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宇希,郭兴方
(1.河南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河南郑州 475000;
2.河南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方略,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道路。目前,不论是东南沿海的城乡一体化模式、特色小镇的文旅模式,还是山区、草原等独特的资源禀赋模式,最终都要落实到当地的产业培育与发展,通过产业带动当地增产增收,实现乡村振兴。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广泛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深化拓展消费帮扶。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标准‘领跑者’。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本文试图以卢氏县中药材产业为典型案例,证明乡村可以依靠当地的特色农业,通过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
特色农业的概念是美国学者舒尔茨首次提出,他认为特色农业的形成是从一定的规模经营开始的,加之政府相关部门的合理引导,使得农业发展形成了某一格局。另外,农业改造的目的是劳动效率的提升,通过生产要素联合技术性的革新实现农业发展的价值[2]。国内学者李金良、贺红梅认为,特色农业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产业基础和条件形成的相对于常规农业而言的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主导一定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高效农业[3]。吕火明认为,特色农业就是人们立足于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技术优势,根据市场需要和社会需要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效农业[4]。金莲、王永平、刘希磊认为,特色农业是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新阶段提出的,是农业经济发展适应中国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农业生产的一种形式、方式或途径,必须采用一定的模式进行生产[5]。以上专家学者从全领域对特色农业这一概念进行阐释,对于特色农业的分析较为宏观。而刘成玉从特色农产品这一角度给出不同的分析,他认为特色农业就是以生产特色农产品为目标的农业形态。针对这一概念,从两方面进行解释。第一,特色农业的核心目标是特色农产品。第二,生产特色农产品的途径包括开发特色资源,依靠先进技术和密集的资金投入,等等[6]。潘时常、朱菊萍、焦金芝从区域独特自然资源的角度对特色农业进行定义,他们认为特色农业是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特有的名特优新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并且他们认为特色农业具有相对性、资源依赖性、高投入和高风险性以及市场导向性四个特征。一是相对性。特色农业是立足于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或者技术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效农业。这些优势是相对周边区域而言的,一旦技术外溢或者周边具有同等资源,相对优势就会减弱或者消失。二是资源依赖性。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了特色农业的生产区域性,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范围内,特色农业生产的农产品或加工品也只能是有限几类或系列产品。三是高投入和高风险性。农业是一个微利并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产业,特色农业作为传统农业的继承模式和现代农业的典型代表,同样具有农业的这一特质。特色农业的产品是优质的,这有别于传统农业。生产高品质的优质产品需要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管理者,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特色农业的投入成本和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同时也隐藏了一定的风险性。四是市场导向性。特色农业是市场和社会需求的产物,是在消费市场的引导下发展起来的。只有市场提供的经济效益能够增加农民和相关经营者的收入,并且资本回收率较高,特色农业产业才会可持续发展,达到产业化[7]。这一角度的分析更为清晰透彻,并且在具体实践中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独特的区域优势条件,这其中包括地理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等,以区域内优势特色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特色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成为乡村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环,这可以有力解决农产品的供需失衡的矛盾,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增富[8]。本文立足于当前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利弊,通过卢氏县在山区丘陵地形中如何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具体案例,为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一)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卢氏县及特色产业发展概述
卢氏县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拥有4 004km2的地域面积和38.20 万的人口总数,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县区。卢氏县素有“天然药库”和“一步三药”之美誉,中药材品质高、产量大、种类全,有21个国家保护品种,316个河南省重点中药材品种。卢氏县各类中药材野生资源面积超过133 333.33hm2,总蕴藏量在10万吨以上,年产量稳定在6万吨,产值达3.80亿元人民币。卢氏县成立各类中药材经济合作组织270余家,建成20hm2以上的中药材基地70余个,中药材从业人数达6万人以上[9]。连翘、山茱萸、丹参、五味子、黄精、苍术、苦参、柴胡、桔梗、白及、艾、天麻、猪苓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中药材品种在卢氏县广泛分布。此外,珍稀名贵中药材如石斛、重楼、灵芝、蕙兰等珍稀名贵品种也有野生种群数量。
