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则谦 孙金瑛 张博文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2)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通常指由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办,面向社区提供文献资源、阅读推广、休闲娱乐等服务的文化空间[1]。相较于传统公共阅读空间,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是一种融合了阅读、社交、休闲、艺术等多种元素且以人为核心的阅读场所,是一种复合型、多功能的文化空间,其在建设主体、运营模式、服务功能、服务内容等方面更具新颖性。2013年,张家港市建设了第一家“图书馆驿站”,并将其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在全市推行[2]。2014年,温州市在向社会广泛征集名称的基础上将小型智能化场馆型自助图书馆命名为“城市书房”。同年,江阴市联合社会力量打造了“三味书咖”,此后上海、洛阳、合肥等城市相继启动了“我嘉书房”“河洛书苑”“悦书房”等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项目。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产生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成为建设“书香社会”的重要内容。
国外学者通常将公共阅读空间视为“第三空间”。“第三空间”的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雷·欧登伯格提出,指除家庭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以外的非正式的公共聚集场所,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咖啡厅等[3],具有开放性、象征性和生成性特征[4]。社区图书馆是“第三空间”中典型的公共阅读空间,是能让人们公平可及地获取信息的基本设施[5],以及社区居民的聚会场所[6]。社区图书馆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其“社区愿景”[7],通过为本地居民提供“创客空间”[8]、知识与信息[9]、社会教育[10]等多种服务,以及提供灾后重建时所需的技术资源和援助[11],从而增进社区凝聚力、改善社会不平等现状[12]、缩小城乡社区差距[13]。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概念、理论与实践具有中国特色。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开放性、现代性”[14]以及“可达性、参与性、交往性”等特点[15],能弥补传统公共阅读空间功能的不足。不同地区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具有不同特色[16-18],建设模式包括政府主导、社会力量主导、政府与社会合作三种[19]。空间建设与布局受政策制度与市场环境的双重驱动[20],用户对空间品质的评价与空间设计显著相关[21],舒适度、参与度和满足度也会影响用户的使用评价[22],其服务质量则会受到服务内容、整体建设、内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3]。社会力量参与是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重要特征[24],其参与模式多元[25-26],对于促进全民阅读[27]和城市文化治理[28]具有积极意义,而其存在的主体专业性不强、监管考核难度大、服务质量难以保证[29]、公益性与经营性难以平衡[30]等问题,则可以通过设定准入条件[31]、多主体协同治理[32-34]等方式解决。
城市书房和实体书店是典型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当城市书房在资金来源、运营主体、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问题[35-36]时,可通过明确高质量发展方向[37]来加以引导,也可以通过健全标准规范、多元融合服务、构建生态体系等途径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38-40]。积极探索向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转型升级的多元路径[41-42]和转型策略[43-44]是解决实体书店生存与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此外,城市综合体也是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重要支撑[45],可促进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46]。而对于城乡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存在的不均衡问题[47],乡村公共阅读空间建设主体应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作共建、民间众筹等方式,实现公共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48]。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和发展与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以及公众对多元文化空间的需求紧密相关。已有研究注重探讨其基本特征、建设运营和发展策略等问题,但对建设现状的分析不够清晰,服务现状也多以经验描述为主,评价内容和评价结果缺乏系统性。作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典型代表,“城市书房”的发展广受关注,深入探讨其建设与服务效果对认识和规划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扬州市“24小时城市书房”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查、文献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从建设现状和服务效果两个方面,探析其在建设和服务方面的经验与不足,并据此提出改进建议,以助力实现“城市书房”的高质量发展。
