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佳
群文,则是多文本;阅读,同一个议题为主,进行探究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多篇文章放在一起,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对比阅读。那么多文本放一起,怎么读,蒋军晶老师结合他的群文阅读实践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
一、较“议题”
蒋老师说,群文阅读课上让孩子读的几篇文章,肯定不是随随便便放在一起的。它们放在一起肯定是有依据的。这个依据就是议题。议题可以是人文主题,也可以是作者、体裁、写作风格、表达方式、阅读策略等,非常丰富,非常多元。群文阅读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把什么样的文章放在一起,以及如何放在—起。这让我联想到了1+X阅读,但它顶多算拓展性阅读,不等同于群文阅读。他以“议题”为纲,专题式地组织多篇课文,指导学生开展互文阅读,打通了课内与课外,形成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一种新形态,是语文课程建设与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收获。
二、较“异同”
我觉得“比较读”是群文阅读最大,也是最好用的一种阅读方式。首先,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学会举一反三,即先读一篇文章,再读一组文章。如群文阅读“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教学,可先指导学生阅读《小壁虎借尾巴》,再指导学生阅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犟龟》一组文章,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童话故事中“反复结构”的表达方式。又如:群文阅读“绕啊绕”儿童诗时,也有“在比较中发现绕的异同”;比较《学会看病》《剥豆》得出文章共同点是作者都是毕淑敏;又如比较《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从中探究中国民间爱情故事的创造特点及原因。
当然,在比较中,亦可比较表达方法、文本题材等等,以一篇带多篇,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给孩子阅读能力有所提升。
三、较“思维”
不少小学语文常态课,不同的学段、不同的文体的阅读教学大都存在着教师讲解过多的现象。在故事与情节中走一个来回,就万事大吉,学段目标的落实不够明确。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只停留在对字词,对内容,对结构,对中心等的理解上,而缺乏对文本的深度审美和迁移应用,缺乏读者与作者、读者与编者心与心的交流。然而看似老师讲得很辛苦,课堂很热烈,可学生一节课也许就记住了那么一个自然段,一个词,获得的未必是老师期望的。
如: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重点段的教学片段:
屏幕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師:自个儿读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学生大声地读了起来,然后马上举手。)
生:我从他挖了好久好久体会到父亲非常爱儿子,他没有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拼命地挖掘。
师:你体会得很深刻,谁还有其它体会?
生:我从“他满脸灰尘,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中看出父亲挖得很辛苦,拼劲全力。
师:也可以看出父亲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是不是?
生:是的。(点点头)
生:我从“没人再来阻挡他”感受到了父亲的坚持不懈和顽强的毅力。我很感动。
生:我觉得这还是一位很固执的父亲。
师:你们能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真不错。谁能用朗读来表现父亲对孩子那如泰山般厚重的爱呢?可以自己先练一练,或者也可以读给同桌听一听。
以上教学片段,教学组织过程中经过“学生读——教师问——学生答——感情读”这样几个步骤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然后再由这样的2—3处重点段落组合,构成了我们一堂阅读课。学生有思考,有朗读,似乎应该是学有所成。
然而我们静心思考一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到底增量了多少?深思后我们发现:学生只是抓住了文本的表面语言,只是粗浅地感知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渐渐弱化,而且视野会受到限制,思想会流于肤浅,还会逐步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何来思维的深度呢?
蒋军晶老师以群文阅读的方式,使得学生的课堂阅读量呈几何级数增加,促使学生向往精神生活,同时培养学生思考、发现的能力。在群文阅读的探索中,
让学生练习默读、浏览、略读、速读、跳读等朗读方法,提升阅读速度,这是需要一定的思维理解能力的。当然单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也不是说一点思维能力都没有,大多数是由教师设置好层层递进的环节诱导出来的。而群文阅读,则通过文章的结构化组合引发困惑,启动思考,最终到处发现,从而促发了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如:《愚公移山》群文阅读课。传统的《愚公移山》和美国版绘本《明锣移山》中,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形成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阅读上思维能力的凸显。
四、较“容量”
群文阅读,给孩子的阅读容量是足够且量有些大的。在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教材中课文的阅读。然而教材中的阅读远远不够。群文阅读的实行,使得学生可以在一堂课中阅读五篇左右的文章。能够使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有效提升,拓宽阅读的覆盖面,进而全面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如:从蒋老师书中出现六个年级12册的《群文阅读—新语文读本》中可以看出,儿童诗歌、故事、童谣等,都是孩子课本中见不到,习不得的,让生扩大了阅读视野。
而在课前,群文阅读的文本阅读量,对老师而言,也是巨大的。语文教师若想顺利地进行群文阅读教学,首先自身的文学底蕴和鉴赏能力都要达到一定水准。学生阅读的感悟和文章的选择是判断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唯一的标准。选好文章的前提是群文阅读。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结合教材,同时也要结合课外读物,针对相同议题,选择多文本的阅读内容。这需要教师大量的进行阅读。只有达到相应的阅读量,才能找到适合学生的同主题的文章,能够在众多文章中找出适合小学生的文章。才能够凭借这些文章让学生提高文学底蕴和文学修养,同时还能陶冶学生情操甚至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以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语文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和阅读量,也要提高自身素质。
总而言之,群文阅读不管对学生,还是对老师的挑战都是巨大的。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把握好阅读的“度”。力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使他们找一找,看得见;摸一摸,够得着;挖一挖,想得到。恰如其分,水到渠成。E958DA8E-480B-4D97-9813-7593CE99C709
猜你喜欢群文议题文本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2年2期)2022-07-28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中国中小学美术(2022年4期)2022-05-31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年4期)2022-05-17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2年3期)2022-05-12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1期)2020-05-28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2期)2019-09-10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