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基”。作为未来的播音员主持人,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肩负着传承、传播文化的历史使命,只有深刻理解、真挚热爱中华文化,才能主动传播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厚的教育资源,基于此,文章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性地确立了融经典文化学习和专业素养提升为一体的教学理念,以经典诵读为基础,丰富其学习方式:谋划第一课堂,在第一课堂中灵活开展经典文化学习活动;
开辟第二课堂,组织经典诵读进社区、进学校,以多样态、系统化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丰富经典诵读的样态,拓展经典诵读的方式,系统、稳定地开展一系列经典诵读教学实践。文章提出,系统而稳定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营造普遍的学习、传播经典的氛围,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有效地突破了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多年来重视技巧、忽视内容的困境;
可打造一支热爱经典、传播经典的播音主持队伍,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思政实践作出了创新性的探索。
关键词:经典诵读;
播音主持艺术;
课程思政;
实践;
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05-0141-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浙江传媒学院教改项目“经典诵读,润心有声——经典文化在播音主持专业课程思政中的实践与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xm202101
政治强、业务精,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播音主持人才是高校的培养目标。2022年1月,中宣部办公厅、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播音员主持人职业行为和社会活动管理的意见》指出,“播音员主持人作为媒体的形象代表,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坚持正确导向、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的重要职责”[1-3]。工作性质决定了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核心品质。
近年来,主持人失语、呓语,甚至言行失范等现象频出,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这也提醒高校在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其政治素养与文化底蕴,加强课程思政[4-5]。
一、经典文化学习在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如何将政治素养、文化修养、专业技能相结合是播音主持专业一直思考的问题。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6]。结合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的特点——思维活跃,喜欢表达,但往往难以静心读书,疏于思考,易受网上一些观念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缺乏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等,应推动他们积极学习经典文化,这是提升其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的有效方式。
首先,经典文化中蕴含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坚实纽带”[7]。深挖经典文化的教育价值,可以加强学生德育、美育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将经典文化系统融入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学生既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理解中华文明的精髓,领悟经典的精神内核,学会用中国智慧对待世界,学会与自然、他人、社会和谐共处。另外,学生在学习经典的过程中欣赏语言之美,体悟文化之美,可以逐步提高其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品质,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这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8]。
其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9-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了鲜明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崇仁尚礼、重视人民、自强不息、孝老敬亲等等[12]。媒体人要将经典文化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石,结合如今的社会条件弘扬、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力量。
最后,经典诵读是学习经典文化的有效方式,它能将学生政治素养、文化修养、专业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必须厘清“经典”和“诵读”:综合《现代汉语词典》对“经典”的四种解释,本文中的经典指的是经过时间的积淀,依然能反映出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能够给人类以启迪的经典作品[13]。不仅指国学经典,还包括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学作品,以及现当代各种优秀文学作品、科普类经典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诵、讽也,讽、诵也。讽诵互训。”“诵”要做到脱稿呈现,是一種能体现情绪和情感、恰当使用有声语言表达技巧,用声音将情感传达出来的艺术性表现手法。“读”,《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诵,讽也”。因此,经典诵读指的是在能够准确理解经典、深刻领悟经典的前提下,运用有声语言声情并茂地将经典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来的诵读方式[14]。
经典诵读在本专业以往的教学中也有所涉及,但往往停留在狭义的“诵读”阶段,在教学中零散地呈现。笔者认为,以多样态、系统化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广义的“诵读”活动,丰富经典诵读的样态,拓展经典诵读的方式,如在专业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可以大声地诵读,高年级学生可以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策划并创作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节目等等。这既能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深化经典诵读的学习效果。
二、经典诵读在播音主持专业课程思政中的实践与创新
将经典文本作为训练专业技能的材料,拓展经典诵读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的传播力。在确立了这一课程思政理念后,笔者细化了经典文化的思政目标,系统梳理经典的内容,探讨经典学习的方式,深化第一课堂改革,同时拓展第二课堂,改进成绩评价方式,实施了一系列思政改革举措,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专业能力。
首先,梳理经典学习的内容,并在第一课堂中用多种方式学习经典。按照《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经典文化主要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核心内容,按照上述三个板块梳理了经典文本的内容,并创编了两部融专业技能学习和经典作品诵读为一体的专业训练读本——《达标训练读本》和《提高训练读本》。
读本吸纳了经典文化中的名篇、名言,分为信念篇、理想篇、立德篇、修身篇、家国篇、天下篇、青春篇、笃行篇、劝学篇、创新篇、文艺篇等,纳入《岳阳楼记》《劝学》《蜀道难》《背影》《提醒幸福》等百余篇古今名作[15]。作为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日常练声和专业学习的分层训练读本,同时配以知名校友和在校师生共同录制的音频作示范,以读本为抓手,真正将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日常学习和实践中。