“24小时城市书房”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依托各级中心公共图书馆,采用智能化设备和无线射频技术实现一体化服务,具备24小时开放条件的场馆型自助公共图书馆[49]。为进一步构建扬州特色公共阅读服务体系,2015年9月,扬州市委、市政府依托市图书馆于广陵区建设了第一家场馆型自助图书馆——广陵新城24小时城市书房,并将该类图书馆纳入扬州市“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由市政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宏观把控。扬州市中心图书馆也成立了图书配送中心,由其社会建设部门参与建设管理。
当前扬州市主城区已建成43家“24小时城市书房”(以下简称“城市书房”),主要分布在广陵区和邗江区。为推进城市书房的标准化建设,扬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6月出台了《24小时城市书房建设运行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其中涉及选址、设施、系统、管理、服务、资源、考核等多项内容,还依据城市书房的实际建设过程将其建设周期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包括选址规划,中期包括空间建设,后期包括职责管理和资源配置等内容。此外,项目的顺利开展还离不开健全的资金保障机制。因此,本研究拟从资金保障、选址规划、空间建设、职责管理以及资源配置五个方面对扬州市城市书房的建设现状展开调查。
2021年7至9月,研究人员先后采用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在扬州市开展了城市书房建设与服务调研,调研对象为主城区全部建成且已投入使用的城市书房,并通过对读者、服务人员、管理者开展线下访谈收集了研究所需的相关资料。
2.1 资金保障
从项目初期规划、场馆选址评审,到中期设计、功能区域划分,再到后期购置技术设备、书籍,以及维护设备、更新书籍、发放员工工资等都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目前扬州市的大多数城市书房尚未开展收费服务项目,其建设和运营资金主要包括政府拨款和共建方出资两部分。2016年,城市书房被列入扬州市民生“1号文件”,市财政部门每年拨款1 000万元以上用于保障“四位一体”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城市书房由此获得了政府专项扶持资金,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员工工资、维护更新空间设施以及相关设备。共建方出资是指由城市书房的其他合作主体承担场地、物业、水电等日常运行的费用。扬州市城市书房项目的多元资金投入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政府降低项目投入成本,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2 选址规划
扬州市城市书房在布点上要求“服务半径大于3公里,所覆盖人群不得低于1万人”,选址遵循“社会公开征集+专家评审”的原则。笔者在实地调查时以周边环境为参照,发现城市书房主要分布在旅游景点、体育休闲公园、商业中心、大型社区附近(见表1)。通过均衡布点,当前扬州市已基本形成主城区范围内的“15分钟阅读圈”,且选址点附近人流量大、交通便利、安全性高,符合对选址规划的总体要求。如“华建上院24小时城市书房”地处鸿福社区,覆盖扬州市北区6个社区,服务人口约6万人,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选址将城市阅读圈向北部延伸,填补了扬城北区智能图书馆的布点空缺。
表1 “24小时城市书房”选址类型
2.3 空间建设
城市书房的建设目标是打造“精致时尚、个性温馨、绿色生态的居家式书房”。从各书房的建设结果来看,其建筑形式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内部设计风格各异。如“七里河24小时城市书房”建在公园内景观塔的一楼,内部设计是工业风;
“院士广场24小时城市书房”是复古洋楼,内部设计是复古风;
“若虚城市书房”是现代别墅,内部设计是现代风,各建筑皆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力求为读者提供美观、舒适、温馨的阅读空间。城市书房室内功能区应包括“借阅服务区、便民服务区、电子资源下载区,宜设特殊人群服务区、少儿借阅区”。笔者经实地调研后发现,各城市书房的室内功能区大致包括普通阅读区、休闲区、电子资源下载区、辅助功能区(如盥洗区、便民区)等,仅少数城市书房单独设置了少儿区(如“南河下城市书房”和“华建上院24小时城市书房”),大多数城市书房没有明确划分各区域间的边界(如“扬子津城市书房”和“仁丰里城市书房”)。对此,笔者建议可在充分利用既有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借、阅、藏功能一体化。
2.4 职责管理
扬州市城市书房项目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并依托中心图书馆共建。政府部门负责整体统筹规划并提供财政资金支持;
中心图书馆承担城市书房的选址设计、业务管理及服务细则制定、文献资源配置、物流配送、设备系统维护、阅读推广、人员管理等业务职能;
社会力量即合作方或共建方,包括但不限于企事业单位、社区、个人等,需承担维持城市书房运行的物业管理职能,并按照中心图书馆的要求做好管理和读者服务工作。如“曲江城市书房”就是由政府负责前期选址评审、统筹规划,中心图书馆负责工作人员的招聘培训、文献资源配送,曲江街道中心负责提供书房场地、室内外装修设计、日常运行所需的物业管理及水电,部分企业、事业单位等其他合作方则每年向中心图书馆提供一笔赞助费,由中心图书馆负责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共建方通常不参与项目的实际运营管理。
2.5 资源配置
纸质资源。城市书房的文献资源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笔者经实地调研后发现,各城市书房的文献资源数量在3 000册到20 000册不等,平均在馆纸质文献约10 000册,包括通俗小说、生活用书、研究工具、少儿读物、外文图书、地方文献等类型。由于大部分城市书房并未设置少儿阅读区,故用于借阅的文献很少包括少儿读物,这与政策文件的要求存在一定出入。
数字资源。城市书房采用统一的馆藏书目数据检索以及数字资源远程访问平台,实现了中心馆与各城市书房在数字资源方面的共建共享。其中大型数据库有30个及以上,自建数据库有6个及以上,数据存储容量不低于80TB。
人力资源。各城市书房设有专职工作人员1至2人,学历为大专及以上,负责维持书房秩序、文献管理等工作;
兼职保洁1名,负责室内卫生清洁;
保安1名,负责书房的安全保卫;
专职维护人员1名,保证服务设施正常运转。
技术系统及设备。城市书房通过借鉴银行ATM机的运行模式,利用后台系统实现所有图书在总馆和分馆之间的通借通还,就近借还;
利用门禁双向管制,控制人员的进出,保障文献资源和室内设备设施的安全;
与扬州市图书馆控制中心联动的高清网络摄像头可实时监控现场;
门口处放置了自助办证机,内部也设有自助图书借还机、图书消毒机、数字资源下载机等数字化设施设备。
