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体焕
(中建海峡建设规划研究院,福建福州 350015)
医疗空间是促进康复治疗的特殊场所,由于人们受医疗空间环境氛围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病人住院后会产生各种负面情绪。通过景观改善病人在医疗空间产生的负面情绪,是医疗空间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医疗景观除了具有常规景观基本要素外,还需着重打造景观环境、地域文化对感官的维护和积极影响。在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景观建设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景观,能充分展示当地传统人文特色,让患者直接感受到当地文化特色。
医疗景观是指在医疗空间中,为患者提供室外活动场所,并为陪护家属及医护人员提供休闲的户外场地。用户可以接触自然、探索自然,从而刺激感官,满足治疗、调节的需要。
医疗景观大致可分为五类:(1)医疗型。景观为患者提供被动或主动恢复身体功能的机会,重点是从身体、心理2 个方面促进身体恢复健康。(2)体验型。景观设计关注患者(残疾人或老年人)生理需求,以维持和改善他们的身体状况。通过景观积极暗示手段,逐步推动保持和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关注生活特定阶段,通过帮助反思和认知活动改善他们的精神面貌。(3)冥想型。景观的特殊设计是为了让患者个人或群体放松身心,使其可以安静地思考,集中精力,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传入患者内心世界。(4)复健型。与患者治疗计划相辅相成,景观设计目的是获得积极的医疗效果,关注身体、心理和情绪的改善。(5)疗养型。疗养花园设计方案旨在降低身体压力,恢复患者活动能力,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健康,让他们在承受压力后恢复身心平衡。
2.1 医疗景观空间塑造的特点
(1)复杂的功能性。多元素的组成需要不同的景观支持。(2)高度的知觉性。患者适应环境的方式比正常人更敏感,他们对环境有高度的感知,景观设计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环境变化,并保持生命的活跃。(3)使用人群的特殊性。用户之间的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存在差异,景观设计需要具有广泛的兼容性和较高的亲和力。
2.2 医疗景观空间塑造的意义
2.2.1 有利于改善医疗环境。我国大多数传统医院都有着简单且雷同的绿化系统和统一设计的景观视觉效果。Soundland(声景)设计的运用提升了景观环境的健康化。基于声音的医疗景观,不仅能适应优美的环境、抵御炎热和潮湿、改善小气候、降低噪音,还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2.2.2 促进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人对环境的认知85%来自视觉、15%来自听觉感官,声音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事物。良好的声景系统可促进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的发挥,在西方国家,音疗法已用于癌症治疗和护理,已被证明能增加患者的安全感,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良好的声景系统对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从生物学角度进行治疗,还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进行治疗。
3.1 项目概况
3.1.1 文化背景。福州记载“榕树”的历史,不是从北宋福州太守张伯玉开始,而是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榕树”这个别称。据清代福州人林枫《榕城考古略》记载:“福州旧产榕,故有榕城之称。宋英宗治平中张伯玉守福州,编户植榕。熙宁以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说明北宋以前福州便出现“绿荫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观。
