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例”源流考察及表达功能分析

时间:2023-06-13 14:3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张 聪

本刊核心层次论文

量词“例”源流考察及表达功能分析

张 聪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3)

“例”与数词搭配在先秦就已出现,六朝至唐代,其与数词搭配渐渐增多,两宋之后,“例”量词意味逐渐显现,清代时量词意味更加明显。在现代,量词“例”主要用于生物、医疗、法律等领域,常用来称量带有[+类别][+做依据][+惯例]语义特征的事物,“例”称量的事物侧重作为例证或样品,一般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为“样品”的被称量物具有一定限定特征,因此常接“偏正短语”;
量词“例”常接中性义的语词,接褒贬义的语词时,具有扩大或缩小本身色彩的效果;
语体色彩上,量词“例”具有明显的书面语色彩。

量词;
例;
历时演变

陈绂(2002)曾指出量词并不是一个从一开始就独立存在的词类,绝大多数的量词是从其他类的词渐渐演变而成的。这样演变而来的量词保持着原有词类的意义特征。这些意义特征要求被该量词称量的事物的特征要和量词本身的特征相一致[1]。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例”作为量词使用较为频繁,但各大词典却均未将“例”作为量词进行考虑。本文认为有必要增添“例”的量词义项,以适应语言和时代的发展。本文旨在探寻“例”字作为量词的发展过程,为其量词属性提供佐证。

“例”为形声人部字,最初是用来指人的。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例本作列,盖古比例字只作列。从人,列声。”[2]根据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3],“例”是“列”添加意符而产生的分化字。对于“例”的意义,各词典中解释如下:

《说文解字》[4]:“例,比也。”

《康熙字典》[5]中,“例”的主要义项分别为:①比,类。②凡例。

《汉语大字典》[6]中,“例”的主要义项分别为:①类;
列。②例子;
可以用作依据的事物。③规程;
惯例。④比照。⑤如同。⑥大抵,全部。

《汉语大词典》[7]中,“例”的主要义项分别为:①等;
类。②准则,规则。③成例;
旧例。④体例。⑤用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的或说法的事物。⑥按照旧规,惯例。⑦类比。⑧一概,大抵。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8]中,“例”的主要义项分别为:①名词。用来帮助说明或证明某种情况或说法的事物。②名词。从前有过,后来可以仿效或依据的事情。③名词。调查或统计时指合于某种条件的事例。④规则,体例。⑤按条例规定的;
照成规进行的。

整合各词典的释义可以看出,“例”主要义项有四个:①类别;
②做依据的事物;
③条例、惯例;
④一概,大抵。可以看到前人没有提及“例”的量词义项。尤其《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第三个义项将“数词+例”中的“例”看作名词,这虽未尝不可,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在“十五例”后加入名词“病人”等方式将短语扩充,这样的话形如“十五例病人”中的“例”字就可以理解为“量词”了。这里的“例”可以看作是“名词”和“量词”的中间态,这也间接意味着“例”字处于从“名词”到“量词”的逐渐语法化的过程中。

现代汉语中,量词“例”属于名量词,与数词搭配后可独立做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等,也可修饰名词做定语(非重叠式),一般不做状语[9]17。基于这一点,通过在CCL语料库中以“例”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我们重点考察历代汉语中“数词+例”组成的数量短语,分析其作为名词性短语时“例”的义项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历代名词性“数词+例”短语中“例”的名词义项分布

将搜索范围定为六朝之前,搜索结果只有156条,其中有4条是“例”与数词的搭配,适用义项均为“类别”。例如:

(1)此非子也,其称子何?臣、子一例也。(《公羊传·僖公元年》)

(2)诸侯藩辅,臣子一例,古今之制也。(《史记·礼书》)

将搜索范围定为六朝到唐代,结果共有4 191条,其中52条“数词+例”的名词性短语,在这52条中,38条表示“类别”,这样使用的例子如:

(3)开其德业,大为十例,一曰译经,二曰义解,三曰神异,四曰习禅,五曰明律,六曰遗身,七曰诵经,八曰兴福,九曰经师,十曰唱导。(《禽经》)

(4)诸道将士庄田,既缘防御勤劳,不可同百姓例,并一切从九等输税。(《通典·唐会要》八十三)

11条表示“条例,惯例”,这样使用的例子如:

(5)而独决其不称人者,称国以杀大夫有二例,以二例不定,故不得专为上下道;
称人杀,是诛有罪之文,有罪无二例,故得决之。(《春秋穀梁传注疏》)

(6)五曰惩恶而劝善者,与上微而显不异,但劝戒缓者,在微而显之条;
贬责切者,在惩恶劝善之例,故微而显居五例之首,惩恶劝善在五例之末。(《春秋左传正义》)

3条表示“做依据的事物”,这样的例子如下:

(7)今以九例,该此众贤,犹如玄圃积玉,炎洲聚桂,其中实相推谢,故有兹多品,然终能振此鳞翼,俱上龙门,倘後之学者,更随点曝云尔。(《禽经》)

(8)远近二例,足以校明,无劳此授。(《南史》)

在这一阶段的语料中,并没有发现明显“量词”意味的“例”,如上述“例”都应看作名词。

将搜索范围定为两宋,结果共有2 817条,其中44条“数词+例”的名词性短语,在这44条中,30条表示“类别”。例如:

(9)恐不然。若以坐处为无,则上文自是就辐毂而言,与下文户牖埏埴是一例语。(《朱子语类》)

(10)若当远迹三代令复旧典不依法令者,则诸侯之服,贵贱一例,亦不得唯一人。(《册府元龟》)

11条表示“做依据的事物”,这样使用的例子如:

(11)举一例诸足可知,何用喃喃说引词。(《祖堂集》)

(12)有文虽不佳,而理可取者,凡五例。先生云:已亡一例,后来为人所谮,令崔大雅敦诗删定,奏议多删改之。(《朱子语类》)

(13)吴才老协韵一部,每字下注某处使作某音,亦只载得有证据底,只是一例子。(《朱子语类》)

3条表示“条例,惯例”,这样使用的例子如:

(14)令已下,考满并差,摄比正官,并支一半如诸道旧有田处,令後不得占留,开破并依百例,轮税奉敕宜依。(《册府元龟》)

我们看到两宋文献中,“例”有了较明显的“量词”意味。如例(9)中“一例语”满足“量词总是位于数词和名词之间”的语法特征[9]17,这样的用例还有:

(15)又更造一百例小钞,并许官库易钱。(《旧五代史》)

由此可见,“例”开始脱离“类别”的实义,意义有所虚化。常和数词一起使用,这对发展出“量词”义项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将搜索范围定为元明,结果共有1 783条,其中8条“数词+例”的名词性短语,举例如下:

(16)定翰林官编、检、庶吉士月给银三两例,学道缺出,较俸派出。(《辽史》)

(17)乞印给一贯、五百例湖北会子二百万贯,收换旧会,庶几流转通快,经久可行。(《宋史》)

(18)你何得轻出此语,将天下妇道家看作一例?(《今古奇观(上)》)

例(16)中“月给银三两例”的用法在之前是很罕见的。这一阶段也出现了“量词位于数词和名词之间”的现象,如例(17),这些都体现了“例”的虚化过程。

将搜索范围定为清代和民国,结果共有5 584条,其中54条“数词+例”的名词性短语,在这54条中,38条表示“类别”。例如:

(19)海瑞听了,怒道:“岂有此理!他虽在厂,亦是家奴一例,怎敢违抗圣旨?”(《海公小红袍传》)

12条表示“条例,惯例”,这样使用的例子如:

(20)随即定了一例,凡法官刑人,先用木丸塞住罪犯口中,免得胡言。(《唐史演义》)

4条表示“做依据的事物”,例如:

(21)以上二臣,已为本朝仅见之事,臣何人斯,破一例子,已觉非分,怎敢再带神机营呢。(《大清三杰》)

