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讲话材料—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 聚力健康广州建设奋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2年)

时间:2022-05-02 18:45:01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讲话材料—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 聚力健康广州建设奋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2年),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讲话材料—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 聚力健康广州建设奋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2022年)

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讲话材料---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聚力健康广州建设奋力开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同志们:

这次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精神,深入贯彻******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十一届十四次***精神,紧前落实全国、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十三五”和2020年工作情况,研究“十四五”发展思路,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推动新时代新阶段卫生健康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一、“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是广州卫生健康事业非常重要、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大融合大转型、大挑战大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建设卫生强市、健康广州为目标,按照“抓党建、促医改、强基层、建高地、保健康”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加压奋进,锐意改革、跨越发展,广州卫生健康事业的底色更厚、成色更足、特色更靓,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础。广医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创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东)、市妇儿中心成功创建中南地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广州作为全省唯一地市获得国务院2019年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督查激励。打造高品质家庭医生服务获得2018年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通报表扬。花都基层医改新路径入选2018年全国医改十大新举措。基层医改新路径荣登2019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榜首。国家卫健委连续2年在广州召开基层医改新闻发布会,在全国推广花都、增城医改经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经验写入中组部典型案例丛书和全国干部培训教材。连续3年获得省基本公卫考核第一名。2016、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2020年疫情之下,广州血液中心采血量做到全国第一。2020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达5550个、床位10.2万张,分别较2015年增长49%、24%。人均期望寿命由2015年的81.72岁提高到82.52岁(2019年末)。户籍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保持低位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五年来,我们坚持政治统领、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更加有力有效。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全面落实“两个维护”十二项制度机制,认真执行政治要件闭环落实机制。严密组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高质量做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守牢卫生健康系统意识形态阵地。委系统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显著增强、政治理论水平普遍提升。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委党组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举措》,健全完善公立医院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创建模范机关,实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头雁”培育工程,党支部书记能力素质有效强化。深入开展“抗疫情、勇担当、争先锋”行动。加强党建带群团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党建为引领,促进民营医疗行业健康发展。市对我委党组织建设工作历年评价均为“好”,在全市名列前茅。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建设高素质队伍。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选拔任用原则,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标准完成国家机构改革任务。扎实推进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工作。开展领导班子年轻化专业化调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加援疆、援藏、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等工作。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项目。顺利承接省卫生系列和基层卫生系列高职评审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明确领导班子和成员主体责任清单任务。强化党内监督,落实一把手约谈和述责述廉述德制度,深化纪律教育学习,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全面梳理并跟踪落实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全覆盖督导督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全程监督。严肃查办信访案件,落实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五年来,我们坚持敢闯敢试、善作善成,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更加有序有方。医疗资源布局优化成型。制定实施《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广州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11-2020年)(修订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外移。市八医院二期、市中医院同德分院、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投入使用,花都区中大仁济医院、黄埔区广医附属妇儿医院、市妇儿中心南沙分院和增城分院等项目落地,广州呼吸中心、市中医院新址工程、红会医院住院综合楼等项目封顶,市十二医院易址新建、从化区中医院迁建等项目开工。省医与番禺区共建区第二人民医院、广医与从化区共建广医附属从化妇儿医院等项目进展顺利,“一主、一副、五分、网络化”医疗卫生设施总体布局加快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加强。落实《广州市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和三年任务清单,完成2020年十项重点工作。印发实施《广州市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创新绩效工资管理机制试点工作方案》。修订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推进市、区医学观察场所建设,完善市应急医院、紧急医学救援指挥中心、卫生应急指挥大厅和指挥决策系统建设方案。实施加强疫苗接种管理行动方案,完成疫苗冷链配送建设,加快预防接种单位标准化建设,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保持在高位水平。有力防控登革热、人感染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艾滋病、结核病等终期评估全部达标。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创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糖示范区”,推进“大肠癌防控”等项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多点突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建立省市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广州地区所有类型公立医院,实现“同城同策”“同级同价”。协同推进三医联动。全面取消药耗加成,创新“定额+差异化”补偿方法。5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联合修订广州地区新增和特需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办法,新增项目721个。创新实践“基于大数据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全国率先开展以医保部门引导的药品集团采购(gpo)新模式。落实“两个允许”,制定《市属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目标年薪制实施办法》,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医务人员人均绩效工资大幅增长,公立医院人员经费支出比例逐步提高。40家医院启动市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3家公立医院参加国家试点。11个区成立17个医疗集团,实现区域全覆盖、布局网格化。基层医改稳医惠民。“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机制改革全面落地见效。紧密型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在花都、增城、黄埔区完成,并在其他涉农区推广。“全面推广农民在村卫生站一元钱看病”纳入市强农惠农富农大礼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80.46元,较2015年增长60.92%。

