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沈良
张謇将自己创业的第一家公司命名为大生纱厂。“大生”二字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张謇为企业冠以这样的名称,既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为生民立命”的儒家胸怀,也昭示了张謇实业报国的拳拳之心。“大生”二字,我们从中能深深体会到张謇不是追求个人财富,而是有着更为崇高的慈善情怀。张謇创办大生企业,建成了一个巨大的资本集团。在举办实业的过程中,张謇没有考虑积累个人的私有财产,他是将自己绝大部分所得利用于社会。南通近代较为完整、齐全的社会慈善体系得以建立,得益于张謇的创业奋斗。
大生创办之初,张謇将上海码头2万多锭纱机由军舰从长江运到南通,这批在江边上海码头搁置了5年之久的英国造机器,经过旷日持久的日晒雨淋,包装箱破损不堪,机器零件锈蚀损坏的占了三分之一以上,只是搬运和擦锈就用了6000两白银。张謇亲自为大生纱厂起草《厂约》:“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在张謇的心目中,办企业是读书人报国理想的实现之地,实业既始,张謇兴奋难已,为将要诞生的大生拟了好几副对联,有机地把“大”“生”二字嵌在对联中:“通商惠工,江海之大;
长财饬力,土地所生。”“生财有道;
大利不言。”“秋毫太山,因所大而大;
乐工兴事,厚其生谓生。”历时44个月的漫长筹备,1899年5月23日,南通大生纱厂正式开机,2万纱锭开足了9000锭,之后又想方设法派人去国外买了机器所用部件,5个月以后开到1.44万锭。张謇的慈善事业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张謇又以大生纱厂作依托,相继开办了面粉厂、油厂、酒厂、皂厂、房地产公司等20多个企业,迅速成为20世纪初期屈指可数的大型企业集团。张謇本人也以骄人成绩当之无愧地进入新兴资产阶级的行列,并获得了“状元实业家”的美誉。在当时国家积贫积弱的情况下,张謇明确表示,工业企业、文化教育、慈善公益等要加强措施,抓紧抓实。在鼎盛时期,大生纱厂在通海地区的工人总数约为3万人,而当时全国工人数约为72万人。在发展慈善事业上张謇有了一定的实力支撑,南通慈善事业得到大力发展。
张謇于1901年集股创办通海垦牧公司,以低价领得位于南通、海门沿海的十二万亩滩地。次年正式开工,统一进行筑堤、开河、建闸等工程。经过近十年建设,承佃垦荒者共一千三百户、丁口六千五百余人,植棉初见成效,成为大生纱厂重要的原料基地。通海垦牧公司由工业向农业延伸,这也是我国第一家农业开发股份公司,由此敲开了中国现代农业经营的大门。继通海垦牧公司之后,张謇又沿吕四向北至盐城、连云港大兴垦殖之业,先后成立了21家公司,开垦棉田达100多万亩。
垦牧公司创办以后,因开垦的土地盐分重,为了降低土地的含盐量,张謇安排大量种植大麦、高粱等作物,而大麦、高粱又是用来酿酒的极好生产原料,于是,张謇又创办了“颐生酿造厂”。1906年“颐生酿造厂”的“颐生”酒参加了意大利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获得了金奖,这是我国酒类行业获得的第一块世界博览会的金牌,比茅台获此殊荣整整早了9年。1903年,张謇又在启东吕四镇,集资创建同仁泰盐业公司,开创了我国近代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盐业的先河。1914年,同仁泰盐业公司生产的板晒盐,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博览会上荣获了特等奖。
1903年7月张謇在启东吕四镇创办试验性的渔业公司,集中当地渔民和渔商,改良渔业器械,改变捕鱼作业方法。是年12月,张謇获悉到德国商人要在上海创办德国人主导的“中国渔业公司”,而且已在胶州湾开始用渔轮拖网在海中试捕的情况以后,张謇向商部呈文,提议“迅筹沿海渔业公司”。商部对张謇的提议很是重视,上报当局,得到统治当局认可和支持,随即批准张謇负责招集商股,试办渔业公司。在张謇的努力下,1904年10月,江浙渔业公司正式开办。
张謇除在通海、盐阜等地区围垦大片土地、开办盐垦公司外,在东台县和他的叔兄张詧共同办过大赉、大丰、通遂、中孚等5家公司。垦地数十万亩,兴垦植棉,解决办纱厂所需原料。张謇明确提出,创办通海垦牧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在淮南盐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解决沿海人民的生计,使他们逐步过上好日子。为了解决垦区的劳动力问题,在20年左右时间内,张謇将二三十万农民从海门、崇明外沙(今启东)迁移到垦区从事棉花种植,从根本上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为当地百姓生活谋求了一条新路,也为慈善事业的发展铺宽了一条路子。
