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内涵要义与实践理路

时间:2023-06-16 14:2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林春花 李宝艳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在2022 年5 月10 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团坚守理想信念的政治之魂。”[1]习近平总书记还曾说:“帮助广大青年确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应该成为团组织的首要任务。”[2]高校共青团筑牢理想信念教育之基、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之局、凝聚团员青年精神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3]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理想信念教育这一基础工程理应高度重视,其常态化、制度化值得科学认识。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一项集复杂性与综合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为此,需要深入探究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内涵要义、重要意义和实践理路。

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指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时代任务,同时,结合团员青年理想信念现实状况,通过体系化的制度建设,统筹中国共产党、中国共青团、青年群体自身的力量,将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与日常的工作经历、学习状态、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人心齐泰山移的良好态势,同心协力推动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生活化、科学化、体系化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整体效果。关于这一概念更细致的界定,将从常态化的数量要求、制度化的质量要求两个角度进行探析,明晰常态化的日常性、经常性特性,制度化的规范性、协同性特性,并进一步推进常态化制度化两者之间互相补充、互相交融的紧密关系。

(一)常态化表征着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日常性与经常性

常态化是指某事物趋向于正常、合情合理的状态。数量,顾名思义,指事物数目的多少。根据常态化与数量的定义,理想信念教育要达到常态化,就要进行长时间的反复教育,至少在教育次数上要达标。团员青年理想信念的树立是一个漫长发展的、循序渐进的、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因此,高校共青团对团员青年实施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经常的过程。

日常性、经常性是常态化的基本特性。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体现着日常性。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日常化。第一,教育理念需要贴近和关注团员青年的日常生活。不仅要引导团员青年树立崇高的理想,而且要回归日常生活,疏导团员青年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困惑,化解团员青年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矛盾,满足团员青年的正常需求,把理想信念厚植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统一,使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到团员青年的现实日常生活之中。第二,要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用可触摸、可感知、可理解、可表达的文化资源、优秀榜样、经典案例、绝佳经验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日常性、现实性与时效性。第三,“要推进理想信念教育成为青年日常生活的一部分”[4]。因此,要让团员青年习以为常地认同并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在日常学习上、工作上以及生活上都发挥理想信念对团员青年的奋斗方向导航、前进动力依靠、精神境界支撑等作用。

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体现着经常性。运动式、突击式、短时式的理想信念教育虽然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过重要的精神动员与力量凝聚作用,但不能够保持长效。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经常性体现在:第一,教育观念指向经常性。理想信念教育者应坚守一种客观的教育态度,预见到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曲折前行的动态过程,必须经常性开展。第二,教育实践表征着经常性。高校共青团经常性地组织团员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团员青年在成长的各个阶段。第三,教育管理要求经常性。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持续性进行、常抓不懈,使理想信念教育固定为一项常规性工作,融入团员青年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二)制度化表征着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规范性与协同性

制度化是指群体或组织的社会生活模式从随意性向固定性的转变过程。质量,相对复杂,强调的是满足需求的能力。只有满足明确或隐含要求的质量,才能评定为良好的质量或者优秀的质量。质量是相对数量而言的,不在于数量、频数,而在于程度、精度。制度化旨在通过制定系统完善、科学合理、相互撑持的制度和准则来调动理想信念教育主体的灵活性,促进理想信念教育规范化,从而以制度优势保障和提高教育实效。

规范性、协同性是制度化的基本特性。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体现着规范性。理想信念的树立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需要团员青年自律内省,奋力追求真善美,而且需要强制性的规范对团员青年的思想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同时,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开展教育实践、落实教育责任也都需要通过制度化的力量来克服随意性、盲目性、主观性及无序性。建立和完善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必须遵循理想信念教育准则,顺应团员青年自身发展规律及理想信念教育规律,将教育过程中的规范性制度和规律性认识相融合,形成相对稳定的制度并固定下来,从而在进一步的教育实践中灵活调整制度安排,使之与动态发展的理想信念教育相适应。