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采用灵活的方式增加经典文化的学习比重。在大一的基础课普通话语音与发声课堂上,教师经常以经典作品为例进行诵读示范,时常布置诵读经典的有声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积累诵读量。在大二学生学习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经典,开展以经典文化为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等,深化对经典文化的学习。在大三的主持人节目策划与文案写作课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力创作以经典文化为主题的节目和文案。
在主持人节目创作课程中,要求学生合作创作以经典文化为主题的音视频作品,并将优秀作品发布到自媒体平台和课程微信公众号,并定期推出优秀作品等等[16]。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巧妙地融入经典文化的内容,使二者有机结合,变原来零散的经典学习为稳定、系统的循序渐进式学习。四年的浸润和滋养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传播经典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创作能力和文化素养。
其次,积极拓展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形式,丰富实践内容。第一,开展各种层级的经典诵读比赛。浙江省每年要举行大学生经典诵读大赛,为了激发经典诵读的热情,学院相应地开展学院层面的经典诵读比赛,并邀请专业教师开设讲座,避免学生单枪匹马参赛,使学生在专业大赛的引领下重视经典诵读,重视经典文化的学习,在国家、省级比赛中屡获佳绩[17]。
第二,响应《教育部语用司关于实施2022年度经典润乡土计划的通知》,成立“经典诵读润乡土”活动小队,学生经过平日充分的训练,开展经典诵读润乡村、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丰富经典诵读的样态,助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到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
由于受疫情影响,活动开展受到影响,但诵读入学校和社区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传播经典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最后,改进评价方式,制定一套促进学生文化素养与专业能力双提升的考核标准。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经典文化学习活动,在课程考核时,参照每门课程的思政目标,在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核中适当加入经典文化的考核内容和比重。
如在普通话语音与发声课堂上不定时抽查学生经典诵读的情况,并计入平时成绩。在期末口试中,经典诵读是重要的考核内容,学生在本专业所有同学和任课教师面前抽签完成脱稿诵读展示。
在期末笔试中考查学生将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有声表达技巧相结合的能力等等,上述评价方式切实促进了本专业学生普遍重视学习经典文化。同时,学生参与经典诵读第二课堂的情况在学院和学校也有相应的第二课堂加分机制,以体现奖励。评价内容和方式的调整对督促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经典文化的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通过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设计地引导学生开展多样态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心态,营造了普遍的学习经典、重视经典、传播经典的氛围,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厚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学生在经典文化的浸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了课程思政,避免了生搬硬套的“硬灌输”引起的反感和对抗情绪,真正实现了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双提升。
此外,经典文化不仅为学生打造了坚实的思想底座,还提升了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师们经常参加省里有关经典诵读的讲座,定期召开经典诵读教学研讨会,设计、组织一系列经典学习活动等,提升了对经典文化融会贯通的能力,也因此打造了一支热爱经典、传播经典的师资队伍。
融媒体语境为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带来了不少挑战,只要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积极研讨播音主持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容与形式,相信一定能够培养出具有坚定政治立场、高尚道德品质、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的播音员主持人。
参考文献:
[1] 谷小龙.“经典诵读”与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有效培养[J].西部广播电视,2016(15):132.
[2] 文嫚,毛茂林.红色经典融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必要性和实践路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2(6):108-111.
[3] 李威运.论“经典诵读”与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培养思考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0(13):54-55.
[4] 刘笳.中华经典诵读的文化价值与实施优化路径[N].中国艺术报,2023-02-22(006).
[5] 何炜.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学策略[J].记者观察,2022(9):157-159.
[6] 韩琦,梁俊明.“立德树人”视域下“电视播音主持艺术”课程思政的探索[J].视听,2021(10):186-187.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681.
[8] 宋志君.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4):108-108.
[9] 张宇楠.“经典诵读”与播音主持艺术人才的有效培養探究[J].传媒论坛,2020,3(6):68.
[10] 程莹靖.浅析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播音主持教学[J].传播与版权,2022(7):100-102.
[11] 李艺晨.中华经典诵读融入播音主持教学中的策略探究[J].传媒论坛,2021,4(2):173-174.
[12] 岳军.论情景教学法在播音主持教学中的运用:以诵读指导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6):49.
[13] 刘聪聪.国学经典与播音主持教学融合发展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2022,43(8):69-71.
[14] 谭力,古雅峰.“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与播音主持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融合[J].长江丛刊,2017(6):182-183.
[15] 耿渤添.经典文学诵读课程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开设现状分析与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3):269.
[16] 樊煜,袁昌盛.“经典诵读”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重要作用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0(4):136-137.
[17] 陈雪.应用型本科高校艺术类课程思政融入路径研究: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经典诵读”课程为例[J].教育传媒研究,2022(4):33-34.
作者简介 李海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语用研究与专业教学。
猜你喜欢经典诵读课程思政实践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28期)2017-11-15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新一代(2016年17期)2016-12-22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新课程·小学(2016年10期)2016-12-12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6期)2016-12-06唤醒、发掘、传达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