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汉韩情感表达认知路径探析

时间:2023-06-16 11:3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孙丽萍 崔顺姬

(北京语言大学 外国语学部,北京 100083;
哈尔滨工程大学 国际合作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历史上,韩国受汉文化影响深刻,汉字也曾在韩国被广泛使用。根据韩国汉字词典的释义,汉字“心”首先被认为是思想、意志、情感等抽象的概念,其次是作为心脏的实体概念(포먼트,2000)。由此可推测,输入韩国的汉字“心”,其所承载的抽象意义更早地受到关注和认知,但整体上,在韩国汉字“心”同样是实体概念和抽象概念的集合。

中韩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两国对汉字“心”有较深的文化共鸣, 在两国语言中,基于汉字“心”概念的人类情感表达大量存在。为深入探讨中韩两国语言中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情感表达,本文选择韩语中的汉字词“”和固有词“”共同表征汉字“心”的概念, 并对应于汉语“心”,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对比中韩两国语言中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愉悦、悲伤、愤怒、恐惧等各种情绪、情感的表达,具体分析情感表达的认知路径。

(一)汉语“心”词义分析

现代汉语中,“心”的本义是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申为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2016:1453)。对身体器官“心脏”的指称是“心” 的本义,基于“心脏”的功能和位置特征,以及汉民族对“心”的文化认同和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汉语“心”历经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词义扩展。在CCL语料库的古代文献中对“心”的最早记载出自于“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尚书·虞书·大禹谟》),可见,第一个文献记载的“心”是抽象的政治用语“民心”,而不是客观上的人体器官“心脏”。通过查找语料可以进一步发现,先秦时期,基于“心”的抽象表达已经普遍存在,如:

① 九四:于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周易》

②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诗经·召南·草虫》

③ 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
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尚书·周书·泰誓上》

上述出自于我国古代典籍的例句中的“心”分别代指情感、意志及思想等,“心”的抽象内涵在古代汉语中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

(二)韩语“”与“”词义分析

汉字“心”有着丰富的概念内涵,依据韩国的汉字词典释义,在现代韩国语中,从不同角度出发,表征汉字“心”概念的词语也会有不同的选择。为切合文章情感表达的主题,并与汉语“心”对应, 本文选取汉字词“”以及固有词“”作为现代韩语中表征汉字“心”的词语,具体分析如下。

综上,为了全面掌握汉韩民族情感表达的异同,探讨具体认知路径,本文以两国共通的汉字“心”为基点,以韩语中可以表征汉字“心” 概念的汉字词“”和固有词“”,共同对应于汉语“心”进行分析。汉字词“”以表征“心”的实体概念为主,固有词“”表征“心”的抽象概念,二者结合,一方面能够从概念上较全面地诠释汉字“心”,便于与汉语“心”进行对比,另一方面能够在实际语用中覆盖更广泛的表达,使文章论述更为全面。

(一)认知理据分析

1.概念隐喻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成为研究人类认知、思维和行为的重要理论,概念隐喻和转喻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备受关注。概念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通过隐喻来建构的,Lakoff & Johnson(1980)将概念隐喻分为本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三种类型。根据 Lakoff & Johnson(1980)对概念隐喻的界定,我们要了解的概念领域为“目标域”,另一个是为了达到目标而使用的概念领域为“源域”。“目标域”通常为一些抽象概念,而“源域”通常为日常经验中那些具体的、物理的、具有显著性的概念(범열,2021:23-25)。

2.概念转喻理论

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对于转喻的关注晚于隐喻,Radden & Kövecses对转喻的定义广为接受,他们认为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的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即源域)为另一个概念实体(即目标域)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操作过程(转自刘宇红,2011)。可以说, 转喻是由喻体来指代或指称本体。Langacker将转喻的这一特点称为“参照点”现象(转自束定芳,2008)。

3.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关系

隐喻和转喻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韩国学者임지룡(2006)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转喻和隐喻的区别:第一,映射的领域不同,转喻是在一个领域内的映射,隐喻是两个领域间的映射;
第二,发生的机制不同,转喻是基于同一概念域中媒介和目标间的“相邻性”发生,隐喻则是基于不同概念域中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而发生;
第三,功能不同,转喻具有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的“指示功能”,隐喻是通过一种事物的观点来理解另一事物, 因此具有理解功能。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概念隐喻和转喻有着密切的关系,Radden提及隐喻和转喻组成一个连续统,两者间没有明显界限,也有学者认为,转喻在隐喻表达式的生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转自束定芳,2008)。

