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克东 张景振 程 倩 李 旭
(菏泽职业学院,山东 菏泽 274200)
1.现代农业适用型人才的必然需求
当下,中国农村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强国向具备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等综合优势的现代农业大国转变的新时期,急需对一大批农村基础性人才的培养和高层次复合型农村科技人才的投入培养。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但急需一大批农业科技"土专家"和种养殖大师等本土人才,更必须大力培育富有变革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具备先进现代农业运营管理思想、能熟悉先进现代农业设施的运行与管理,并可以自己或以企业形式的现代农业合作组织形式去处理现代农村有关事务,同时具备一定的农业金融风险控制意识的新兴职业农民和具备前瞻视野的农业基层干部、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人才、农业技术人员人才和回乡就业的务工人员人才等多层次多形式的现代化农村实用型人才[1]。
2.助推"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二三产融合教育发展的基础主要在农业,其基本任务是建立农业产品和现代加工业生产以及相关服务业为一体的农业产品供给与服务链条系统,进而完成农业的现代化生产,从而促进三产共同连通、共享发展。怎样做到将高质量劳动者转移至二三产就业市场,并能迅速适应新型的农作生产生活方式,是中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形成现代化农业产业链体系的关键任务。另一方面,中国大部分县级中等农村职业教育机构属于县职教中心建制,但由于县职教中心是地方人力资源培训机构与乡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具有一支经验丰富、技能能力太强、志在服务三农的教师队伍,在根源上保证了乡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的教学质量;
但是,在三产融合进程中的产品连接、科技发展,以及教育品种创新等上也要求所有中高级农村职业教育院校共同参加与进行。所以,三产融合发展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程度与实施成效,同时也是促进"行业兴旺"的途径。
1.农村职业学校整体力量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农村的经济地位密切有关。受农村教育长期不被社会关注以及学校历史欠账较多的因素影响,中国农村职业教育总体发展水准一直不高。
1.1 大部分职业院校中跟农学相关的学科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农村职业教院校大多数以县级中等职业院校为主,从全县的总体状况分析,全县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总投资远不如市级、省级政府财力,且受到投资总量的制约,对全县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投资也不够。
1.2 职业院校离农、去农的现象明显,非农业化特点突出。受诸多原因的影响,农业向现代化、信息化、综合化转型已变成农业和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农学学科的积极发展也成为绝大多数中国职业院校大力发展的主要选项,因此农业类职业院校也不特例。目前,农业类职业院校蓬勃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大多依赖地方政府财政拨款,以招生规模作为财政拨款的最主要依据,因此农学类学科招生的吸引力并无法在短期内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形下,数量庞大的农业技术类学科被大量减少甚至压缩,农业类职业院校离农、去农的现状更加凸显,办学目标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也背离了国家农村振兴战略要求[2]。
1.3 农业类学科的学校生源欠缺,生源质量不高。一般情况下,由于农业学生的主要求学目的都是希望脱离农村,而自主参加劳动的愿望低,因此农村职业教育整体的生源质量较差问题也就不可避免。而据国家统计局的调研表明,新生代农民工中有百分之七十六不愿意再返乡种田,有百分之八十五从未种过地,农村种粮农户数量特别是青壮年农户大幅下降,农民种粮意愿的持续性严重不足,在客观上加重了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生源不足的困境。
2.农村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已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再这一发展过程中对高技术,高知识,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于此过程中,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也在人才专业化培养的精细程度与精准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但面对诸多需求,局限于传统的农村职业教育已不能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
2.1 发展观念滞后,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建设有关的问题需求。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大幅度迈进主要在两方面体现:一、现代化农村产业有机的降产业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联系起来。二、在现代农业发展中一、二、三产业之间的高度融合发展以成大势所趋。"衔接产业、服务产业、提高产业、引导产业"是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所以,农业人才培养将转为适合农业经济和装备、科技、信息、生态、人文等深度融合蓬勃发展的复合技术型人才培养,对农业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已改变。
2.2 教学设施及对现代农业职业学校发展的支持程度不够。众所周知,虽然职业教育的培训成本超过了通识教育科,但是就中国目前的教育财政支出资金状况来说,职业教育的每位学员平均培训费用拨款远不足于普通学科,而农村各类职业院校和农村各类专业学校的劣势地位也决定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劣势地位,使教育资源的总体投资受到了限制,教学设施的配置与更新也落后于实际教育需求。"开展的教学可以算作‘教学演习’",但教学和实际运用之间仍有很大差异。
2.3 教学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需求差异显著。从理论上说,中国农业类职业教育的转变应该和农村转变基本同步,事实上,中国业类职业教育的转变落后于农村现代化的转变。由于农业职业教育的在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等方面的发展迟缓,再加上生源质量低下、教学设备老旧、教学理念滞后等诸多原因的叠加,传统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水平尚未取得明显提升,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间的差异突出。
3.人才培养缺乏创新,脱离实际需求
当前,中国农村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农业学科仍沿用传统普通模式,缺少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创新,在学科建设和教学实践中的传统化特色突出,有一定品牌化与特色化的专业建设落后,不符合新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在院校中还大量存在注重文凭但轻视技术学习的错误观念,过多强调学生在学历提升,忽视了学生在农业技能方面的提升和学科相关的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其传统化特色突出,其特色化、品牌化的专业建设落后于新时期下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轻技术、重文凭观念仍然存在,仍强调学生升学方面的学历衔接,但缺少农业技术技能培训和学生产学研实践的基地建立。同时学校也面临着新课程开发难度、学校管理人员或老师的固有思维无法改变等各种问题,最后使得学校培训出的部分中高级农业技能人员与实际行业的发展严重脱节,无法适应公司用人规范和生产实践需要。
