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专业组群“三级逻辑体系”研究

时间:2023-06-13 17:0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洪文秋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7

2019年开展职业本科试点后,国家教育部在2021年初连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教职成厅〔2021〕1号)和《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教发〔2021〕1号)两个1号文件,这两个文件是指导职业本科专业群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职业本科院校立身发展的龙头要素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是“集群”式发展,形成资源集聚的比较优势,带来集聚效应、效率效应、规模效应和扩散效应,提高综合竞争力。明晰专业群的组群逻辑,是保证专业群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成就国家专业布局科学化、提升高技能人才供给均衡性、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塑造硬核专业群品牌、锻造特色职业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和发力点。职业本科各试点学校应该新设哪些本科专业,如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群布局,专业组群应遵守什么样的逻辑规律,怎样构建适应新发展格局的新职业本科教育模式,这些成为急需探讨的课题。

职业本科专业组群所遵循的逻辑规律的确立,固然可以借鉴已有的针对高职专业组群的研究成果、普通本科专业建设及其组群的研究成果,但是职业本科既不同于“高职”,也不同于“普通本科”,是兼有“本科层次属性”与“职业教育属性”的全新教育类型,在专业组群建设上必然有其独有的特质。

学界对高职层面的专业组群逻辑多有探讨,但尚未深入涉及职业本科的专业设置与组群逻辑。对高职专业组群逻辑研究发现:某些局部逻辑的研究,没能提出总体逻辑体系图谱;
关于某专业组群个案的零散的研究,没有提出专业群一般性模式,理性认识深度不够,难以形成可复制的实践模式。

职业本科专业建设要构建“三级组群逻辑”体系。“产教融合规律”是第一层级组群逻辑;
外在的“需求主导性逻辑”和内在“结构性支撑逻辑”是二级组群逻辑,进而构建第三级组群逻辑。三级逻辑体系构成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第一层级组群逻辑是指导思想,居于统帅地位;
两个二级组群逻辑之间是主导与支撑的关系;
第三级组群逻辑是对第二级逻辑的展开与细化。

(一)“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产教融合是指将“产业”与“教育”密切融合到一起。通过对中国知网438篇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我们以往对产教融合的理解不够全面,多是将产教融合限定在办学方式、培养路径、办学模式的层面,没有从辩证唯物主义高度进行哲学概括,从而降低了“产教融合是一条客观规律”的哲学定位,没有看到在背后推动职业教育产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一直是产教融合这条客观规律。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的教育,是指直接为从事某种职业或即将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传授职业知识,使他们养成职业技能,树立职业伦理的独特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职业”内含中天然蕴含着产教融合的法则,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构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质上就是产教融合体系,我们要组建的职业本科专业群,本质上就是产教融合语境下的专业组合。

(二)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必备的机理

我们考察产教融合这一物象的起源和运行轨迹就会发现,自有职业教育称谓以来,职业教育就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即现实语义的“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的萌芽阶段,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完全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直接完成的,发展到手工业作坊里的“学徒”就是实施“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典型方式。美国的“社区学院”、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日本的“官产学研结合”,以及我国现代的“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订单式”“工学结合”,都是“产教融合”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地域的创新性制度单元,是产教融合客观规律的表象。这些表现形式的联结,构成了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职业教育不可能脱离产业而进行,离开了产教融合规律,就失去了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根本依据[1]。

(三)产教融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基本原理的具体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剖析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方法。列宁指出,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职业技术学校,都应实施综合技术教育。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邓小平都十分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它作为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构建新格局的新征程中,更是十分重视产教融合问题。2021年4月29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为国家法律规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切教育都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职业教育的语境下,就是“产教融合”。

(四)强调产教融合是回归职业教育的本真价值追求

在我国,由于受几千年来崇尚“读书做官”“劳心者治人”理念的影响,有才华的人拼命成为“专业人才”,而轻视“职业技术人才”,导致了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匮乏,人才结构失衡,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我们不得不大力倡导职业教育,以强势的外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本真价值的回归,使职业教育本真的价值追求由“必然”走产教融合的道路,变成了“必须”走产教融合的道路,似乎没有抓住实质。产教融合的中心词是“融合”,融合是指融化汇合。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融的是理念思路,合的是资源要素,关键是协调互动,目的是双赢共荣[2]。

(五)“产教融合规律”是职业本科专业组群建设的第一层级逻辑

我们讨论职业本科专业群建设的组群逻辑,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因子,都必须遵循并贯彻产教融合规律。产教融合是职业本科专业群组群的第一层级逻辑,其二级、三级逻辑是对“产教融合规律”第一层级逻辑的展开和具体化。

根据产教融合规律,吸纳高职教育经验,参照普通本科专业框架和国外有益研究成果,从外在的产业需求因素和职业本科学校内在结构性因素这两个维度,即遵循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的内因与外因关系哲学原理,去探寻职业本科专业群建设的组群逻辑。缺失内外因的任何一条逻辑主线都是失之偏颇的。

