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元素在茶具设计中的运用和研究

时间:2023-06-16 17:55: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黄其明 李金莹

1.广西科技大学 2.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茶在我国作为民俗礼仪的使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重视。以茶待客,历来是我国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客来宾至,清茶一杯,可以表敬意、洗风尘、叙友情[1]。另外,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茶具是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爱茶之人而言,茶具不仅仅是品茶用具,更传承与弘扬着我国的文化精神。

(一)我国茶具的发展历史

从远古时代的神农尝百草至今日,中国人最懂得喝茶也最会喝茶,喝茶已有数千年历史。从广义方面分析,茶文化可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科学,另一个是人文科学,均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与茶相关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方面分析,茶文化更注重对茶代表的精神和社会功能的分析,并且茶具文化属于茶文化的一部分[2]。有历史研究发现,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称为“缶”,即为我国最早出现的饮茶器具,同时具备食具、酒具的功能。韩非在《韩非子》中就说到尧时饮食器具为土缶。如果当时饮茶,自然只能以土缶作为器具。

但按现有史料而论,一般认为我国最早谈及饮茶使用器具的是西汉王褒在《僮约》中谈到的“烹荼尽具,已而盖藏”。这里的“荼”指的是“茶”,“尽”作“净”解。《僮约》原本是一份契约,所以在文内写有家童烹茶之前要洗净器具的条款。这便是在中国茶具发展史上最早谈及饮茶器具的史料。茶具花样繁多,清代的茶具无论是种类还是造型基本上没有突破明代的规范。但与明代相比,清代茶具的制作工艺却有着很大的发展,其中盖碗在清代就颇受宫廷皇室的钟爱。当时的景德镇除了生产青花瓷、五彩瓷外,还创烧了粉彩、珐琅彩茶具,形状多变,色彩多样,并配以诗、书、画、雕等艺术,从而把茶具制作推向新的高度。

(二)茶具的设计

自从人们开始讲究茶具以后,古人就一直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不同时代人们对茶具追求的集中体现。而在不同的群体当中,要数文人墨客最突出,茶具上体现了他们的品位,他们也成了最早一批开始设计茶具的人。

在茶具的设计上,首先最直接的一个感受就是要符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并且要兼顾到美感以及舒适性,即文人最讲究的审美。从这些要求出发,就衍生出了一个茶具的结构、用料和技术要求,例如现今仍在使用的紫砂壶,就是非常经典的一种茶具设计。而茶具上的装饰,其实就是设计者审美的延伸,例如青花、雕刻彩绘等,使得茶具在视觉上有所延伸的同时,也刺激着使用者的感官。其中,既有着对使用方便的考量,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设计者在设计茶具时,不免也受到了各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使设计出来的作品朴实无华却又贴近自然。除此之外,饮茶方式的改变也影响着茶具的设计[3]。例如最早喝茶时是没有茶盏这种东西的,但因为喝茶的时候茶非常烫,所以必须在下面垫个东西来隔热,于是就有了托盘。但这时的托盘是和茶杯连在一起的,虽然隔热了,但不喝茶的时候也要一直托着,并不方便。于是设计者又改进了一下,将茶盏和托盘分开,并做了内陷和内置两种形态的托盘,解决了这个问题。

(一)壮族的起源

先秦、秦汉时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至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着一个被称为“百越”的族群,他们是壮族最直接的先民。到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的“百越”后裔被称为“乌浒”“俚”“僚”或“俚僚”。元明以后,又被称为“獞”,另外还有自称壮、侬、郎、土、沙等的。明清时期,“壮”的称呼已广泛见于整个广西和广东西部,成为壮族最普遍的一种族称,1965年起统称为壮族。