3.1.2 区位分析。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位于福州市长乐区滨海新城区域内,是滨海新城重要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北依沙壶路、东临万沙路、南接壶井路、西至规划路。基地周边交通便利,距离长乐国际机场8km、长乐区城市中心12km、福州中心城区40km,项目周边建有地铁6 号线万寿站点。
3.1.3 气候分析。项目地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7℃,1 月平均气温10.3℃,最低气温-1.3℃,7 月平均气温28.3℃,最高气温37.4℃,多为东北风,自然灾害以风、涝最重。
3.1.4 场地分析。基地西侧规划为商住混合用地,东侧为学校用地与商住混合用地,南北两面为公园绿地。项目占地面积15.37hm2,其中,建筑占地面积92976m2、景观占地面积61518m2,同时,包含建筑屋顶花园与下沉庭院(见图1)。
图1 福州滨海新城综合医院(一期)项目总平面图
3.2 植物景观主题的塑造
福州又称榕城,是享誉全国的山水城市,提取榕树与山林的景观元素,项目旨在构建森林主题医院景观。概念可解构为:“绿森”——打造林荫型医院空间,塑造绿色生态的院区基底;
“彩林”——建设丰富的植物群落,构筑多彩丰富的绿化景观;
“香木”——植入芳香型园艺体验,营建内外交融的疗愈景观。
3.3 植物景观空间结构的塑造
通过对建筑与场地的分析,项目植物景观结构为“一核一轴一环多节点”。“一轴”:榕树广场轴(入口广场);
一核:榕荫下文体活动核;
“一环”:共享林荫游憩环;
“多节点”:以森林游憩为主题的多个下沉庭院、建筑中庭与屋顶花园。
3.4 植物景观空间塑造策略
3.4.1 “绿荫之森”——构建林荫化空间网络。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与建筑布局形式,打造全域林荫化景观空间网络。通过行道树、景观林、点植树、景观构筑物与建筑阴影区等设施,塑造各室外连接通道的林荫化处理,同时,塑造防晒遮雨的游览休憩、文化展示、交流交往的主题空间节点,构建建筑景观一体化衔接的人性化空间网。
3.4.2 “立体之森”——塑造立体化空间层次。利用室外地平、屋顶花园、下沉庭院等不同层次的高程平面与立体绿化,塑造多维立体式森林花园景观。室外地平高程主要应用于交通动线引导、主要室外活动承载等,屋顶花园与下沉庭院、建筑室内功能相搭配,构筑不同用途的景观空间,通过森林化的绿化种植手法,塑造立体森林印象的医院景观。
3.4.3 “多彩之森”——建设感官丰富的设施系统。结合使用者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感,在设计中通过舒适的形态、适宜的彩色、合理的光线,构筑舒适的视觉景观。合理划分声音控制区,塑造不同景观体验空间,通过水景、植物、风廊的控制,塑造不同疗愈声音体验区。景观设施选择木质、石质、金属等材质,加强景观游憩的触感体验,引进芳香植物与气味植物,强化芳香疗愈功能。
3.4.4 “疗愈之森”——融入康复景观配套设施。根据各空间的特性,导入感官花园、园艺花园、芳香花园等主题疗愈空间,设置不同功能、不同使用对象的疗愈景观体系。融入复健设施与芳香园艺植物,为住院患者提供丰富的疗愈设施,为医护人员提供舒展身心的室外场所。
3.5 各分区植物景观设计
3.5.1 榕森广场(榕树之形)。是医院最主要的广场,也是交通最为复杂的广场,行人通过广场进入医院门诊楼,外来车辆通过广场两侧坡道进入地下停车库,在入口区形成人车分流,开敞的空间利于组织动线与集散,能够满足前广场人流进出与快捷到达的需要。景观设计以“榕树之森”为主题,提取榕树形态元素,勾勒广场的空间骨架,采用中轴对称的手法,以简洁大气线条营造广场仪式感。犹如榕树树干,生命旺盛,通过枝繁叶茂的形态,抽象出铺装的线条,连接院区出入口至建筑各个出入口。广场种植小叶榕作为树阵植物,榕树冠大荫浓,可为就诊患者提供林荫化与人性化的室外休憩空间,体现“医”之博爱。在榕树阵下建设院区文化墙,整体色彩温和雅致,与建筑相协调,展现园区精神。
3.5.2 文体广场(榕树之魂)。作为患者与医护人员共同活动的区域,通过林荫化手法,塑造户外等候、安静休息、医患交流的空间,同时,多功能小广场也为医生集会、宣誓等提供空间。通过设置文化长廊、生命主题雕塑,弘扬医生精神;
利用台湾栾树形成干净的树阵广场;