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体现着协同性。高校共青团要注重教育体系的协同推进,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公民教育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多元协同、数管齐下、线上线下协调推进的教育引领机制。在注重团员青年理想信念培育的过程中,协同性尤其明显,高校共青团要将理想信念教育与家庭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劳动教育、道德教育等结合,与团员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尝试等融合,将理想信念教育渗透于团员青年学生的校内课堂、校外实践。科学合理的制度在于把教育过程中的各种要素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多方协同,消除教育过程中的随意性、零散性及碎片化。

(三)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要处理好常态化与制度化的关系

处理好常态化与制度化的关系是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要求。就常态化和制度化两者的关系而言,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主要在于常态化与制度化的核心意蕴。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强调的是教育过程的连贯性、日常性与经常性,要求常抓不懈,表征的是数量要求,重视量的积累;
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强调的是科学性、规范性与协同性,要求教育质量的保障,表征的是质量要求,重视质的飞跃。联系主要在于常态化与制度化的本质属性。

一方面,常态化和制度化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依靠。常态化是制度化的外在表现,制度化是常态化的内在本质。[5]当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的发展以制度化显现时,其常态化便能稳定和持久;
以常态化形式存在时,其制度化方能规范和协同。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交融、相互转化。将团员青年日常的行为习惯诉诸理论提升并进行制度性建构,就可以形成体系化、制度化的规范体系;
将高校共青团新建立的制度诉诸日常宣传并进行常态化建构,也可以形成团员青年日常性、经常性的生活习惯。因此,“常态化—制度化—再常态化—再制度化”是一个循环往复并且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如前所述,这个过程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高校共青团自觉地运用灌输手段进行一系列宣传教育逐步实现的。

总而言之,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与制度化缺一不可。如果缺乏常态化落实,制度化就会沦为空洞的条例章程与硬性规定;
如果没有制度化保障,常态化就会偏离方向,导致无序化与随意性。

一直以来,高校共青团始终勇毅推进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高校共青团借助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教育致力于团结凝聚团员青年。在新时代,推动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用理想信念凝聚团员青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一)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的要求

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紧紧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话语权的要求。第一,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要求。高校共青团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社会主义立场与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高校共青团需要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团员青年坚定的政治立场、厚植团员青年的政治定力,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团员青年头脑中占据支配地位,进而显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第二,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要求。新词汇的运用、新话语的构建、新表达的宣传,不仅关乎理论整合,而且关乎实践查究。如何用符合团员青年审美的方式和话语表达方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6]这触及如何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旨在创造性运用新时代新话语新表达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团员青年政治思想领域深耕,产生日常性、经常性、规范性、协同性、多维度、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化和成效,进而补足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弱化的短板。

(二)培养勇于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保证

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培养信仰坚定、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保证。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对共青团寄予厚望,希望广大团员青年争当积极分子、先进分子、先锋分子,为建设祖国大好山河贡献磅礴力量。青春孕育无限希望,团员青年可以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作为勇于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广大团员青年能否形成坚定而科学的理想信念,不仅代表着青年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平和精神风貌,而且影响着全民族的文明程度和全社会的价值导向,更决定着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实现。第二,各时代有不同,但时代新人一脉相承。一百年来,高校共青团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为党育人。共青团是由共产党创立并领导的青年组织,因此,高校共青团的存在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党领导团员青年。党的领导表征着高校共青团的承继和沿革。[7]处理好党组织、团组织、团员青年的关系是高校共青团与时俱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步。炽热的青春,需要厚植崇高的理想信念。高校共青团要注重将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规范化的举措

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助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规范化的举措。第一,教育部于1984年确定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至今将近40年。经过数十载的专业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化规范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但是总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仍存在不足之处。少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失衡,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出现弱化现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尚不够成熟完善,元问题研究和学术争鸣亟待加强”[8]。由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化发展、科学化运行、规范化建设有待进一步统筹。第二,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具有重大的建设性意义。促进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熏染、制度化建设,既有助于加强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动员其他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又有利于触发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变革,形成一系列制度化建设成果。从这个角度上讲,“常态化”与“制度化”既表征了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性发展的新理路,又开启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发展的新方向,具有持久的实践指导价值。