(二)壮族元素的艺术特征

1.壮族服饰

据《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广西壮族服饰结合民族文化、本土环境呈现出独有的服饰特征。壮族服饰在清朝末年以前,均由人们自己缝制或纺织而成,相较于男子服饰,女子服饰更为多彩亮丽,女子服饰上的图案纹样均分布于腰带、围裙、袖口、衣领等处,同样女子头饰也有着独特的纹样装饰。受到当地气候的影响,广西壮族服饰以蓝黑色衣裤短装、短裙为主。后期随着民族的融合,壮文化和汉文化有机结合,使得壮族男子服饰与汉族服饰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壮族男子服饰腰间有束带。人们选取自然界元素为服饰设计元素,如花草鱼虫、山川河流等,并对其进行美化,充分体现出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如图1、图2)。

图1 壮族服饰常用布料

图2 壮族服饰

2.壮族刺绣传统图案纹样意蕴

壮族人民崇尚自然,性格开朗质朴,使得精美优质的壮族刺绣传统纹样历经两千多年流传至今。壮族刺绣传统纹样代表着勤劳朴实的壮族人民的智慧,他们通过生产设计把本民族独有的语言、民族信仰、风土人情、自然神话等内容,以精美的象征符号展现出来,表达他们的文化和审美特征,为壮族服饰文化提供丰富的元素,使壮族刺绣传统纹样与壮族文化得以传承[5]。现将常见的壮族刺绣传统纹样总结如下。

(1)花草纹。花草纹是壮族刺绣图案中使用最多的纹样,常见的有牡丹、水草、莲花、菊花、栀子花、梅花和石榴花等。在壮族神话故事中,壮族先民认为人由花演变而来,壮族人类始祖为“姆六甲”,相传她是从花中诞生。因此,壮族人民喜欢将花绣在服饰、桌布、枕头、背带上。

(2)太阳纹、雷纹、云纹等自然图案。壮族刺绣图案中太阳纹、云纹、万字纹、雷纹都代表太阳,太阳纹是壮族刺绣中最常见的图案。

(3)龙凤抽象纹。龙凤是中国的吉祥物,也是民族崇拜物,龙凤图案用于壮族刺绣,代表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憧憬。

(4)几何纹。包括雷纹、编织纹、水波纹、羽状纹、弧纹、方格纹、同心圆纹、连勾云纹、回字纹等。以上几何纹并非单独出现,而是多种几何纹有机结合,并且与各种自然图案综合运用(如图3)。

图3 壮族刺绣传承人蓝淋刺绣作品

(一)铜鼓纹样的应用

壮乡铜鼓是壮族先民集冶金、铸造技术,美术雕刻,音乐文化成就于一身,精心铸造的一种礼乐器,是壮族历史的“活化石”。壮族人民自古酷爱铜鼓艺术,三月三和春节等节日庆祝活动中都会敲击铜鼓,进行艺术表演。壮族人认为,铜鼓象征着一种力量、权威、通灵,是神圣并富有魅力的,是一件人们可以寄予厚望的神秘的珍宝。壮族祖先创造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被称为铜鼓艺术高峰期的代表。铜鼓鼓身有花纹围绕,鼓面多铸有太阳纹、翎眼纹、云纹、乳钉纹、栉纹、游旗纹等纹饰。铜鼓的花纹反映了壮族先民的生活环境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壮族铜鼓纹样在茶具设计中可直接运用,即根据茶具功能及美感需求将壮族铜鼓纹样直接融入茶具设计中,这也是最基础的方式[6]。

(二)壮锦花纹的应用

宋代,壮族的手工纺织业很发达,当时,宋王朝需要“绸绢纳布丝锦以供军需”,在四川设了“蜀锦院”,有大量的蜀锦运来广西,再由广西输出。壮族人民很快掌握了蜀锦的工艺,著名的壮锦也就应运而生(摘自黄现璠等著《壮族通史》) 。当时,各州县都有出产,“壮人爱采,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线杂以织,如花鸟状”,“嫁奁,土锦被面决不可少,以本乡人人能织故也。土锦以柳绒为之,配成五色,厚而耐久,价值五两,未笄之女即学织”。壮锦不仅成为壮族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和装饰品,也是嫁妆中不可或缺之物,而编织壮锦更是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因此,把壮锦经典色彩搭配理念与规律运用到茶具设计中,可以为茶具配色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三)风景的应用之桂林象鼻山