营造疏林草地的开敞氛围(见图2)。
图2 文体广场
3.5.3 根庭院(榕树之根)。项目内共包含两部分地下庭院,分别为门诊楼前下沉庭院、东部下沉庭院。设计以榕树的根系为主题元素,以线性元素塑造内部景观设施,设置多元休憩空间,为地下车库过往人群提供汇合等候、林荫休憩的场所。绿化引入层次丰富的种植形式,塑造乔草结合的绿化模式,构筑多样化景观空间,营造丰富的官能体验。开敞草地包容多种活动,给病患及家属带来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休憩台地提供交流环境,舒缓压力。
3.5.4 建筑中庭(榕树之脉)。项目内门诊医技楼区域共有7 处内庭院,各个中庭根据周边场所特征和空间需求规划设计场地功能。针对建筑外部挑出部分,利用藤本植物打造立体绿化景观,同时,搭配部分棕榈科植物和小乔木,营造出富有层次的植物空间,给医院病患、家属和医生提供短暂停留交谈的场所(见图3)。
图3 建筑中庭景观
根据各区域融入七大设计主题:影园、舒园、沁园、畅园、静园、雅园、趣园,融入光影、芳香、童趣等多种主题空间。(1)影园。有着丰富的光影景观,通过配置大叶片植物,提升光影效果的同时,营造放松舒适的空间氛围。园中的木平台穿插于绿化中,为人们提供休憩、交往、远眺的空间。(2)沁园。靠近休息区,芳香植物可产生令人愉悦的气味;
设有花池坐凳,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创造短暂的休息、交谈空间;
通过孤植树和旱溪等形式烘托意境。(3)舒园与畅园。位于核医学科旁,植物配置选择可吸收辐射的虎尾兰、芦荟等,绿化组团形如云朵,围合出适合交谈、休憩的安静小空间。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光照、风向等自然因素,旨在为人们创造舒适的户外娱乐休闲空间,并通过立体景观与垂直绿化,营造出富有层次且温馨舒适的植物空间。(4)趣园。叶片奇特的大叶伞、春羽、花叶鹅掌柴,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增加场地的趣味性;
色彩鲜艳的巴西红果、海南洒金、长春花能带来刺激感,激发探索欲;
趣味性设施能激发儿童的参与性,释放压力。(5)静园与雅园。使用人群为“危重病人”。植物选择高雅的文心兰、有药用价值的麦冬、寓意良好的福木,营造高雅氛围;
隐秘的小空间产生安全感,提供独处机会。
3.5.5 叶花园(榕树之叶)。即屋顶花园,提取榕树叶的形态元素,旨在创造对患者与医护人员友好的空中花园。根据花园所处位置可划分为三类:(1)门诊楼屋顶花园。在屋顶区域创造散步和园艺操作空间,给医护人员提供庇护与眺望的放松空间,成为工作人员及部分住院病人亲近自然及与植物互动、放松、交往的场所。(2)住院部屋顶花园。用地面积较小,通过打造微型疗愈花园,导入复健设施与园艺疗法区域,满足病人放松身心、安静休息的活动需求,设置花池座凳,为病患与医护人员提供休憩交往、远眺活动的空间。(3)倒班宿舍屋顶花园。主要使用人员是医护人员,结合建筑构架,设置安静交流的休憩空间,为在倒班后身心疲惫的医护人员提供恢复体力的休闲场所。通过设计大片绿色植物带来舒缓的感受,点缀色叶植物,产生视觉差,增加灵动性。
3.5.6 共享林荫游憩环(榕树之色)。项目围墙外部具有3~5m 宽的绿化景观带,旨在利用狭窄的空间,构建城市微型公园游憩带。以自然式种植创造丰富的绿化林冠线,采用组团式搭配方式,营造富有韵律的视觉空间,以流畅的绿化空间形成医院的生态绿环。点状植入休憩节点,设置林荫坐憩与文化展示设施,成为过往人群停歇场所,缝合医院的硬性边界给城市带来的割裂感。如万沙路一侧共享绿地,上层种植小叶榕、香樟、水蒲桃、腊肠树,中层种植银叶金合欢、花叶垂榕,下沉种植非洲茉莉球、沿阶草等,通过多层次的植物种植,形成天然的植物屏障。
4.1 色彩美
利用植物景观的“季相美、色彩美”,结合平面与建筑立体空间维度设计,打造灵活的景观空间,为患者康复提供一个安静美好的环境,选择的色叶树种有秋枫、乌桕、黄瑾、红叶石楠、洒花叶鹅掌柴、银边草、银边玉簪、南天竹等。住院部前坪场地采用幌伞枫(观干)-罗汉松(观形)+金桂(观叶)-龙血树(观花)+红叶石楠球(观叶)+龟甲冬青球(观形)-南天竹(观叶)+玉龙草(观叶)+佛甲草(观叶)+花叶鹅掌柴(观叶)的配置方式,形成了较好的景观效果。
图4 住院部前坪场地植物搭配
4.2 感官美
项目景观具有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感官体验,不使用气味浓烈的花卉植物,避免敏感患者感到不适;
选择能抗癌抗菌、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植物,如枫树、木樨等;