张謇是我国近代的水利大家,是我国近代治水的开拓者和水利教育的先驱者。张謇仿大禹治水精神以利民,其善爱之心是他践行公益事业的动力。
张謇生活的年代,南通境内水患频繁,尤其是沿江岸线经常发生坍塌,每年有数千亩农田被毁,几百户人无家可归。1916年,张謇聘请荷兰水利专家特莱克负责江堤筑建保坍工程,用近3年时间,采用西方治水经验,筑成水站10座,使南通沿江岸线趋于稳固。如皋、海门、启东等地建造了很多水闸。南通沿江筑楗、修岸墙、固江堤。与此同时,在张謇的主持下,南通各地还新建或修复水闸、涵洞20多座,从而使南通这个滨江临海的水网地区少有水患。张謇治水亲临而为,1924年夏末初秋,张謇带领南通保坍会工作人员,从芦径港出发,经天生港、九圩港、虹桥洞子、老捕鱼港,到大李港、小李港,一路检查防洪设施、江堤危情地段,在杨三圩老坍坎地段,发现老坝老树根腐烂成了蚁穴。张謇便立即指示水利技术人员抢修补漏,进行加固。1923年张謇主持制定了《南通水利计划书》,对南通水利建设作了科学规划,至今这些水利设施还在发挥作用,为南通百姓带来永久的福祉。
张謇还参与治理黄河,建议使用堵塞并举,分流入海的系统治理方案,主张趁黄河漫流之际,将黄河疏浚,复禹故道,分为数支经由山东入海。为了落实这些主张,张謇甚至对所需器具、经由路线、人工来源等都做了详细规划。张謇参与治理淮河,明确提出了“七分入江,三分入海”的主张。张謇参与治理长江,提出“治水先从下处入手”的主张。后来,又在专门性的研究会议与决策机构中提出了著名的“治江三说”理论。
张謇以全国水利局总裁身份,呼吁创办一所学校,专门培养水利工程人才。1915年,张謇参与创办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成立,张謇专程从北京赶到学校所在地南京参加典礼。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水利技术专门人才的高等学校,作为中国水利高等教育历史开端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刻印在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书上。
张謇把水利事业当作慈善事业来做,张謇以为水利工程虽属公益事项,实含有慈善性质。他不仅为南通乃至全国的水利实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还把自己创办实业赚来的钱大把大把地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甚至,为南通的水利事业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古稀之年的张謇先生还牵挂着南通百姓的安危,常常亲自到江堤上巡查防洪情况。张謇的治水情怀,也是张謇利益百姓的慈善情怀。
猜你喜欢通海纱厂大生周大生2021 全新Shining girl 带你探索自己就向往的生活中国宝玉石(2021年4期)2021-08-20通海古城缀记云南画报(2021年1期)2021-06-11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小康(2021年7期)2021-03-15——以芜湖县裕中纱厂为例">安徽省民族工业的近代化——以芜湖县裕中纱厂为例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6期)2021-03-01周大生 | 品牌价值达572.26亿元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大生纺织报告(2020年2期)2020-07-28——与众不同的个性表达系列">周大生/《Special》
——与众不同的个性表达系列中国宝玉石(2018年5期)2018-11-12我家通海民族音乐(2018年3期)2018-07-19裕湘纱厂:“湖南工业活化石”新湘评论·上半月(2018年8期)2018-05-14通海蔬菜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及优化对策现代商贸工业(2018年11期)2018-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