(四)遵循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规律性的旨归

正如列宁所说的,工人本来不会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需要对工人阶级进行理论灌输。第一,厚植理想信念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团员青年崇高的理想信念不会自发形成,也无法诉诸自身自主实践体验,只能依靠长期的、系统的、规范的教育将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想信念灌输入脑入心。这就需要通过常态化熏染、制度化建设,为团员青年理想信念培育设立科学标准和发展思路,划定理想信念培育的“时刻表”和“指路牌”,从而使这种看似随意自主的培育过程转变为更富有针对性的规范过程。第二,着眼于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运用灌输方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理想信念武装团员青年头脑。常态化熏染、制度化建设旨在精准掌握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的客观规律,促进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日常化与规范化。只有夯实历史根基,把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置于历史规律的客观认识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远观未来。“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是教育引导和凝聚青年的绝佳教材,党的理想信念是凝聚青年的精神资源。”[9]中国共产党用理想信念凝聚青年的100 余年历史,正是高校共青团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探析理想信念教育规律性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具有自组织性,有其内在的建设原理,它指明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理路。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要培养勇于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依靠注重团课教学、突出实践导向、增强文化熏陶、完善制度支撑四条进路,企望理想信念教育协调融入团员青年精神文明建设各阶段。

(一)加强团课教学是主要渠道

规范化系统化的主题团课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团员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渠道。团员青年获取团的相关知识、接受教育主要是通过团课学习达成的。高校共青团讲究团课教学有利于疏通理想信念教育的源头,理清理想信念教育的支流,让教育工作有序进行,提高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效性。第一,发挥线下团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高校共青团主要通过线下团课讲授来对团员青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团课制度为依托,提升团员青年思想政治水平,巩固团员青年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严格按照“三会两制一课”的实施细则,各个基层团委的负责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团课的授课,各个基层团组织每季度应安排一次团课。高校共青团须注重团课教学,将团课讲授融入团员青年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团课,传播理想信念知识,并进一步总括经验,规范团课教学模式,从而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落实、制度化建设。第二,构建线上团课教学的补充机制。高校共青团各级团委应考虑团员青年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结合团员青年的思维特点和知识结构,积极开展线上团课教学,激发团员青年线上团课学习的主动性。以共青团中央牵头推出的“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为例,高校共青团须高度重视,详细制订落实学习计划,深入对接团员青年,进行点对点督促,奋力完成各个基层团组织“青年大学习”的任务,充分发挥线上团课教学对线下团课教学的补充作用。第三,强化各级团委学生干部在团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共青团要发挥团委学生干部的作用,要借鉴逐步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组织团委学生干部积极筹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团课讲授,助推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总而言之,高校共青团通过线下团课教学、线上团课教学及发挥各级团的干部在团课教学中的作用,使线下线上团课密切配合、互相补充,形成合力。经常性开展的团课教学有益于培植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推动理想信念教育长效化,助力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良性发展。