从适应性、安全性、经济性及景观价值等方面考虑,区域内乔木和灌木比例控制在1∶3~6,确保景观四季效果良好。
4.3 层次美
将常绿植物、速生植物、慢生植物组合搭配,形成富有季相变化的景观环境。可将鸡蛋花+散尾葵+红叶石楠树-三角梅+非洲茉莉球-肾蕨+麦冬、秋枫+香樟-桂花-大叶黄杨球+黄金榕球+三角梅+红铁-雪茄花+沿阶草、香樟+鸡冠刺桐+杨梅-紫薇-黄金榕球+三角梅-小叶栀子+红铁-马尼拉草、麻楝+鸡冠刺桐+杨梅-黄金榕球+丛生水蒲桃+鹤望兰+三角梅-金森女贞+红铁-马尼拉草、朴树+香樟-金桂+鸡蛋花-黄金榕球+三角梅球搭配种植(见图5)。
图5 植物种植层次丰富
4.4 文化美
依据植物生态特性,多选择麻楝、榕树、香樟、秋枫、菩提榕、垂榕等乡土树种。此外,由于部分植物被我国古人赋予良好的寓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自己独特的品格气质,栽植有朴树、香樟、紫薇、秋枫、桂花、青皮竹、鸡蛋花、罗汉松、茶梅、大叶栀子、茉莉、银叶金合欢等植物。
4.5 芳香美
主要选用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植物,用以改善环境及预防、治疗和保健活动,创造健康、安全、舒适的医院环境。根据植物特性划分景观特色,入口广场以感官体验为主;
屋顶花园以缓解压力、疗养身心为主;
文体小广场以植物围合,以提神类植物为主;
下沉庭院侧重营造静谧环境,供思考交流;
共享绿地满足病人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
研究地域文化景观特征,可将大量地域文化元素作为表现载体,运用于综合医院景观建设中,在丰富医院文化、维持传统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推动与传承作用。良好的植物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悲伤等负面情绪,使他们安心就诊,而且能舒缓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医疗空间植物景观设计应在确保满足功能和效益需求的基础上,构建“影、体、色、绿”规划,同时,辅助设计区域、植物、道路、小品等景观,为患者创造高质量的康复环境。
滨海环境下,综合医院植物景观环境建设相比其他地区更具特殊性。一方面,应注意合理规划利用医院现有地块,使得各项基本指标满足使用要求;
环境影响着医院的发展,为了确保绿化率和其他规划指标达标,如何正确定义不同的分区,以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极为重要。另一方面,尊重医院的历史和文化;
各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特色,景观设计可结合传统历史与文化,充分考虑历史建筑、传统文字、传统图像等文化因素。
针对医院园林景观设计,首先,合理搭配植物与建筑体,丰富空间层次感。采用“点、线、面”组合搭配形式,将乔、灌、草、花组合搭配,平衡垂直与曲面关系,引导患者视线走向。其次,注意不同植物品种的科学搭配,使园区保持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可将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按3∶1 比例配置,也可将常绿树种与宿根花卉结合配置。再次,特殊区域应进行针对性设计,如儿童活动场所,为了满足儿童的审美需求,以色彩艳丽的植物为主,禁止选择具有飞毛、气味、毒性和带刺的植物;
传染病医院则应种植高大乔木和常绿灌木,增加常绿树木比例,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最后,从园艺疗法出发,提升植物种植的合理性。景观的五感刺激(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是园艺疗法作用于人体的媒介之一,植物顽强的生命力会对患者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从而提升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如桂花、含笑等植物会让人心情愉悦、豁然开朗,而桂花、罗汉松、茉莉、龟甲冬青、金森女贞等植物能分泌杀菌素,可有效杀灭部分病菌和有害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