五年来,我们坚持求实务实、精益求精,全面推进卫生健康能力建设更加有进有为。医疗中心建设攀高筑峰。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和4个配套文件。印发《广州市加快医疗高地建设工作方案》。开展市属医院临床学术能力评价,启动研究型医院建设,成立市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广州地区现有医院289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38家。国家与省共建的8个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在广州。省进入2020年全国百强医院的9家医院全部在广州。省重点建设的30家高水平医院有13家在广州。建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31个、省高水平重点专科77个。推进落实《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鼓励优质医疗资源在穗办医,2019年民营医疗机构床位占比提高到18%。基层服务能力提质向强。建成9个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全国百佳乡镇卫生院、19个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个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6个中英合作全科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实施广州伯明翰全科医师(家庭医生)医联体共进计划,与香港联合医务集团合作培养“金牌家庭医生”。组建1463个家庭医生团队,建成18个市级签约服务示范区和22个标准化联合医务工作室。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划设置和标准化建设。全市现有15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1家镇卫生院和921家村卫生站,基本做到“一街一中心、一镇一院、一村一站”,实现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服务圈。中医药事业焕发活力。启动中医药强市建设,成立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高规格召开全市中医药大会,出台《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三年重点任务计划。制定中医“治未病”提升工程行动方案,建设涵盖4个市级技术指导中心、25个示范单位和183个基层社区卫生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的“治未病”服务体系。广州地区2家中医医院进入全国中医医院排行榜前10和省高水平医院建设计划,建成21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启动新一轮中医重点专科建设,11家医院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治疗先行先试。市针灸医院、针灸培训基地初具规模。2018年成功创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科技教育水平稳步提高。推进实施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和科技创新基金基础研究项目,立项1500余项。12个市医学重点学科(2017-2019年)建设成效显著。市属医疗卫生单位高水平科研立项数量逐年上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从2016年的97项提高到2020年的133项。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政策措施,市财政共投入4.28亿元,培养规培学员4347名。启动市基层医生全科能力提升工程三年培训计划。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从2015年的2.98人增加至3.19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零事故。卫生信息化升级迭代。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网联通296家省市区医疗机构。“广州健康通”汇集129家医院号源,提供23项健康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2019年启用电子健康码,在97家医院15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用,基本实现就医“一码”通行。185家医疗卫生机构接入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平均互认率94%。“穗智管”基本实现城市医疗卫生运行“一张图”。完善基于大数据的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全市三甲医院全部开通互联网医院。市妇儿中心签发国内首张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