(二)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汉韩情感表达转喻认知探讨

1.“心”的生理体验转喻情感

人类情绪情感的变化,会刺激心脏产生不同的生理体验,因此, 人们会自然地、本能地将情感变化下心脏的生理体验代指特定的情感。例如,心脏的跳动是人们最直接的生理体验,在人们感到兴奋、紧张、激动、恐惧等情感变化时,心脏的跳动也会变得加快或更有力,因此,在特定的语境中,中韩两种语言均会以“心怦怦直跳/콩닥콩닥 뛰다”来指代兴奋、紧张、激动或恐惧等情感;
心脏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时,会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而当心情紧张、焦虑、恐惧时,人们会有心脏绷紧收缩的感觉,因 此,在两国语言中均用“心紧缩着/을다”的体验转喻担心不安、惶恐紧张的情 感。这种由某种情感下最真实的生理体验转指情感,属于概念转喻的认知方式,即由状态结果转指原因的邻近性转喻。在生理体验转喻情感的认知方式中,“心”概念的“生理性”“实体性”特征较为凸显,所以,在韩语表达多以有“心脏”之义的汉字词“”来表达。

2.“心”转喻其功能元素——情感

基于概念转喻的认知机制,人体内脏器官与其他事物发生邻近关系时,由于其内隐于体内,多以功能邻近性来诠释其他事物或概念,如,人体器官可与其功能元素(功能内容)产生邻近关系,形成转喻映射。而人体器官的功能邻近性关系大多并非反映内脏器官本身真正具有的功能,而仅与人们的思维、情感、性情、情绪和胆识等密切相关(黄碧蓉,2010:147-153)。受“心之官则思”的文化影响,“心” 所指称的人体器官“心脏”是主宰思维、产生情感的器官,那么“思想、意念、情感”等就是其功能元素。由此,通过人体器官与其功能元素的邻近性转喻路径,“心”可以转喻其功能元素“情感”,这种情况下产生情感的器官代指的只是一般性的情感概念,通常需要借助上下文语句来表达具体的某种情感。

④ a.一个肯坦白求教的人,最能取得别人的欢心。②

b.徽因和思成会心地笑着,为志摩的痴心和执著而感动。

上述中文例④中,汉语“心”作为人们意识中产生情感的器官, 直接指代了其功能元素“情感”,经与其他语素复合,表达了喜爱、爱慕的情感,体现了转喻的认知方式。例⑤中a 句,“따뜻한/ 热心”中“”由情感器官转喻其功能元素“情感”;
例⑤中 b 句,“을 흔들다/动心”中“”也转喻为其功能元素“情感”。由此可见,汉语“心”和韩语“”作为产生情感的器官可以经由转喻的认知路径转指其功能元素“情感”。与“”经由转喻机制来表达情感不同,韩语“”原本就有抽象情感之义,如“기쁜/高兴”和“/悲伤”,其中“”是本义的直述, 并未经过转喻路径。

(三)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汉韩情感表达隐喻认知探讨

1.“心”的实体隐喻之容器隐喻

实体隐喻是“心”最凸显的隐喻方式之一,在汉韩语言中,“心” 常常被概念化为容器实体。容器的特点是一个有边界的三维空间,能够承载或者填充“东西”,当容器的这一特征映射到“心”,“心” 便具有了承载各种情感或者被各种情感所填充的特征。

