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关于xx市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调研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xx市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调研报告
xx年来,xx市抢抓历史机遇,全面实施大城建设战略,正加快向现代化特大城市迈进。xx如何实现大城崛起?xx大城崛起的经验是什么?如何借鉴推广xx经验?带着这些问题,省委调研组赴xx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xx经验的精神内核是理念带动、实干推动、创新驱动;xx经验的时代价值在于,回答了在“十三五”时期,我们如何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拓展新空间、打造新优势这一系列重大问题。
一、xx大城崛起态势强劲
(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近年来,xx市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省第二,增幅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全省占比进一步提高,继续保持中部第二、沿江第四。20xx年,实现生产总值xxxx亿元、增长x.x%,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xxxx.x亿元、增长xx.x%,工业增加值xxxx.xx亿元、增长xx.x%,固定资产投资xxxx亿元、增长xx.x%。
(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大城框架迅速成形,东拓北联成效显著,组团式发展、精细化建设全面推进,新区建设与城市整理协调共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形象日益彰显。面积由20xx年xxx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xx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xxx万增加到xxx万。
(三)城市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六大千亿产业加快发展,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产值双双突破xxxx亿,先进装备制造突破xxxx亿,现代物流、新材料、文化旅游产值增幅均达两位数。先后获得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新能源示范城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等xx个“国字号”招牌。
(四)发展环境优势逐步显现。城市功能、交通区位、产业配套、服务效能、生态环境等竞争优势叠加集聚,特别是水公铁空立体交通格局全面形成,学习对接上海自贸区改革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流发展环境,一批投资过百亿、过两百亿的重大项目落户xx。
(五)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倍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城市绿化美化、全国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创新“五大民生工程”深入推进。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xxxx元、同比增长x.x%,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xxxxx元、增长xx.x%。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等国家级荣誉。
二、大城崛起的xx实践
(一)拓宽视野,抢抓机遇。一是树立世界眼光。坚持把xx放在国际大背景、国内大平台、时代大趋势来审视,以特大的志向、特宽的视野、特远的眼光谋划大城建设。二是抢抓时代机遇。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重点谋划了三峡城市群建设、三峡经济枢纽区建设、长江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宜新欧”陆水联运国际物流新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三是完善战略定位。探索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特大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峡城市群中心城市“三个中心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长江流域区域合作示范城市“四个示范城市”的总体定位、功能定位和特色定位。
(二)高点站位,规划引领。一是集聚全球智慧
编制规划。面向国内外顶尖机构征集城市设计方案,统筹编制重要领域规划,形成了以全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四大平台”规划为重点,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二是利用先进技术整合规划。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控规图以及各类专项规划成果合并成“一张图”。编制完成《xx城市色彩规划》,率先在同类城市中开展城市色彩管控。三是着眼功能提升完善规划。编制完成民生专项规划,规定凡是规划尚未覆盖和需要规划控制的区域,一律不进行项目审批,强化城市山体绿线、城市水面蓝线、历史文化街区紫线、市政基础设施黄线“四线管控”。
(三)双轮驱动,互动提升。大力实施新区建设
和旧城更新“双轮驱动”战略。一是新区建设热火朝天。坚持路网、公建、安置、生态“四个先行”原则,制定施行国内首部《xx新区建设标准》,成为指导城市建设的高标准技术性规范。20xx年以来,xx新区开工建设项目xxx个,累计完成投资xxx亿元;累计完成集体土地征迁x.x万亩。目前,xx新区骨架基本形成。二是旧城更新有序推进。深化和完善《xx市城区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启动了xxx个棚改项目,涉及居民x.xx万户。筹集商品房用于棚户区改造安置,在全省率先打通商品房、安置房和保障房通道,开辟安置房源超市。目前,开工建设棚改安置房x万余套。三是城市整理锦上添花。大力实施城市整理“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市民“xxx米见绿、xxx米见园”的目标初步实现,全面推进主城区“一环三片七点”灯光建设,营造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景观新格局。
