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6-16 14:4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李 伟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之初,必须要厘清何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就是以“学科德育”为核心理念的课程改革,是用思想和价值观的展示、唤醒,引领课程思政改革,是从思想层面建立起学生能够接受的认知,从“思”字着手,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助力立德树人。高职英语课属于隐性思政课,与具有显性思政属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属于人文学科。因而,同类学科在融入思政人文知识、实现价值引领方面更容易在学生中产生共鸣。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要依据语言类学科的知识特点,重新修订课程标准,梳理教材内容,挖掘其蕴涵的思政元素且无缝融入,实现知识、方法、价值观的三方统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整体、科学、有序地融合进本门课程,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国内外文化思想交流要凭借语言来完成,而英语正是国与国之间进行交互的重要媒介,是高校大学生除了母语外普遍学习的第二种语言,对他们认识、了解世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帮助正处于思想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对其未来人生的意义不可估量。因此,实施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是响应教育传统和教育方针的要求,更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英语课程自身的内在需求,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英语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何挖掘并有效运用是关键问题。谈历史、文化背景、名人传记及事件,带领学生触摸历史,感知现实,以坚定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四个自信。对接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要做好四步:精设计→建资源→赋内涵→活运用,对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进行解构→奠基→重构,在课程思政层面上展现高职英语课程,构建与课程思政体系并行的单元或知识点内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一)着眼“纵向衔接”

建立由政府推动、学校主导、家庭参与、社会支持等多元主体协同的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工作系统,使家庭、学校、社会同向、同行、同步,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首先是制度体系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其次是加强顶层设计,形成科学统一的管理评价制度体系,学校要承担学科建设和课程开发,培养专业化的德育人才;
最后是创新智慧教育机制,多方配合、资源共享、融合互补,形成学校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联动的制度体系。具体到学校教育,就是实现三级联动,即学校层面→各二级学院→授课教师(见图1-3)三级融入,课程思政教学要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在日常教学管理之中,最终落实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效上,于细微处抓落实。

图1 学院层面顶层设计

图2 二级学院工作内容

图3 授课教师课堂教学改革

(二) 第一、二、三课堂的“横向贯通”

首先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实施好课堂教学改革;
其次是发挥好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功用;
最后是对第三课堂(网络课程)的教育内涵进行升级改造。最终实现三个课堂互联、互通、互补,形成三合一的坚强合力,为实施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三)有效融入思政内容

要在“思政课程”背景下遵循2021年版高职英语新课标,融入德育教学目标与内容,以学校办学特色为基础定位、以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目标导向融入“课程思政”德育教学内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将“课程思政”的现实价值融入英语课程的知识理论传授,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融合社会新常态,将理想信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社会责任心塑造等方面教育,作为“课程思政”重点内容纳入英语教材,培养思想过硬、德才兼备的全方位人才。

(四)英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个人魅力的发挥与形象的塑造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英语教学交流中表现出自身的亲和力和授课的感染力,用情感教授学生,以文化熏陶学生,通过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感染学生。

教师要想上好英语课程思政课,首先要以服务者的姿态去调查和咨询,发现适合的资源资料,制定出详细的校本课程;
其次是校本方案必须融入本校的整体发展目标,得到领导的支持,形成书面的调查报告,以数据事实站稳脚跟。实施课改,首先得遵循通识课功能定位并与思政课程协调同步,同频共振;
其次,按照内容建设、方法运用、教师团队建设、多媒体技术运用手段等方面逐步推进课程改革,实现全课程育人。

(一) 课程内容建设

课程坚持问题导向,突破“你教我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英语课程思政内涵。选取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可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两方面着手,坚持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思路广这四大原则,跨越学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工科职业院校的教师还应考虑学生所学专业,通过案例解析,强化职业素养;
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践行企业文化、职业精神、专业精神、工匠精神等等。课程建设按照单元主题或相关话题建成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分别配套文稿、课件、视频等资源,融入思政课内容,如设计为“课程模块+形势与政策”模式,引导学生结合时事热点对问题以主人翁的态度去思考,主题元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贯穿思政课程教学全过程,教师根据实际课时,安排课中或课后知识点问答,用活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授课单元内容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同时也从学习强国APP等补充融英语语言教学和思政教育于一体的语言教学素材,助力学生沉浸式体验,提高学习兴趣,感受家国情怀。

在语言教学中,阅读能力是课程教学任务完成的重中之重。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技术与外语教学不断融合,线上英语阅读的条件也日趋成熟。教师可以把线下的做法搬到学习平台上来。以平台上的小组作业功能为例。第一步,选取资源。需要考虑文章内容的适用性及难易度,还要考虑是否涵盖思政元素。选取有趣味性的,避开枯燥乏味脱离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内容;
考虑高职学生英语的薄弱基础,选取他们够得到的专业英语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除繁留简,够用为度。第二步,在选中的文中标注超纲词汇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甄别单词的使用程度(一般了解、精准记忆、正确拼写),以便他们有的放矢地去完成与之相对应的听说、口语、阅读、写作的学习任务。第三步,设计合作阅读分工。给学生分配任务时,既要做到分工明确,又要保证全员参与。此步骤应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合作学习的能力。第四步,效果评价。阅读效果评价既包括对每位组员的评价也包括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这样,即完成了阅读任务(学生互帮互学)又实施了课程思政(团队意识)。

