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用户群体行为形成机理及实证分析
摘要:[目的]社会媒体用户群体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多方面影响。[方法]本文梳理总结了社交媒体用户群体行为相关概念、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手段目的链视角,提出了以群体外部环境、群体组织规范及群体成员关系、群体共同需求为3个层面的“属性——结果——价值”框架结构,并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探究各层级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绘制阶层分级地图。[结论]结果反映了社交媒体用户群体行为发生的不同路径,最后提出针对不同发生阶段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社交媒体;群体行为;手段目的链;实证分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9.04.010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9)04-0086-08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ocial Media User
Collective Behavior & Its Empirical Analysis
——A Perspective of Means-End Chain Throry
Zhang Rui1Tang Xuli1Zhao Dongxiang1Yang Yanni2
(1.Center for Studie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2.College of Art & Communication,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Yichang 443002,China)
Abstract:[Purpose]Social media user collective behavior is a complex dynamic process,which affected by factors in many aspects.[Method]This paper straightened out and summarized relevant concepts,main featur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cial media user collective behavio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ans-end chain,The“Attribute-Consequence-Value”framework was proposed in three aspect:group external environment,group organizational norms and group member relationship,group common requirement.This paper explo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levels of influencing factors,and outlined the hierarchical map.[Conclusion]The results appeared to reflect the different paths of social media user collective behavior occurring.Finally,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stage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social media;collective behavior;means-end chain;empirical analysis
随着互联网进程不断推进,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信息传播与人际沟通的重要途径。除了提供在线交流功能外,社交媒体同时允许用户在网络环境中根据自己的情感、兴趣和需求自由组成群体,成为用户参与社交活动的重要原因[1]。社交媒体用户群体具有增强组织传播和社会影响力的特点[2],促使信息短时间大范围传播,引起社会关注。无疑,社交媒体孕育了一个新的社会运动场所,一个促进民主讨论的虚拟空间。在这个虚拟空间中,群体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经常性、影响力广泛的社会现象。一方面通过群体,民主力量可以得到增强,使得媒体和政府重视人民利益和诉求,许多社会矛盾得以迅速解决;但另一方面,群体产生的许多创造和表达在网络环境中难以控制,可能催生网络暴力和网络谣言,对公众造成严重社会危害[3]。
对于像一档综艺节目带来的追星潮流、一个社会现象引发的全民探讨、一个突发事件引起的热点追踪等诸如此例,已屡见不鲜。在网络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各种社会事件、矛盾层出不穷,这些都为社交媒体群体行为“创造”了条件。对于社交媒体用户群体行为研究正是了解这些现象的必要基础。本文将从“手段目的链”视角探究社交媒体用户群体行为的形成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和内容分析法获取群体行为形成要素。在实证分析中,以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调查问卷为主获取样本数据,对不同的测量变量展开回归分析,探究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最后在要素确定、关系生成的基础上构建社交媒体用户群体行为的阶层分级地图。本文研究可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公众舆论环境的管理、监督提供策略指导。
1相关文献回顾
11群体行为
群体是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集合体,由一定社会关系结合并在共同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4-5]。对于群体行为分析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个人参与群体行为的心理状态;另一种是作为非典型互动形式展开分析。这两种研究倾向对应群体行为理论框架分别为:社会认同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众多学者对于群体行为的认识都离不开这两个理论框架,其构成对群体行为充分解释的基础。Taifel H等作为社会认同理论主要提出者,认为个体社会认同是产生群体行为的基础,而社会认同在内群体与相关外群体的比较中获得[6]。符号互动理论主要倡导者Herbert Blumer则将群体行为看作是符号系统中个体行为相互协调作用产生形成[7]。Durkheim E提出群体行为由大量无法解决某一事情的人聚集起来,试着寻找共同解决方案[8]。张静等认为群体行为自发形成,但群体行为受个体间互动和相互作用影响[9]。周磊指出群体行为是在公众和群体压力影响下产生的个人行为[10]。何大安同样指出群体选择行为外在形式是个体选择行为的集合[11]。在许多研究中,群体行为常常被看作为一种非制度化的个人行为。但是当群体行为主体概念化个人而不是群体时,便容易忽视群体行为的社会后果和社会根源。所以,Weller J M等指出群体行为本身具有社會性质,同制度化行为一样都是社会组织集体行为,离不开社会组织两个方面:社会规范和社会关系[12],并依据这两个维度将群体行为分为4种不同社会环境下的行为。
最新推荐
- 1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用问题研究
- 2高等学校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 3基于平行文本比较模式的准技术词汇翻译探讨
- 4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思考
- 5低压低产气井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分析
- 6“123”模式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 7孩子在家有说有笑,为何一出门就一言不发?
- 8肥厚型心肌病家系中MYBPC3-D1149fs*40新发突变的基因型及临床表型研究
- 9液压调速器AMESim动态仿真与参数优化
- 10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活血定痛液定向透药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 11文化生产还是文化再生产?——“学一代”与“学二代”的教育冲突与反思
- 12食物链
- 13难写字
- 14基于TPACK框架的,大学英语智慧教学评价体系探究
- 15跟着金庸的武侠小说,学习活用通感修辞
- 16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 17封二:·科学小达人·
- 18中、蒙医文化融入医学通识英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 19树叶
- 20喵,一起藏猫猫吧
- 21克鲁普斯卡雅学前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 22难忘的体验
- 23凭空消失的10天
- 24冰雪城奇遇
- 25有点可爱有点“坏”
- 26高考地理试题体现“交通强国战略”的分析及教学启示
- 27在探秘自然中走进生活
- 28太,太
猜你喜欢
- 1“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演讲比赛演讲稿10篇(全文)
- 22023年度党的路线方针政策10篇(2023年)
- 3组词造句24篇(完整)
- 4最新工程居间合同诈骗(十五篇)
- 5教师师风师德总结依法执教(19篇)
- 6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活动简报4篇(2023年)
- 7城管年度考核表7篇【精选推荐】
- 8职工工会申请书20篇
- 9入党谈话内容及注意事项13篇(完整)
- 10江西大山尾矿区铌钽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
- 11试用期转正意见和建议4篇
- 12《民法典》概括条款的识别标准与类型构造
- 13高校原创红色话剧的审美创新——以长沙学院《日出湘江》为例
- 14最新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3篇)
- 15医院服务效能提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4篇
- 16执行政治纪律和政治规规矩方面3篇【优秀范文】
- 17会计职业道德风险及防范措施
- 18业主大会书面征求意见表决书4篇(完整文档)
- 192023年度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简报8篇(范文推荐)
- 202023年度贯彻落实八项规定15篇
- 212023党员教师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优秀3篇
- 22自立自强的议论文7篇
- 232023年大学试卷分析改进措施13篇
- 24不同类型钾肥对烤烟上部叶钾含量与碳氮代谢及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