⑥ a. 当年苏轼被贬至此,满心郁愤。

⑦ a.此情此景,让我心中充满阳光。

b.宗敏不听则已,一听禀报,登时心中火冒三丈。

⑧ a.这些运动能唤起人的心满意足和愉快之感。

c.农民世代靠地吃饭,没了土地心里空荡荡的。

上述例⑥表明,在汉韩语言中,人的喜悦、悲伤、愤怒、忧愁、恐惧、不满、疑虑等各种情感被抽象为实体直接填满或填入“心”所隐喻的实体容器,以表示某种深刻的情感体会。例⑦中,情感被隐喻为各种物象,填入“心”容器中,表达特定的情感,如“阳光”“鲜花”表达了愉悦的情感,“火”表达了愤怒的情感。例⑦中c 句韩语表达中,愤怒犹如气体,极大量地填入“心脏”,直至“心脏被气炸”,但通过查阅语料库可以发现,在汉语中通常用“肺被气炸”或“胸被气炸”来表达。“心”作为容器自然会出现有“满”、有“亏”的状态,而“满”给人以富足、美好的意象,因此,例⑧中a 和b 虽没有明确置于内心的情感,但只是这种“心满”的状态已经表达了喜悦、满足的心境。同样,c 和d 均以“心”容器“亏空”的状态表达内心寂寞无聊的消极情感。

由此可见,当将“心”隐喻为容器实体进行情感表达时,汉韩语言中有着极为相似的认知策略和表述方式。一是将具体情感抽象为实体直接填入“心”容器进行表达;
二是将具体情感隐喻为各种物象, 填入“心”容器中进行表达;
三是通过“心”容器本身的“满”或“亏”的状态来表达满意、充实或者空虚寂寞的情感。从具体认知路径来看, 汉语“心”及韩语“”作为实体器官,具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空腔,这样的空腔结构与容器有明显的相似性,基于此可以很容易被概念化为容器,而“心脏”长久以来被认为是情感的发源地,将其隐喻为容器,承载情感也符合人们的认知。韩语固有词“”原指各种抽象的感情等,因此,其认知路径是由表示抽象情感的本义隐喻为可承载情感的实体性的“器官容器”,而这个“器官容器”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大体位于人体“心 脏”的部位。

2.复合通感隐喻的实体隐喻

当“心”被隐喻为具体的实体时,便可被赋予视觉、味觉、触觉等感觉上的具体特征,如色彩、味道、温度、重量等,而这些感官上的体验,本就可以刺激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人们在表达抽象情感时,可以赋予“心”某种具体的感觉特征,以此传达抽象的情感。

(1)“心”的色彩域情感表达。“心”被隐喻为实体,可以被赋予视觉上的特征,如明亮、暗淡、颜色等,这些不同的色彩体验会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

⑨ a.想到这里,他觉得心里亮堂起来。

b.在大街上,一切都灰蒙蒙的,让人心灰意冷。

c.他是把自己一颗火红的心投入到这个美好的事业中的。

d.我鼓起勇气,掩饰苍白的心,站起来,走出书房。

“心”的色彩域情感表达更多依赖于颜色本身带给人的直觉体验及其饱有的民族文化内涵。从视觉感官来看,明亮的色彩会普遍带给人乐观、积极的体验,而漆黑、暗淡、无光泽的色彩会给人以压抑、消极的体验,因此,例⑨a 句和例⑩a 句均以光亮的“心”来喻指情感的愉悦和豁朗;
例⑨b 句中用暗淡无光、缺乏生命活力的“灰色” 的“心”喻指悲伤、忧郁、失落的情感。但韩语中以“灰色”的情感表达并不广泛,只在各别散文类文章中时有出现,如“내 안의에는 어두운도 있회색 빛의 우중충한도 숨어있습니다./我的内心是昏暗的也是如灰色般阴沉的。”;
例⑨c 句用“一颗火红的心”表达内心的积极、热情和赤诚,“红色”是汉民族喜爱的颜色之一,在历史的潮流中,红色被赋予多种意义,如传统文化里红色代表热情、喜庆、赤诚等。近代以来,红色也成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代表色,而红色在韩民族文化中,通常只与“革命”或“共产主义”相关联,所以韩语中未见“红色”的“”;
在中国,“白色”虽会带给人以“纯洁”的感官体验,有“纯白”“洁白”等肯定性的表达,但在传统的文化里, “白色”也与“死亡”“悲伤”相关联。所以,例⑨d 句以“苍白的心”喻指低落、没有希望的心情。而韩国人以“白色”为其民族的颜色,白色是纯洁、美好的象征,所以例⑩b 句中以“”的“새하얗다(白色)+ 맑아지다(变清澈)”来表达心情的明朗。