五年来,我们坚持用心用情、惠民便民,全面改善卫生健康服务保障更加有声有色。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对口医疗帮扶12个省(市)21个地区,230家医疗单位结对近700家医疗机构,“5+2”组团式帮扶黔南州、毕节市27家医院,累计派出医务人员万余人次,培养住培学员272名,顺利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国家考核。委对口帮扶清远市太平村全面脱贫。健康广州满舵启航。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实施健康广州行动的意见》《健康广州2030规划》《健康广州行动(2020-2030年)》。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创建23个国家卫生镇、15个省卫生镇、966个省卫生村、以及10类1687个健康支持性环境。“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和控烟工作强势推进。扎实做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居民健康素养稳步提升,舆情应对敏感高效,委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位列省卫健系统第3名、市直部门第2名。重点人群服务扩容提速。开展母婴安康行动、出生缺陷综合干预工程、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11个区均建成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全面二孩政策稳妥实施,计生家庭扶助关怀政策有效落实。医养结合与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实现“零”的突破。5例医养结合典型经验入选国家卫健委与世界卫生组织“医养结合在中国的最佳实践”。建成康复医院15家、护理院9家、护理站113家。3家医养结合机构被评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越秀区及所属3个街道入选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和示范街道。圆满完成2020年“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健康发展”民生实事。成立市级指导中心,建设11个示范点,4个区5个托育机构成功申报500个普惠托位。全市登记涉托育服务机构1430家,数量全省第一。审批服务集约高效。推进“放管服”改革,梳理确认行政职权事项418项,承接实施省级许可14项,委托和重心下移36项。审批事项全部进驻一门、一窗、一网,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不见面审批”,6类161个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办、跨域办、预约办、自助办、就近办、最多跑一次。审批时限由法定的20-45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推进医疗机构审批制度改革,开展诊所备案试点。2020年度被评为市政务服务标兵单位。

五年来,我们坚持从严从紧、善管细治,全面强化卫生健康行业监管更加有章有法。考核评价导向作用凸显。创新实施医改、基本公卫、计划生育、重大疾病防控等综合考核,提高考核质效。健全公立医院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在促进服务改进和中心工作落实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医疗质量管理走深走实。成立27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6个胸痛中心、22个卒中中心通过国家认证。组织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考试和院感知识全员常态化考核。定期发布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临床用血、医疗纠纷、院前急救、安全合理用药等系列分析报告。90%以上二级医院实现预约诊疗。药事管理有序推进。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合试点。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任务,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新模式。建立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联动机制,完善短缺药品储备保障。制定安全合理用药监测体系,设置36项指标,定期分析通报。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落实。制定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人口计生服务管理规定》《献血管理规定》《老年人优待办法》等4部政府规章。严格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开展《民法典》《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普法培训、以及“以案释法”教育。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维持率、胜诉率不断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治乱清源。卫生监管对象数量从2.96万间增至4.57万间,查办案件数连续3年全省第一。开展整顿医疗秩序、打击“两非”和非法代孕、整治医疗美容乱象等专项行动,严肃查处扰乱疫情防控、超范围执业、虚假医疗宣传等违法行为。推进“智慧卫监”、“双随机一公开”和“以案促管”等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综合监管督察。职业健康监管稳步增强。指导各区镇街综合执法改革,下放职业健康行政执法事项。推进职业健康宣教“七进”行动,开发“职业健康学习”网络培训小程序。完成国家和省六大职业病防治项目,推进尘肺病防治攻坚,全市职业病新发人数持续下降。安全防范常抓不懈。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出台《广州地区医疗机构治安保卫规定》,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业治乱工作,有效化解信访纠纷,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信访事件。广州马拉松、广交会、“读懂中国”、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等大型活动保障任务圆满完成。财务、审计、干部保健、对外交流、机要保密、档案管理、政务公开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大考,扛起巨大压力,付出极大努力,用不到一个月时间遏制住国内其他省市疫情输入,用不到两个月时间稳控住其他国家(地区)疫情输入和重点国家关联疫情,取得抗疫重大战略成果。市八医院获得全国抗疫先进集体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卫健委防控办等3个集体获得省抗疫先进集体,广医附属第一医院获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八医院重症医学科获得省先进女职工集体。钟南山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和全国优秀******员,2人获得全国抗疫先进个人,1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6人获得省优秀******员,26人获得省抗疫先进个人,5人获评省劳动模范,3人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还有一大批单位和个人获得市级表彰。民调显示,市民对政府防疫满意度高达95%,为多年民调少见。“广州速度”“广州力量”“广州经验”“广州担当”备受好评。

