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背景下怀安碹窑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时间:2023-06-16 19:3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张 迪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一种旅游新形式,它区别于传统的风景名胜旅游,以乡村的自然景观、村落遗迹、民俗文化、农业生产以及村民生活方式为吸引点,以城市生活或工作的居民为主要客源,满足旅游人群的体验、休闲、观光、度假、学习的需求[1].通过这种旅游形式能让游客切身感受到乡村的发展历史、传统文化及生活状态.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业中乡村旅游的占比逐年攀升,2019年乡村旅游人数占比几乎达到全国旅游人数的一半之多,约30.9亿人次.庞大的热度为乡村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窑洞民居作为传统民居的一种,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和不可多得的生态价值,是原生态民居的典型代表.分布在张家口怀安县的碹窑民居极具地域风格,可以作为优质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但目前由于开发力度的不足和保护观念的缺失,碹窑面临着与其他传统乡村民居相同的困境:城镇化使得传统民居的居住形式和生活方式遭到排挤,越来越多的传统民居走向荒废与没落,老旧破败的碹窑并不能给游客带来吸引力,严重阻碍了游客对碹窑认知度的提升.如何保护与更新碹窑民居、传承碹窑居住文化,提升碹窑认同感是目前亟待思考的问题.

根据窑洞民居的地理分布和数量情况,我国的窑洞民居被分成陇东、陕西、晋中南、豫西、冀北、宁夏六个窑洞区;
根据其建造方式,窑洞分为靠崖式、地坑院和独立式三种.其中,怀安碹窑位于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属于冀北窑洞区,是独立式窑洞的一种.目前,“怀安碹窑”已经列入张家口市和怀安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怀安县内有七个村落因保存大量碹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碹窑的形成,不能脱离怀安县的自然气候和历史人文的影响.冀北窑洞主要由黄土高原的陕西窑洞演变而来,与怀安县的环境风俗结合后衍生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碹窑[3].怀安县位于张家口市中西部,山峦遍布,沟谷纵横,山地面积达到全县面积的49%,土地贫瘠,有丰富的黄土资源作为建材.同时怀安县全年气候干旱少雨,夏季高温炎热冬季寒冷干燥,为生土作为建筑材料提供了可行性,生土建筑强大的热工性能也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室内外温度交换,维持室内温度,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这些条件为碹窑的诞生打下基础.

另外,从古至今,怀安县一直发展滞后,贫困程度较深.历史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理环境,怀安县一直处于军事要塞的位置,气质苦寒;
偏远崎岖的地势条件更是严重限制了怀安之后的发展,使其一直处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阶段.坚毅质朴的怀安人民不畏艰苦,经过不断尝试改进代代相传,用仅有的朴素廉价的黄土建材为自己创造出因地制宜的遮风避雨的场所.

近年来,随着其他地域的快速发展怀安县同时面临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问题,加剧了怀安县的乡村空心化,乡村风貌变化不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无心插柳的减轻了城镇化对当地传统碹窑民居的破坏.

2.1 碹窑的建材选取

窑的主要建材就是怀安当地的黄土.怀安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交界处,林木稀少土地贫瘠,有大量黄土资源,当地黄土质地疏松,性能稳定,较易挖掘,成为当地居民的首选建材;
其次,当地的耐旱植物也是重要建材之一,怀安地区生长的草本植物大多顽强耐旱,纤维发达,将其混入黄土中能够起到强大的拉结作用,使整体结构更加牢固;
最后,在窑洞门脸部位的门窗构件中会使用少量木材,一般是松木杨木等北方常见树种.

2.2 碹窑的建材选取

碹窑的碹字来源于它的建造方式,其建造方式并非挖洞或掘地坑,而是在宽阔平整的土地上用一块块泥土板碹制成窑.这种平地起窑的独特工艺被誉为“千年之苍茫,百里之画廊”[2].在建造前,首先要对碹窑选址进行整体评估,在充分掌握黄土的土质情况后进行挖掘,挖掘出来的黄土分为两部分处理:一部分加水搅拌后填充到地基和木质夹板中夯实,作为窑腿部分;
另一部分则用来制作泥土板,其制作方式是在黄土中加入黍子杆后加水和制,然后放入木质模具中晾晒而成,通常厚15厘米,呈拱形.之后工匠们运用拱券的建造原理,在窑腿上方将泥土板分层砌筑,通过泥土板相互挤压摩擦形成窑洞的拱顶.这一步完成后,工匠们再沿窑洞外墙和顶部搭建一个框架,向框架中填充黄土并夯实.最后运用黄土平整窑洞内外,室内再涂上白灰装饰,便可基本完成[5].需要注意的是:碹窑屋顶设置有一定坡度,前低后高,同时设有排水口,避免黄土被积水冲刷,也有部分民居在屋顶铺设瓦片,有效保护不耐水的黄土屋面.