在广西桂林的漓江和桃花江交汇处有一座酷似大象在饮水的山,人们叫它象鼻山,它是桂林的标志。它奇特的造型和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让很多人流连忘返。3 亿年前的远古时期,桂林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的碳酸盐类不断沉积、钙化堆积。大约260 万年前,地球进化到第四纪时期,地下发育出了很多地下河,有的长度达到十几千米长。距今十几万年至几万年前,地壳抬升,地下河露出地表,在长期的流水侵蚀、搬运、溶蚀的过程中,其他的溶洞逐渐崩塌,最终仅留下如今象鼻山所在的这一段暗河,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关于象鼻山的成因,在桂林民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大象为天神坐骑,它被桂林的美景所吸引,私自下凡帮百姓耕田。前来捉拿大象的天神趁着大象喝水之际,用宝剑刺中了大象的脊背。从此,大象就变成了一座山峰,在美丽的漓江边和桂林百姓日夜厮守。故设计师可从象鼻山的形状、神话及特色等方面汲取灵感,在确保茶具功能的基础上传承壮族文化精神,同时还要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四)材料应用

坭兴陶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之一,原料为广西钦州市特有的优质紫红朱泥,土质属于红泥无釉西陶,分子结构细腻紧密。有报道研究发现,坭兴陶内含锶、铁、钙、锌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矿物质,属于上等绿色环保物品。同时坭兴陶防潮、耐酸碱,成品保持着3%的气孔率和3%的吸水率,使得器皿内透气而不漏水,氧分子充足,有助于食物的长期存储。经过实验证明,茶叶置于坭兴陶罐数年无任何霉变情况,茶味醇正清香。坭兴陶用料内含三氧化二铁成分,可在高达1 300℃的窑内,在特定条件下氧化还原成窑变陶。经过相应打磨抛光,呈现出紫红、古铜、墨绿等不同色泽,色彩绚丽,品质细腻,将秋红、春暖、冬寒、夏绿之灵气集于一体,变化无穷,尽显色彩,固有“坯同一色,品异万彩”之称。坭兴陶的手工壶由于没有上釉,看上去不是那么光鲜,然而,只要经过养壶,坭兴陶茶壶会让人爱不释手。坭兴陶所制作的手工茶壶均不打蜡,这样能保持透气性,最适合用来泡茶。如“壮乡行”茶具,以广西的铜鼓与壮锦为基本元素,根据作品功能用途配以凤凰、蚂拐、鸬鹚等图腾元素,整套作品造型美观,各元素关联性强,整体给人以美感和舒适感。

茶具是为了茶叶而生,茶具的功能由茶叶凸显出来,同时茶具也离不开茶叶,它们相互交融。壮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对服饰色彩、图案、工艺独特的选择,体现了壮族人民对自然的崇尚和理解,凝结了他们的智慧精华,将壮族独特的民族魅力充分体现,弘扬与传承了壮族文化。因此,把壮族元素与茶具设计相结合,不仅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而且能体现壮族文化的高尚精神。当代茶具设计应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联系壮族元素,进而设计出更精美却又不丢失传统韵味的茶具。

猜你喜欢铜鼓茶具壮族《香林德水》茶具设计大众文艺(2022年23期)2022-12-25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河池学院学报(2021年3期)2021-12-02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21年5期)2021-10-28哲品π杯 便携茶具中国品牌(2021年7期)2021-08-09东兰铜鼓响八方学苑创造·B版(2019年3期)2019-04-24广西铜鼓形制规律探讨大众文艺(2019年2期)2019-01-08美轮美奂的茶具收藏界(2018年1期)2018-10-10“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创新作文(小学版)(2018年10期)2018-08-20一件被切割的汉代铜鼓是否应该焊接复原?大众考古(2017年6期)2017-11-09传统茶具造型设计的文化意蕴探析福建茶叶(2017年9期)2017-02-04

推荐访问:壮族 茶具 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