回顾一年来的抗疫历程,全系统坚决贯彻******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结合广州实际,打出综合抗疫新典范,主要是:贯彻“一个总要求”,围绕“两大防控策略”“两升两降目标”,建立“三人小组、三张网络、三本台账”,落实“四早、四应、四集中、四方责任”,实施医疗救治“五个整合”,全面实现了“六个零目标”。一是应急响应“零延迟”。武汉通报疫情当天,连夜吹响抗疫集结号,短短两周时间完成准备,反应速度为湖北以外全国最快,真正做到布防在前、未急先应。根据统计数据,市民最满意政府防疫反应速度、满意率达98%。二是组织动员“零缺位”。及时启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联防联控机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统筹指挥,全市动员、全面部署、一体联动。卫健部门作为关键要素和核心力量,牵头或配合全部小组工作。三是排查监督“零疏漏”。实时分析研判国内外疫情动态,开发应用“穗康码”,发挥发热门诊和零售药店“前哨”作用,制定全员核酸检测预案,分级分区分片组建流调队、应急消杀队。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强大作用,组织重点场所、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等多项大排查,牢牢守住入境人员闭环管理“护城河”。四是常态推进“零脱节”。对标“八个准备”、聚焦“六个重点”、落实“三个强化”,全域全链条做好秋冬季、冬春季疫情防控准备工作。实施核酸检测能力提升工程,单日单人单管检测能力超70万份。完成107个发热门诊、197个发热诊室规范化建设。大幅扩增流调、医疗救治等队伍,组织开展聚集性疫情处置、大规模核酸检测等应急演练。分批稳步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五是医疗救治“零差错”。实行“组织整合、资源整合、疗法整合、身心整合、文化整合”的整合式治疗模式。成立市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统筹广州地区医疗资源,构建基层排查、区级隔观、市级收治“三级救治链”,实施“两类两型四线”分类集中、梯次分流收治。市专家组成员深度参与国家诊疗方案制定。建立中医隔离病区,“肺炎一号方”在全省和武汉推广。精神心理医师全程参与诊疗。针对不同国籍、不同习惯,实行个体化个性化文化支持,取得全国同类城市最佳救治成效。六是医务人员院内“零感染”。成立市医疗机构感控工作专班,建立分管市领导、卫健委领导、医疗机构负责人三级责任制,分片包干,明察暗访,全覆盖督导。关心关爱医务人员,严格管理、配足物资,全员培训、定期考核,未发生一起医务人员院内感染事件。此外,我们还高效处置了“东山小厨”、“保利西子湾”、“保利天悦”、“美妙美食店”、“矿泉”、“棠下”、“新塘”等局部疫情,被作为精准防控典型范例,受到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借鉴推广。

