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的“十一号车”

时间:2022-03-22 09:31:1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张伯苓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重庆南开中学,其经费来源主要靠社会募捐,由此他得了个“化缘和尚”的绰号。张伯苓把募集到的数百万资金——登记造册,账目完全透明化、公开化。他坚持钱要用在刀刃上,绝不允许铺张浪费,更不允许落入私人腰包。
  在张伯苓的苦心经营下,学校的资产迅速增长,教员的工资一涨再涨,很多教授都拿到了每月三百元的工资,而作为校长,张伯苓的工資却一直只有一百元。有人对张伯苓说:“你为南开的发展殚精竭虑,即使不愿多拿,也应该与教授的工资持平啊。”张伯苓只是笑笑说:“我就是一个打杂的,哪能跟教授们比呀!”虽然张伯苓是多所学校的校长,付出的也比别人都多,但他坚持只拿一份工资,将钱全部用在了学校建设和教师的福利待遇上。
  张伯苓出行很少坐车,无论是上下班,还是去市里开会,他都是步行,即便有时去外地出差,他也只坐三等车厢。当时,南开大学的教授薪水极高,几乎个个都有专车(黄包车),有的甚至还拥有私家汽车,可以说,张伯苓的生活标准远不及学校的任何一个教员。对此,张伯苓毫不在乎。他总说,多走走路,对身体有好处。有一次,张伯苓去参加一个会议,散会后,服务员望着轿车如云的停车场问他的车号是多少,张伯苓回答说:“十一号。”服务员信以为真,谁知找来找去,始终找不到十一号车。等他看到张伯苓远去的背影时,这才醒悟过来,原来张伯苓的“十一号车”就是步行的意思。除了开会不坐车外,张伯苓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出门必带臭虫药,这是因为他出差时总是住最便宜的旅店,而这些馆舍里往往臭虫横行。
  张伯苓退休后,连仅有的一份收入也没了,晚年完全靠三个儿子赡养。当他去世时,人们惊讶地发现,他房无一间,地无一亩,也没有存款,口袋中仅有六元七角钱。也许正是有了这样一位大公无私的校长,才有了百年名校,才有了今日之南开。
  〔本刊责任编辑 袁小玲〕
  〔原载《杂文选刊》

推荐访问:张伯苓