏中体会到这个时期的建筑都是讲究秩序和比例的,拥有严谨的立面和平面构图以及从古典建筑中继承下来的柱式系统。

人们开始追求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游戏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建筑色彩的多样化但又不超越建筑的规范性。游戏中的这些数字动画技术制作了或逼真或具有艺术性的环境与场景,玩家得以通过自己的眼睛,了解到各个地区在各个时期的文化内核,了解到不同地区的环境和历史氛围。通过电子游戏的动画技术,玩家能突破平面的限制,通过机制与互动,穿越到几百、几千年前,领略那个时代背景的风采,真切地在游戏美学描述的地点停留、注视、记忆,然后发生故事。这些经历可能很难从一些图片或者文字中体会到,通过电影与视频也是单项描述,并不能做到游戏的沉浸与互动效果。

借助数字动画技术和电子游戏形态所造成的沉浸感,近十年来,国内外出现了许多借助电子游戏来讲述新闻、普及知识的案例,例如日本著名的法庭推理游戏《逆转裁判》,对于一些现实中难以反复重复的场景,避免了人力表演呈现的资源浪费,同时也避免了单纯文字描述对于检察搜证细节的直观性缺失。

当然,数字动画技术在新闻报道中同样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审慎考虑,主要有以下三个:

首先是现实与虚拟的博弈,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数字动画技术,感官的真实体验会弱化用户对现实真实的思考,造成真实与非真实的界限愈发模糊,致使观众沉溺在超真实的“表象”中,消解了传统新闻理念中的真实性。

其次是隐私泄露的风险。数字动画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需要不断搜集用户数据进行机器学习。用户在体验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包括头部动作和面部表情等,都会被动作捕捉器记录下来,然后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来确定个人的偏好,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媒介亟待解决的伦理困境。

最后是报道类型受限。数字动画技术生成的新闻适合视觉冲击力和画面感较强的报道,如解释型新闻、娱乐节目、大型体育赛事等,获得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和强烈的视听冲击。而政治类新闻画面单一,题材较为枯燥,吸引力较弱,较为激烈的画面还会对观众造成不适感。此外,数字动画技术通常要受到制作周期的限制,新闻的时效性较差。

注释:

①宗传玉:《数字动画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创新应用研究》,《美术大观》2018年第12期。

②韩士皓、彭兰:《融合新闻里程碑之作——普利策新闻奖作品〈雪崩〉解析》,《新闻界》2014年第3期。

③Yu,Xinyi,and Lei Shi.“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Cognitive Effect of Infographic and Animation Presentation in News。”2018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Media and Engineering(ICIME).IEEE,2018。

观点速递

进入互联网时代,诽谤罪的价值构造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网络空间“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传播环境下,每个人既可成为彰显个性和主张权利的表达主体,又可能随时成为被展演和被攻击的围观对象。网络空间没有充分表达权,将会逐渐失去活力,而表达权肆意扩张又会对公民名誉权造成严重侵害,进而将公民人格尊严和身心安宁置于集体性的不安全境地,导致出现“人人自危”的社会焦虑和恐惧感。由此而言,在媒介资源泛化和表达渠道敞开的传播环境下,刑法对于网络空间公民名誉权进行有针对性的倾向性保护,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个案的公正,更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冯建华,《新闻大学》2022年第7期

猜你喜欢电子游戏动画数字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疯狂英语·新读写(2022年3期)2022-11-22数学电子游戏小猕猴智力画刊(2022年9期)2022-11-20互联网的未来:电子游戏产业也有元宇宙野心英语文摘(2022年2期)2022-03-16做个动画给你看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1年12期)2021-03-16沉迷电子游戏的小熊快乐语文(2020年30期)2021-01-14动画发展史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10期)2020-10-28我的动画梦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答数字创新作文(5-6年级)(2018年11期)2018-04-23数字看G20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推荐访问:传播 数字 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