综上可知,扬州市城市书房项目通过统一规划、科学布点有效破除了书籍借阅的空间障碍,打通了阅读空间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并在明确划分各主体职责的基础上实现了常态化运行,成为城市里集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休闲舒适于一体的公共阅读空间。其主要特征可归结为:统一组织,合理规划;
全天候开馆,读者自助服务;
“一站式 ”阅读,一卡通借通还;
馆内设备数字化、智能化;
室内环境温馨舒适。然而城市书房建设还面临以下问题:在资金保障方面,因较少开展经营性服务,故项目运营资金主要依赖财政拨款和共建方的赞助;
财政资金由中心公共图书馆统一支配,但缺乏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政府规定其投入经费须用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而非城市书房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城市书房的可持续发展。在空间建设方面,大部分功能区的设置个性化不足,整体布局缺乏新颖性;
部分城市书房的占地面积较小,没有开展其他文化活动的空间。
建设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目的是供读者使用,以满足读者需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服务强调以“人”为核心,注重读者的使用体验,故其评价重心应从“投入产出”转向“服务效果和影响”[50]。服务效果就是服务产生的成效以及用户对服务的反应情况[51],评价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服务效果就是评价其为读者带来的影响和变化[52]。评价服务效果一方面能够反映城市书房的实际服务情况,凸显服务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够发现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改进和优化。
3.1 服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以扬州市城市书房为例,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对其服务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服务效果评价指标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从国家及各地方政府有关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规范性文件中提取,包括但不限于《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53]、《“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54]等政策文件;
二是从已有研究成果[55-57]中提取。构建指标体系的具体步骤和内容如下:①研读选取的文本资料,确认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抽象和编码,形成二级指标。②依据指标的相似性,进一步整合二级指标,并依据整合结果归纳形成一级指标。③选择10位对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熟悉程度较高的专家,包括5位男性和5位女性,其中6人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管理员,2人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技术人员,其余2人分别为市级图书馆的馆长和副馆长,专家在岗年限均超过3年。④将初步提取的指标形成专家调查问卷,通过微信或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发放并回收。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级指标及二级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咨询,可删除、增添、修改指标;
第二部分是专家权威程度自评表,要求专家根据对问卷内容的熟悉程度进行勾选,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填写判断依据。两轮咨询分别发放了10份问卷,专家积极指数均为1,专家权威系数是0.90和0.93,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596和0.726。⑤向上述10位专家发放各层次指标的两两比较调查问卷,形成两两判断矩阵,再利用AHP计算各指标权重,得到如表2所示的服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表2 城市书房服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3.2 服务效果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笔者依据服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制作了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读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使用频率等;
第二部分是围绕上述指标体系设置题项,借鉴LibQUAL模型对满意度的计算方法,要求被调查者以1—5分对每个题项的“最低期望值”“实际感受值”“最高期望值”进行打分,按照满意度高低评价服务效果的优劣;
第三部分是开放性问题,统计被调查者对城市书房服务的意见或建议,以分析读者的服务需求。问卷采取自愿作答的原则,评判有效问卷的标准是第二部分答题量超过2/3。笔者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34份(线下问卷回收后需要进行线上录入),实际回收问卷206份,有效问卷187份,有效率为90.78%。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表3所示。
表3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一览
笔者对已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其中Cronbach"s α系数值大于0.7,表明问卷信度良好;
在内容效度上,由于问卷题项是在经过文本分析后咨询专家而设,因此内容效度有一定保障;
