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整与突破——电影《集结号》三幕剧结构分析

时间:2023-06-12 17:55: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林镕瀚

近年来,国产电影中的主旋律作品呈逐年递增之势,佳片迭出,观众反应良好,诸如《长津湖》《狙击手》《红海行动》等,这些优质的主旋律电影实现了社会影响和票房收益的双成功,足见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受欢迎程度。电影《集结号》是2007年拍摄的主旋律题材影片,虽然距离上映时间已有一些年头,但现在的我们依旧能够通过其完善工整的三幕剧结构和灵活突破的剧作思维找出其对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指导性意义。

三幕剧理论指将电影故事大致切分成三个模块,各模块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戏剧结构,其三幕分别是第一幕建置(Set-up)、第二幕对抗(Confrontation)、第三幕结局(Resolution)[2]。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往往会伴随着工整的故事结构,在用动作、人物、事件建构故事的时候,这些元素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一个有着明确开端、中段以及结尾的综合体。

电影《集结号》的整体结构和三幕剧完全符合,工整完善。其分别是第一幕建置部分:在解放战争的大背景下,解放军某部九连连长谷子地和战友们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战,他们在一次作战中英勇顽强,但误入敌军埋伏导致伤亡惨重,连长谷子地在众多战友伤亡的悲痛时刻,错误地击杀了已经投降的国民党军士兵,为此他面临着组织上的调查和军纪处理,且此时的九连因为战斗原因损失惨重,九连和连长谷子地都陷入困境。第二幕为连长谷子地接到老领导刘泽水的命令,即率领九连剩余官兵一起在汶河南岸执行阻击任务,以掩护大部队撤退转移,并且约定以集结号为令,若无号声响起,则需战斗到最后一刻。连长谷子地带领九连剩余的47个战士一起坚守阵地,反复击退数倍于己的敌军,自身也损失惨重。但战斗到最后,谷子地都没有听到集结号响起,最后除连长谷子地外,剩余47人全员阵亡。在战斗结束后,谷子地被敌军所俘,但后又被解放军“俘虏”,谷子地被迫成了“敌军被俘人员”。为了自证清白,他反复解释,但因战场混乱,无人能证明其身份。之后谷子地加入志愿军赴朝作战,在多次经历生死之后回到了汶河阻击战旧战场,他希望能找到战友遗体为他们恢复名誉,但反复寻找却没有结果。第三幕:谷子地坚持不懈的寻找有了结果,多年之后,人们在战场旧地找到了47名烈士的遗骸,谷子地和这些烈士一起恢复了名誉,并被颁发象征着军人至高荣誉的军功章。

可以看出,《集结号》的三幕剧故事大致可以梳理成,第一幕:背景介绍、人物介绍和任务介绍;
第二幕:浴血奋战和主角无辜蒙冤;
第三幕:通过不懈努力恢复主角和战友的荣誉。虽然三幕剧结构在不同题材的作品中会有某些程度的差异,但是其每一个单元所包含的元素和诉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其三个模块的大致形态不变。因此可以得出,电影《集结号》工整完善地运用了三幕剧结构,而这是讲好一个电影故事的前提。

建置通常指从电影开始直至情节点1之间的部分,作为戏剧性动作的第一个单元,影片需在这一戏剧性情景内建置故事、树立人物、建立戏剧性前提等[3]。借用新闻学中新闻报道写作的5W定律,其与剧本建置部分需要设置的元素有着许多不谋而合之处。例如新闻学5W定律分别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为什么),而剧本创作的建置部分恰恰是需要完成与之类似的五种基本元素:讲述的是什么时间段的事?什么地方的事?何人?何事? 为什么做此事?

电影《集结号》在建置阶段就为观众展现了五个方面的答案,在电影开始的前30分钟时间里,其建置部分完整地叙述了以下五点:在解放战争中(何时)的华东某地(何地),解放军连长谷子地和九连的战士们(何人)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什么)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作战(何事)。因此可以看出该片在建置部分基础元素齐全,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在短时间内给观众交代清楚人物角色的个性特点、人物处境、价值观、人物关系等,达到让观众了解基础信息,了解人物和认同人物的目的。此外,《集结号》的建置部分较短,在开篇的前30分钟时间内就完成了上述任务,这样做不会占据过多冲突表现的时间,让观众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主线剧情,达成观众观看故事冲突部分的期待。

在建置阶段中另外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末尾的情节点1,其作为一个突发事件推动故事发展从而顺利进入第二幕。情节点1被称为一个戏剧性钩子(Dramatic hook),或者鼓动性事件,其作用在于将主人公从相对平和的状态中脱离出来,迫使其进入一个相对危险的环境中[4]。在电影《集结号》中,故事在影片的前四分之一部分,即30分钟左右的时候设置了情节点1——老领导刘泽水给“戴罪之人”连长谷子地布置了汶河阻击战的任务以及下达了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的命令,这让主角从原本相对平和的状态开始进入不稳定的“对抗”状态,让故事进入主线任务中。