(2)“心”的味道域情感表达。“心”作为实体可以被赋予味道, 沁透心灵的味觉体验,将给人以特定的情感感受。

⑪ a.你说到情深义重,我真心甜。

⑫ a.我的眼圈湿润了,心里酸酸的。

b.郑凤荣的内心是苦涩的。

人类基于长期的社会经验,对味道产生较为一致的认知倾向,“甜”是普遍被喜欢的味道,而“酸”“苦”“辣”“咸”等味道通常情况下不会被认为是一种美好的味道。上述例⑪中可见,基于对味道共同的认知,两国语言中均将“甜/달달하다”映射到 “心”以表达幸福、喜悦的情感,同时,例⑫汉语表达中将“苦”和“酸”的味道映射到“心”表达痛苦和忧伤的情感,韩语表达只将“씁쓸하다/苦”的味道映射到了“心”痛苦的情感。可见,在汉语中,“心”的味道域情感表达更为多样,其应用也更加频繁和广泛。

(3)“心”的温度域情感表达。温度感觉是人类所共有的身体体验,是人体基本感觉之一,也是身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不同的温度体验,会刺激人的感受,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反之,从生理学角度,情绪情感的变化也会对体温产生微弱的影响。在客观世界里,有生命的高级动物都会有温暖的体温,而当失去生命时,身体温度也将逐渐消失。因此,在人们的认知里表示有温度的“暖”“热”会与“生”和“希望”相关联,而表示没有温度的“凉”“冷” 会与“死亡”“绝望”“悲伤”相关联。基于这样共同的生理体验和社会经验,“心”作为有温度的实体,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便实现了由“温度域”向“情感域”的投射。

⑬ a.肺腑的话语,似清泉出涧,苏妈妈的心暖了。

⑭ a.他以一颗炽热的心赢得了工人们的信赖。

⑮ a.如此行为令治河人员心寒。

上述例句说明,在中韩语言中共同赋予“心”以温度,映射出不同的情感感受。“暖”和人体温度最为接近,给人以舒适安全的感觉。因此,在例⑬中两国语言均以“心”的“暖/따뜻하다”表达幸福温馨的情感。“热”给人以浓厚热烈的感觉,例⑭中两国分别以“心”的“炽热/뜨겁다”来表达浓厚热情、热烈的情感。而例⑮中“寒/차갑다” 的温度赋予“心”,则会产生消极的联想,由此表达“失望”“绝望”或“悲伤”的情感。但是在具体的情境下,同样的温度也会投射不同的情感表达,汉语“燥热的心”中“热”表示烦躁的情绪,而同时“燥热的心凉快了”中的“凉快”可以表示烦躁的情绪得到缓解。在韩语“시원하다”中“시원하다”可以由原意“凉快”引申出“痛快”“舒畅”之意,由此在韩语中“心凉快了”就可以较宽泛地表达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对于“心”温度的隐喻并不能一概而论,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搭配。

(4)“心”的重量域情感表达。“重量”是人对物体的一种身体体验,并会伴随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当背负重物时,会感到肌肉张拉,神经紧张,步履困难,这种生理上的感受会触发心里的不适,传递消极的情感体验;
反之,当人们情绪低落时,也会感到身心的压抑,而当心情愉悦时,会感到身心的轻松。

⑯ a.她满心轻松,愉快地回到父亲家中。

⑰ a.读了刘希生的信,编辑们的心沉重而忧虑。

在汉韩语言中,“心”被隐喻为具体实体时都会具有一定的重量,例⑯中“心”为 “轻松/가볍다”时,人的心情是愉快且充满希望的;
而例⑰中“心”为“沉重/무겁다”时,传递的是忧伤和压抑的消极情感。因此,基于共同的身体体验,汉韩母语者对于重量赋予“心”的情感感受是一致的。

综上,通过对汉韩基于“心”概念的情感隐喻表达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两国语言中“心”概念以实体隐喻为媒介,通过赋予实体具体的特征,联通视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域的体验,投射到情感域, 以完成抽象情感的形象表达,这是基于人类在感官上的共同体验和生理感受。进一步联系上文转喻认知路径深入剖析可以发现,汉语中“心”和韩语汉字词“”的实体隐喻中蕴含了转喻的路径(如图1所示),即,“心”作为情感的器官转喻为其功能元素“情感”。在此过程中,隐喻认知路径更为凸显,可认为是显性路 径,转喻路径则可认为是隐性路径。韩语“”则有所不同,因其原本为抽象情感之义,故在上文实体隐喻中,并未有转喻方式的参与。