清代及民国时期,我们发现了“例”所组成的数量短语重叠的语法现象,这符合“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也表示每一、逐一、多。”的语法特征[9]17。由此可以看出,“例”的量词化在清代有了新的发展。

(22)再听下去,到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得远,座中有几个少年作客的,便觉字字打入心坎,浑如听得一声河满子,几乎双泪欲落。(《医界镜》)

由上我们发现“例”由名转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与数词连用的转化环境下,“例”的句法功能有所变化,但“类别”“条例、惯例”“做依据的事物”的意义特征仍保留,这也影响了其后来作为量词称量事物的意义。

通过在CCL语料库和网络中对“数词+例”进行检索,发现在现代汉语中,量词“例”所称量的事物常带有[+类别] [+惯例] [+做依据]的语义特征,一般称量具有试验性、例证性、标志性的事件。量词“例”主要用于以下领域:

(一)生物、医疗或其他科学研究领域

例如:

(23)当地时间12月1日,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宣布,加州已发现美国第一例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新冠肺炎患者。(微博@央视新闻,2021年12月2日)

(24)4月3日0时—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 405例。(微博@《人民日报》,2021年4月3日)

(25)台北发现一例禽流感毒鸭流入市场。(新华网,2004年1月29日)

(二)法律领域

例如:

(26)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获悉,该案是全国首例利用商户收款码非法套现案件,嫌疑人作案方式前所未有,活动范围遍布全国十几个省份。(微博@《扬子晚报》,2021年12月2日)

(27)陕西首个高速公路安全车距抓拍系统正式启用一周后,该系统已抓拍“未保持安全车距”违法行为510余例,经审核确认已处罚205例。(微博@《西部法制报》,2020年12月21日)

(三)社会实事、商业等其他领域

例如:

(28)1月9日,拼多多通报了一例员工在长沙家中跳楼自杀的事件。(搜狐新闻,2021年1月10日)

(29)第一例符合条件的非深户籍家庭领到低保了!金阿姨家每月可领取2 990元。(微博@《深圳晚报》,2021年11月5日)

(30)光大银行助力株洲城发集团发行湖南首例国有企业境外债。(搜狐新闻,2016年10月18日)

在例(23)中,用“例”作为量词强调了“感染奥密克戎毒株”这一新型毒株的类别,这体现了所称量事物带有[+类别]的语义特征,同时此例是具有依据的能证明这一类别的患者,因此可见其带有[+做依据]的语义特征。

在例(24)和例(27)中,除了体现[+类别]和[+做依据]外,这种“类别”和“所依据的事物”是根据之前发生过的事例所确定的,因此一定程度上具有[+惯例]的语义特征。同理,我们也可以判断在其他例句中,“例”称量的事物会不同程度地带有这些语义特征。

由上可看出量词“例”所称量的事物不特指某一类,可以是事、物或者人,但由于历史演变的原因,其所称量的人事物会不同程度地带有[+类别]、[+做依据]或[+惯例]的语义特征。

下文按葛本仪所提词义三分的观点,分别从概念义、语法义和色彩义三个方面对量词“例”的表达功能进行分析[10]。

(一)概念义

量词“例”所称量的事物从其本身与客观世界其他事物的关系来看,它们可以用来作为例证来证明某事,有一定的标志性和代表性,这一概念义的特征对应[+做依据]。例如:

(31)3月15日,湖北宜昌警方发布通报称,破获全国首例制售含兴奋剂物质有毒有害食品案。(人民网,2022年3月18日)

(32)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和重庆市通信管理局协调两地基础电信企业,将于12月1日零时起,正式取消川渝两地间座机通话长途费,实现全国首例跨省级行政区域固定电话通信资费一体化。(财经网,2021年11月25日)

此例中“制售含兴奋剂物质有毒有害食品案”的所指案件是可以作为“首例”的依据的,用“例”作为量词可以体现这种代表性和标志性。

其次,量词“例”所称量的事物一般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可以把所称量的事物当作一个个“样本”来看待,其具有样本性。例如:

(33)福建报告新增确诊病例99例,其中泉州市92例、厦门市5例、三明市1例、宁德市1例。(人民网,2022年3月17日)

此例中“病例”是一个个的医学样本,人们看到这些“数词+例”时实际上是以统计的眼光去看的,而量词“例”在其中起到了凸显样本特征的作用,如果换成“个”“位”“名”等都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使用“例”作为量词要么表现出了“样本”的独特性和标志性,例如“第一例反物质粒子(正电子)”;
要么体现“样本”数量的“多”或“少”,例如“上万例中外糖尿病患者”;
要么体现“样本”的“极值性”,例如“两例典范”。量词“例”的所称量事物带有[+类别]的语义特征,它将其所称量的事物进行了区分和“抽样”。从这个角度说,选择“例”作为医学、试验、法律事件等现代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相关术语,与其适用于现代科学相对应的统计、分类的语言内核是分不开的。

(二)语法义

量词“例”所称量的人或事物一般带有[+类别]、[+惯例]的语义特征,而这些特征不是所有人或事物都具备的,这样一来它所称量的事物一般就要具有限定特征。因此量词“例”其后常接“偏正短语”,尤其是“定中短语”。例如:

(34)手术2个月后病情恶化,全球首例猪心移植患者离世。(微博@澎湃新闻,2022年3月10日)

(35)贵港高铁站前广场“水立方”是广西第一例ETFE膜结构建筑。(搜狐网,2019年7月26日)

例(34)中“猪心移植患者”和例(35)中“ETFE膜结构建筑”均为定中短语结构,这样具有限定特征的结构与量词“例”的搭配凸显了所称量人、事物的代表性、标志性。

量词“例”一般很少与词的光杆形式搭配,若直接接词,那么这个词本身就表现为很具体的事实。例如“第一例解剖”,“解剖”是一种具体的医学行为;
再如“一例流产”,“流产”是一种具体的医学现象;
又如“三例患者”,“患者”中语素之间是偏正关系,指“生病的人”,也是较为具体的带有分类性质的指称。此外,量词“例”一般不能称量单音节词,如不使用“一例人,两例病”等说法,因为这种单音节词所代表的事物指称太宽泛了。

量词“例”后面接的词语可以指人,也可指事、物,因此量词“例”一般做名量词。因“例”的统计学功能,量词“例”指人时(如“患者”“病人”等),只把“人”当作统计学意义上的人,从这个角度看,人与事、物无异。

(三)色彩义

词的色彩义主要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看,量词“例”最常接中性义的语词。而当量词“例”之后接褒义、贬义的语词时,正如上述所说,量词“例”具有“抽取样品”义,因此它的使用也会提取这种色彩,进而更加扩大或缩小。例如“典范”是一个带有褒义色彩的词,“两例典范”则将“典范”作为“例子”突出出来,放大了这种褒义色彩。而对“中性义”的成分,“例”也有一定的突出作用,从而达到令人重视的目的。例如“几例主旨明确的广告”和“几个主旨明确的广告”,前者的被修饰词“广告”,作为范例的意义被突出了,而后者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从语体色彩来看,量词“例”具有明显的书面语色彩,可以达到正式、严肃的表达效果。因此常用于书刊、报道等正式、官方的语言媒介上。例如:

(36)辽宁省新增25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10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为大连市报告。(微博@《北京日报》,2021年11月25日)

各大字典、词典均未将“例”的量词释义写进词条,但根据以上分析,有必要增添“例”的量词解释,以适应语言和时代的发展与需要。

同时我们也发现,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社会层面产生了众多新的事物与现象,为了描述这些现实现象,语言通过自身内部的派生、复合、吸收、省略等机制[11]161,使词汇使用功能发生一定变化,其大致规律如下:

(一)各领域词汇相互渗透融合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用语大众化。例如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量词“例”“N95”“核酸”等医学领域的词语开始进入到普罗大众的日常交际中。二是生活用语进入专业领域。比如建造火神山医院时“呕泥酱”借助谐音代指施工领域的“混凝土搅拌车”,使专业术语更容易被人们理解。

(二)词语间非常规搭配现象增多

如基于词语模构词的“云X”“宅X”等和旧词新义产生的战“疫”、临危不“聚”等[11]158。词语间丰富的搭配彰显了汉语词汇强大的组合功能,极大程度满足了突发条件下的语言应急需要。

(三)词汇的色彩义发生变化

词汇的色彩义变化首先体现在贬义褒化上。例如“逆行者”原带有贬义,但在疫情的关键时刻,“最美逆行者”却带有褒义色彩。再如“宅”原带有贬义,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环境下却是遵守国家规定的褒义词[12]。其次,语体色彩倾向书面化。如官方媒体对“例”“无症状感染者”这种专业领域词语的使用,都是在适度地营造严肃感、紧张感,从而引起人们对“新冠肺炎”的足够重视,同时也利于使人们信服相关报道。

(四)特殊社会环境下,转喻和隐喻等认知机制往往发挥巨大作用

转喻的语言现象如“数词+例”转喻“新冠肺炎病人”,“热干面”转喻“武汉”,“生物”“科兴”转喻“疫苗”,“核酸”转喻“核酸检测”,隐喻的语言现象如“吹哨人”和“抄作业”等。转喻与隐喻机制使词汇的使用范畴得以扩大。

语言演变具有渐变性[13]。但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变性。这也倒逼语言在短暂内发生变化,其中对社会变化反应最敏感的词汇变化最为明显。加强对特殊社会环境下词汇使用功能变化的研究,有利于提高面对社会重大突发事件的语言应急管理能力[14],也有利于了解相关词汇的词义演变进程。

目前,量词“例”的使用范围还很狭窄,并不像“个”“条”“位”等量词具有很强的泛指性[15]。但随着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低频词汇的使用频率也可能慢慢变高,这很可能加速这部分词汇的词义演变进程。

[1] 陈绂. 从“枚”与“个”看汉语泛指性量词的演变[J]. 语文研究, 2002(1): 33-35.

[2]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381.

[3] 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151.

[4] 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5: 164.

[5] 张玉书, 等. 康熙字典[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4: 101.

[6]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字典[M]. 武汉: 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0: 146-147.

[7]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 第九卷[M]. 上海: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3: 1334-1335.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805.

[9] 黄伯荣, 廖序东. 现代汉语: 下[M]. 增订六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10] 葛本仪. 汉语词汇研究[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5: 96.

[11] 罗晚绮, 王建华. 抗击新冠疫情语境中的新语新义现象分析[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22(2).

[12] 王涵.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新冠疫情热词分析[J]. 汉字文化, 2021(1): 130-135.

[13] 叶蜚声, 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193.

[14] 李宇明, 饶高琦. 应急语言能力建设刍论[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3): 2-13+156.

[15] 田鑫. 由“个”“条”“位”谈个体量词的泛化[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4): 38-40.

10.15916/j.issn1674-327x.2023.01.016

H042

A

1674-327X (2023)01-0060-05

2022-05-19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21BYY023)

张聪(1993-),男(满族),辽宁葫芦岛人,硕士生。

(责任编辑:叶景林)

猜你喜欢数词量词义项集合、充要条件、量词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0年9期)2021-01-04十二生肖议量词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3期)2020-12-16量词大集合学生天地(2020年24期)2020-06-09数词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19年5期)2019-10-18量词歌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3期)2016-05-27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知识窗(2015年1期)2015-05-14Enhanced PrecisionBeijing Review(2012年37期)2012-10-16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对联(2011年24期)2011-09-19英语数词顺口溜等学苑创造·B版(2009年12期)2009-01-15数词专练中学英语之友·高三版(2008年1期)2008-10-14

推荐访问:量词 源流 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