据统计,广州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追踪处置密切接触者、社区入户排查管理人数、入境人员和交通检疫人数、进口冷冻食品监管量等均为全省之最。核酸检测能力全省最强、全国领先。发热门诊(诊室)规范化建设全省最多最快。全国最早推出“穗康”小程序。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组高度评价,认为广州抗疫让世界惊艳和震撼。我们的许多经验应邀在国内外重大组织、重要媒体交流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推介,获得广泛赞誉。沉甸甸的成绩单,凝聚着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健康委,向为抗疫作出重要贡献的各级部门、各个单位和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卫生健康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清醒看到,全球疫情仍然处于大流行状态,防输入、防扩散、防反弹压力持续存在。疫情暴露出疾控体系在基础支撑、监测预警、应急管理和人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卫生健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尚未有效解决,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不足与人民群众需求提高还不够适应,医防融合、医养结合发展还不够协调,重大疾病风险和健康影响因素威胁长期存在,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制度机制仍需进一步强化。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实的举措,抓紧予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和2021年工作安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的基本发展思路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方位全周期提供健康服务,为广州高质量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到2025年,基本建立与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卫生健康政策体系,建成集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促进为一体的服务体系,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2021年是中国******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聚焦常态化疫情防控,聚力健康广州建设,补短板、固优势,强基层、筑高地,抓改革、惠民生,加快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加大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供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卫生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慎终如始,毫不松懈,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仍然是今年卫生健康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之一,头等大事、重中之重,必须严防死守、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一是强化风险评估“研判力”。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动态,提高流行病学调查质量,定期组织疫情评估分析,充分运用信息化等多种手段开展研判,为市委、市政府提供科学精准的决策支撑。二是强化监测体系“预警力”。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哨点”作用。推进发热门诊规范管理,严格落实发热门诊核酸筛查制度。坚持联防联控,完善监测体系,落实报告制度,提高预警能力,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巩固灵敏高效的多点触发预警机制。三是强化重要关口“管控力”。突出做好院感防控工作,确保不出现院内感染事件。认真做好入境人员闭环管理健康服务,加强中高风险地区来穗返穗人员“四个一”健康监测和入境人员解除集中隔离后7天居家健康管理。坚持“人物同防”,抓好跨境货物、冷链食品等重点环节防控工作。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抓紧消除短板弱项。严格落实国家“三减少、三加强”要求。抓实“谁摸排、谁检测、谁流调、在哪儿隔离、在哪儿诊治”五件事。四是强化重点人群“免疫力”。按照重点人群优先顺序,分批次有序接种。推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增设成人门诊,抓紧做好人群扩大接种准备。加强接种单位和临时接种点的医疗救治保障,科学做好预防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报告和处置工作。五是强化措施落实“监督力”。完善重点工作督办和市区两级常态化巡查督导工作机制,督促落实冬春季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市督导组定期抽查,持续开展院感防控分片包干督查,加强精神卫生机构、月子中心、密接场所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督导工作。六是强化紧急处置“应变力”。加快卫生应急队伍能力建设,开展针对性演练,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进一步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加强实验室管理和采样培训。发挥“三同时”联合流调和“四个一”多部门协同处置机制作用,一旦发现疑似阳性病例,迅即有力有效处置。

(二)抓住机遇,固强补弱,持续深化卫生健康改革工作。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围绕公共卫生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医疗高地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中医药创新发展、“一老一小”服务等领域,制定若干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提高“十四五”规划前瞻性、针对性、战略性。启动艾滋病、结核病、精神卫生等疾病防治“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抓紧公共卫生体系改革。深入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三年任务清单。提升基层公共卫生应急常态化管理能力,完善应急预案,补齐业务用房、设施设备和人才队伍短板,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组织传染病防治培训和应急演练。推进传染病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深化医疗机构综合改革。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全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薪酬制度和编制管理改革。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人员“统招统管统用”、薪酬“两自主一倾斜”“两个允许”、赋予院长“用人权、做事权、分配权”等政策落地见效。协同推进医药医保制度改革。按照“1+x模式”,全面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建立市医疗机构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制度。依托市精细化信息平台药事监测管理系统以及“电子印鉴卡”,加强药事和麻精药品管理。完善安全合理用药指标监测评价。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药品监管创新发展。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推行以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住院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

(三)提质增效,做优做强,全面增强卫生健康综合实力。推进高水平医院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建好用好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积极创建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挂牌建设。实施医疗高地建设工作方案,重点推进临床研究型医院。加快医疗设施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协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扩大aed配置覆盖面。优化医疗集团网格化布局,推进专科联盟、远程诊疗等医联体建设。深化医疗质量安全定期监测通报制度。提升急救、康复、老年医学等诊疗水平。提高基层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队伍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及社区医院试点建设,组织“回头看”检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作用,强化基层服务质量监管。加快信息资源整合,提升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质量。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提升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保障能力。扎实做好“推广农村一元钱看病”民生实事。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落实《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年度重点任务计划。加强市针灸医院建设,打造“1+n”模式。推进“治未病”体系规范建设和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治疗。实施基层中医馆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协同开展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修订市卫生健康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建设市医学重点学科(2021-2023年)。加强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交流合作机制。持续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广州地区医疗机构一网联通。以跨部门、跨区域共享数据融合应用和业务协同为中心,完善“广州健康通”功能,推动电子健康码接入所有公立医院、并与“穗康码”融合通用,推广市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平台,推进5g建设及医疗场景应用。