图1 蕴含转喻的汉语“心”及韩语“”实体隐喻(复合通感隐喻)情感表达路径

2. 复合方位隐喻的实体隐喻

方位隐喻指参照上下,里外,前后、深浅、中心与边缘等方位而形成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来源于人们与大自然相互作用的各种身体经验,人们将事物的性质、数量、状态、特征等抽象变化类同于具体事物的空间位置变化,实现抽象表达的方位化,便形成了空间方位隐喻。

⑱ a. 亮铜吓得心悬了起来。

b. 我们悬着的一颗心落下来了。

c. 我的心一沉:莫非这些欢声笑语的人是癌症患者?

例⑱⑲表达中,通过“心”的上下方位变化传达了不同的情感。汉语表达中,例⑱a句以“心”悬于“胸腔”上部来隐喻担心、不安的情感;
而例⑱b句以“心”落于“胸腔”底部隐喻安定、安稳的情感,但同样是“心”向下的方位变化,例⑱c句“心一沉” 却表达出对某种情况消极的预感。韩语中,虽然也有基于“心”上下方位的隐喻情感表达,但与汉语中的语义并不相同;
例⑲a句以“들뜨다/心漂浮”的状态表达兴奋和激动的情感,例⑲b 句中以“내려앉다/心下坠”的状态隐喻震惊和悲伤的情感。由此可见,汉语中“心”基于方位的情感表达中体现了“未知为上”“已知为下”的概念基础。而韩语基于“心”概念的情感表达中,其方位隐喻体现了“快乐为上”“悲伤为下”的概念基础。汉语“心”和韩语汉字词“”的实体隐喻中同样蕴含了“心”由作为情感的器官转喻为其功能元素“情 感”的转喻路径(如图2所示)。韩语“”则未有转喻方式的参与。

图2 蕴含转喻的汉语“心”及韩语“”实体隐喻(复合方位隐喻)情感表达路径

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在认识理解世间万物时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路径,通过对汉韩语言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两国语言中均存在丰富的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情感表达,基于人类相似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体验,以及中韩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有着相似的文化积淀,汉韩语言中“心”的情感表达有很多相似的认知方式,这体现出两个民族的认知共性、文化共性。但由于汉韩相异的语言系统,以及两个民族所具有的各自的文化个性,使得在具体的表达中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首先,从基本词形词义来看,在汉语中,“心”的抽象概念根植于实体概念,对实体“心脏”的指向性明确具体。而在韩语中,汉字词“”和固有词“”可以共同表征汉字“心”的概念。其中,“”可以同时表征“心”的实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则只能表征“心”的抽象概念。

其次,汉韩两种语言在表征汉字“心”概念时存在的差异,必然引起情感表达认知路径上的区别。结合上文分析,我们将汉语“心”及韩语“”“”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情感表达认知路径总结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汉韩情感表达认知路径比较

注释:

①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命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择 1000 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而成的韵文。韩国自古以来以《千字文》作为学习汉字的入门书。

② 本文所出现的汉语例句均引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 语料库。该语料库规模为 7 亿字左右, 语料涉及的文献时间从公元前 11 世纪至当代,涉及的文献种类颇为丰富,是目前国内具有较高权威性、并被广泛使用的汉语语料库之一。

③ 本文所使用的韩语例句均引自韩国网络Naver 어학사전(语学词典)。Naver 어학사전 由韩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Naver 所提供,于 2010 年开始运行英语词典、日语词典、汉语词典服务,发展至今该词典已涵盖 46 种语言,是韩国最权威的免费在线词典之一。Naver 어학사전中的词目释义及相关例句多引自权威词典,其语料广泛丰富且来源可靠,长期以来受到韩国本国人民及韩语学习者的关注和信赖。

猜你喜欢韩语隐喻容器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2年4期)2022-04-26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2年3期)2022-02-08韩语称赞及应答言语行为的语用学研究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2期)2020-10-27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4期)2020-05-17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3期)2020-03-17《活的隐喻》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难以置信的事情读者·校园版(2019年24期)2019-12-10取米小朋友·聪明学堂(2015年8期)2015-11-30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推荐访问:汉字 探析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