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西直门

时间:2022-03-22 09:32:59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20世纪50年代,西直门大街西头就是城墙和高大的城门楼,街上还有大清朝遗留下的王府和天主教堂。大街虽不繁华,却既有学校工厂和机关,也有包括油盐店、豆腐坊、粉坊、肉铺、早点铺、饭馆、药房、小酒馆、裁缝铺、棺材铺、照相馆、文具店等一应俱全的老北京人离不开的“生活配套设施”……
地标建筑

我曾经登上了西直门城楼


  50多年前上小学时,我们家住在西直门里,出胡同不远就能看见西直门城楼,可从来没有见过城门楼上边是什么样。有一天听说西直门城墙那儿塌了一块,好多孩子都上去玩儿了。于是第二天放了学,我和弟弟就直奔了西直门。
  顺着塌处坡口上了城墙才看到,城墙上边真是又大又宽敞,而且早已聚集了不少大人和孩子,再抬起头来看蓝天,忽然觉得自个儿离天空近了许多,那感觉,至今仍然记得清清楚楚。
  我和弟弟一边看着又宽又长的城墙,一边小跑着就奔向了城门楼。只记得登上城门楼时,里面一个人都没有,虽然很黑,有很多尘土,却没有什么难闻的味儿,一群群的燕子在里面来回飞。站在城门楼的窗口探出头,立马觉得比站在城墙上又高多了。来来往往的汽车穿过西直门城门洞,回过头再往城门楼这一面看,两座城门楼中间竟是一座严严实实的“大院子”,中间停着一辆辆的无轨电车。平日里只看见一辆辆的无轨电车进去和出来,却不知城门里面竟有那么大的停车场。现在想来,那就是西直门城门的一座完整瓮城了。从那以后,一直到城墙拆除,我再没有去过西直门的城墙和城门楼。但这一次和老北京城墙城门楼的“零距离”接触,却一直是我对儿时老北京生活最难忘的回忆。

老百姓离不开的各类生活“配套设施”

西直门在古今之间

  西直门大街虽不宽,但交通很便利。马路两边低矮的门脸房,有不少商家店铺,为居家过日子的老百姓提供了不少方便。南草厂往左拐的路边,是一家粉坊,当年我和小伙伴们没少拿着锅盆,去那里买豆汁。粉坊奔东走,有家小自行车铺,接着是一个小酒馆儿,再往前就是上学的孩子们最爱去的“西万庆”了。
  “西万庆”是当年西直门大街唯一的文具商店,门口上方写着“西万庆”3个金色大字的黑色牌匾也挺气派。除了卖学习用具外,“西万庆”也卖老百姓糊窗户用的“高丽纸”,乒乓球、羽毛球和球拍什么的简单体育用品。总之,就是按现在的标准,“西万庆”也够上一个不错的文具店了。
  再往东走,还有裁缝铺、豆腐坊、棺材铺,一家“王开”照相馆,还有一间大一点的酒铺。马路北面,则有小吃店、药房、肉铺、早点铺、油盐店和一家叫“大碗居”的饭馆。您瞧这马路两边的各家店铺,甭管是大还是小,哪一样都是当年老百姓过日子离不开的。所以说,50多年前的西直门大街虽不繁华热闹,却有着一应俱全的老北京人的生活“配套设施”。
  在西直门大街西口路南把着城墙边儿,有一家卖牲口饲料的店铺。这种店铺在老北京虽不多,却是当年西直门里的一景儿。因为西直门是城里城外的交通要道,所以来往的马车不但能在这儿给牲口骡马添草料,还能给骡马“休整调理”。记得看见骡子马的被“固定”在柱子边换马掌时,我也会不远不近地看上一会儿,因为这“换马掌”的“景儿”,胡同里还真是没见过。
  南草厂口里那家做裱糊的铺子因为手艺好又“只此一家”,所以在西直门大街也绝对够上“一号”。那家裱糊铺给我们家糊过一次顶棚,说实在的,糊完的顶棚还真是挺好看的。
  差不多在公私合营以后,西直门大街的粉坊、豆腐坊、酒馆儿、棺材铺、裁缝铺、肉铺、油盐店以及饲料铺和裱糊铺等就都消失了。虽然如此,但是西直门大街仍然有教堂、文具店、小百货店和马路北边那家叫“大碗居”的饭馆,以及随之兴起的副食店、食品店和菜站等设施。还有马路北侧的民用灯具厂、电车厂,南侧离城门很近的西直门消防队,为交通发达、老百姓出行购物都很方便的西直门大街增添了不少风光。

西直门大街的文化融合


  西直门大街最有“文化气儿”的当然是路南的西直门一小分校、本校和西直门二小三所小学,因为学习重地历来都在老百姓的心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
如今的西直門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上小学时,西直门大街忽然出现了一拨金头发蓝眼睛穿着鲜艳的“另类”人,原来他们是前苏联派到中国的专家。我们小学生都叫他们“苏联人”。
  “苏联人”就住在马路南有名的“大白楼”里。“大白楼”是西直门一带老百姓给取的名。“大白楼”不高可很漂亮,而且院子大,门口有卫兵。因此在平房成片的西直门大街特别有名。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会隔着“大白楼”院墙的铁栏杆,看着里面漂亮的楼房和垂柳,当时真是觉得里边像公园一样优美。
  后来才知道,“大白楼”最早是座王爷府,解放后盖了楼房成了国务院的招待所。和“大白楼”斜对面儿的马路北,有一座清朝的贝勒府,解放后成了科学院宿舍,老房子倒是留下来不少,只是比“大白楼”的地界儿小多了。说起来,这贝勒府的科学院宿舍和“大白楼”的“苏联人”,都给当年的西直门大街增添了不少“文化气儿”。
  还有一处小学生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北草场口西边的“小人书铺”,每到下午放学后或是晚上,是“小人书铺”人最多的时候,花一分钱就可以坐在那儿看上一本,要是花二分钱,就可以租回家看上一晚,第二天再还回来。小人书铺那位管租书的大妈不但有文化,可以把你租的小人书清楚地记在本上,而且记性特好,没两次就记住了你的名字和住在哪儿。只要你去过几次,那位大妈就只需记下小人书的名字就可以了。“小人书铺”虽然很小,但不得不说,这里也是当年西直门大街的一个“文化点儿”。

推荐访问:西直门 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