2.3 碹窑的建材选取

碹窑的传统构架为“一窑三孔”,目前的碹窑民居多为此,中间正窑作为厨房和堂屋供一家人活动,两边为配窑,既作为卧室和起居室,又有存放杂物的功能.卧室中的炕连通灶台,做饭的同时烟流入炕中管道对炕进行加热取暖,充分展现了老百姓的生活智慧.窑洞一般深六米高四米,坐北朝南,在窑洞南侧用围墙围合出院落,整体呈方形.除此之外也有“一窑多孔”的构架,大多为奇数间数排布如一孔五窑、一孔七窑等.

调查碹窑的使用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碹窑已经逐渐淡出当地中青年的居住选择,留居在碹窑中的人越来越少且大多为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社会进步使越来越多年轻人倾向于选择对他们来说更为美观便捷的砖混房屋,传统碹窑的外观和空间不再能满足年轻人的审美和生活习惯.但是碹窑作为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产物,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与当地的气候地形材料风俗等良好结合,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生命力,不可否认其中蕴含的丰富艺术价值.对于碹窑,我们不能简单保护,也不能任其破败,而要抓住机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和生机.

3.1 碹窑民居的优势

(1)适应环境,冬暖夏凉

张家口地理位置靠北且地势高,冬季时间漫长,气候寒冷干燥,时常有大幅降温和大风天气.在这种环境下,碹窑生土建筑的优势展现无遗:黄土强大的蓄热功能大幅度隔绝室内外热量流通,为居民营造出冬暖夏凉的居住环境,减少取暖设备能耗,环保节能,因此碹窑还有“冬暖夏凉神仙洞”之称.据相关实验测量,无论夏季冬季,碹窑与面积相当的平房平均温差达到2~5℃,碹窑室内外温差达到5~11℃,这都与碹窑卓越的保温隔热性能密不可分[5].

(2)源于自然,就地取材

怀安县四面环山,土地广袤,有十分丰富的黄土资源,怀安碹窑的建造原材料就是当地黄土和农作物,材源丰富且价格低廉,同时还能循环利用,是理想的原生态建材.不加修饰的黄土材料赋予怀安碹窑原滋原味的建筑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3)工期短,造价低

首先,碹窑作为独立式窑洞对地形和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它不像靠崖窑需要依靠山而建,也不像地坑院需要渗井排水,相比其他窑洞更完善的结构和形式让其在怀安县遍地开花.其次,碹窑施工流程简单迅速,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只需要流程化的构件搭建,同时也不需要构件养护等工序,加上当地经验丰富的建筑队伍和取之不尽的建筑材料,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建造完成.

3.2 碹窑民居的不足

(1)采光不足,通风差

由于安全性问题,一般碹窑都只在窑脸侧设门窗,而碹窑的进深较大,仅靠窑脸的门窗采光并不能满足生活需求.在碹窑中,往往靠近门窗的位置比较明亮,而逐渐向内深入的过程中光线急剧下降,昏暗的室内对村民的生活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同时,单面门窗的设置不利于室内空气循环对流,导致窑内通风条件差.尤其是在夏季,不良的通风致使窑内十分潮湿,不仅影响居民生活和身心健康,同时加剧了窑内墙皮的脱落.

(2)布局单调,功能混杂

与现代住房相比,碹窑传统老套,且空间联系不方便,居住面积小并且没有独立的起居厨房等功能,流线混乱功能混杂,更不存在动静分区,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现代生活所需的室内外环境、厨卫环境、给排水、垃圾处理、取暖等功能都不能实现.

(3)易坍塌,安全性差

碹窑以黄土为主要建材,整体稳定性差,尤其惧怕雨雪天气,黄土被水侵蚀容易涣散,导致墙面开裂,有坍塌风险;
在雨水流量大时还有雨水倒灌的情况,十分危险.同时对于地震火灾等其他灾害黄土的防御力也较差,这些缺陷决定了相对其他住宅,碹窑的使用年限较短.

(4)浪费土地,局限性大

碹窑建在平地之上,大多为单层,除去居住空间所需要的面积,碹窑厚重的墙体不仅占地面积大,所耗土方量也数目可观,造成严重的土地浪费.其次,碹窑所用建材、建造方法和建筑形式等对其推广和传播有很大的限制性.

碹窑民居承载了优秀的建筑历史文化,同时具有环境友好绿色生态的巨大优势,让其在今天依旧有存在和传承的必要,我们可以合理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规划改造,在吸引游客体验碹窑文化的同时也能让传统民居得到充分保护和利用.