(四)共建共享,增进福祉,不断提高健康广州内涵质量。积极推进健康广州行动。全面落实健康广州行动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督导各区尽快成立区健康广州行动推进委员会及办公室,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成立各专项行动工作组。完善监测评估考核体系,制定考核细则,组织年度考核。深化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实施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三年综合提升方案,完善管理体系,健全街(镇)级队伍。制定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各类场所工作标准和规范,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示范点建设。构筑涵盖11个区、142个街道、34个镇的层级责任体系,实施网格化管理。深化医疗卫生机构“厕所革命”和行业垃圾分类工作。修订控烟条例,建设无烟环境。做好重点人群重大疾病健康服务。印发提升重症孕产妇救治和重症儿童救治能力等文件。以省免费出生缺陷筛查民生实事项目为牵引,完善出生缺陷综合干预工程方案。推进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妇女“两癌”检查等项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生育政策配套措施,推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健全人口信息监测机制,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关怀制度。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供给体系。推进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开展医养结合机构质量建设提升行动,创建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安宁疗护、脑健康体检等项目。着力解决老年人智能条件下就医困难。坚持多病共防,加强免疫规划,推进疫苗流通和接种管理信息化。扎实做好“开展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民生实事。完善基层精神卫生体系建设,抓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服务管理。创建慢性病综合示范区。强化职业健康保护。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完善重点职业病及其危害因素监测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推进职业健康行政执法职权下放,加强基层监督执法力量,建立完善政策理论、依法治理、综合防控等体系。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扶贫。加强舆情监测,回应社会关切。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推进健康促进区建设,完善健康科普工作机制,建立专家库、资源库,开展健康科普专项活动,促进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有效衔接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做好对口帮扶工作。

(五)勤治善理,严查细纠,不断提升行业服务监管效能。深化多元化综合监管。推进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建立分层分类分级综合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公共卫生分级分类监督执法。抓好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消毒产品及有关生产企业监管。做好学校卫生监督。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信息公开机制、风险预警评估机制。落实网格化管理,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方式,统筹运用监管结果。探索智慧卫监和省市两级卫生监督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区级移动执法试点,推进“穗智管”工作。开展打击非法行医、非法代孕等专项行动,着力整治医疗美容、健康体检、采供血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政策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领域地方性立法工作机制,制定修订市社会急救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规定、爱国卫生工作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精简权力事项,确保委托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贯彻落实《广州地区医疗机构治安保卫工作规定》,完善安保措施,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做好医疗纠纷积案排查化解,建设“平安医院”。

(六)持之以恒,接续用力,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政治建设,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认真落实“两个维护”十二项制度机制。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党内各项法规。严格落实党的政治生活制度,加强检查督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疫情防控敏感信息保密工作。持续推进巡视巡察意见整改落实。加强思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开展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加强组织建设,锻造坚强堡垒。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落实党建重点工作。实施“头雁工程”,全覆盖培训党支部书记。突出政治标准,高质量发展党员。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高质量召开年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开展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推进工青妇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强民营医疗行业党建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监督执纪。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力度,压实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突出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抓紧抓细疫情防控监督。持续整治卫生健康领域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关键少数”,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深化作风建设,强化纪律教育学习。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同志们,时间的脚步总是不断向前,事业的挑战一个接一个。疫情让我们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坚韧顽强,越来越有信心和实力搏击风浪、铸就辉煌。壮美新征程,奋进正当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新发展目标,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跑在疫情前面,跑在“十四五”前列,跑出广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新风采,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推荐访问:健康 卫生 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