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高段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时间:2023-06-16 18:5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文 周丽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学生要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大类活动中整合性地学习,以解决真实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开展教学,并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以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与素养相关的活动主要是指解决问题(刘徽,2022)。可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核心素养落地至关重要。词汇是语言学习和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词汇学习的效果决定着学生交流的有效性。词汇课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课型,是践行英语学习观、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问题解决又是重要的途径。根据小学高段问题情境的真实性、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概念范围,教师要设计适切的教学活动。但是,目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活动杂乱盲目,缺乏问题意识

教学活动简单单维,如闪现、打地鼠、飞机等多个单一纬度的活动轮番上阵,活动缺乏目的性,或者活动目的单一且停留在表层语言知识等事实性知识的教学上,没有指向深层次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2.活动模式僵化,没有问题主线

课堂教学纷繁复杂,多而杂,碎片化,没有体现结构化,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以模式化的活动作为教学主线,普遍采用“呈现单词——图文讲解——反复跟读——写词输出”等教学模式,不讲求活动的内在逻辑,没有通过问题解决的主线来整合,教学程序化、流程化,学习机械化、低阶化。

3.活动缺乏意义,无关真实问题

教学活动和语言交流缺乏意义。为活动而活动,仅停留在活动本身,由于意义的缺乏,导致逻辑不关联,无法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不利于学生真实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逻辑关联、整合性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高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塑造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实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素养的协调发展(王蔷,2015)。教师要以问题为主线,整合各要素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连续的整体和主线中去理解它们的意义,探究主题意义。基于问题解决的小学高段英语词汇教学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1.加强单元教学整合性

《新课标》提出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教师要在单元视角下研读语篇,通过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的关系,灵活整合各语篇内容,挖掘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感悟、探究、体验单元主题意义,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育人功能。

2.融入英语学习活动观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教育部,2022)。要发挥学生作为综合语言实践活动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通过自主探究,领悟主题意义,并能创造性地运用到真实性情境中,用英语做事情,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和沟通。

“三步一心”的词汇课教学设计策略(见图1)。学思整合“引”问题,学用结合“探”问题,学创融合“联”问题,各活动有机整合,引出驱动性问题,带动问题解决的探究和联系实际问题,环环相扣,紧密相联,将问题解决贯穿整节课。同时,这些活动紧紧围绕“学为中心”展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以PEP《英语》五(下)Unit 4 B Let’s learn 教学为例。

图1 “三步一心”的词汇课教学设计流程

1.学思整合“引”问题,激发问题意识

发现并引出驱动性问题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的起点,明确问题解决主线。通过问题培养思维,构建结构化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问题往往散乱、隐含在信息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文本和梳理细节,在头脑中建立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需要加以解释的现象或事实,激发学生去解释这些现象、事实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马赫穆托夫,1994,转引自陈芳,2020)。在新知学习理解过程中,要用好语言的工具性,设计层层递进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1)单元视角下呈现问题促感知

教师可以对各语篇的主题、内容、结构、语言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将视野放大到单元整体情境或大单元(同一主题的几个单元)的背景下,通过自下而上的提炼,自上而下地确定驱动性问题并在情境中呈现问题,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意义,感知、思考问题。

【教学片断1】PEP《英语》五(下)Unit 4 的主题是Special days。教师通过单元主题生日歌曲、PEP《英语》三(上)Unit 6 生日主题图,快速呈现Zhang Peng、Sarah、Sam 等多人的生日,复现已知目标语言:When is... birthday? His/Her birthday is... 同时,重点复现A 部分已学序数词,吸引学生注意目标语言和情境。突然,教师话锋一转,图片、音频全部隐去,问学生:Do you remember when... birthday is? 此时,个别学生有回应,但是大部分学生愣住了。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感知、思考问题:When is...birthday?

设计意图:在真实情境中,复现已知,初步感知主题和问题情境,为后续活动作铺垫。

(2)多模态协同凸显问题增意识

语篇类型多样,可分为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还可分为文字、音频、视频、数码等模态。学生学习方法和认知方式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多模态资源、利用多模态手段、呈现多模态语篇,满足学生多维的需求,促进学生思考,使问题呈现更丰满、形象、清晰。

【教学片断2】面对部分学生一脸诧异,教师用语跟进“There are so many birthdays. We can’t remember. How about Robin?”随即,呈现Robin 说话的乱码图(见图2)。学生立刻读懂图示,齐答“Robin can’t remember.”

图2 Robin 说话的乱码图

设计意图:通过基于真实情境的师生口语对话,学生观察乱码图示,以图文促理解,使复杂的问题情境简洁显性地呈现,点明问题。

(3)利用追问挖掘出驱动性问题

教师要在活动和情境中,利用追问挖掘出驱动性问题,该问题应是去除了细节部分,提炼为更上位、更本质的问题。通过驱动性问题,牵动后续的问题和活动,并始终围绕该驱动性问题,聚焦于问题解决的主线上,在交际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片断3】教师追问:How can he remember birthdays?Can you help him? 学生回答:Yes.在前期感知、意识问题的基础上,小朋友对Robin 的困难感同身受,纷纷真实表达要帮助他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教师带着学生对问题进行了更高位的提炼:How can he remember birthdays? 有利于学生发散思考问题,学生用英语表述解决方法时,都会围绕这个驱动性问题,基于自身经验,运用目标语言,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语言、思维、情感等融合发展。