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下,政府通过市场化引导,加强保障市场主体利益、积极延展拓宽产业链条,逐步打造卢氏县中药材产业体系。引进培育庄正艾草、华昱五味子、河南桐君堂等9家重点中药材企业,建有80余家药材合作社,基本形成以县城药王阁市场和各乡镇药材购销门店为交易中心的产供销一条龙产业体系。卢氏县以区块发展为主线,采取“长短结合、高低搭配”的种植原则,在区域内因地制宜发展季节间作、林果间作等栽种方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按照各乡镇不同资源禀赋,主要发展以连翘、丹参、黄精等为主的道地中药材①道地中药材:又称地道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所产的中药材。较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实力得到不断提升,逐步成为河南省特色农业产业强县。以下整理了卢氏县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及产值情况(见表1)。
表1 卢氏县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及产值分布表
2017—2021 年,卢氏县中药材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2017 年卢氏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仅为24 333.33hm2,中药材产量7 520 吨,投入资金1.60 亿元,药材总产值2.50 亿元;
2021 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7 561.80hm2,中药材产量约2.20吨,投入资金6.90亿元,药材总产值11.50亿元(具体数据见图1、图2)。相较于五年前,卢氏县中药材不论是面积、产量,还是投入资金与产值都得到大幅度增长,尤其是2021年药材产值提高5倍左右,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为经济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图1 2017—2021年卢氏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与产量
图2 2017—2021年卢氏县中药材产值
2.中药材企业发展生态
目前,卢氏县已有9家重点中药材企业,其中卢氏县中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与河南桐君堂道地药材有限公司,年均销售量在千吨以上,销售额均突破亿元大关,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发展潜力巨大。接下来,从发展规模、技术创新两方面,挑选两家最具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简要分析。
卢氏县中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药饮片的加工与购销,是河南省第一家中药饮片GMP认证企业,主要从事连翘、丹参、柴胡、黄芩、党参、天麻、猪苓、桔梗、黄精等中药饮片的加工与销售。2017—2021年企业销售量、销售额增长数倍以上。在9家重点中药材企业中,该企业发展规模最大,产值增加最多,大力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同时企业购销药材种类广泛,药材需求量大,带动产业基地、种苗繁育基地的发展,有利于中药材品种繁育,促进中药材品种多样性发展。
三门峡玉皇山制药有限公司,2018年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研发的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流动水自然沉降选择雄黄细度的方法,能够达到连续化、规模化生产。三门峡玉皇山制药有限公司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得到不断提升,企业规模和专业化能力不断提升,以技术优势推动产业发展。
3.中药材产业运营模式
卢氏县中药材产业运营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由中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河南桐君堂道地药材有限公司和三门峡玉皇山制药有限公司等9家重点中药材企业组成的企业运营模式。中药材企业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在八成左右。二是由128家合作社形成的合作社供销模式。合作社规划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组织药材种植、基地管理、产品购销,企业依托合作社组织产品原材料采购,开展产品开发、生产。卢氏县丹盛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2018年在官道口镇建设了中药材加工产业扶贫基地,从事中药材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包装等业务,发展社员70余户,其中贫困户32户,通过长期雇工形式带动10余户贫困户人均增收4 000元以上[9]。三是以卢氏县药王阁市场和51家药材购销门店为交易中心的产供销运营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占总销售额比重最少,但是大小门店遍布各乡、镇、街道,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广受个体农户的喜爱。政府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租赁、企业带动、加入合作社、入股分红等多种模式参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逐步走向规模化,中药材产量与品质得到有效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和管护水平不断升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形成企业、合作社与门市相互交融的多种供销模式(如图3所示)。在企业经营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共存的模式下,卢氏县中药材产业三种供销模式形成良好的竞争与合作,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多种销售途径,确保农户利益最大化,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图3 卢氏县中药材供销模式图
4.中药材产业拓展
卢氏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积极探索发掘中药材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大力发展中药材文化+旅游的概念,依托现有的各种中药材景区、庄园、种植园,体现当地的山光水色、田园景观和风土人情,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采摘、观光、饮食、住宿为一体化的乡村旅游体系。据2019年9月三门峡电讯,卢氏县豫西百草园是全市唯一获得“2019年度三门峡市休闲观光区”荣誉的景区;
卢氏县龙首山庄、松果立体牡丹艺术研发基地、卢氏县瑞东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家独占全市“2019年度三门峡市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奖项;
卢氏县官道口镇、汤河乡、双龙湾镇、文峪乡4 个乡镇荣获“2019 年度三门峡市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奖项,以中药材为支撑的文化旅游产业,多次获得省、市级文化旅游奖项。
(二)卢氏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特点及优势
卢氏县曾被评为河南省十大优质药材生产基地县,由于天然的气候优势,卢氏县地区药材遍地,种类繁多,品种齐全,产量巨大,品质也是上佳,在全国负有盛名。
