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外语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

时间:2023-06-14 16:1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吴 琼

(沈阳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的艰巨任务。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是第一位的,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改革的方向[1]。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各类课程同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2]。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校落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教学体系设计和推进、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建立、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等进行了全面部署与规划[3]。

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引领下,外语教育工作者开始从课程思政视角审视外语教育目标,推进外语教育教学改革。2018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将立德树人和价值塑造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明确提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4]92。在新时代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外语专业教育,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教师开展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自上而下”优化培养方案是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条件;
作为课程思政的主力军,教师需要不断探索课程思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自下而上”助力外语课程思政总体目标的实现。

(一)专业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凸显育人目标,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育改革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外语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除了外语语言知识和外语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等目标之外,更要凸显育人目标,将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仁爱之心置于培养标准的首要位置,强调对外语专业人才的思想品质、价值观、政治观的要求。只有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清晰明确,才能够保证培养过程的方向不发生偏离,才能够结合外语专业特点,从各个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国家所需的思想品质过硬,具有国家意识,有责任、有担当的高素质外语人才。

尊重课程思政建设规律,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专业课程是专业的立足之本,对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至关重要。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所有课程担负起育人责任,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不仅要考虑课程之间在知识、能力培养方面的序列和承接关系,还要明确课程在价值引领方面的内在逻辑关系,如将体现育人功能、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课程进行有效连接,进而构建覆盖整个培养过程,逐步递进、相互衔接和支撑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如外国文学类课程应强调中国视角和中国情怀,引导学生以中国文化视野学习外国文学,以中国人的立场批判性地分析文学作品及作品所反映的现实问题。此外,大部分高校外语专业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课程以课堂面授为主,课堂形态比较单一。外语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专业要根据课程属性,依托线上及线下、校内及校外多维学习空间,进一步创新和丰富课堂形态。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育人功能。《国标》明确指出实践教学环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和国际交流。传统培养方案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对其核心要素的规定和说明比较笼统、不具体,对实践教学育人缺乏指导意义。课程思政观下的教学改革,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应结合专业办学特色,科学合理地提高实践教学比重,明确实践教学标准,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二)教师跟进落实,种好每门课程的“责任田”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决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跟进、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种好各自负责的课程“责任田”,为育人、育才做出自下而上的努力。

深化育人认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外语专业教师必须超越传统工具论的外语教育观,打破以语言技能训练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将外语课堂变成育才、育德的重要场所。孙有中提出的人文外语教育观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相契合,主张将语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倡导在语言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5]。人文外语教育观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外语专业的独特优势,如课程资源大多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名篇,内容涵盖面广,引导大学生思考、探究语言背后的丰富思想和精神文化内涵。同时,外语教育具有跨文化属性,面对专业课程所呈现的异彩纷呈的中外文化,教师要教的不仅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训练大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鉴别和取舍,汲取中外优秀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外语学科的跨学科性为外语教师提供了多视角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契机,也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更全面、更深入地丰富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只有这样,高校外语教师才能具有驾驭课程思政教学的底气,做到充分挖掘课程内容中的育人元素,润物无声地在外语教学中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

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推进外语课堂革命。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教师积极推进外语课堂革命,激活各门课程的价值属性,将外语课堂由知识场域拓展为大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生命场域。外语专业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和思政教育资源,关键在于教师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根据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挖掘思政元素的切入点,这一切入点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创新点。如在技能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特征分析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在词语和句式选择上的意图,以及这些词语、句式传递的情感、态度和立场,对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性分析和理性判断。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等内容融入教学中,实现语言技能训练与思想、价值观教育的有效统一。语言技能类课程所采用的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语篇也可以从思政视角进行教学,如叙事类篇章通常包含显性的育人主题,教师可以将文章的主题意义延伸到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真实场景,引导大学生思考有关仁爱、诚信、生命价值和意义等问题。对涉及不同观点类的议论文,教师可以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链,引导大学生针对不同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教师也可以组织大学生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深入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基础上,因势利导开展育人教育。此外,外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也与思政教育密切相关。如教师适当安排重复性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养成大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通过组织小组研讨、小组调研,培养大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通过师生对话式、生生对话式教学进行思想碰撞,训练大学生学会倾听、批判性思考问题;
通过情境模拟教学,培养大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意识等。