1.更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理念
1.1 农村职业教育应当贴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和二、三级行业间融合的态势尤为明显,紧密联系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以服务于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为改革发展目标,努力完成由"简单培训"到"精准培育"的过渡;
打通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体生产链,进一步增强农村职业教育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适切性。
1.2 农村职业学校要强化和外面的交流。农村职业培训要做好农村职业培训和农业技能培训间的协调,形成流动转换机制,使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在职业教学和培训期间顺利的流转,掌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1.3 农村职业教育也应当与地方农业发展相结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应该积极融合全国地方农村发展经验已形成共识,各地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应该与当地区域所承担的农村生产布局任务相配套。通过发展定向型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因事设班原则,选取最适宜的培养模式。
2.完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2.1 建立"三教融合,城乡一体,梯级辐射"的区域性技能教学和训练体系制度。建立完备成熟的现代职业教学和训练系统,是将职业教育作为中国乡村复兴重大基石的基础。在教育系统建设中,就需要按照"融合"教育理念和"农村"的特点做文章。
首先,学校应以"三教融合,城乡一体"为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建设与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技能教学和培训的服务网络,以达到乡村职业培训的全覆盖,适应农村经济振兴人才培养目标和农村文明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的需求。
其次,要发挥县职教中心在县域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和辐射功能。一是要发展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要积极开办涉农专业,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二是要开展适应广大农村需要的高级技术管理人才。三是要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办学资源优势,来充分发挥出辐射的功能,从而对农村的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给予以师资、设施等等为核心的多方面保障,并且予以技术和服务等各方面的指导。
2.2 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培养管理模式。农村职业教师的培养教学模式变革应当贯彻"学""用"紧密结合的原则,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改变传统培养教学模式。
建设和完善了教育资源平台,并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了教育资源平台。加大混合式课程的教学覆盖面,进一步挖掘了"线上"教学资源的优势,实现与传统的“线下”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了课堂质量。贯彻"学""用"结合的原则,"实用""贴近生产"仍是学校培养方式变革的第一准则。做强、做优教师的线上课程辅导,利用农业与职业教育学用结合的特点促使教师及时性的课程辅导成为必须,同时通过农业教学资源等网络平台的支持,使农业学习者们可以在生产实践中和老师们实现及时交流和互动,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也可以及时进行引导与化解,从而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3 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双主,协同育人”的多元化职业教育办学体系。为推动职教更加高效地服务于产业发展需求,就需要形成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涉农项目公司—专职院校—社会组织+构成的“多元合一”的产教融合发展组织架构。继续明晰并履行校企共同为职业教育领域服务主体的身份与责任。建立出职业院校与企业同是职业学校工作基础的观念。
明确产教结合的基本目标与核心要求是建立地区现代职业人才培养制度,推动职业教育的内部结构与当地产业结构高度一致;
推动高校产业深度结合,“双元”共同育人工作。具体来说,方面,要在地域深层次进行全县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建立,顺应和支持城乡繁荣背景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方式乃至一二三产业融入经济发展对广大各层次人员的需要;
同时,要进行产教融入,推进学校企业合作,协助建立高标准的实习培养基地和高质量的"双师型"专业教师;
另一个要进行校企结合,推动地方企业全面、全程介入职务教育培养的质量监测、评估机制,使各地职业学院真正能够培育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级类别高层次应用性人才。
产教结合的重点,是共建培训基地、共育教师。产教一体化,是指区域产业开发与新型职业高等教育开发、职业院校与涉农项目公司全面的协作。要透过产教、学校企业深入协作,以实现共建、共享和共育人才培养的目的[3]。
应精准地进行战略定位,多层次培养农村本地化人才。二零二一年三月,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二零二一年)》更新增加"智能森林科技""智慧农业技术""畜禽智能饲养"等新学科,毕业生将直接服务于国家农村振兴政策的生产与开发。另一方面,也针对在校毕业生结合当地实际设定了专业目标,以增强专业的吸引力。职业教育要真正推进由最初的鼓励人员流出去转移就业,转化为吸纳人员回流农村就业创业和引领脱贫致富。另外,针对农村本土人员,包括农村精英、乡镇能人、回乡企业家、农村基层干部等,职业教育领域应重新发掘和培养这类本土能人,强化技能培养,让他们成为共同参与农村治理新格局的关键主体。
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三产融合的重要基石,同时也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虽面临诸多问题,随着教育体系与体制的改革,多元办学体系的建立,通过校企合作、精准定位等具体的实践策略,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取得历史性的成绩。
猜你喜欢现代农业职业院校职业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12-02“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现代农业小学科学(学生版)(2021年6期)2021-07-21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职业写作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我爱的职业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7年1期)2017-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