1.资源禀赋优势
卢氏县中药材产业的最大优势是绿水青山、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卢氏县区域内空气负离子含量平均能达到6 000 个以上,其中某些地区最高超过10 万个负氧离子含量。全省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2.60%,而卢氏县空气质量达标率高达82.30%,高出全省空气质量达标率约20%[9]。独特的山区地貌,充沛的优质水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大量的土地资源和鲜明的昼夜温差,是造就卢氏县中药材道地品质的重要因素。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植物生长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肥料和海拔等方面因素。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将卢氏县地区的自然优势分为光照、温度、水分和昼夜温差四个方面,根据这四个方面详细分析卢氏县中药材产业的资源优势。
充足的光照条件。药材生长以及药材的形态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照强度的大小,同时这也会间接影响中药材有机物质的合成,因为药材生长的物质基础就是光合作用。卢氏县地区全年日照时数约2 118小时,全天平均日照时长超过5.80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48%[9]。充足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长,为中药材有机成分的形成提供保障。
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影响药材生长时的各种代谢过程,也就是说温度直接或间接影响药材的生长速度。卢氏县位于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四季气候较为分明,夏季时间和冬季时间较长,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约12.60℃,全年无霜期184天左右[9],冬季保证中药材生长周期,夏季促进中药材成熟结果。
充沛的水分条件。水分影响药材生长的大部分功能,其中包括光合作用、营养物质生成、细胞生长等方面。卢氏县年降水量在646.90mm左右,地处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之中,境内拥有三大山脉以及三大水系,拥有超过2 400条的河流涧溪,水资源充盈丰沛,全境河流断面水质平均达到二类以上[9],优质的水资源保证了中药材的生长。
较大的昼夜温差。尽管卢氏县年平均气温只有12.60℃左右,但是昼夜温度却相差较大,而昼夜温差的大小将直接影响药材生长中养分含量的积累。在同一地区,药材良好的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生长来源于白天的光照强度和较高温度,而夜间温度较低有利于减缓药材分解白天产生的有机物质,所以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有机物质在药材中的含量。卢氏县是河南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区,境内拥有4 037 座大小不一的山峰,森林覆盖率能够达到70.35%,并且卢氏县南部超过90%的面积为山区丘陵,与北部地势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平均昼夜温差能够达到15℃以上[9],这就是卢氏县中药材有机成分、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远高于其他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2.特色农产品优势
连翘是卢氏县中药材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在2004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性标志产品。卢氏连翘营养物质含量高,药用价值大,品质远超其他地区的产品,2017年“卢氏连翘”品牌价值评估为4亿元以上。卢氏县群众对连翘栽植认可度高,是全国最早开展人工栽植和面积最大的县区。连翘具有极强生命力,成活率极高,盛果期一般在五年左右,但是具有长达几十年的收益期。卢氏县高效连翘资源面积达66 666.66公顷,其中野生抚育26 666.66公顷,人工种植40 000公顷,年产量达到3千吨。卢氏县已建有70个连翘基地,其中31个百亩连翘基地,34个千亩连翘基地和5个万亩连翘基地,连翘产业逐步规模化发展,形成颇具观赏性的连翘沟、连翘带和连翘长廊。全国四分之一的连翘产量来源于卢氏县,“全国连翘第一县”的称号实至名归。此外,卢氏县建成30余个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带动将近10万贫困人口参与连翘产业发展,实现了贫困户连翘产业全覆盖,增加了农户发展连翘种植的决心,为农户的长期经济收益提供保障[9]。
卢氏县所种植的丹参同样品相上佳,营养价值含量极高,丹参酮含量高达0.68%;
由于卢氏县丹参的优良品质,自上海制药厂建厂起就一直被用作产品的生产原料。此外,卢氏县野生黄精资源丰富,营养价值高、食用口感佳,随着人们对康养保健越来越重视,黄精食用需求量逐年攀升,野生资源已供不应求。卢氏县中药材逐步引起国内知名药企的高度关注,以岭药业、太极集团、北京同仁堂、福森药业等中医药龙头企业培植专业代理人,都在卢氏县采购药品原料。
3.政府大力扶持
卢氏县制定支持性政策,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一是结合美丽乡村战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发挥市场主体活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二是打造中药材精品基地、示范基地、标准基地,提升基地整体管护水平和经济效益。三是挖掘培育典型代表,树立标杆,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脱贫攻坚期间,卢氏县确立连翘产业作为脱贫支柱产业,贫困户人均分配1亩连翘种植目标,并免费发放连翘种苗与药材成活补助。同时加大投入连翘种植项目资金,提高连翘种植基地、产品加工等奖补力度,不断激发农户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扩大规模、强化管理、提升效益。
(三)卢氏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种植存在盲目性
一是多数农户只关注短期效益,缺乏市场前瞻性,仅根据市场热度,选择种植品种,导致产品供过于求,产品价格随之跌落,造成农业经营主体增产减收的问题。二是脱贫攻坚胜利后,缺乏系统全面的产业规划。当前产业定位不精准,发展目标不明确,路径不清晰,市场经营主体缺乏集中统一领导,出现各自为营的情况。
2.缺乏资源保护意识
野生资源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野生药材价格一般为人工药材的数倍以上,附近村民、商户受利益驱使,对野生资源进行掠夺性采挖。例如锯断树枝采收野生酸枣树果实,抢采未成熟野生青翘等行为,严重破坏当地中药材野生资源。此外,农户环保意识较为薄弱。过量使用化肥,土地缺乏养护,导致土壤营养成分大幅降低,药材产量逐年下降,在自然灾害多发阶段,中药材产量和质量更加难以得到保证。
3.企业带动性不强