2.学用结合“探”问题,聚焦问题主线

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22)。问题解决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是教学活动要遵循的主线,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路径之一。教师要始终从学生视角出发,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逻辑性地整合教材等资源,使教学和语言实践活动紧紧围绕问题解决展开,学生才能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探究主题意义。

(1)整合教材,梳理问题支架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前提。要将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新整合,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资源,变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支架,细化探索过程,设计学案,助力学生探索问题解决。

【教学片断4】教师将教材Let’s learn 部分的日历和下面的生日人物切割开(见图3),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听并帮助Robin配对。通过完成学案、上台展示、全班齐说“... birthday is on...”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图3 日历和生日拆分图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进行灵活的拆分、重组、整合等,将低阶的跟读活动改进为有意义的听说做活动,学习理解日期表达,实践应用目标语言。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直观地探索问题解决方法。

(2)学为中心,主导问题解决

模拟场景,也就是学生代入情境,以问题解决者的视角综合前面分析所得的结果,修改、完善和生成最终的问题解决方案(陈芳,2020)。因此,在探寻问题解决方式的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主体,代入式地体验问题解决,这对于迁移到真实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

【教学片断5】教师问“What can you do to help Robin remember the days?”把解决问题的主体指向学生,以学生为主开始实践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应用语言。如学生分饰Robin 和Wu Binbin,以pair work 的方式告知Robin 日期,以大组竞赛的形式进行,并且为了加大信息量,要求一组内谈论的人物和生日信息不能重复。令人欣慰的是,说完新课Let’s learn 部分五个生日内容后,学生还能主动复现“When is Sarah’s birthday? It’s on January 1st.”等。接着,教师问“What else can you do?”从半开放式的问题走向开放式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动探究的意识。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倾听并参与了低起点、目标语言高复现率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游戏化的方式赋予了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活动的规则促使学生回忆并应用大单元的相关信息,激活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的方式。

(3)利用技术,发散解决方式

《新课标》提出要提升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教师要熟练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阔视野,灵活整合利用教材资源,为教学服务。

【教学片断6】教师挖掘教材Look and write 日历图片资源,改编为走迷宫,让学生在写出序数词后,利用走以th 结尾的格子找出口。学生快速完成,纷纷举手上台画路线。当碰到有走“21st、22nd”等格子的学生,同伴马上激动地教其改路线。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教学尤其要凸显游戏化、生活化和活动化,即教师要尽可能地设计有意义、趣味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学会多视角审视和利用教学素材。通过日历迷宫活动,引导发散学生问题解决方法——写日历。生生互教的方式使学生主动深入语篇,开展描述、阐释等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用高度融合。

3.学创融合“联”问题,迁移生活问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的思路和策略运用到生活实际中,通过课堂中类似情境的演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陈芳,2020)。在联系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时,要从学生视角设计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反思,找出符合学情的解决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细化问题进阶的路径,深化问题迁移的意义,以助力学生的能力向素养转化。

(1)基于单元主题关联问题进阶

教师要以聚焦主题意义的问题链贯穿于单元教学,加强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活动的关联,帮助学生围绕主题意义和文本内容发展结构化的整体理解和表达能力(李宝荣,2020)。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单元整体结构,同时要善于思考和发现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通过关联、递进的问题设计,通过主题意义探究,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

【教学片断7】在单元话题下,B Let’s talk 课时讨论了“What special days are there?”和“What will you do for...?”继上一课时,本词汇课的子话题是“How to remember special days?”。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了各课时逻辑递进的活动和问题情境,学生不仅要知道什么日子(special days),做什么(will do),还要知道如何记住这些特殊的日子。因而就有了Robin 电脑程序记录、孩子们日历记录等一系列围绕主题展开的游戏化、有意义的活动。

(2)利用真实作业凸显育人价值

基于真实信息的调查等作业需要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运用语言,与他人交流,同时获取、处理信息,促使学生关注使用语言的生活情境,渗透关心他人的情感。类似的作业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问题越真实,能力要求就越综合,具有整合多元素材和功能的作业同样具有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品格,渗透价值取向等育人的功能。

【教学片断8】课后作业:First,ask about your grandparents’birthdays. Second, circle them on a calendar. Third, think about what you will do for them.Fourth, report about it on Wechat. Fifth, have a nice May Day.

设计意图:有不少学生不记得家人的生日,这使课后真实的实践作业有了前提和意义。教师用序数词布置,清晰表述作业要求,复现的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序数词的使用情境,给予学生解决问题和关联生活问题的支架,持续渗透对家人、朋友的关爱,用英语表达将为家人做的事,真情流露,体现价值取向。

小学英语高段词汇课以问题解决的过程为路径,探索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同时也是活动观更具体、微观的操作方式之一,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思维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但是,如何提炼驱动性问题,与学情相结合;
如何进一步凸显学为中心理念,探索各种课型的问题解决设计路径等是有待进一步实践探索和理论提炼的。

猜你喜欢意义情境语言一件有意义的事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21年3期)2021-04-13有意义的一天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6期)2020-12-16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6期)2020-07-27语言是刀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生之意义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18年3期)2018-04-18护患情境会话护士进修杂志(2017年6期)2017-03-28护患情境会话护士进修杂志(2017年3期)2017-02-14我有我语言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4期)2015-07-07

推荐访问:英语词汇 教学策略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