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璐,钱静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 211816)
1.1 研究区域概况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简称红山动物园)占地68hm2,展示动物2600 余种,园内山峦叠嶂,植物资源丰富,绿化覆盖率高达85%[1]。按地形特征可将园区划分为大红山、小红山、放牛山三大区域,其中,本土保育区位于大红山区域,由原老虎场馆改造,利用9300m2的场地,展现了南京地区的生态环境、地域特色和本土物种。
1.2 研究方法
采用游客调查问卷、行为观察2 种方法,调查搜集红山动物园游客偏好信息,以现场观察为主,调查问卷为补充,选取红山动物园本土保育区(简称本土区)13个动物展区进行观察,并对比中国猫科馆豹猫展区、獐麂坡展区,统计不同展区游客途径人数、游客停留率、游客停留时间、游客行为等,以评价游客对不同类型动物展区的偏好程度。
调查问卷共设置19 道题,主要涵盖游客类型、游览动物园的频率和目的、对南京乡土动植物的认知、对动物展示方式的偏好、对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本土保育区的评价和改进意见等方面。通过在本土区出口向各年龄段游客发放调查问卷和摆放调查问卷二维码的方式,回收有效问卷539 份。
2.1 游客满意度、认知度
2.1.1 游客构成类型。调查问卷中,针对红山动物园游客类型统计的问题有3 个,分别为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从游客性别方面来看,女性占比较多,达76.62%;
从游客年龄方面来看,20~30 岁占比最高,为52.32%;
从游客受教育程度来看,大专(高职)、本科学历占比最高,为71.43%。
2.1.2 游客游览内容。游览频率方面,一年来多次的游客数量最多,占比41.12%;
游览目的方面,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客最多,占比65.68%,凸显了城市动物园迁地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四大作用。针对红山动物园最喜欢的场馆,排名前三的场馆依次是本土区(71.99%)、大熊猫馆(44.34%)、中国猫科馆(37.85%)。
2.1.3 游客现状评价。问卷将游客对红山动物园本土区现状的评价分为9 个问题,主要涉及动物展区展示情况、丰容与生态营造、本土区改进意见三方面。(1)在对动物展区展示情况的评价中,认为“展区营造的生境”最吸引人的占比最高,为76.99%。(2)在对丰容与生态营造评价中,对于环境丰容、食物丰容、感知丰容、社群丰容、认知丰容五大丰容类型,游客对环境丰容认知程度最高,占比87.76%[2]。在参与调查问卷的539 名游客中,有98.7%的人支持本土区环境丰容,认为其不仅展现了乡土自然生境,而且有利于提升动物福利。(3)在对本土区改进意见的评价中,认为改进的方面:动物展示效果(36.36%)、科普展示(36.18%)、模拟动物自然栖息地(35.25%)、动物种类(30.61%)、动物福利(28.01%)、游客参观舒适度(24.3%)、景观设施(19.11%)。另外,还包括增加游客与动物的互动、设置餐厅等基础设施、长期售卖文创产品等意见。
2.1.4 乡土动植物认知的评价。问卷题目设置了文字和图片来检验游客对南京乡土动植物的认知。动物文字选择有野猪、獐子、貉、欧亚水獭、赤狐、狗獾、小麂、豹猫8种,大部分游客对这些动物都有一定了解,其中,野猪认知度最高,达57.51%;
动物图片设置有貉、水獭、赤狐、獐子、野猪5 种,只有1.67%的游客不认识,每种动物的认知度都在68%以上,以野猪最高,达80.15%。植物文字选择有枸骨、女贞、构树、枇杷、火棘、紫珠、八角枫、大吴风草8 种,只有8.35%的游客选择全部了解,其中,枇杷认知度最高;
植物图片设置有枇杷、大吴风草、女贞、紫珠、紫苏5 种,33.97%的游客表示不认识,认知程度最高的是枇杷,说明枇杷是广为人知的南京乡土植物。与乡土动物认知相比,对于乡土植物的认知有一定不足。
2.2 不同展区游客停留时间
选择温度、天气接近的工作日和休息日进行对比,因动物园9:00 开门,从动物园大门步行至本土区需15min,所以,观察从9:30 开始。结合动物行为学规划本土区13 个动物展区观察时间,挑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2 个展区进行分析(见表1、表2)。