缺少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发展。虽然卢氏县引进培育9家中药材企业,企业效益良好,发展潜力巨大,但多数企业从事简单包装或初级加工业务,发展模式过于单一,产业链深度不够,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缺乏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未改变农户散乱种植的现状,导致农户生产效益较低,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4.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缺少专业服务团队,技术人才匮乏。群众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途径单一,仅靠政府宣讲或自费学习。多数农户缺乏专业种植管理知识,管理技术、管理水平普遍较低。此外,技术服务人员短缺,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户困难,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业效益较低,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竞争优势。
5.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中药材产业链条不够精深。产业发展仍在初级阶段,企业发展规模较小,产业精细化程度不够,产品附加值低,缺少与当地企业相适应的种养基地。特色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发展力度不够,产业效益有待提升。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产业抗风险能力较低,产品滞销、产品低价售卖等现象层出不穷。
(一)特色农业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正确途径
通过对卢氏县特色农业产业的详细剖析,可以看出乡村振兴战略——依靠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是一条可行、科学的策略。
1.必须深入探索本地区资源禀赋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必须综合评估本地区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依托资源优势、种植传统,发掘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打造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经营,逐步完善产业链条,最终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例如,卢氏县山区面积广阔,耕地资源稀缺,但当地正是利用大面积的荒山荒坡地,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打造连翘、五味子等多个生产基地,逐步扩大产业规模。另外,由于地形原因,当地具有较大的昼夜温差和充足的光照强度,为中药材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提高药材的营养含量和药用价值,凸显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2.必须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培育特色农产品,整合市场中相同产品的特质,发掘本地最具特色的产品优势点,体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产品特性,形成产品差别化,依据产品特点,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树立品牌优势和品牌形象,增强产品知名度和产品影响力,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强品牌意识,有利于建立市场化供销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3.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和引导
特色农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产业在未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阶段,市场生态、抗风险能力和农户心理承受力都较为脆弱,没有政府的支持很难自发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和经营模式。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体现在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有利于整合市场资源,培育特色产品,激发生产动力,促进产业规模化生产,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力,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在产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局限
尽管通过卢氏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对当地的乡村振兴具有决定意义,但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局限。
一是市场受到局限,产业链难以完整。任何一个小的区域,由于受到特色产业产值的限制,如果不进入全国或世界的大市场,那么永远不可能做大做强。尤其是区域性特征极强的特色产业,只能通过差异化产品,形成自然垄断来取得垄断利润。但要实现完整的产业链条,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区域性的特色农产品或产业,应该走出区域性联盟的模式,但行政区划的限制及部门利益,往往会形成区域间的恶性竞争,需要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这又将导致协调成本上升的问题。后续的问题极其复杂,这里就不再讨论,把它作为后来学者研究的课题。
二是微观主体相对孤单,不能形成集群效应。区域性的特色产业,本身市场容量较小,规模化的龙头企业难以生存,单个企业在环境需求方面很难得到满足,企业存续成本不断增加。因此,龙头企业不愿承担巨大风险,进入区域性特色产业。没有优质企业的参与,特色产业只能停留在原材料供给的层面上,特色产品的产业化很难落到实处。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是初级阶段的产业形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参与不了国际竞争。
三是人才和服务难以解决。吸引人才需要人才生存的环境。在落后偏远的乡村,医疗服务、孩子教育、公共服务,都达不到人才生存环境。怎么能够吸引、留住人才?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如何保障?未来产业如何做大做强、做精做细?谁能够提供良种开发?谁愿意创建品牌和资源保护?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来支撑。
(一)政府应制定科学的规划,合理引导产业发展
一是成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应吸收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由政府牵头领导,在充分调研及论证的基础上,发展本地特色农业产业。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优势和潜力,加大政策、资金的支持力度,保证特色产业重要地位。二是出台未来5~10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明确发展目标,整合市场资源,确立市场定位,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范农业经营主体行为,必要时应行政干预产业资源外流,增加产地收储量,确保产品价格稳固提升。