第二幕也被称为“对抗”,是电影的核心冲突部分,也是观众最期待的部分。从这里开始,电影故事需要进入充满危机的阶段[5],表现在《集结号》中便是主人公谷子地和九连的战友们和敌人的反复对抗。而为了达成更加吸引观众的目的,《集结号》在冲突和对抗上使用了多层次方法,即困难一次比一次大,敌人一次比一次强,我方一次比一次虚弱。

第一层次:面对敌人的第一轮攻击,九连在战斗伊始就有战士牺牲。

第二层次:敌人拉来了众多火炮,且人数数倍于解放军,我军虽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但损失惨重。

第三层次:在战斗间隙有战士被敌人狙击手射杀,之后敌人开来了多辆坦克疯狂攻击我军,在火力全面弱势的情况下,我军多名战士选择用同归于尽的方式摧毁敌军坦克,连长谷子地也被敌军炮火炸伤了耳朵,听力受损。

第四层次:有受伤的战士为了保全连队其他人的生命称自己听到了集结号,希望连长谷子地下令撤退,但谷子地坚信自己没有听到,继续坚守阵地。这里出现了三个重点:一是大家是否听见集结号事关所有人的性命,影片让见证了战士们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的观众产生同情和动摇,让部分观众开始产生“畏难”和后退想法。二是连长谷子地坚信自己没有听到集结号并继续选择坚守,这里呈现出解放军指战员英勇无畏的英雄主义,让观众能够对他更加肃然起敬。三是这个部分使用了叙事学中重要的“主动选择”。

第五层次:在连长谷子地的领导下,九连的战士们视死如归,在敌人夜袭阵地之时毫不退缩,最终以白刃战方式全员战死,仅谷子地受伤昏迷,死里逃生。

综上,可以看出在第二幕对抗部分,《集结号》用较大的篇幅塑造了冲突的层次感,让观众感觉到战斗的难度一次比一次大。《集结号》在这里已经用强大的障碍表现了主人公一往无前和无所畏惧的精神,展示了我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牺牲精神,完成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歌。在传统三幕剧结构中,一般将第二幕视为一个整体,表现在电影中即为第二幕是一个较为完整独立的故事。例如《集结号》中的五层次战斗,这些战斗共同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独立的战斗篇章,观众也已感受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但该片并没有止步在传统结构的桎梏中,而是勇敢灵活地做出了突破,其在第二幕的中点处,将第二幕拆分成两个较为独立的故事,前半部分为五层次难度的英勇战斗,后半部分为更多层次的主人公寻回荣誉。套用叙事学中的冲突层次理论,该片在第二幕后半部分中也表现出了多层次的主人公低谷。

第一层次:夜晚血战之后,谷子地因误穿敌军军服被我军误俘。

第二层次:战地医院无法证明谷子地身份,将其视为“老兵油子”,要赶走他。

第三层次:谷子地为了能够留在队伍中,谎称自己是炮兵,从而加入了赵二斗的炮兵部队。

第四层次:为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击敌人,谷子地用自己的性命相搏,救了赵二斗的性命,从而顺利完成了打击敌人的任务。

第五层次:抗美援朝结束后,死里逃生的谷子地回到当年汶河阻击战旧战场,试图寻找战友们的遗骸,但战场已经变成煤场,无人无证据给他恢复荣誉。

第六层次:当地的干部询问谷子地当年战斗之后的事情,并怀疑他投敌叛变,谷子地饱受委屈,有口难辩。

第七层次:在无人帮助的孤单情况下,谷子地孤身一人试图在巨大的煤场中挖出汶河阻击战旧战场,以证明自己和战友们的清白,恢复他们的荣誉。

综上可以看出,《集结号》第二幕的后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篇章,即主人公谷子地被冤枉和试图寻回荣誉的故事,其和第二幕前半部分一样具有相对完整的起承转合要素,故事容量之大甚至足以撑起一个新的故事,这是该片对传统三幕剧结构的勇敢突破和灵活优化。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集结号》的中点间隔能力很大,第二幕后半部分故事容量很大,但其后半部分故事的感人至深是因为观众已经“经历”了之前主人公战斗的血雨腥风,知晓主人公的无奈和蒙冤,观众对其的情感保持着线性连接并贯穿到底。这里可以看出《集结号》在第二幕部分做出的突破,虽然彼此区分,但不是各自为政;
虽然动机不同,但军人精神一以贯之(前半部分为了战斗胜利,后半部分为了军人荣誉)。由此可见,《集结号》的第二幕在保持了传统三幕剧工整原则的基础上,对第二幕结构大胆突破,以中点为界,做到了前后呼应、上下一体。