在结构效度上,该问卷的KMO=0.789,P<0.001,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参与问卷调查的女性读者占比略高于男性读者。从年龄结构上看,18—39岁的青年占比最高,其次是13—17岁的少年、40—59岁的中年、0—12岁的儿童,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占比最低。从学历结构上看,大专及本科占比最高,其次是高中及中专、初中及以下,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占比最低。大部分读者使用城市书房的频次较规律,每周使用三次以上的读者居多,大多数读者驻留时长在1小时以上。使用频率和使用时长交叉分析结果表明读者的使用频率越高,其驻留时间就越长。超过半数的读者使用城市书房的目的是自修(自习),其次是阅读、休闲/小憩,出于办公需要和参加活动的读者占比最低。
3.3 服务效果分析
3.3.1 服务效果评价指标综合分析
本研究借助Excel工具对问卷的原始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得出每项指标的平均最低容忍值、平均实际感知值、平均最高期望值,并引用读者满意度和读者关注度指标,通过读者满意度分析各项服务实际产生的效果,通过读者关注度反映读者对“城市书房”各项服务的关注程度。相关计算方法如下:
平均最低容忍值=∑最低容忍值/填写人数
平均实际感知值=∑实际感知值/填写人数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的各项档案,使其规范化和科学化,正确、全面反应实验室建设的历史,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但要维持完整的档案是非常困难的,而确认管理体系是否正常、有效和持续的运行,最终的考核都体现在档案(证据) 中。因此可以认定“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完善档案的完整[2]。
平均最高期望值=∑最高期望值/填写人数
满意度=(实际感知值-最低容忍值)/(最高期望值-最低容忍值)×100%
问题i的满意值 Si=(Ai+Ei)/2 (Ai是最低容忍值,Ei是最高期望值)
均值雷达图(见图1)直观显示了每个指标的实际感知值都处在最低容忍值和最高期望值之间,说明当前各项服务产生的实际效果暂时还没有低到让读者难以接受,但也没有达到读者期望的水平。同时还存在部分指标的最低容忍值和实际感知值很接近的情况,责任单位应予以重视并及时改进相关服务,以提高用户的实际感知值,争取接近用户的最高期望值。
图1 均值雷达图
如表4所示,指标A1和C1的满意度最高,说明城市书房不仅在选址上方便了读者出行,让其可就近获取资源与服务,还极大满足了读者对服务时间的要求。指标B3的满意度最低,这与笔者经实地调查所发现的情况相符,即扬州市城市书房没有独立的线上服务平台,有关信息零散分布于图书馆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内容不全面、更新不及时。指标B1、C2、C3、D1和D2的满意度也比较低,说明目前城市书房文献资源、反馈渠道、服务人员、阅读推广和便民服务的服务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指标A2、C1的关注度最高,表明读者特别重视室内环境以及开放时间两个因素。指标D1的关注度最低,笔者在调研时也发现建设管理方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工作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表4 服务效果评价结果
3.3.2 读者意见汇总分析
此次共有123位读者参与了问卷中开放式问题的作答,作答率为65.78%,共收集到165条建议。经统计分析后,笔者将其归纳为9个方面,并按照被提及的次数予以排序,结果如表5所示。由参与答题的读者比例可知,大多数读者都较重视城市书房提供的服务,希望能够完善线上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按照读者需求提供相应书籍,增加并改善充电设施,整治占座的不良风气,提供简餐服务区域等,还期望管理者能够重视读者的反馈,多开展读者活动等。
表5 开放性问题统计情况
总体来看,读者对城市书房的选址规划、室内设计、智能系统以及开放时间相对满意,城市书房选址科学合理、环境温馨舒适,智能系统可帮助读者实现自助服务和时间管理,能够满足读者对阅读时间的需求,服务效果良好。但城市书房在文献资源、线上平台、服务人员、反馈渠道、阅读推广以及便民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效果不佳,仍存在诸多问题。问题的成因与资源更新不及时、数字化服务管理缺位、监督反馈渠道不通畅、服务方式较单一等方面紧密相关。现阶段的城市书房服务尚未充分体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侧重于改善城市书房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环境,缺少与读者交流的畅通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服务供需之间的错位、脱节,也使得读者在使用城市书房时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降低了读者的使用率和用户黏性。
笔者以解决扬州市城市书房存在的问题为目标,以推动实现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对其建设与服务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4.1 强化保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经费保障是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和持续运营的前提。在实现经费稳定投入的基础上,相关管理方应出台配套制度以实现对项目经费的规范化使用和管理。要明确不同建设主体的资金使用权责,由建设方或管理方负责公开项目运营过程中的财务信息和资金使用情况,同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确保资金的使用正当合理,推动构建和谐持久的多元合作关系。
完善功能区域设置。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功能定位要因地制宜,应在建设初期对该城市书房的区域定位和功能偏好做好调查,为不同区域的城市书房确定不同主题,避免“一刀切”“一个样”。除基本的阅读区和自习区外,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读者群体的属性,根据读者实际需求来打造特色功能区。如位于旅游景点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要考虑游客群体的特殊属性,重点关注其对时间性和趣味性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设置特色文化体验区或者展示区,相应文献或体验内容可侧重于地方文化、饮食出行、风俗习惯等,通过“以文入旅、以旅彰文”的形式丰富游客体验。有条件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应设置残障人阅读区和少儿阅读区,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优化文献资源配置。文献的价值需要通过读者阅读来实现。以读者为中心优化文献资源配置就是要重视读者需求,定期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设置留言簿等形式了解读者对于文献资源的现实需求,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用户的需求心理,分析用户的需求特点,发现读者的新需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做好文献资源的采购和配置工作。对内容过时、流通率低、复本过多的文献进行剔旧,剔除的文献可以通过售卖、捐赠、交换等方式处理,以此提高文献资源及空间的利用率。