(二)打造标准化管理体系平台,确保产品质量
建设管理平台,成立服务团队,统一特色农产品标准。加强产业标准化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义务,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生产流程。建立产品审核制度、环保监测制度,聘请第三方机构或者建立产品检测机构,购买尖端的监测仪器,严格检查产品质量,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剂量,强化打击违规力度,从源头杜绝残次品的产生。建设特色农产品溯源体系,运用AI、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产品来源可追、去向可查,经管理平台审查通过后,产品才能在市场流通。保证特色农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扶持龙头企业成长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强龙头企业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大特色农业企业扶持力度,提供土地、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支持,降低仓储物流成本,扩大农业补贴、农业保险范围,制定合理的农业保险补偿标准。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拓宽产业链条,改变“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局面。扶持企业发展,打造企业品牌,做大做强做优企业品牌知名度。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实现带动式发展、产业集群式发展。加强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的联系,实现产供销有效衔接,确保产业链条健康稳固的发展。
(四)建设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人才培育,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选拔一批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组建技术人才队伍,开展全过程技术指导,对全产业链进行把脉问诊,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培养一支覆盖县、乡、村的技术人才队伍,实现“县有专业人才、乡有技术人员、村有明白人”的技术服务体系。二是加大科研资金投入,积极与高等科研院所合作,建设特色农业产业研究基地、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打造专业研发团队,在良种选育、新品种开发、老品种研发升级等方面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依托科技特派员等项目开展定期学习班,聘请农业技术专家、高等院校教授到县、乡、村进行实地讲学,大力推广特色农业产业种植管理实用技术,提高农户的品牌意识、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提升农户经营管理水平。
(五)健全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
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打造示范基地。整合优势资源要素,打造全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稳固供应链、拓宽收益链,降低生产销售成本。以数字化赋能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利用互联网智能技术,依托金融、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构建产业发展智慧体系。按照“扩量、提质、增效”三步走战略,扩大规模效益,发挥资源优势,增加产品属性,培育多层次、一体化产业体系。加入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文旅产业理念,不断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本文以卢氏县中药材产业为研究案例,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首先,阐释特色农业的概念,作为文章理论支撑。其次,分析卢氏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成功经验及问题。最后,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建议。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实现农户增收致富的前提保障,是提升乡村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特色农业产业是一条可供选择的乡村发展之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能够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形成标准化生产体系,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能够发挥市场能动性,挖掘资源禀赋,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
能够充分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户经营收入水平,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
对于广袤的乡村地区,振兴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每一个乡村的最终振兴,必然是根据各个区域的资源禀赋,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当然,只有充分挖掘本地区资源禀赋,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才能不断激发本地区发展活力,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径。
猜你喜欢卢氏县连翘中药材饮一杯尧羽连翘茶 品太行山河之精华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1-28中药材促农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关于连翘茶你知道吗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09-25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08-24卢氏县河南水利年鉴(2020年0期)2020-06-092015版《中国药典》连翘项下连翘苷、连翘酯苷A测定方法的改进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卢氏县畜牧产业扶贫现状及建议河南畜牧兽医(2017年12期)2017-11-13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中州建设(2017年9期)2017-07-12卢氏县河南水利年鉴(2017年0期)2017-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