表1 新时代高职英语第二册Unit 7 Cultural Confidence思政点融入案例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1.确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

2.做到思政任务全覆盖。

课前:教师可以从口语表达的话题设计到讲解单词和短语时所举的例句以及单元课文主题的挖掘,汉译英和作文题目的设计等方面来传递正能量,实现价值引领;
也可课前安排热门话题融入思政元素,比如“共同抗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激发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担当。

课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和学习管理,在竞争中激发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介绍背景文化,对于中西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厘清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寓思想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

课后:结合教学单元主题,总结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例如:爱国主义教育、人格品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文化教育等),形成清晰的课程教学内容,使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可就某一主题,比如抗疫,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分析不同观点、立场,引导学生树立对祖国的自豪感。

3.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开展对话表演、配音、模仿、歌曲学唱等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
采用交际型教学、任务型教学、合作型教学法,让学生交流体验大学生活的美好,国泰民安的幸福,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启发式和任务型教学模式,将课本学习作为语言教学的输入端,同时将育人主题的反思活动设计为教学活动的输出端。

4.采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方式进行教学和学习管理,让学生最大限度汲取丰富的学习资源,提升视听说全方位语言输入和输出,提高教学效果。

5.利用教学平台,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引入过程性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机制,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公平公开性。平时成绩从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项目展示(Presentation)、角色扮演(Role Play)等方面赋分,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锤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师资团队建设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扎实的理论教学水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伦理学、国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有全面的储备和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开阔的思维,对社会和生活有积极丰富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能力。思政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是永远的教学任务。授课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索、积累、反思。因而师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思考和创新英语课程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方法,应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用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文化语境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其次,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挖掘思政教育融合的相关知识点,在教授字、词、句和语篇的时候,适时地借助政治思想的这个载体。第三,课程教学团队要系统地开展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固定时间进行学科教研,实时更新教学任务及内容,不断积累教学语言素材,教研模式转变成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新方式。最后,学校层面教科研部门应该为提升教师思政教育教学能力提供支持和保障。通过聘请国内各高校教学专家、研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或派教师出去参加教学培训、学术研讨等,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方面教学和科研方法、课题研究选题等方面的培训,助力英语思政教育研究落到实处并结出累累硕果。

(四)“互联网+”载体运用助力英语教学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如何创新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教学环境(智慧教室、WiFi全覆盖、移动终端设备等)和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平台、优质课程平台等)来支撑。

1. 观测学情动态。

教师备课也要备学情,课前要对学生思想动态、学习状况、热点关注、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大概了解,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平台、网络调查问卷等手段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和综合分析,杜绝无交流盲目上课。

2. 构建课程思政网络教育平台。

学校借助“双高”校建设,继续建设智慧校园,落实“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的行动计划,从资源、教学、学习、实践着手,构建四方一体的思政课网络教育教学平台,最终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跨越时空的互动空间。

3. 开发网课思政教育新资源。

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碎片化时间以及在线实时传播的特点,围绕思政课知识点、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等,推进“互联网+教学资源”课程建设,以此整合出学校历史、文艺活动、教学案例等思政教育资源,制作成微课视频、动画等用于课堂实践中。微视频可以融PPT讲解、时事新闻、中国故事等为一体,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时间短却可以快速抓住学生注意力,从而完成承载思政元素的英语知识的顺利传递。另一方面,以视频为主的载体,比如微课,可供学生在课前、课上和课后进行观看,由于时间较短,更方便学生们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有效地拓展了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另外,微课可多次重复播放学习,可以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理解吸收的能力,很好地鼓励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4. 借助于优质网络资源,如TED演讲、MOOC、China Daily双语新闻、CGTN、学习强国APP等,精选出对接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在加强学生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文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及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五)教学反思与评价

英语课程思政评价系统应是多维度的,既能体现英语水平又能体现德育素养。教学评价建议过程性评价结合终结性评价共同完成。过程性评价应是从多元素多角度来考虑的,可以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个人素质、团队协作精神、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多方面的评价。平时测验以及期中、期末考试可适当在听、说、读、写、译试题中加进思政主题知识,以考代评环节中(阅读材料、回答相关提问等)再一次接受德育教育,考场无教师监考的自主考试形式也可以检验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自我控制能力。

高职英语可以借力同属社科类课程的高校思政课,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潜力,深挖思政元素,合理搭建课程框架,不断积累教学语言素材,语言知识培养与育人功能同向同行。尤其在疫情期间,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各种可利用条件,创新设计网课,寻求各层面及各领域共同配合,努力做到知识传递不延时,思政教育永在线。

猜你喜欢英语课程思政课程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内蒙古教育(2021年20期)2021-03-08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内蒙古教育(2021年18期)2021-02-12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家庭影院技术(2019年11期)2019-12-09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4期)2017-11-04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高职 英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