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守正创新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意识(2022年),供大家参考。
新中国70年的实践表明,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并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探索和创新,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中过好意识形态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新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历史发展
毛泽东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者之一,他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确立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一整套相应的思想体系。1954 年9月,毛泽东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962年9月,他再一次强调:“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毛泽东的意识形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运用、创新和发展,为新中国意识形态工作打下了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扎实根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重新步入正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够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邓小平所阐述的四项基本原则、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论述,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对意识形态作用的高度重视。
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促进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以为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明确把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立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主线,不断探索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路和新境界,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意识形态工作置于前所未有的历史地位,明确定位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围绕“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出了一系列根本性、全局性的新论断、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中过好意识形态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遵循。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守正创新
从革命年代的“枪杆子”和“笔杆子”建国立国,到改革开放的“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再到新时代的“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意识形态工作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经验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两个巩固”没有变。党的xx大提出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党的xx大首次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的xx大强调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党的十九大凸显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又是对党的理论创新发展。实践告诉我们,越是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价值观念多元多样,越要在千帆竞发中立主导、在百舸争流中立主流。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两个巩固”的提出,是对意识形态工作职责使命的重新认识和高度提炼,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确定了原则、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原则,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遵循。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结的首条规律性认识就是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正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变迁的统领,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方向上确保了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航向前进。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铸魂凝心的基础工作,代表一个国家最深沉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凝聚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党的xx大从三个层面高度概括提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第一次以党的文件明确了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价值导向和价值准则。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要思想,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许多新的重大部署。当前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凝聚社会共识,引导全体人民自觉践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发挥网络新媒体主阵地的作用。移动互联网现在已成为各种思想观念竞相争夺的焦点,从深层次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和最前沿。强调:“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舆论宣传,因势利导,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推动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要善用新媒体,完善舆论引导机制,把互联网建设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重要阵地,严防“黑天鹅”“灰犀牛”舆情风险。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指出,“各级党的组织都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旗帜鲜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对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决不能含糊其辞,更不能退避三舍,必须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敢管敢抓,敢于亮剑,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搞‘爱惜羽毛’那一套。”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委(组)书记是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分管领导是各自分管部门意识形态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必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各自分管部门、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被认为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特质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引导,从纷繁复杂的风险矛盾中找到规律。
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对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和综合性的问题进行科学谋划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一种高瞻远瞩、立足全局的思维能力。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战略目标,必须把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治国安邦的重大战略任务。要科学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思维,做到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树立整体性观念,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有序、健康发展。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要汲取群众智慧,打破惯性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指出,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而“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理念创新是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先导,要树立“大宣传”理念,形成意识形态建设整体合力。工作方式创新是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基本,灵活运用好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和传播平台,让意识形态工作更加具有现代气息,形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
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就是以底线为下限,调控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一种思维方法,是富有忧患意识的积极的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这项工作。告诫全党:“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以底线思维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牢牢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防止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因离心离德而地动山摇的局面。
人本思维。人本思维是指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根本的利益,这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宝贵经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人民代言、为群众发声,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鲜亮的政治底色和最厚重的价值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