(四)精细管理,锻造品质。xx城市管理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考核第一名。一是全面打造高效城管。将市城管局更名为市城管委,赋予市城管委对城区城市管理统一指挥协调、督办考核的职责,将原市管主干道清扫保洁、地下排水管网养护、公厕管理、道路维护等作业事权以及行政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相关行政强制权下放到各区。二是全面打造精细城管。如实施“保洁革命”确定了“x个x”标准,即车行道灰尘每平方米不高于x克,人行道垃圾停留时间不超过x分钟,道路两侧可见污渍密度不超过x个/xxxx平方米。三是全面打造智慧城管。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建成x个标准子系统和“门前三包”管理、城市综合管理考评等扩展子系统,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与公安部门视频探头有效对接,城市管理指挥中心20xx年成功处置群众诉求xx.3x万件。
(五)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一是加大民生投入。财政民生支出每年增长xx%以上,2014年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增支总额的xx%。xxxx大道brt改造工程大大缓解了群众出行难问题。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坚持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发展制度体系。三是直面民生难题。比如在城市建设中,提出“五个舍得”要求,即舍得拿优质的地块、舍得拿基础条件好的地块、舍得拿配套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块、舍得拿避免二次征收的地块、舍得拿城市总体规划中能用的地块,对城市安置房予以优先建设。
(六)创新机制,合力推进。一是创新决策协调机制。立足“四大平台”的目标定位、功能特性,分别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并灵活采用“推进办”“党工委”等组织模式,加快形成高效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创新项目推进机制。成立了“xx市项目管理中心”,建立了“五个一”工作机制,即一名市级干部直接领导,一支强有力队伍专门服务,一个高水平规划指引约束,一套高标准体系严格考核,一系列重大举措全力推进。全面实施项目前期“两个提前”“四个同步”,即项目初步方案提前确定、征迁方案实施提前启动,同步确定建设业主单位、同步开展图纸设计、同步确定施工单位、同步制定施工方案。三是创新建管工作机制。在征迁安置机制上,建立“统筹规划、提前实施、土地专供、计划单列”的安置房建设体系;在融资机制上,建立财政与金融联动机制,与金融部门合作设立“平滑基金”;在用地机制上,围绕“留”“造”“换”“管”四字做好土地文章。四是实行“一线、现场、关键点”工作法。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驻点新区项目工作制度,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分类分层实行台账化、表格化、电子化管理,逐一制定推进方案,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人推进。坚持每周更新数据,每月汇总情况,季度通报动态,进行实绩问效。
三、xx经验的内核与灵魂
(一)坚持理念带动,拓宽思路视野。具体体现为24个字: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产城融合、智慧便民、人文化城、开放包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xx城市发展每项战略举措的诞生,都要经历全民参与、协商讨论、民主监督的过程。二是坚持生态优先。始终秉持少挖山、慎砍树、禁填水的城市建设原则,依山就势修路、显山露水建屋,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协调改善。三是坚持产城融合。坚持产城一体、人城共进,实施先城市后产业、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生产、先环境后招商的开发模式,推进城市拓展与功能完善并举、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共融。四是坚持智慧便民。创建国家智慧试点城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在全国首创城市级视频监控云,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光纤“村村通”。五是坚持人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文化城。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化城,充分彰显xx特色文化。六是坚持开放包容。坚持服务国家就是发展地方、包容别人就是壮大自己的开放包容胸怀,巩固和扩大与上海的对口支援合作关系,积极对接学习上海。
(二)坚持实干推动,切实担当作为。一是树立导向,鼓励实干。建立完善工作实绩评价标准,把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生态效益等纳入考评重要内容,将完成中心任务、解决难点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列为重要项目,注重在项目建设主战场、改革最前沿和维护稳定第一线发现识别人才。二是以上率下,带领实干。实行市级领导担纲重点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围绕县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开展“察担当促有为”专项活动,产生了强大的倒逼压力和示范作用。三是完善机制,保障实干。建立责任共担机制,制定出台鼓励和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免责办法等规定,用制度保护干事创业者。在xx高新区探索实行干部全员聘任制、项目绩效制、浮动工资制等新办法,创新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