专业组群的二级逻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产业需求主导逻辑,所直属的三级逻辑是对接产业链逻辑、职业链逻辑、区域链逻辑、顶层设计规划链逻辑;
二是职业本科学校内在的结构性逻辑,所属的三级逻辑是同质性逻辑、互补性逻辑。

二级组群逻辑之一是遵循外在需求主导性逻辑,体现职业本科的职业教育属性。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发展状况的制约,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即“两个必须”“两个服务”的要求。这一原理体现在职业本科专业组群上,就是国家和区域性的高端产业链、社会高级技术岗位需求的职业链、政府对本科职业教育发展顶层设计的规划链等外在需求主导性逻辑。

这些外在需求因素带有主导性。职业本科教育遵循产教融合规律,必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产业链提供有效的服务,这是职业本科“职业属性”的体现,是专业组群必须遵循的思维逻辑。其可细分为如下四个方面的第三层级组群逻辑。

(一)对接“新兴”“高端”产业链逻辑

职业本科专业组群逻辑要面向“新兴”“高端”产业链需求。以新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正在催促传统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演进的转型升级,催生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服务面向的是新兴产业,而不是传统产业;
是为了满足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紧缺急需,而不是为了高职学校的升格而升格[3]。职业本科专业集群是以服务新兴高端产业集群为对象的,要遵循与“新兴”“高端”对接的组群逻辑。

职业本科专业组群要瞄准复合型产业链。在专业群的构建中,各专业要彼此相连互补,形成横向拓展融通,纵向加深提升,发展学生个体的独特能力[4]。适应复合型高新产业对多种技术复合、技术与技能复合等新的能力要求,培养跨专业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职业本科专业组群要跟踪创新性产业链发展的动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四次工业革命”几近颠覆所有行业,中高端产业几乎五年就有更新,它将推倒高校的“传统围墙”,颠覆“批量生产”的培养模式[5]。职业本科的专业设置及专业群构建必须密切跟踪前沿技术的发展,创新调整专业结构,强化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方法的养成,提升学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

(二)职业本科专业群对接高端技术职业岗位链逻辑

职业本科不是因为学科的分化所派生的新模式,而是因为技术技能的复杂高端程度猛升而出现的。新技术催生新业态,造就新职业,到2021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职业本科专业达到247个。职业本科要与高新职业发展对接,围绕高新岗位群组建专业群。专业设置要参照《职业分类大典》《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与社会高端技术职业直接契合,凸显高端技术职业导向[5]。

应用某种技术在进行生产某种产品的过程中,依次有“发明—设计—制作”的三次转化。职业本科在技术活动中的基本职业面向是中间层面的“设计”,而不是专业研究生的“发明”,也不是中职、高职专科生的“制作”。设计活动具有综合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征,目的是构建自然界不存在的人工物体。这种复杂的技术活动需要在更加普遍化的技术原理、规范、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完成,还需要有技术伦理、道德、审美等技术意志的养成。技术知识的学习不仅要遵守认识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有基于实践的感性经验。职业本科必须以情境化的实践为根本途径[6]。当然这种实践经验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锻造,并不是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实现的。

职业本科的逻辑起点是针对高新技术职业岗位需求,强化职业导向:是满足技术技能的高新,而不是技术技能的熟练;
是“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人才”,而不是“用昨天的技术培养明天的人才”;
实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是为了解决职业型人才数量不足问题,而是为了解决职业型人才层次不高的问题[3]。

(三)职业本科专业群对接区域链逻辑

区域产业链概念是指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有竞争与合作关系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金融机构等通过聚集发展,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现代产业集群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具有地域性。

专业组群对接区域链逻辑就是专业的布局和规划应符合产业集群的地域分工特点,面向区域性支柱性产业链需求。职业本科专业布局结构的优化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职业人才需求的特征,并随着区域产业集群的动态变化而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实时需求,从而培养出针对性更强的高技能人才,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区域新兴产业、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地区特色产业集群的生成、升级和创新发展,拉动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职业本科的专业组群建设遵循对接区域链逻辑,就要打破在院校内部操作的局限,从区域层面统筹规划专业的设置与专业群管理,形成具有地方职业教育特色的专业结构发展道路,使之成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驱力[7]。

(四)职业本科专业群对接规划链逻辑

规划链是指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职业本科专业群对接规划链要站在国家层面统筹考虑人口规模、经济总量、教育资源存量等因素,合理把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数量、专业设置、专业群布点数量、招生规模等。

