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研究

时间:2023-06-14 12:0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解传宏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环境状况也日益恶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人数也不断增加。另外,由于本病的高死亡率,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必须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急性发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心肺功能的危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其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和呼吸急促。如不及时处理,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疾病亦损害身体其他器官。大多数学者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尘埃、化学物质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据最新研究报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是由多种刺激因素引起的呼吸道炎症症状,大量的炎症因子会破坏肺实质和中层组织,进而导致肺组织的重构,持续降低肺功能,导致病情加重,若治疗不当,可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甚至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选取本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5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用药处方是沙美特罗替卡松,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噻托溴铵,探索了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5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 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4∶11;
病程1~14 年,平均病程(7.51±2.56)年;
年龄54~78 岁,平均年龄(65.67±5.41)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6∶9;
病程1~13 年,平均病程(7.25±2.26)年;
年龄54~78 岁,平均年龄(65.12±5.7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Glaxo Operations UK Limited,批准文号H20140166,100 μg 丙酸氟替卡松、50 μg 沙美特罗)治疗,1 吸/次,2 次/d。治疗4 周。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噻托溴铵粉雾剂(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KG,批准文号H20140933)吸入治疗,在专用吸入器刺孔槽内置入1粒噻托溴铵粉雾剂,按压,见药物胶囊两端分别有2 个小孔,将吸入器置于口中,用力吸气,促使噻托溴铵粉雾剂内的粉末进入呼吸道。1 次/d,1 粒/次,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呼气峰值流速、炎症指标(TNF-α、hs-CRP、IL-6)水平以及临床疗效。TNF-α、IL-6 采用双抗体夹心方法检测;
hs-CRP 给予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

1.4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咳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完全控制,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有效:咳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改善;
无效:咳痰咳嗽、呼吸困难无改善反而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呼气峰值流速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以及呼气峰值流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2.72±0.32)L、肺活量(3.53±0.61)L、呼气峰值流速(2.52±0.34)L/s 均高于对照组的(1.63±0.69)L、(2.72±0.62)L、(1.43±0.23)L/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呼气峰值流速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肺活量、呼气峰值流速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hs-CRP、IL-6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1.54±0.21)ng/ml、hs-CRP(7.01±1.02)mg/L、IL-6(61.46±2.16)pg/ml 均低于对照组的(2.61±0.28)ng/ml、(9.31±1.56)mg/L、(121.57±2.11)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气流受限,进行性加重。咳嗽、咳痰、胸闷是主要临床表现。该疾病具有病程长,发病难治的特点。该病在急性加重期,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症状,不仅危及患者生命,而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逐步升高,如何有效地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已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焦点[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是首选药物,但如何选择有效的用药方案也日益受到重视。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较好。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可形成良好的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对炎症因子的产生及激活均有抑制作用,改善患者症状。而沙美特罗则可利用长效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结合患者体内的受体外点,对患者的支气管有良好的扩张作用;
此外,该药物可抑制吸入过敏原引起的延迟、快速反应,从而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痛苦[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疾病控制,患者肺功能将受到损害,症状严重,甚至危及生命[4]。如何有效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当前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课题。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如何正确地选择药物是治疗该病的关键。单纯采取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噻托溴铵是临床常用的抗胆碱药,主要成分噻托溴铵能有效抑制交感神经节和钙离子释放通道的神经传导,预防患者心肌收缩力和心率下降,通过处理,气道平滑肌也会更加松弛,从而防止血管渗出。噻托溴铵的主要成分能长期阻断支气管平滑肌,阻止气管内大量黏液的分泌[5,6]。医生在选择噻托溴铵治疗时会选择吸入法,可以将药物分解成小分子,确保药物的活性成分可以直接到达病变部位,从而保证患者的疗效。再同时应用激素和噻托溴铵吸入疗法的情况下,两种药物均可明显提高疗效,从而保证了患者的疗效。噻托溴铵是一种特异选择性抗胆碱药。在中长期内能选择性作用于气道中M1、M2受体,能有效收缩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与β 受体激动剂相比,噻托溴铵更持久、更安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治疗效果更好[7-10]。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2.72±0.32)L、肺活量(3.53±0.61)L、呼气峰值流速(2.52±0.34)L/s 均高于对照组的(1.63±0.69)L、(2.72±0.62)L、(1.43±0.23)L/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NF-α(1.54±0.21)ng/ml、hs-CRP(7.01±1.02)mg/L、IL-6(61.46±2.16)pg/ml 均低于对照组的(2.61±0.28)ng/ml、(9.31±1.56)mg/L、(121.57±2.11)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比单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效果更显著,可明显改善肺功能,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可使更多患者受益。

猜你喜欢沙美噻托特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中华养生保健(2022年10期)2022-05-23养肺定喘膏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9期)2021-07-22美丽乡村—“红色沙美”景观设计初探江西建材(2018年1期)2018-04-04动物界的“春运”大片中外文摘(2018年8期)2018-03-27那个最会画“胖子” 的老头儿——费尔南多·博特罗艺术品鉴(2017年5期)2018-01-31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哈尔滨医药(2016年3期)2016-12-01新型沙美特罗衍生物的合成合成化学(2015年4期)2016-01-17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疗效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32期)2015-03-01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26期)2015-03-01噻托溴铵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22期)2015-03-01

推荐访问:疗效 加重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