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美,李金德,王成相,张红粉,汤翠萍
(1.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云南禄劝 65100;
2.禄劝县乌东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禄劝 651512;
3.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云南禄劝 651500)
禄劝县国土面积4 233.91 km2,耕地面积5.46万hm2,辖17个乡(镇、街道),总人口48.99万人,农业人口41.42万人。境内最高海拔4 223 m,最低海拔746 m,年均降雨量1 020 mm,雨量一般集中在5~10月份,无霜期234天,年平均气温16.1℃。小春实际种植粮食面积1.88万hm2,其中小春薯类1 273.33 hm2,大春种植完成3.11万hm2,其中马铃薯完成9 000 hm2,已经成为我县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根据禄劝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实际情况,为加快马铃薯产业步伐,做大、做强、做优马铃薯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我县独特的自然、气候、地理等资源优势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提出马铃薯绿色防控措施。
由于品种单一、种植水平低及种薯基地建设尚未健全等原因,使生产中种薯带病毒率高、种薯退化严重,使晚疫病成为全县马铃薯的主要病害。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般年份可减产10%~20%,发病严重的年份可减产50%~70%,甚至绝收,其发生危害受气候、品种抗性等级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何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绿色防控,以减轻其发生危害,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的课题。
2.1 病原物
由卵菌致病疫霉,到真菌门、卵菌门、卵菌纲、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属、致病疫霉。
2.2 危害症状
晚疫病菌能浸染马铃薯植株,茎叶、叶柄及块茎均可能被危害。叶片染病时,在浸染点出现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偶有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在叶背形成白霉层(孢囊梗和孢子囊)。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胞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成叶柄染病时,出现黑色或褐色条斑,茎秆经常病斑外折断。发病严重时,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散发出腐败气味,重田一片枯焦,块茎染病初生褐色小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腐烂。
2.3 晚疫病发生阶段
马铃薯晚疫病菌通过风、雨水、土壤和种薯传播,致病疫霉通过伤口、皮孔、芽眼外面的鳞片或表皮侵入到体内,靠近地面的块茎被土中残留或随雨水迁移的孢色子囊和孢浸染。晚疫病菌在块茎中以菌丝形态越冬,第二年伴随幼芽的生长侵入到茎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心病株出现,一般在现蕾期以前发生。第二阶段为普遍蔓延,叶斑面积一般在叶片总面积1%以下,一、二两个阶段一般需要10天。第三阶段为严重发病,从发病到枯死时间一般为15~30天。
2.4 发病条件
2.4.1 气候条件
马铃薯晚疫病是典型的流行性病害,气候条件与该病的发生流行密切相关,其中温度、湿度最为重要。研究表明,当温度在2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时,从出现发病中心到全田枯死,仅需要7天左右。
2.4.2 品种抗病性减弱
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户长期自留种,品种单一,合格种薯使用率低,种植多年后抗病性逐渐减弱,病原菌传播加快,晚疫病逐年加重,导致晚疫病发生流行。如20世纪70~80年代,云南省当家品种“米拉”原为抗马铃薯晚疫病品种,多年种植后抗病降低,种性退化,随病菌出现小种复化而变成了感病品种。
2.4.3 栽培管理不当
马铃薯种植地块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种植密度过大,种植群体结构不合理,通风透光条件差等栽培管理不当,会加重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3.1 选育抗病品种
合作88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较好,但由于长期单一种植,抗性也逐步下降。近几年,大面积种植青薯9号,虽抗病性不太好,但因其早熟,产量较高,云南省农科院选育出的云薯系列品种,抗性也较好。
3.2 处理种薯