产教融合语境中的“双主体”是指高校和企业,政府没有进入“三螺旋体”,不能将美国学者关于政府、大学、企业关系的“三螺旋理论”直接用于我国的产教融合[8]。政府干预是政府为校企合作提供顶层设计和规划协调,属于第三方。但是,在我们这样的崇尚权威的国度里,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规划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国家对职业本科发展的战略安排主要表现在定基调、搭框架、建机构和政策引导。要明确政府的宏观统筹责任,鼓励基层首创精神,激发学校改革活力,重视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完善。

遵循职业本科专业群对接规划链逻辑,就要坚决贯彻“三高三不变”原则,也就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坚持“属性定位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学校名称不变”。

二级组群逻辑之二是遵循职业本科学校内在结构支撑性逻辑,体现职业本科的“本科层次”属性。从职业本科高校内部来说,组合建设专业群,实质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活动,形成集群效应。在师资与实验实训资源等方面降低办学成本,形成综合办学合力,提升办学效益,形成新的办学特色[9]。

内在结构性组群逻辑包括同质性逻辑与互补性逻辑。专业群内各专业如果仅仅是表面聚合、内部分离,出现“1+1+1=3”的状况,则组建专业群是没有意义的。只有集群内专业之间因互动联通带来知识传递、积累,从而产生知识溢出,促进集群技术创新活动,实现“1+1+1>3”的效应,组群才有意义。具体表现为:群内有核心专业支撑,以优势专业带动弱势专业,专业间相互联系,群间课程共享、企业助学资源共享、师资共享、实训基地共享,办学成本逐渐降低,专业集群优势凸显,实施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4]。

(一)同质关联性逻辑

群是由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多个个体成员组成的,那么专业群内各专业首先应具有同质性。即从专业设置的起点看,专业群内各专业面向的岗位群集合应具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知识体等特征。专业群是产业群在学校的映射,而产业群的天然特征是各产业主体之间的关联性形成的集群效应,这说明在专业群组建中各专业还应具有关联性。从人的培养效能来看,同质关联的专业能够提高个体的就业技能和应对工作实践的能力。因此,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同质关联特性为专业群的首要特征[4]。

同质性逻辑包括专业基础相近、服务方向一致、技术领域相近、工程对象相同和教学资源共享5个方面。要遵循此逻辑构建专业群。在“宽口径、厚基础”的理念下,各专业之间具有共同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课程体系大多为“平台+模块”的形式。如旅游管理、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大数据会计等专业,具有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基础的相通性,易于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群。群内所属各专业在第一学年内共享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第二学年共享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基本专业技能;
第三学年之后按照跨界融合的需求,实行核心课程分离,安排不同的拓展课程模块,到不同企业进行专项技能实训。在资源建设方面应注重内外同步发力,充分利用各方优势,构建校企一体化资源体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之成为不同类型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0]。

(二)差异互补性逻辑

互补性逻辑是以差异性为前提的。例如,在新商科视角下,人才培养要体现网络化、数字化和国际化,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商业思维、管理思维、美学思维、伦理思维、跨国文化思维,还要让学生掌握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这是对单一专业资源配置提出的挑战,需要有跨经济、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资源配置,实现可操作性的专业群组合。

遵循互补性逻辑有利于培育新专业。当某一专业与其他专业互有差异,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他专业,形成差异互补的时候,群组就变得更富有生命力。多个专业组群相互支撑,相互依托,彼此交叉又深度融合,有助于培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专业。

遵循互补性逻辑有利于培养跨专业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技术创新本质上是对知识的创造和技术的应用,学生在集群的专业组合里,能够在学习不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横纵跨界发展。

综上所述,构建职业本科专业组群三级逻辑体系的图谱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本科专业组群构建三级逻辑体系

上述职业本科专业组群三个层级逻辑体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产教融合规律”是新发展格局下职业本科专业群建设必须遵循的第一层级组群逻辑,是构建职业本科专业组群的指导思想,居于统帅地位;
外在的“需求主导性逻辑”和内在的“结构支撑性逻辑”是二级组群逻辑。二级逻辑之间是主导与支撑的关系:外在的“需求性逻辑”主导内在的“结构性逻辑”,内在的“结构性逻辑”是对外在的“需求性逻辑”的支撑。在二级逻辑构架下构建的第三级组群逻辑,是对二级逻辑的展开与细化。要依据以上三级逻辑关系,制定职业本科专业群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猜你喜欢组群产教逻辑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法律方法(2022年2期)2022-10-20逻辑中学生百科·大语文(2021年11期)2021-12-0573个传统建筑组群组团出道!带你活进从前的慢时光现代苏州(2021年3期)2021-09-10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创新的逻辑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7期)2021-08-14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1期)2021-04-13“组群”“妙比”“知人”:小学语文古诗群文阅读的三个途径江苏教育研究(2020年28期)2020-11-23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QC新七大工具之五:矩阵图法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8年6期)2018-12-04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推荐访问:本科专业 逻辑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