(1)采光通风策略

窑洞的采光较差主要原因是门窗面积小,进深大,要改善窑洞的采光,可以增大窑脸的门窗面积,提高窗户高度或降低窗台高度,同时简化密集的装饰图案,增大进光量;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侧墙面和后墙面开窗,既能改善窑洞内部采光同时也能改善通风问题;
对于新建窑洞,在结构合理的情况下适当增加面宽,减少进深,改善窑洞尽端光照不足,同时窑洞内部可采用光反射系数较高的涂料来加强光的反射,增强室内采光.

窑洞通风的改进策略是设置地沟和竖井.地沟通风的原理是利用土地强大的比热容形成的地热地冷,主要做法是在地下埋管或砌筑管道,同时铺设卵石,进风口设置在室外,出风口位于室内.夏季室外高温促使热空气进入地沟冷却流通到窑内,加强通风的同时降低窑内室温,冬季为室内升温.竖井通风是窑洞内部设置竖井,竖井下部分连通室内,上部分在室外通风遮阴处设排风窗,通过室内外的温差和风压促进空气流动,达到降温除湿的效果[6].

(2)防水防潮策略

针对屋顶防水的做法是在屋面增设砂石防水层,屋顶铺设瓦片时在屋檐处增设椽子支撑瓦片伸出墙面以外,美观的同时有效减少雨水下渗和对窑脸的冲刷,增设檐口和排水管进行有组织排水,减轻屋顶排水压力;
针对窑脸防水的做法是可在黄土中加入适量比例的砂石或其他添加剂,对其进行物理转性,能够有效提高墙体的耐水性和耐腐蚀性,也可采用防水饰材对窑脸进行贴面处理,这是较为简单经济的做法;
针对窑内防潮的做法是对窑洞内壁采用混凝土或防水砂浆抹面、窑洞地面铺设防潮卷材,同时改善窑内通风的措施也能够有效防止墙壁和地面泛潮.

(3)建筑更新策略

首先是对窑洞的空间布局进行调整,结合先进的设计方法和现代居住需求进行功能优化和重组.传统碹窑内部空间功能复合性强,缺乏层次感和完善的区域划分,个人需求被忽略,居住体验感差.因此要对室内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分隔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同时考虑搭配丰富的休闲空间,室内家具软装搭配也需要综合考虑,完善使用功能,提升居住者的空间体验,展现碹窑与时俱进的现代风貌.

其次是院落优化:传统碹窑院落强调实用性,多用来堆放杂物、种植瓜果蔬菜等,优化时需在兼顾实用性的同时注重提升美观度,在院落规划时注重整体性,合理利用院落空间,适当增加植物绿化,材质用料与主体碹窑建筑搭配和谐,突出碹窑特色.

同时为提升乡村旅游产业,也可考虑对碹窑功能进行拓展,各个村落可根据自身资源和经济状况将碹窑开发利用与康养、餐饮、办公文娱、民宿等相结合,使其成为乡村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又为当地居民创造物质价值[7].

(4)文化宣传策略

悠久的历史传承赋予碹窑地域特色鲜明的居住文化和浓厚质朴的生活氛围,适当的宣传不仅能够唤起更多游客的兴趣,也能提升当地居民对碹窑的认同感.宣传碹窑文化可通过以下几步:首先是打造碹窑特色旅游路线吸引其他地区游客探访碹窑传统村落,提升碹窑知名度;
其次是为游客量身打造充满特色的碹窑民宿或农家乐,在对传统碹窑民居进行合理改造的基础上保留碹窑生活文化元素:如碹窑门脸的花样、碹窑特色火炕、炕围画等等,让游客亲身体验碹窑的传统魅力,感受碹窑的生活文化.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建造碹窑文化博物馆等公共建筑对碹窑进行系统介绍,让碹窑的美能够逐渐展现在大众面前.

乡村旅游的发展唤起大众对乡村文化的关注,成为探索传统村落保护方式的契机.碹窑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建筑在漫长的演变中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却由于种种原因逐渐没落.通过探索既符合当代乡村旅游需求又能够保护传统民居的方式,寻找更适合碹窑的发展道路,在带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同时延续碹窑文化,也为其他面临相同困境的传统民居的保护规划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窑洞黄土民居“窑洞对”里的镇江人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民居摄影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民居书画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民居智库中华民居(2021年2期)2021-05-24民居摄影中华民居(2021年6期)2021-02-14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当代陕西(2020年15期)2021-01-07黄土成金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刘文西:绘不尽是黄土情》艺术品鉴(2020年5期)2020-01-03陕北窑洞民居学苑创造·B版(2017年3期)2017-05-03

推荐访问:怀安 乡村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