4.2 重视读者反馈,提高综合服务效能
广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阅读功能是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基础功能,应当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通过活动让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里的“文化”活起来、用起来,要让各年龄段的读者群体将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作为其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以及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可以有规划地吸纳教师、媒体人、作家等公众人物参与阅读推广活动,借由公众人物和阅读活动的影响力,最大程度发挥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交流和社会教育功能。
尝试多元服务业态。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天然带有跨界属性,可在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资源条件、政策要求和读者需要,为其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如提供简餐、文创产品,或者组织开展与文化、艺术有关的讲座、展览、培训、研学、比赛等活动。丰富和创新服务项目,这一方面可以提升文化空间和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使得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更好地融入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升其存在感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创新服务业态,在借助增值服务实现收支平衡或者盈利的同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激发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发展活力。
开发线上数字化服务平台。线上数字化服务平台能够有效助力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发挥服务价值。一个优质的线上服务平台,可以及时向公众展现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风貌,扩大其知晓度,还能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线上服务平台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政府牵头成立本地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线上服务联盟,类似于淘宝店铺,各主体自行申请加入,在统一整合的平台上各自提供服务。二是开设微信公众号。微信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网络即时通信工具,有必要且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创建具备信息推送、文献借阅、活动预约等功能的服务号(或小程序)。
畅通反馈渠道,细化管理考核。要提高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服务效能应充分考虑辐射区域内读者的需求,设置便捷、畅通的线上和线下反馈渠道,如组织建立读者线上交流群、特色活动群,认真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以此作为持续改进服务的重要依据。健全服务监督考核机制,除了对服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能力测试以外,还要将读者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政府有权责令考核不合格的合作方整改或解除合作关系。此外,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良好运行也离不开读者的自觉,对于占座、吵闹等不文明现象要有明确具体的惩罚措施。
以城市书房为代表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对满足公众阅读需求、提高公众文化素养、建设书香社会大有裨益,其在建设和服务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对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及服务管理,助力实现其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性。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研究内容和视角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建设现状得出的分析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也需业界进一步检验。
猜你喜欢书房空间服务把自己关进书房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22年5期)2022-05-17童年的小书房儿童时代(2021年4期)2021-06-09空间是什么?大科技·百科新说(2021年1期)2021-03-29创享空间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0年8期)2020-06-29品鉴书房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大师们的书房焦点(2015年6期)201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