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屈原列传 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离:犹离忧也(通罹)
2、指:其称文小而而其指极大(通旨)
3、反:人穷则反本(通返)
4、绌:屈平既绌(通黜)
5、质:厚币委质事楚(通贽)
6、见:靡不毕见(通现)
7、内:亡走赵,赵不内(通纳)
8、濯:自疏濯淖污泥之中(濯通浊)
二、一词多义
1、闻: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名词,学识)
②无何,宰以卓异闻(动词,闻名)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乎(名词,名气)
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动词,听到)
2、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名词,品行)
②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动词,记忆)
③其志洁,其行廉(名词,品行)
④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名词,意愿)
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动词,作标志)
3、直:①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志,以事其君(名词,正直)
②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与横相对)
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通值,价值)
④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对的)
4、疏:①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②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名作动,用奏章写)
③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影(形容词,稀疏)
④《谏太宗十思疏》(一种文体)
三、词类活用
1、入: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动作状,对内)
2、出:出则接遇宾客(动作状,对外)
3、谗:因谗之曰(形作动,讲坏话)
4、听: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动作名,听取意见)
5、邪曲: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邪恶的"小人)
方正:方正之不容也(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6、明:明道德之广崇(形作动,阐明)
7、蝉:蝉蜕于浊秽(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
8、怒:楚使怒去(动作状,生气地)
9、虎狼: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名作状,象虎狼那样)
10、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作动,继承)
11、日:其后楚日以削(名作状,一天天地)
四、古今异义的词
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
今义:色彩
2、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
今义:对事物进行描述
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今义:不慌不忙,镇定自若
4、反复:古义:反,覆转;复,恢复
今义:颠来倒去
5、诡辩:古义:谎言,欺诈的言论
今义:无理狡辩
五、句式归纳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断句)
2、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状语后置)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
4、楚诚能绝(于)齐。(省略句、状语后置)
5、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判断句)
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宾语前置)
7、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
8、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
9、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被动句)
10、此不知人之祸也。(判断句)
六、难句翻译
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译:(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对治理国家的道理很精通,对外交辞令非常熟悉。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译:他爱护国君、振兴楚国而一反楚国衰弱局面的意愿,在《离骚》这篇诗歌中再三表露出来。
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译:(结果),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已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这是一个互助平台,为您提供大量高中文言文屈原列传知识点总结范文,送一篇给你。
高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
4、一词多义
二、文言虚词
虚词分类:介词、连词、代词、助词、副词
三、文言句式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文言文固定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
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 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
1.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2.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3.倒装句:文言中中,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4.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四、翻译
一 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 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
(一)针对实词
(1) 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
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
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 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d 振长策而御宇内。
(二)针对虚词
(4) 删。删去不译的词,例如:
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b 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d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三)针对实词和虚词
(5) 换。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
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6) 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例如:
ⅰ 谢:①拒绝 ②感谢 ③凋谢 ④告诉 ⑤道歉 ⑥告别 a、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
)b、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 )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 d、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 )
e、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
) f、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之主人矣 ( ) ⅱ 何 ①表反问语气 ②形容词词尾 ③表揣测语气④表比较⑤表疑问语气 ⑥介词 a 儿寒乎?欲食乎? ( ) 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 c 日食饮得无衰乎 ( )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 e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
(四)针对文言句式
(7) 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主要是省略句式、内容缺省、例如:
a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 幸陛下哀怜,与奴俱行,妾即死无恨!
c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8) 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主要针对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
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也?
c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9) 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
a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b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实践小训练:
把下面的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