改革教学评价,关注情感发展。评价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对涵养大学生精神成长也十分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评价指标、评价形式、评价主体等几方面探索如何发挥思政元素的引领作用,激励和监控大学生的成长。首先,专业课程评价要构建更为全面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要打破传统的知识、技能的评价维度,增加对大学生使用外语所表现的思想性、情感态度、立场等维度的评价,这是外语专业学习最核心的要求。评价指标需要紧密对应课程目标,检测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其次,外语专业教师要创新评价形式,如采用读书报告、专题访谈、专栏评论、项目调研与反思、区域文化探究等非标准化评价任务,引导大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这些情境开放、问题开放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外语语用能力,也能够真实反映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念等问题,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纠正大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评价主体多元化也是当今外语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需要时时监控大学生的成长状态。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生生评价、自我评价更能够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大学生深层次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找到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课程思政教育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倡导打破学习场域的界限,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联通、线上线下互动、学校与社会协同共建的育人大课堂。

第一课堂是专业学习和育人实践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育才育人的重要场域。如前文所述,每位教师都要种好自己课堂教学的“责任田”,积极挖掘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投身课堂革命。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在课堂教学时间外进行的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关的拓展专业学习的各类社团活动、竞赛活动、创新创业训练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要凸显思想性和外语专业特点,如社团开展多语种“讲述中国、讲述家乡”、多语种“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多语种宣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活动,在增强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和牢固的国家意识。教师也可以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带领大学生进行以外语语言为媒介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补充课堂教学资源的不足。此外,各类专业竞赛活动可以有效融入思政主题,如外语演讲、辩论比赛可以结合当今世界比较热点的话题展开,引发大学生思考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做到教育公平、如何解决网络攻击等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引领大学生思考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责任和义务。

第三课堂教学场域由校内扩展至校外,是以校外教育服务设施和社会实践为活动载体的课堂。第三课堂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为大学生提供了“做中学、做中育”的场域和机会。“做中学”不仅指大学生学以致用,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专业知识向专业能力的转化,也指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勇于探索、不畏困难、敢于担当的精神,培育外语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做中育”的意义内涵。因此,我们要积极扩宽社会实践的渠道,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高专业能力、滋育高尚品行的校外实践活动。第三课堂所提供的看、学、思、做和真实情境的介入,更能使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体会到专业所带来的责任和使命感,使道德规范意识和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综上,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在专业育人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三个课堂需要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共同指向大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增长。

课程思政观下的育人教育需要教育相关方共同参与,打造由专业教师、大学生、学生工作者、教学管理人员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全师资育人队伍,也需要联合社会相关力量,构建校内外协同互动的育人共同体。

如上所述,专业教师是与大学生学习成长最直接相关的一方,是课程思政建设最主要的实施者。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建设,注重言传身教,为大学生成长树立典范。专业教师要潜心钻研课程,挖掘思政内容,推动课堂革命,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为了更好实施课程思政,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科、专业方向组建教学团队,通过听课、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沙龙等方式,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提高育人效果。由于外语学科具有跨学科特点,外语专业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共建跨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群,共同探讨跨学科领域中的问题,相互促进发展。

院、系从事党建及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外语专业大学生同时受到中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冲击,如何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即如何使党建工作与专业教育相互衔接从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教育,如何创新构建外语特色党建工作体系,这些都是党务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辅导员、团委书记通常是大学生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活动的重要协调者,他们对如何围绕专业学习展开思政教育的认识,直接影响校内第二课堂和校外第三课堂活动的开展和育人、育德效果。

教学管理人员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需要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动态监控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教学管理人员需要组织所有教育相关方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在了解大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才能够有效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通过对话、非正式访谈、日志、行为分析等多种形式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动态,在此基础上与大学生协商,共同制定课程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协商能帮助大学生确立主体意识,增加对专业学习和成长的责任意识。协商也能增加课程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更能调动大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和兴趣。

课程思政教育场域从校内到校外的延伸,意味着社会相关机构也肩负着育人的任务。如何使这一主体持久而充分地与高校协同发挥育人功能,需要高校与企业进行协商,本着双赢的原则,持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制定保障措施。如各专业可以根据企业需求,选派优秀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替换下来的企业员工可以利用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回到大学课堂进行在岗培训。此外,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增加合作的渠道,如高校与企业共建课题、合作开展项目等,这是双方能够长期开展协同育人、充分发挥社会相关机构育人主体作用的重要保障之一。

总之,课程思政建设是保障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的最为关键的因素,要求专业教育要将对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升到价值引领的高度。秉承“三全育人”的理念,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将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扩展课程思政教育场域,构建多元主体的育人共同体,共同助力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思想品格、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外语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三全育人外语育人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大山教你学外语漫画月刊·哈版(2016年5期)2016-07-11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大山教你学外语漫画月刊·哈版(2016年1期)2016-02-22他们用“五招”育人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推荐访问:育人 理念 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