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而不磷,涅而不淄——章继肃诗歌价值初探

时间:2023-06-15 17:5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姚 春

(四川文理学院 巴山作家群研究院,四川 达州 635000)

章继肃先生是巴蜀名师,在四川文艺圈被公认为一代宗师、书法泰斗、诗词大家、篆刻大家,享有极高威望。他是“巴山文学之父、雪米莉文学之根”[1]。《达州日报》社长李明荣说:“章老德隆望重,博闻强记,诗文、书法、篆刻俱佳。”[2]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说:“章老奠达师专中文基业,育巴山作家。”然而,章继肃先生却鲜有人研究其生平和学术全貌。在省内,侯忠明教授曾撰写论文《解读章继肃先生的书法艺术》;
原达州日报社长李明荣、刘方棠先生等曾撰文介绍章继肃先生书法艺术。研究章继肃先生的诗词艺术市内只有已故达师专老教授尹祖建先生,他在1994 年3 月的《川东学刊》发表《三老诗话》。但尹祖建先生该文仅谈章继肃先生的“纪游诗”。

本文拟研究章继肃诗歌的价值。章继肃先生留给世人的诗歌约250首,主要记录在《章继肃文集》里。“他创作的大量诗文被报刊公开发表”,①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也曾入选先生诗词十余首。章继肃先生诗歌价值研究凸显了先生在巴山作家群应有的地位,同时,也是纪念章继肃先生学术系列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诗歌的价值。兴观群怨,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3]这是孔子对诗歌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歌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它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对后世很有影响。

章继肃先生的诗词,绝大部分内容就是记录他的书法、篆刻生活的。如1982 年4 月,参加四川省第一次书法家代表大会,他写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分会成立大会二首》;
1982 年9 月,词《清平乐—达县地区书法家协会成立志盛》;
1982年9 月下旬,他作为四川省书法家代表团10 人之一,参加浙江省书协活动一周,写下了15首诗歌;
1983年4月,他随重庆曾右石、张健代表四川省书协前往贵州省近10 首诗歌;
1984 年10 月,他同刘伯骏、王诚麟、田明灿、马骏华等到北京参观全国美术展,为期一周活动,写下8 首诗歌;
1985 年11月,他写《贺巴中县书法协会成立二首》;
1986年9月,他写《川陕六地市书法联展》;
1987 年3 月,他写《什邡书法研讨会》;
1989 年 4 月,他写《四川省第二次书法家代表大会贺诗》;
1990 年9 月,为达县市兴建碑林,他有鲁豫陕之行,他写下29 首诗词,等等。这些诗词,恰恰是研究先生艺术人生的史料价值。

巴蜀名师章继肃,在达州乃至四川享有极大的声誉,在全国也是知名学者型书法家。他的诗词是研究先生艺术人生史料,探寻名人名师成长的经历也是研究其学术思想的史料。对达州教育事业,激励现在的文理师生学习榜样人物,练好过硬师范技能,不断修炼人品,学习为人处世,都有极大的意义。

章继肃先生的诗歌,个别诗词存录了其学术思想。比如: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老师要教读;
大学教育要把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人才的成长需要火热的生活锻炼与风雨的磨砺;
篆刻艺术要学习秦汉印,要学习吴昌硕,诗词、书法是篆刻艺术必需的营养品。

(一)于小学语文课的教学

《城北公社道中》

1962 年5 月,他写的“学成最喜二三子,教的儿童笑语赓”(《城北公社道中》),这首诗的价值,最后两句,说明语文课在小学要教读,儿童要有笑声,要有朗朗的书声。没笑语,课堂沉闷,老师教法有问题;
没有朗朗书声,这语文课,在小学低段,有点失败。很好,再现课堂场景。

