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读书(3篇)

时间:2023-05-19 17:1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培根随笔读书(3篇),供大家参考。

培根随笔读书(3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培根随笔读书篇一读培根的《谈天性》却震撼了我,对人的天性的剖析深入人心,令我浮想联翩,随着历史的推移,在历史中回忆起了人的本性。

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是刘备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的天性;三国鼎立时期,曹操为了城池,为了胜利,不惜用阴谋,这是他狡诈,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天性;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是他艺高胆大,狂妄自大的天性;张飞死于内奸的刺杀,这是他脾气火爆、爱喝酒的天性;诸葛亮神机妙算,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这是他聪明智慧的天性。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力辅佐刘禅,却一再失败,这是刘禅好玩、胸无大志的天性。

这些人都因为自己的天性而成就了大事业,或者死于非命。

清朝末年,皇帝软弱无能,在受到帝国主义侵略时,实行了海禁政策,闭关自守,殊不知"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_终国土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沦落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这是统治阶级狂妄自大

不愿面对现实、软弱无能的天性。

近代,孙中山建立国民党,却被北洋军阀抢走了政权,这是旧中国软弱无能的天性。随后,蒋介石篡位,掌控了国民党,这是对权利的渴望。蒋介石又发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 杀爱国 军民,这是视人命为草芥的残忍的天性。而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正体现了国人正义、渴望和平的天性。

新中国成立后,时代在发展,贪官在进步。以前是公家的粮食私家吃,现在是走私、黑 社会、情 妇横出、巨额受贿。这都是贪婪、犯贱、没有责任感的天性。

但是,人却可以克服这种天性。书中写到"压力使天性的反抗力更强。纪律和教育能使天性规矩一点,但只有习惯能改变、抑制天性。"天性只能被习惯所克制,只能被人的意志力所控制,一个人的意念如何,决定了他的天性好坏,更决定了他的成就大小。

培根这样写道"人要想战胜天性,给自己规定的任务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因为任务过大,他就会屡遭失败而气馁;任务过小,虽常常得手,但进步甚微。"这不正好应了中国的古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么,改变自己的习惯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循序渐进。

人的天性不长香卉,便长野草。在这尘世中,歪风邪气颇重,与其发现恶习再改正,不如先给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尘世中坚守一方心灵的净土。

<

培根随笔读书篇二翻来那本《培根随笔》,碰巧映入眼帘的是那篇《论美》。捧起书来,认真研读,细细品味,便觉心生同感。

美是什么?你也许会说,美就是一个人长得漂亮。其实不然,一个人的美不仅仅指人的外在形体美,还包括人的内在心灵美。“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同样,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还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

书中提到两位画家——阿佩勒斯和丢勒。他们曾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美的人像。其实这种画像,恐怕除了画家本人,无人喜爱。正如培根所言:“美之极致图画无法描绘,一眼难以发现。”美不应该用规范和公式去限制它,而是在恰当的机遇中发现和表现它。

我们每天都会见到许多形形色色的人,如果逐步审查,可能一无是处,并不优美,但倘若纵观整体,你会发现,他们个个楚楚动人。“美到秋天依然美”,有些老人尽管岁至暮年,但是由于他们作风优雅,生活充实,其风采依然属于人世间至善至美的典范。

美是一种和谐,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又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是一种纯真,天然之美比修饰之美更有特色;美是一种力量,在平凡之中震撼人心……正如培根所说:“论及美,容貌美胜过肤色美,文雅得体的举止美又胜过容貌美。”“当代雷锋”郭明义是美的,因为他无私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最美教师”张丽莉是美的,因为她的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即使面对生命考验也从未退缩;“中国好大爷”王福顺是美的,他谎称自己有医保,让撞人青年“赶紧去上班”……这些人都很平凡,却用朴实的行为彰显了人性之美,他们都是拥有大爱之美的人。

培根说:“美犹如夏天的水果,容易腐烂,难以持久。”一个人如果只有光鲜美丽的外表,而缺少丰富的内涵,那么这种外在的美丽也只是徒劳无用,不可长久的。只有真正做到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人间至美,美在心灵。

培根随笔读书篇三无论是在《伟大的复兴》还是《新工具》等著作里,培根,这位伟大而又传奇的笔者以他永不言败的斗志书写了一篇又一篇的动人的乐章。

他以笔代戈,以热血铸剑影,在中国近代,无疑只有鲁迅先生才有资格与他相媲美。

在这五十多篇的随笔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是《论美》这篇文章。这是一篇围绕“美”而谈天说地的佳作。读完它,我恍然大悟,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我们每个人的理想与目标不同。所以,每个人所追求的果实也各不相同。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我们应该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将来未知的旅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美才是永不凋谢的美。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外表,而行为是指举手投足间的动作神态。这才是真的美。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在的美丽,却忽略了内在的美丽,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心,光有外表,也不过只是个躯壳,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一个不漂亮却有美德的人才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培根一生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他的进步思想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随笔》正是像这阶梯一样,推动着人们一直向前进。

《培根随笔》——我人生的导师。

推荐访问:培根 随笔 读书 培根随笔读书(3篇) 培根随笔读书(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