在传统的三幕剧理论中,第三幕也被称为“结局”,故事需要在该部分找到矛盾解决办法,从上一幕的冲突状态中跳脱出来,回归到相对平和的状态。第三幕一般处于电影后四分之一的位置,即从情节点2到终场部分[6]。电影《集结号》整体遵循三幕剧架构,在第三幕结局部分的处理上,其完成了主旋律电影常见的圆满结局,充分满足了观众的观影喜好,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在具体处理上,《集结号》首先在第二幕的最后部分将主人公谷子地置于一种近乎绝望的处境,即没有人帮忙、寻找不到战友遗体、无法为自己和战友追回军人荣誉的时刻。此时距离影片结束还剩四分之一篇幅,影片恰当地在此位置设置了情节点2——友人给谷子地带来了消息,称他的老领导被找到,以前的队伍和组织也被找到,谷子地的军人名誉恢复了。影片进行到此时,观众已经在主人公谷子地的人物磨难中观看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观众的潜意识里迫切需要将主人公“拯救”出来,还他清白和荣誉。《集结号》这样设置带来了很好的情节转折和气氛烘托,其并没有在充满苦难的第二幕中再做长时间停留,而是果断设置了情节点2将主人公谷子地从浴血奋战和无奈蒙冤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观众的紧张状态得以缓解。此外,为了更好地烘托气氛,《集结号》在第三幕中同样采用了多级冲突层次,即使用多层障碍的方法让故事的终场达到层层递减的效果。

第一层次 :在情节点2之后,主人公谷子地初见曙光,寻找到故人和组织,为其证明了身份,恢复了军人荣誉。

第二层次:在证明主人公身份后,九连牺牲的47名战士因为找不到遗骸只能定性为失踪,谷子地的使命仍旧没有完成。

第三层次:主人公为了证明战友的清白和恢复他们的军人荣誉,独自在早已面目全非的旧战场挖掘战友遗骸,在多年的守候和坚持之后,真相终于重见天日。

在影片的最后,主人公谷子地和牺牲的47名烈士被授予象征军人荣誉的共和国解放勋章,军队和国家为九连的47名烈士树立了纪念碑,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军队葬礼,并为烈士们吹响了集结号。在集结号最后吹响的时刻,影片做到了和情节点1处的上下呼应:在情节点1处,领导刘泽水给主人公谷子地和九连的战士们布置了坚守汶河南岸,如无集结号响起,则需要血战到底的任务。在影片的最后,这个象征着使命完成的号声终于响起,观众心中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也实现了开头结尾互相对立,上下观照[7]。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集结号》没有采用传统三幕剧结构中第三幕戛然而止、直接终场的叙事方式,也没有采用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即在最后几分钟才出现转机并解决问题的美国电影套路,而是在保证三幕剧结构工整的同时灵活变通。其在最后的第三幕部分利用多层次的方式保证观众的观影兴趣,用层层递减的方式完成终场,让观众在意犹未尽中完成观影,并感叹于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和奋勇坚守,完成了主旋律电影故事性、艺术性和社会意义的有机结合。

综上,可以看出电影《集结号》是一部建立在三幕剧结构之上的主旋律电影,本文用三幕剧结构分析的方法拆分其故事情节,证明其在保持三幕剧戏剧结构工整的同时做出了大胆的突破和创新。电影在第二幕部分使用了中点分割的叙事表现手法,在最后一幕采用层层递减的结尾方式,让整个电影的剧情容量、戏剧张力和人物饱满度有了极大的提升,也让观众对人物角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影片整体而言是一部兼具戏剧性、艺术性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影坛佳作,其对三幕剧结构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使其在今天都不过时,且对后续电影的参考价值不言而喻。相信《集结号》和三幕剧结构会让我国电影,特别是我国主旋律电影在新时代的电影浪潮和国际软实力比拼中不落下风,帮助我国电影走向更加美好和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集结号九连谷子打谷子当代陕西(2021年21期)2022-01-19互帮互助话团结兵团工运(2017年12期)2017-01-27一○四团九连枸杞熟了兵团工运(2017年9期)2017-01-27吹响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集结号”人民论坛(2016年29期)2016-12-22“集结号”升级脱贫攻坚战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29期)2016-08-12海归“集结号”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25期)2016-07-13高考标语吹响“集结号”人生十六七(2016年8期)2016-07-11谷子栽培技术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紅色記憶源流(2014年8期)2014-08-19

推荐访问:工整 集结 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