表1 獐展区游客停留时间分析
表2 水獭浅水区游客停留时间分析
2.2.1 獐展区。獐是一种生活在湿地的鹿科动物,展区利用芦苇、蒲草、荇菜等植物,结合农家小屋建筑,营造长江中下游湿地生境。獐胆子较小,常常卧在芦苇丛后,不易被人发现,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停留时间普遍没有超过1min。虽然专门配备了望远镜,但主动使用的游客较少,小部分游客在经志愿者提醒后表现出使用兴趣。
2.2.2 水獭浅水展区。水獭全天较活跃,容易被游客观察到。南京乡土物种原是欧亚水獭,因栖息地破坏和人为捕猎,导致欧亚水獭数量稀缺,所以,园方选择用小爪水獭代替展示。小爪水獭主要分布于云南、福建、海南等地区,因此,展区有面积宽阔的水池、跌水、芭蕉,营造热带生境氛围,喂食采用食物丰容的方式,将泥鳅、鳝段等食物贴在岩壁上或藏在石头缝里,让水獭自行寻找,既丰富了动物行为活动,保留了野生动物的野性,又给游客们提供了观赏内容。据观察显示,饲养员在喂食和与动物互动的时间段内,游客停留率大幅增加,停留时间得到延长。
2.3 其他场馆与本土区游客停留时间对比
调查问卷收集了游客对红山动物园不同场馆的喜爱程度,选择和本土区展示同个物种喜爱程度较高的中国猫科馆豹猫展区、喜爱程度偏低的獐麂坡展区,与本土区动物展区游客停留时间进行对比。
2.3.1 中国猫科馆豹猫展区。豹猫生性胆小敏感,喜隐藏在植被、岩石后,难以被游客观察到。本土区展示的个体来自红山动物园救护中心,有严重的视力障碍,因此较容易暴露在游客的视线中。加上饲养员喂食采用的是将小白鼠悬挂在栖架上的方式,吸引了大批游客观看,这也是游客停留率高、停留时间长的原因。12 月南京进入冬季,室外温度下降,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展区经过人数有一定程度减少(见表3)。
表3 本土区与中国猫科馆豹猫展区游客停留时间对比
2.3.2 獐麂坡游客停留时间对比。红山动物园将小红山原有坡地进行改造,仅在周边拉笼网进行遮挡,土壤、植被、树木悉数保留。将十余只獐和小麂散养其中,营造出南京地区典型的低山丘陵环境,原生植物、野生鸟类与獐、小麂的结合,成为南京本土生物多样性的“窗口”。獐麂坡的受游客喜爱程度虽低于本土区,但游客停留率远高于本土区的小麂展区,既跟营造的自然生境有关,也因游客在此漫步能体会到移步换景、层林尽染的景观效果和“人在坡上行,鹿在坡下游”的沉浸式体验(见表4)。
表4 本土区小麂展区与獐麂坡游客停留时间对比
通过调查可知,首先,游客对红山动物本土区的生境营造多数持支持态度,认为其既展现了乡土自然生境,也有利于提升动物福利,只有小部分持反对态度,认为生境过于丰富,增加了寻找动物的难度,影响了游客观察动物体验。其次,动物的活跃程度、饲养员的喂食和互动与游客停留率和停留时间呈正相关,若游览时间内动物活跃,较容易被游客观察到,或恰逢饲养员进行食物丰容,导致动物呈现找食、进食等自然行为,停留游客人数会激增,停留时间也会大大延长。最后,游览时间集中在12:00~16:30,而9:30~12:00 游览人数鲜少,休息日游客人数普遍高于工作日,但游客停留率和游客停留时间与工作日或休息日没有绝对相关性。
猜你喜欢水獭红山生境红山荞麦看木森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绒螯蟹和水獭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落叶果树(2021年6期)2021-02-12给水獭建一个家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0年11期)2021-01-18团结勇敢的印度水獭中外文摘(2019年20期)2019-10-24团结勇敢的印度水獭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9年3期)2019-04-26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年5期)2018-06-19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大众考古(2015年6期)2015-06-26不同生境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与本地种接骨草的光合特性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3期)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