(二)突出实践导向是关键所在

踔厉奋发,为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创造实践进路。“要为广大青年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开展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10]通过社会实践,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得以彰显。高校共青团注重联结理想信念教育校内实践活动与校外实践活动,以实践为切入口,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经受考验。第一,全面开展校内实践活动。一方面,开展面向团干部的实践活动。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青马工程”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共青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团的骨干。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指出了团干部厚植理想信念的重要意蕴。新时代“青马工程”的建设,要高举实践锻炼的旗帜,带领团员青年奔赴校内各实践基地,通过各类载体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入落实校院系各级“青马工程”,坚持高校“青马工程”的工作机制,为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培养源源不断的团的骨干。另一方面,开展面向全体团员青年的主题实践活动。组织观看《开国大典》《建党伟业》等红色经典电影,组织开展建团100 周年知识竞赛、党的二十大知识竞答活动,举办“宣讲新思想,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征文比赛,通过时常创办内涵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并规范运行,引导团员青年思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与国家的联系,逐步确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第二,广泛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以“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例,深入推进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三下乡”是由共青团主导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团员青年走出学校、课堂,走进社会、社区,关注社情民意,挑起大梁、肩负使命。高校共青团深入基层,依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会聚团员青年,组建各类理论宣讲实践团,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引导各类实践基地发挥理想信念教育作用,进而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格局。总而言之,通过经常性的校内、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探索校内、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制度化运作方式,旨在培育团员青年崇高的理想信念。

(三)增强文化熏陶是有效举措

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通过文化熏陶,使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经过岁月的沉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正是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中,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得以拥有不竭的精神源泉和顽强的生命力。第一,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潜藏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潜藏了丰富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如“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的经世济民思想、“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献身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任重而道远”的担当思想等。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共青团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要敢于促进文化的创新运用与发展,将内蕴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世济民”“克己奉公”“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等内容,渗透于理想信念教育全过程,潜移默化于团员青年的所思所行。第二,促进红色革命文化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并驾齐驱。红色革命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高校共青团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须找到其与时代的结合点,以实现红色文化的熏陶功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先进文化。”[11]它包括以历史遗迹为主要代表的自然景观、以纪念馆为主要代表的人文景观、以政策为主要特征的制度性红色文化以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开端的精神性红色文化。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通过经常性地带领团员青年探访革命文化遗址等途径,使团员青年受到红色革命文化的熏陶。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散落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共青团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提炼理想信念教育的典型,构建模板并上升为学习制度。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优秀文化资源,支撑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发展。

(四)完善制度体系是重要保障

完善制度体系是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共青团必须高度重视制度体系的关键性地位。“青年理想信念的淬炼与其内心的选择和价值坚守不可分割,但也须有社会外界的正确引导和规章制度合理约束。”[12]能否建立健全层次分明、职能清晰、系统合理的制度体系,决定着制度能否充分发挥其优势。只有健全的制度,才能够形成育人合力,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第一,完善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对团干部进行正规的任职实务操练、专题理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团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进而增强基层团干部的理想信念引领能力。第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校级团委与院级团委领导班子上传下达机制,充分发挥上级团委对下级团委的协管功能。着重对“三会两制一课”中的团员教育评议制度进行完善,在遵照有关组织原则的基础上,对评议结果进行奖励与惩戒。第三,优化思想政治引领评价机制。构建内容丰富、指标合理、途径适当的评价机制。采取团委领导班子评价、团干部测评、团员青年评议等内部评价与第三方机构测评、同级领导部门评价等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模式,优化思想政治引领工作评价机制。第四,构建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评价体系要从教育过程着手,考虑多重影响因素,考察教育的落实情况,重视过程监测,通过综合性评价机制的整合,推动理想信念教育长效化。在理想信念教育监测的过程中,既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又要适时抓住典型并总结经验,勇毅激励和推广,使理想信念教育可持续发展、可复制推广。总而言之,通过健全制度体系,旨在促进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施行、制度化运作。

猜你喜欢团课团员青年制度化江西:“微团课”引领团组织生活“新时尚”中国共青团(2021年5期)2021-05-06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公民与法治(2020年24期)2021-01-07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人大建设(2019年6期)2019-10-08团员青年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山西青年(2018年2期)2018-01-25如何把有意义的团课讲得有意思?中国共青团(2017年5期)2017-01-24上心的讲师,方得学员的心中国共青团(2017年5期)2017-01-24浅议做好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决策与信息(2016年35期)2016-11-27用新媒体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法治视野中的非制度化生存论析天府新论(2015年2期)2015-02-28开卷中国共青团(2014年9期)2014-02-02

推荐访问:共青团 理路 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