(三)坚持创新驱动,破解重大难题。一是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实现了新旧和谐。坚持新区旧城一体化推进,一方面开展旧城城市整理,完善旧城功能,进行有机更新,一方面依托旧城,自然拓展、布局新区,使旧城、新区在交通、功能、空间、景观等多方面联为一体,实现城市整体升级。二是处理好“建”与“管”的关系,实现了建管并重。在全省市州率先推进市区城管体制改革,推行体制扁平化、标准规范化、载体智慧化、作业专业化、管理法治化、考核常态化“六化”管理,实现了城管工作“责任共担、事情共干、荣誉共创、效益共享”。三是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实现了远近相承。深入分析研究了未来xx年到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规模、空间布局等因素,着眼长远、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实现了城市规划科学性、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结合。四是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实现了城乡一体。坚持“四化同步”,城市体系强化五个市域副中心城市、一个长江城镇聚合带、四条城镇廊道建设,构建“特大城市—中小城市—中心镇-农村新社区”的城市体系。五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了两手并用。用开放的眼光和市场的办法重新审视和管理城市,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xx经验值得全省借鉴
(一)在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中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xx站在全国全省“看xx、谋xx、建xx”,审视历史未来“思今天、惜今天、做今天”,这种精神区位和开阔视野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当前国家重点实施的“四大板块”与“三大支撑带”战略组合,每一个与xx都有关联。全省上下要始终将解放思想作为各项工作的“第一道程序”,坚持“三维纲要”,让市场配置资源,用市场手段经营城市;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着力打造xx经济升级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群众。要不断增强战略定力,立足新常态、着眼新目标、瞄准新机遇,变机遇优势为竞争优势。
(二)在战略谋划、高点定位中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xx不仅看到了机遇,而且对用好机遇进行了精心谋划,把机遇变成愿景和蓝图,这也值得全省各地借鉴。“十三五”时期,是xx率先在中部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时期,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攻坚时期,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经济升级版中战略地位的奠基时期。要立足时代要求,在战略谋划、高点定位中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要紧紧围绕国家区域格局变化趋势,展开区域战略大布局,构建“一元多层次”省域战略体系升级版。要抢抓国家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等政策机遇,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展开产业战略大布局,构建xx产业发展升级版。要加快推进沿江开发战略,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带及城市集聚带,增强xx在未来中国经济主轴中的战略支点和战略枢纽地位。
(三)在城市升级、拓展空间中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xx“二三五”大城目标,就像“185”水位线,是在为蓄积城镇化红利提供库容,这种历史担当值得全省各地借鉴。要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建设,加快构建“一主两副多极、两横两纵、三群联动、多点支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要从构建多中心协调发展格局、强化发展轴线联动功能、推动省际毗邻城市组团融合发展的角度,深化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互动合作,促进省际毗邻城市合作发展。要统筹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和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制度共创、功能共融、市场共谋,加快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在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中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xx通过改革创新、扩大开放,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这是他们抢到机遇、创造优势的重要经验。写好xx开放大文章,必须打好改革攻坚战,通过改革打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藩篱,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竞争实力,凝聚发展合力。改革是xx长期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更是各地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加快新发展的关键,未来几十年对全省来说,既是机遇叠加的阶段,也是充满挑战的征程。要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xx实施,着眼全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全国、全省改革部署,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以改革思维为指引培育改革的领导力,以问题为导向锻造改革的谋划力,以“获得感”为引领提升改革的推动力,以问责为重点夯实改革的落实力,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打造xx体制机制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