昨日城南今北行,城南城北两关情。

四山豆麦连天远,一路桑田照眼明。

春末曰归光景好,年将不惑壮心惊。

学成最喜二三子,教得儿童笑语赓。

1962年5月

时章先生在大竹师范学校任副教导主任(一直没有设正职的),此首乃检查教育实习所作。

昨天城南,今天城北,城南城北实习的学生情况都关乎学校的担心之情。路途“四山豆麦连天远”“一路桑田照眼明”状大竹城外之春景很逼真,“四山豆麦”“一路桑田”一片农村田园气息,意境开阔,寓意光明。又一个春天来临,年将不惑,不惑指40 岁,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指年至四十,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来用“不惑”指人四十岁。诗人有一种事业的紧迫感,故曰“壮心惊”。二三子,出典“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这里指实习的诸位,学生们。最后两句是检查的结果令人满意:学习成果最让人喜悦的是诸位,教得儿童笑语跟着老师一起读,书声琅琅啊!“赓”,赓续,即连续。意思是老师教读,学生跟着读。

当年,大竹师范学校是大竹专区最高学府,那时达师专还没有,大竹师范学生毕业一般教小学,所以张先生格外重视小学教育。

(二)于大学生的教育培养

1977年5月,他写《水调歌头》。这阕《水调歌头》可以说见证了当时粉碎“四人帮”后,中国高等院校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历史情况,也见证了章先生对王先生这位支部书记的敬重和友谊。尽管是“老关系”,但在工作上,有个上下级关系,章先生用一个“呈”字,表达了恰当的这种关系。

在《章继肃文集》记录了《水调歌头·亭子支农,呈王膏若同志》。

四月闲人少,组队下区乡。抢收抢种抓紧,大力支农忙。

陟佊东山远望,山后山前到处,一派好风光:早稻接天绿,麦浪灿金黄。

镰刀响、歌声朗、满仓粮。挑灯连夜酣战,斗志真昂扬。祖国蒸蒸日上,一代新人成长,后继力量强。考验经风雨,百炼总成钢。

(一九七七年五月)②

该词主题鲜明,热情讴歌了“一派好风光”“祖国蒸蒸日上”“一代新人成长”“考验经风雨,百炼总成钢。”词人的心是喜悦而欣慰的。词的语言非常优美清新,读来颇有欢快的节奏。如“早稻接天绿,麦浪灿金黄。”“镰刀响、歌声朗、满仓粮。”“考验经风雨,百炼总成钢。”同时表达了对大学生教育的思想,那就是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代新人的成长要经历“风雨的考验”“百炼总成钢”。

(三)于篆刻艺术

他的诗《访西泠印社》和《退休杂咏·其五》有较为充分地体现其学术见解。

这两首诗说明西泠印社在篆刻领域的贡献,学习秦汉印,学习吴昌硕。篆刻自己老来在悟道禅境,在(悲庵苦铁)两家花精力钻研,诗书是篆刻的必须营养。章先生在篆刻艺术是极有自己见解的。篆刻要学习秦汉印,学习西泠印社的吴昌硕、赵之谦,诗书是篆刻者必需的营养。

章诗极具特点,研读章诗,为我们学习古典诗词,打开了升堂入室的神秘之门。章诗用语的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喜欢用重复的字。一般古典诗词不大主张用重复的字,然章诗一反常态,大胆创新,这些重复的字,在他的诗里,音韵妥溜,悦耳动听,金声玉振,形成连绵之势,堪称绝妙。

向克孝先生在1991年2月《序》中写道:“您的诗风如人,朴实淡远,蕴藉不露,严格合律。”[4]章继肃先生的诗歌,原四川文艺出版社社长向克孝先生、达师专中文系尹祖健先生的撰文评价是允当的。

尹祖健先生在1991 年1 月《序》中,谈了如下几点:一是本诗稿是严格合律的,很难得。二是从全部诗作看,大多是绝句。章老选择这种体裁,是知难而上的,当然,也是“艺高人胆大”的表现。三是这基本上是旅游诗。四是章老笔下,多以常语入诗。

尹先生,文中最后评价道:它是时代的赞歌,生命的呼喊;
是个人的脚印,心血的结晶。因此,十分珍贵。

这些都是章继肃先生70大寿出的诗集《小窗诗文稿》序文里的话。章先生后面20 多年,进行了大量诗词创作,体裁丰富起来,除了绝句,还写律诗、古风、填了许多词。

在他的诗,音韵妥溜,悦耳动听,金声玉振,形成连绵之势,堪称绝妙,例如:

硝酸甘油主要用于缓解心绞痛,作舌下含服,迅速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因而心绞痛的患者外出时会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需,但硝酸甘油见光易分解,应放在棕色瓶内,存放于干燥处。另外,硝酸甘油还易潮解失效,因而瓶子上端会塞有纸团,以隔绝药片与瓶口空气的接触,避免潮解。

昨日城南今北行,城南城北两关情。(《城北公社道中》)

百里新渠百里堤,一桥飞架渡双溪。(《双溪燕尾渡槽落成典礼》)

桔子洲头桔树青,湘江濯发午风泠。(《桔子洲头》)

画中游在画中游,雨后西湖景更幽。(《画中游》)

山山水水池馆清,九溪十八涧中行.(《游九溪十八涧》)

不是观海派,却作观海人。

观潮观潮潮水来,沧海横流走惊雷。(《海宁观潮》)

《退休杂咏》(其五)篆刻老来才悟禅,悲庵苦铁费钻研。此中大有文章在,不读诗书总惘然。

闻道花溪花满溪,我来花溪花已稀。(《花溪》)

手把一杯琼液香,黄州黄鹤两难忘。(《柬邻水刘儒贤同学》)

仰登六千六百磴,已上三十三重天。(《游泰山》)

王船山说:“天下不可一日废者,道也。天下废之,而存之者在我,故君子一日不可废者,学也”(《读通鉴论》卷九)。[5]中华文化讲所谓“政统”“道统”“学统”。在一些特殊时候,中国学者宁肯舍弃“政统”的延续,以求“学统”“道统”的不坠。事实上,真正的学者,还要苦心孤诣,担负起延续学统、道统的责任。自古以来,学术界常常有一些人,逃避政治,对生活的坎坷抱怨,学术和文艺作品中有“戾气”。章先生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政治冲击,被打成“牛鬼蛇神”,然他一生没有脱离、抱怨政治,笑傲王侯,以表现“清高”。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1953 年开始写入党申请书,1979 年才获批准,其间长达26 年的考验,他是省人大代表,他年近九十还积极进取参加西泠印社的书画大赛,参加达州市书协的“绵阳、广元、达州”三市联展。他追求严谨、学术的独立自由,爱国爱校爱家爱学生爱朋友,他写的港澳诗,让人感动。他从不臧否人物,只求“事业有心雄万夫”。总之,章诗毫无“戾气”,读他的诗,你会体会到他的胸怀磊落、光风霁月,磨而不磷、涅而不淄,金声玉振、江汉秋阳的学者风范。

例如他在《大竹双溪渡槽落成典礼》诗中云:

百里新渠百里堤,一桥飞架渡双溪。

春花有意随流水,润物无声到竹西。

这是一首旅游诗,章先生作为社会贤达,出席典礼,更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把青春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习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6]章继肃先生是我们遇到的好老师,他是四川文理学院的光荣。诗词记录了他的艺术人生;
诗词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
诗词也很有自己的特色;
诗品如人品,令人敬仰。在四川文理学院纪念章继肃先生系列学术活动中,研究章继肃先生诗词的价值,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研究章继肃诗词,特别是挖掘其育人思想和学术价值,以展示大师的风采,厚植文理校园文化。以期培养出更多的好老师。

注释:

①2014年3月10日,四川文理学院办公室整理,《学炳千秋 风骨永存》扉页。

②一九七七年三月奉调达县师范学院,五月,全校师生到亭子区支农。王膏若同志,中文系党支部书记。

猜你喜欢篆刻诗词诗歌诗歌不除外中学生天地(A版)(2022年9期)2022-10-31关注诗词中华诗词(2019年5期)2019-10-15关注诗词中华诗词(2019年12期)2019-09-21“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关注诗词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篆刻对联(2018年7期)2018-08-02诗歌岛·八面来风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瑩波篆刻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7年6期)2017-07-18诗词之页中国诗歌(2015年1期)2015-06-26诗歌过年红领巾·萌芽(2009年1期)2009-01-20

推荐访问:磨而不磷 而不 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