播种前1周需要晾薯,将种薯平铺摊放在空气流通较好的空间,隔1天翻动薯块1次,并将烂薯、病薯挑拣出去。播种前,需要进行切块,切块采取直切,1个切块上要带有1~2个顶部芽眼,大约重50 g,保持顶芽的生长优势。切刀在切块前要做好消毒,用75%酒精或高锰酸钾浸泡5~6 min,最好多把切刀轮换使用。种薯切块后,可选用咯菌腈+苯醚甲环唑+霜脲锰锌方案,也可选用百菌清或甲基硫菌灵+烯酰吗啉+福美双方案等进行种薯处理。拌种后,晾干装网袋小垛摆放,适量晾晒,保持良好的通风,促使伤口愈合、木栓化,1~2天后播种。
3.3 实行轮作
一般2~3年轮作,可有效降低病害发生。通常采用种植两茬玉米,再种一茬豆类作物后种植马铃薯,或采用生物多样性栽培,间套种豆类(红鸡腰子豆、大豆等)。通过轮作和间套种,有效降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
3.4 选用中早熟品种,适时早播
试验表明,在云南省2 000 m左右海拔的地块,正常年马铃薯晚疫病初发期为6月底7月初,盛发期为7月中旬。选用早中熟品种,并适时早播,当7~8月份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时,马铃薯产量已经形成,可有效减低其发生危害。合作88号因其生育期较长、薯块膨大期在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
如紫花大西洋,因该品种感晚疫病,在云贵川整个西南片都很难种植成功。于2006~2007年在禄劝县马鹿塘乡通龙村委会的罗格卧、三发村大春季繁育该品种原原种成功,就是打的时间差,大西洋全生育期为100天,若于3月15日以前播种到7月中旬时,其产量已经形成。2007年在禄劝县团街、屏山、崇德、翠华、九龙、转龙等乡镇的小春季种植大西洋成功,这是由于冬春季节的气候条件不利于晚疫病的发生流行。在秋季种植紫花大西洋,要看当年的天气情况,若是在霜降节气降雨少,则容易种植成功,若是阴雨绵绵的“烂土黄”,则晚疫病很难防治。
3.5 建立优质种薯基地
由于病薯是主要的初浸染来源,建立无病留种基地,可以减少初期菌源。使用合格的种薯减少带菌种薯流入大田,可降低中心病株发生率。由省市科研单位繁殖原原种,在我县马鹿塘乡通龙村委会等2 800 m以上海拔地区繁育原种、一级种、并逐步向其他地方辐射。
2019年在禄劝县马鹿塘乡三发村繁殖云薯902原原种,经测产验收,产3 740 kg/667m2,推广到德宏州盈江县、陇川县及红河州等地种植,表现较好。2020年在马鹿塘乡通龙村委会繁育云薯109,云薯304号原原种获得成功,产量3 850 kg/667m2,2021年已在全县推广53.33 hm2。
3.6 建立疫病预警系统
建立健全马铃薯晚疫病全田间病害监测和网络技术的预警系统。其功能为监测田间晚疫病实时分布近期天气条件是否适合晚疫病菌侵入、马铃薯品种抗性、化学剂和晚疫病综合防治方法等信息。
3.7 化学防治
加强病情监测,结合使用预警系统药剂防治,依据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在中心病株出现以前,选用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或唑醚代森联。进入流行期后,可先用治疗性杀菌剂烯酰吗啉、氟菌霜霉威、氟噻唑吡乙酮、丁子香酚,双炔酰菌胺、烯酰吡唑脂、恶酮霜脲氰、烯酰?霜脲氰、霜脲?锰锌、恶酮吡唑酯、霜脲氰霜唑、霜脲嘧菌酯等高效杀菌剂进行防控。防治应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施药间隔期一周左右,视天气及发病情况。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无交互抗性的杀菌剂,避免连续、单一用药。
3.8 加强栽培管理
生长期培土可减少菌浸染的机会,扩大行距,缩小株距,控制地上部分生长,降低田间湿度。深挖沟、高起垄、轮作、套种等均可有效减少其发生危害。
3.9 杀青
在马铃薯成熟期或接近成熟期前10~15天,割除地上茎叶可减少病菌浸染块茎,采用机械杀秧或药剂杀青处理。杀秧后收获前,喷施1次铜制剂,如硫酸铜、氢氧化铜或波尔多液等,以杀死土壤表面及残秧上的病菌,防止浸染到受伤薯块。及时将马铃薯秧运出田间,以利于土壤水分的蒸发,使薯皮老化,便于收获。
通过马铃薯绿色防控措施实施,完善禄劝县马铃薯优良种薯基地建设,提高马铃薯品种质量及种植水平。选择选育优良马铃薯品种种植,降低晚疫病发病率,县域内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调整,增加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禄劝县晚疫病种薯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11期)2021-12-21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禄劝县总工会: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时代风采(2019年7期)2019-12-14禄劝县总工会:举行送岗下乡现场招聘会时代风采(2019年4期)2019-12-14禄劝县总工会:为困难职工发放大病救助金时代风采(2019年8期)2019-12-13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蔬菜(2016年8期)2016-10-10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中国马铃薯(2015年3期)2015-12-19云南禄劝县细岔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云南地质(2015年3期)20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